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報告 求職篇 9341066 蔡志祥 9341091 宋曉傑 9341094 房孝恩
求職階段 求職一般來說會因為年齡不同 也會有不一樣的求職需求 可分為三種階段 1.打工求職 2.出社會的求職 3.兼差求職
如何做周密的求職準備 古人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來形容讀書人苦學的辛酸,與榜上有名、象徵著前途無量的喜悅。曾幾何時,今日的學子下但得花上數倍的時間及精神鑽研書本,好下容易熬到戴上方帽之時,卻也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地等待功名利祿上門。相反地,在「畢業即失業」的壓力下,如何在求職的路上百戰百勝,找到適合自己發展又富挑戰性的工作,成了每個學生在畢業考或論文口試之後最關心的課題了。 1.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理應早在選擇職前教育-也就是選擇大學就讀科系-之時便已開始,雖然不見得一路下來都絕對沒有改變,但至少應該有個大致的方向,起碼知道自己為什麼花費數年的時間研讀某一門學問,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清楚的藍圖,即使中途「轉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下的決定。但很可惜的,由於台灣社會不鼓勵學生試探個人的性向,和一味迷信名校及熱門科系的一窩蜂風潮,使得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選填志願時只是盲目地以學校做為自己的志願。讓聯考的分數加上聯招會的大電腦來決定自己究竟要成為律師、中學教師、還是地政測量師,或者乾脆「向錢看」,往畢業後容易找工作的科系擠便是了。
求學期間是接觸自己的專業、探索自我方向的好時機。可惜不少人在「由你玩四年」後又糊里糊塗地跟著留學潮「流」到國外唸書,好不容易捱到畢業後便自然而然地投入本行的就業市場,從來沒有機會思索一生的計劃。萬一你不幸也是這樣的「標準版本」,不妨花點時間仔細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不要得過且過地只想找份工作混口飯吃、否則等到人近中年才恍然覺悟虛耗半生,要再回頭可就事半功倍了。 要對自己的一生做出長期的規劃並不簡單,除了應對本身的條件做合理的分析,並以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世俗的價值觀)為最高原則之外,也應該對心目中所嚮往的職業有切實的了解,千萬不要以不實際的幻想或刻板印象做為選擇的指標。此外,對該職業的生活方式、社交活動等等與工作沒有直接關聯、卻一定會對你和家人影嚮頗鉅的變數也要一併考慮進去(比如高薪的職業多半高壓力、必須投入大量的時問,有的工作則必須經常出差等等)。 除此之外,美國大學中的就業輔導室(Career Center)內也有許多就業資訊和性向測驗可以供你參考。多與學校裡的教授談談,並接觸已在該專業領域中工作的人,都能增加你對那個專業之工作情況的了解。
2.職業資訊調查與研究 一旦決定自己生涯事業的方向後,下一步便是得選擇要向哪一些公司應徵了。首先,別忘了周告眾人你在找工作的消息,因為很多公司儘管沒有正式求才的告示,私底下卻仍有許多職缺有待填補。所以透過親人朋友、同學同事或教授等等的介紹,往往比你單槍匹馬胡走亂撞的機會要大得多。當然,找專業的職業顧問,也是途徑之一。 其次,要有效安排自己的時問。找工作是一件繁瑣而累人的事,如果不周嚴安排,很可能你會虛擲光陰、搞得一年半載之後仍是個無業遊民。正確的態度應是把它當成一件全時(FULL-TIME)的工作來做,每週投入四十小時,規劃好每個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早上下午各要做些什麼,並且確實執行。 準備一本冊子記下所有與求職有關的事,包括求職的線索、寄出履歷表給哪些機構、何時寄出、曾與何人通過電話、內容為何......等等。別以為這些是細微末節的小事,一旦你求職的時問拉長、應徵的公司增加,你將會很慶幸自己曾把這些資訊記下來。 廣泛搜集各公司的求才資訊,並對你有興趣工作的公司下工夫研究。研究的範圍包括其營運(財政)狀況、近年發展方針、發展重點等等,如果發現某一家公司有連續二年以上的負成長,最好不要考慮去應徵,否則即使被錄用,恐怕也很快又得再找工作了。事前對各公司的背景加以研究,不但能事先過濾掉不合適或經營不完善的公司,也能讓你在最後決定到哪一家公司工作時,做出正確而明智的抉擇。
