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男性生殖系统组成: 睾丸、 生殖管道 外生殖器: 附属腺 阴囊 阴茎
一、睾丸(testis)
白膜 生精小管
生精小管 实质 直精小管 睾丸网 睾丸 结缔组织 间质 血管丰富 睾丸间质细胞
(一)生精小管(seminiferous):成人的长30-70cm,直径150-250um,壁厚60-80cm,主要由生精上皮组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支持细胞 生精细胞 生精上皮
睾丸间质 生精小管
精子细胞 支持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1、生精细胞: 组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青春期:生精小管管腔很小或缺如 管壁:支持细胞、精原细胞
(1)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 位置:紧贴基膜;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直径约12um; 类型:A型——核椭圆形、染色深、其为精原细胞的干细胞,经增殖一部分继续作为干细胞,另外一部分分化为B型; B型——核圆形,核仁位于中央,其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位置: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直径约18um; 变化:经过DNA复制后,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 位置:靠近管腔; 形态:核圆形,染色较深,染色体的核型为23X或23Y,染色较深; 大小:12μm; 变化:不进行DNA复制,即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细胞。存在的时间短,故在生精小管切面中不易见到。
(4)精子细胞(spermatid): 位置:近管腔; 形态:圆形,核圆,染色质致密,染色体的核型为 23,X 或 23,Y 。其为单倍体细胞.为单倍体细胞。 变化:精子形成 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变化,由圆形逐渐变化为蝌蚪形的精子,这个过程称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
精子形成的变化: 核染色质致密极度浓缩——精子头; 高尔基复合体——顶体泡; 中心粒——轴丝; 线粒体——线粒体鞘; 多余胞质脱落。
(5)精子(spermatozoon):形似蝌蚪,长约60um,分头、尾两部。 头部:细胞核,核前2/3为顶体 尾部:或称鞭毛。 颈段——中心粒; 中段——轴丝,线粒体鞘; 主段——轴丝,纤维鞘; 末段——仅有轴丝;
头 颈段 中段 尾 主段 末段
精子发生: 精 原 细 胞 干细胞 有丝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成熟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成熟分裂 精 子 细 胞 精子形成 精 子
2、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 光镜:不规则的锥体形、细胞底部位于基膜、顶部伸达腔面,其顶面及两侧面有各级生精细胞嵌入。为此,光镜下细胞轮廓不清,核呈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等
功能:1.参与血睾屏障形成(见图)。 2.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少量液 体,内含抑制素。 3.有支持、营养生精细胞的作用。 4. 吞噬作用
(二)睾丸间质: 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管,有睾丸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成群分布,体积大, 14~20um, 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分泌雄激素。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生精小管 睾丸网
直精小管
二、生殖管道: (1)输出小管:为8-12根与睾丸网连接的弯曲小管,构成附睾的大部,腔面不整齐。 假复层柱状上皮:高柱状纤毛细胞 低柱状细胞 1、附睾:睾丸后上方,表面有白膜覆盖。由以下构成: (1)输出小管:为8-12根与睾丸网连接的弯曲小管,构成附睾的大部,腔面不整齐。 假复层柱状上皮:高柱状纤毛细胞 低柱状细胞
输出小管
(2)附睾管: 4~5米长的高等弯曲的小管,组成附睾的体部、尾部。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和基细胞组成,管腔规则,腔内充满精子和分泌物。
附睾管
精子在附睾内停留8-17天,并经过一系列成熟变化,才能获得运动能力,达到功能上的成熟。 有利于成熟的因素: (1)雄激素; (2)睾丸上皮分泌物的肉毒碱、甘 油磷酸胆碱和唾液酸。
2、输精管: 壁厚腔小的肌性管道 粘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固有层 结构 肌层———内纵、中环、外纵 外膜———结缔组织
三、附属腺 前列腺 精囊 尿道球腺
前列腺:是一个栗形器官,环绕于尿道起始部。 尿道周带(粘膜腺) 腺实质可分三个带 内带(粘膜下腺) 外带 (主腺) 腺分泌部由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故腺腔很不规则。腔内可见分泌物浓缩形成的圆形嗜酸性板层状小体,称前列腺凝固体(prostatic concretion),可钙化形成前列腺结石。
前列腺
前列腺凝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