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1026亿,一个沉重的数字
一、国企改革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 20多年的经济改革之所以较以往的体制改革更为深刻,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这场改革不仅真正触及了企业制度,而且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从本质上触及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自1979-1983年;第二阶段自1983-1987年;第三阶段自1987-1992年;第四阶段自1992至2002年,第五阶段自2002年至今。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强化刺激,重点在放权让利. 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利润全部上缴,而且提取的折旧费也是全部上缴,极大地抑制了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 企业改革主要采取的措施便是放权让利,允许进行改革试点的企业留利3%,以调动企业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第二阶段——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实行“ 利改税”和“ 拨改贷” 第二阶段——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实行“ 利改税”和“ 拨改贷” 自1983年开始采取第一步利改税,即把国有企业应上缴利润和税合并,采取利税合一的方式,按照统一确定的比例上缴财政,其余则属于企业。 到1984年采取第二步利改税,即把国有企业利润的100%全部纳入“ 利税合一,按章纳税”的轨道。 为了提高对国有企业的约束力度,采用了“ 拨改贷”,即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原来的财政融资拨款,改为通过银行贷款 。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第三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企业承包制 承包制的宗旨是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两权分离,承包的对象是企业上缴的利税,承包制的性质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围绕上缴的利税这一核心目标形成的一种行政契约关系。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第四阶段——以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为标志,整个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转向从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 第五阶段——是以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作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从外部环境到改革本身的深入程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基本任务比较中共十四大之后,还是两方面 对大型和特大型同时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对大量的中小型,同时又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化改造
经过十四大之后的十年时间,上述两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推进的程度及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造进展显著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企业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郎顾之争充分证明了郎咸平教授的分析是正确的,而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反驳言论则值得怀疑。
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 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 1994年获博士学位(D. Phil.), 1994年8月回 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 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 1994年获博士学位(D. Phil.), 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 丁学良教授
公众信任率过10%经济学家仅两人 《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郎咸平(31. 0%),吴敬琏(19 公众信任率过10%经济学家仅两人 《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二 影响国企发展的五个“M”因素
第一个“M”—money (即货币、钱)
2006年有色金属行业资产负债率
国资委主任 李融荣
第二个“M”—men (即人、劳动者)
1992-200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构成
第三个“M”— market (即市场)
现在是卖方市场,有问题咋地?
买方市场的格局总是对消费者有利
第四个“M”—manager (即经营管理者、企业家)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含泪送别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和品牌
第五个“M”—mechanism (即机制、如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
三、关于国企改革中的几个理论观点问题
第一、产业交易与国有资本流失问题
资本的动态流失
资本的静态流失
第二、“抓大放小”问题
第三、“一卖了之”问题
第四、关于“企业家”问题
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
第五、关于“自主创新”问题
自主创新是企业产品能否走俏的关键
是德國ICE高速列車在德國科隆和特羅斯多夫之間的鐵路上的資料照片。
中国贴牌产品之痛:95%的利润被品牌商拿走
第六、关于解放思想问题
四、国企改革出路何在
第一、为企业家造一把“制度伞”
第二、提高自生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第三、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先立法再改革
作业 1、试论国企改革走“国退民进”之路能否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试论国企改革经历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