3.履歷表 履歷表是你向未來雇主推銷自己的第一關,好比是一張吸引顧客注意的廣告宣傳單。不但讓求才的公司主管了解你的教育背景、職業專長及經驗,更能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你的做事能力與個性。因此,別小看一張履歷表,它是你得到面談機會、進而被錄用的敲門磚。 對剛畢業的學生而言,寫履歷表最感頭疼的、莫過於乏善可陳,沒有洋洋灑灑的頭銜和工作經驗可以「填滿」一頁履歷表了。其實,初出社會的畢業生也有許多雇主想要的技能與特質。例如打工、暑期實習或工讀、社團、義工等等活動、都培養你在某些方面的技能,而活動的內容也可以告訴主試者你是什麼樣的人。因此,倘若你沒有正式的工作經驗,就大方地把這些求學期間的活動列上去;假如你曾經參加過某些訓練課程(如Leadership 的訓練課程等)、服過兵役、或者拿到某些資格(如高考資格)或証書、拿過某些獎項、皆可一一詳列。
此外,別忘了既然你是剛踏出校門的新鮮人,你一定也學到了一些五年、十年前的畢業生所未學到的新知識和技能。或者你很可能修過某一門雇主所須要的課程、做過一個與某一職缺有關的Project等等,很多時候雇主只是因為你曾修過一門重要的課程而錄用你,因此儘可將上過的課程名稱列入履歷表中。如果成績不錯,把GPA和全班排名名次或百分比列上去也會很有幫助。 履歷表不應過長,能控制在一至二頁以內最好;其內容須能適度表現出你的長處與技能。必要時不妨利用粗體字或劃線的方法強調重要的關鍵字、或以較小的字表達次要的內容。無論如何,應該能讓已經讀過上百封履歷表的主試者能夠一眼就看出你的好處。 寫好的履歷表一定要請已有工作經驗的前輩過目,如果能有同一專業領域、任職主管級的朋友更好。因為他們能夠告訴你一般的主管在閱讀履歷表時注意些什麼地方。對剛出校門的畢業生來說,這一環尤其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為了省麻煩,以一張「標本版本」的履歷表寄給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這實在不是個理想的辦法。有經驗的主管們都建議,與其寄出上百張內容相同且籠統的履歷表,不如好好研究幾家公司的資料,針對這些公司求才的需要與,經營的方向設計幾個不同的版本,強調你的訓練和經驗與該職缺的關連性,寄出二十張左右的履歷表,反而能增加你的機會。 最後,在寄出履歷表時,別忘了附上一張求職信(Cover Letter)告訴主試者你有哪一方面的才能,想要哪一個職位,讓他想去讀你的履歷表,並且別忘了要求面談機會。
4.面談 假如你得到面談的機會,表示該公司認為你的資格符合他們的需要(起碼你在書面上看起來不錯),希望進一步對你的才能有所了解。在實際面談之前,應該在家裡做好準備。如預先演練、做好書面資料等等以外,更須要事前想清楚自己的目標、特長,以及對該公司的背景資料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以便適時提出或回答問題。取得公司背景的方法:商業報紙、專業報紙之報導,公司的出版品,年度財務報告;若是上市公司,可向你的股票經紀人打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台灣來的留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獨立思考之機會,只隨著大眾的潮流走,包括為什麼要選擇某一公司去應徵,或者自己為什麼要選擇某一行業,這在面談時便很容易出狀況。因此,面談前演練時應該要想清楚下列幾個問題(也是主試者愛問的):你為什麼要選擇進這一行?你為什麼想來這一家公司應徵?此公司有什麼地方最吸引你?你覺得自己有什麼特長可以對此公司有所貢獻?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你的教育背景對你的工作有什麼幫助?假如你曾有工作,主試者可能會問:你為什麼要離職?在你過去的工作中,你最喜歡哪一份?為什麼?你想你過去的雇主和同事對你的評價如何?要注意的是,不要貿然提出你自己的問題(例如想要的待遇、對該公司想要了解的問題等等),應該等面談告一段落,主試者提出問題或表示開放一段時間讓你提出問題時再提出來。尤其是有關待遇、福利和休假等,倘若對方未提,不要在第一次面談主動提出。但心裡要有個譜,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沒有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即使並不十分想要某一份工作,也應該多多把握機會去面談,以便吸收臨場經驗。此外,有的時候會要求你做一些測驗(例如心理、體能、或毒品測驗),也應有心理準備。已在上班的求職者一定要注意不要洩露目前工作的商業機密,比如做Pressentation時避免使用現職公司的圖表、數據,也不要透露公司並未對外宣布的Project,只須表達自己的能力與目前的工作性質即可。 許多人(尤其是剛出校門的畢業生)往往只在意自己如何在面談中表現得宜,以獲得主試者的青睞。卻忽略了要利用面談的機會多去了解該公司的工作環境,以及該職缺的工作性質。此外,利用面談以外的時間觀察該公司,可以幫助你以後決定較適合你的工作環境。 有些主試者在應徵面談時會「不小心」問你一些他不該問的問題,這時你就該謹慎應對了。對於這些有歧視性的問題,你不但不須回答,還應該學著聽出主試者的弦外之音。對他所擔心的議題更強調你能勝任愉快,例如主試者若問起你的年齡,他可能擔心你無法負荷工作的份量;他如果問到你托兒的情況,則大概是害怕你日後會常常請假。碰到這種時候,你不但應該迴避正面回答問題,還應該反過頭來強調這些問題不會影嚮你的工作表現。 除了事前萬全準備、臨場小心應付以外,事後的檢討也是不可忽略的。西方人極為重視彼此往來的禮貌,因此面談結束後寄張謝卡或Follow-up letter給主試者是必要的。每次面談後應該馬上記下談話的對象、時間、及內容,以做為紀錄,否則在你面談過十幾二十家公司之後,很可能根本記不清談話的內容了。倘若太久沒有得到消息,不妨打個電話給該公司的相關部門詢問。當然,事後的檢討改進,也十分重要。
打工行業裏可以學到什麼? 一、 服務是有價值的! 在家裏錢來伸手,飯來張口,對於父母親提供的關愛早已習慣,從來不覺得「服務」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但如果你去打工,而且到了服務業,就會發現,許多人會為了「好服務」而付費,例如餐飲業,雖然大家似乎都是因口味好才去某家餐聽,但實際上是否讓人用餐方便愉快,也是一家餐廳是否有口碑的關鍵,而用餐方便愉快,就繫於服務的品質。 想像一家餐廳,從客人進門招呼、點餐、取得食品、用餐、離開,大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期間,客人會有什麼樣的服務需求呢?有什麼樣的行動可以讓客人深覺被尊重與體貼呢?這些問題都是一個服務「專業」所必要講究的。 二、 服務也有基本能力! 不同的服務業,所發展的服務專業不同,所必須具備或發展的基本能力也不同,以門市而言,來客自助選貨到櫃台結帳只是五分鐘不到的時間,服務的提供就和餐飲業不一樣。可能是進門的氣氛好不好?環境乾不乾淨?能不能買到要買的貨品?結帳的速度與找錢的方式合不合理等等。 目前已有某家門市連鎖業,為甄選合適當店職員的人,設計了評量問卷,以找出最有服務熱誠的應徵者,這表示公司已經注意到專門的特質與服務品質的關係。 三、 服務品質直接關係到個人的修為: 其實一般性的服務,在熟悉業務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勝任,但較困難的是一些意外性的需求,服務人員能否在第一時間解決顧客的問題,就成了服務品質的關鍵。 由於客人的問題林林總總,要如何幫人解決問題,考驗著服務提供者,因此愈有生命經驗、愈有自信、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所帶來的服務價值會更高。當然能解決問題,也意味著瞭解資源在哪裏?如何取用等等問題。
名人打工故事 【 名人打工故事 -- 專訪陳詩舜(華人商業台AFA相對論主持人/富達投顧投資顧問) 】 陳詩舜是著名的投資性節目主持人,記者們以廣東俗話戲稱他是「師奶殺手」,以形容其在股市中年女性間風靡的程度。他除了主持節目,更擔任投資顧問,在大一、大二便自行對股市進行研究,但早在股市研究之前,就讀明星高中的他,居然一反常態,投入打工的行列。 陳詩舜是雄中的畢業生,在同學們都兢兢業業準備大學聯考的高三上學期,他居然大搖大擺地到牛排館打工,同學們的風評是「一個拒絕聯考的小子」,不過就他個人的想法,打工的動機主要是不想再向家裏拿錢,想要早點嘗到獨立的滋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讀書考試的生活太苦悶,打工也算是一點調劑。後來他仍考上了大學,但只要生活太過苦悶,他就會去找打工機會,「唸書很煩,就去工作」,據說時間不夠用了之後,用起來比較有效率,書也會讀得比較好。 高三上學期去打工,視聯考如無物,陳詩舜自有他的「投資哲學」,他自認目標很高,他只想讀最好的那一所大學,至於念什麼學系其實都差不了太多,因為大學的學習,靠的還是「自學」。幾經盤算,他發現要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學,要付出太大的代價,不如就順其自然,因為具有明星高中程度,考上普通科系並不會太勉強。於是在拒絕「第一志願」後的他,就有一些時間可以打工了。 到了大學,陳詩舜歷經轉系,並主動研究股市,曾經在假期到KTV、汽車公司打工,後來也到百貨公司、7-11等門市打工,回想起來,他認為打工為他累積了許多無形的資產。 陳詩舜表示,在百貨公司打工擔任助理店長期間,由於這個工作鮮少有像他這種學歷的職員,因此頗被重視,加上他善於請教前輩,讓他在工作上獲得許多助力,他主要的工作是去管理基層的售貨員,結果發現「一樣米養百樣人」,為了達成目標,他要面對同事的各種狀況,才體會到「做人比做事重要」---課堂上根本就沒有學到這些,他一開始也很不習慣,為什麼像他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人,要努力討好不比自己優秀的人?
陳詩舜表示,在百貨公司打工擔任助理店長期間,由於這個工作鮮少有像他這種學歷的職員,因此頗被重視,加上他善於請教前輩,讓他在工作上獲得許多助力,他主要的工作是去管理基層的售貨員,結果發現「一樣米養百樣人」,為了達成目標,他要面對同事的各種狀況,才體會到「做人比做事重要」---課堂上根本就沒有學到這些,他一開始也很不習慣,為什麼像他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人,要努力討好不比自己優秀的人? 在他任職期間,恰好公司重新裝潢,由於公司是中小企業,凡事土法煉鋼,他負責改裝時的監工,有時甚至得在工地打地鋪睡覺,以免物料被偷,意外地讓他學了另外一課。 在汽車公司擔任業務的期間,他原本想要驗證所學,結果雖然賣了一部車,但也發現業界的行銷實況和課本上的不太一樣,沒有所學的那麼積極,反而有點被動。此外,短短一個月的工作,陳詩舜見識到大公司市場決策的代價,賺賠輒以千萬計。他後來離開了這一個工作,並且知道這是三百六十行中他不想做的一行。 陳詩舜也曾在KTV打工,這一段工作經歷讓他發現,許多看來不起眼的工作,也有許多的學問,他也看到了景氣環循的波動對工作的影響。
陳詩舜認為在職場上的工讀生,因為具備學生身份的關係,最容易有所學習,因為同事不會把一個工讀生看成競爭的對象,既便在百貨公司上班的那段期間,高層都曾提議拔擢他當正式的主管,但他的主管和同事仍然隨時照顧他,只要他肯問,都願意傾囊相授。而在每個工作職位上,也與主管保持相當好的關係,因為他認為能夠當主管,必定有其理由,並且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回想打工經歷對自己發展的影響,陳詩舜用「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來形容,因為自己自認是透過投入實務工作來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並認識業界的種種現象,掌握每一行專業的發展。他認為打工是個人與產業界的對話,做了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狀況與現實合不合,也算是投入社會前的暖身運動。 對於打工與學業之間的選擇,陳詩舜認為不見得每個人都要從體制教育內取得學歷,有些人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透過實務學習也是很好的。但是若對自己有更高的期許,就必須「一分付出,一份收獲」。體制教育是打根基的,要蓋高樓的人,就要把地基打得深,但對於只要平房的人,卻不見得一定要如此。他觀察到許多打工時的朋友,剛開始時只是為了賺一點錢,後來結交壞朋友,反而習染了一些不好的行為,例如在KTV工作期間,有同事就愛喝酒,假日成群結隊去玩。他說,打工的時候,千萬不要有「衝動性的選擇」。 陳詩舜自認在打工時學會了很多事,不論是自己計畫中的,或是意外獲得的,但他也奉勸青少年朋友,打工最重要的是累積自己生命發展的無形資產,不要用打工來逃避學習---如果真有放棄學業,長久工作的打算,他建議青少年朋友多參考父母或主管的意見,就問他們「我這個樣子,可不可以在這一行發展下去!」或許從別人的經驗中,可以獲得一些寶貴的答案。(作者:導航基金會 林益民)
結語 求職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必須花費功夫研究、撰寫、面試等等,更須歷經無法預知未來的焦慮與緊張。不過除了盡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準備以外,多少也得靠點運氣。希望本文能對徬徨無助的社會新鮮人有一些助益,也祝福你們--好運!
參考資料 http://www.myjob.com.tw/summer/talkshow.asp?sn=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