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0年11月11日 于北京 中小学如何开展教育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2010) 蔡永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0年11月11日 于北京
主要内容 教育研究的类型 1 教育调查研究 2 教育实验研究 3 行动研究 4
一、教育研究的类型 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 历史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应用理论研究
研究类型举例 基础研究: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权力理解的中西检视及教育学价值 也谈教育管理学科体系问题 应用研究:教育收费困境:概念与政策的解读 教师专业化取向中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应用理论研究:信息化教育行政研究 教育督导法律实体化研究 公民社会理念下的校长权力与学校治理 评价研究:十年来我国教育硕士学术成效的调查研究 从两类不同的学位论文看研究生培养 历史发展研究:教师流动研究:历史、现实与趋向
概括的研究类型 调查研究 描述性研究 内容分析 质性分析 历史研究 关联性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比较研究 干预性研究: 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育研究问题类型举例
二、教育调查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调查研究 1、家长如何看待“就近入学”政策 2、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态度 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学生入学的影响 绝大多数调查研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从一群人中获得某些信息,以期对这群人所属总体的某些特征(例如能力,观点,态度,信念,以及知识等)进行描述。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问问题,被问及的各个成员的回答就构成了研究的数据。 信息是从样本中获得的,而不是从总体的每个成员中获得的。
(二)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 1、描述总体的某些特征。发现总体成员在一个或多个变量(年龄,种族,宗教信仰,对学校的态度等)上的分布。 2、调查研究很少直接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而是从总体中选择出一定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由样本所发现的结果来对总体进行推断和描述。
(三)调查研究的类型 1、横断调查:对在同一时间内从样本上收集信息,虽然全部理想数据的获得可能要一天到几周不等 2、纵向调查:不同时间内从样本上收集信息,了解随时间变化所发生的改变。常见三种: 趋势研究(trend studies):连续三年了解家长在选择学校考虑的因素。 群组研究(cohort studies):不同的时间内从群组列表中选出不同的样本 固定小组研究(panel studies) :不同时间内对相同的样本
(四)调查研究问题举例 校本教研开展的状况 有效学校领导的维度:教师的视角 教师对绩效工资的看法 教师的职业态度 同伴或父母:谁对吸毒者的影响最大 职业阶梯对教师职业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五)教育调查的步骤 1、定义问题 2、确定目标总体 3、确定数据收集的方式:“现场”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面对面访谈 4、样本的选择 5、研究工具的准备 6、访谈者及调查者培训 7、问卷的回收率
(五)教育调查的步骤 问题的定义 明确定义调查的目标 用层次方法,从最广泛的,最一般的问题开始,然后再以最具体的问题结束。 ——为什么教师们会在短短的几年中放弃原来的职业 确定目标总体
问题的定义 三个主要的因素——经济,工作条件,所感受到的社会地位 Ⅰ.经济因素是否使教师过早地放弃了这个职业?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收入太少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的月薪太低了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暑假没有发薪水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太少因而促使他们在教书的同时要做第二职业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月薪太少而促使他们在暑假时必须做不同的工作吗?
问题的定义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结构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的上限太低了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等级提升速度太慢了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得到的额外福利太少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医疗保险不完善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人寿保险不完善吗? 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退休福利不完善吗?
怎样编制问卷 好的工具要符合四个实践标准: 1、能否完全按照问题的表述来问一个问题? 2、该问题对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意思吗? 3、人们这个问题能回答吗? 4、在某种调查方式下,人们会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吗?
怎样编制问卷 问卷的结构: 1、标题:既要与问卷内容一致(相关),也要注意对被调查者的影响 2、指导语:称谓、调查目的、隐私保护声明、填答说明、知识产权声明 3、被调查者资料(性别、年龄、区域等) 4、问题及备选答案 (1)利克特点式问卷:用于测量、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并求信度、结构效度等 (2)行为性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多选并排序题 (3)开放性问题(减少或改为访谈题或改为许多答案的多选题) (4)结束语:请被试进行检查,再次感谢、感谢补偿等
封闭式问题的例子: 你最不喜欢的学科是: 社会学习 英语 科学 数学 其它(请填写具体的学科)
封闭式问题的例子: 评价你的硕士学位计划的以下各个部分,并圈出最能描述你的感受的选项: 最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 很满意 课程 1 2 3 4 教授 指导 作业 学费 其它(具体)
开放式问题的例子: 是什么特征让你认为她/他是个好的管理者? 你认为现在高中教师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上个学期这个班最有意义的三件事是什么? 请为课程的各方面评分,并进行评价: a.课程论文 很不满意1 不满意2 满意3 很满意4 评价:———————————————————————— b.教授 很不满意1 不满意2 满意3 很满意4
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和缺点 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 优点 能够增强各个作答者回答之间的一致性 允许回答有更大的自由度 整理起来更快更容易 问题的编写更简单 更受作答者欢迎 允许访谈者作进一步追问 缺点 可能会限制回答的广度 不同作答者的回答在长度和内容上可能不一致 问题的编写需要更多的时间 无论是问题还是回答都容易被误解 为了覆盖研究的话题,需要更多的问题 很难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些改善封闭式问题的建议 不好的问题: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吗? 较好的问题: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 大于两小时 1-2小时 1、要使得问题毫不含糊。 不好的问题: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吗? 较好的问题: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 大于两小时 1-2小时 半小时-1小时 少于30分钟 其它———— 2、要使关注点尽可能的简单。 不好的问题:你认为男性和女性中,哪一种人会更满意于小学或者中学里的教学? 男性会更满意 女性会更满意 男性和女性的满意程度相同 不知道
一些改善封闭式问题的建议 较好的问题:你认为男性和女性中,哪一种人会更满意于小学里的教学? 男性会更满意 女性会更满意 男性和女性的满意程度相同 不知道 3.要使问题简短。 不好的问题:在你的观念中,你觉得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哪个部分对于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较好的问题:学校英文课程中的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 运用一般性的语言。 不好的问题:你认为在现在的学校中,学生的精神恍惚状态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家庭问题 对上学不感兴趣 生病
一些改善封闭式问题的建议 较好的问题:你认为现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家庭问题 对上学不感兴趣 生病 不知道 5.避免使用有导向性的词语。 不好的问题:你是否支持学校的管理者所建议的在校园里实行“无烟”政策? 我支持这个政策 我反对这个政策 我觉得无所谓 我还不确定是否支持 较好的问题:你是否支持在校园里实行“无烟”政策?
一些改善封闭式问题的建议 6.避免问太一般性的问题。 不好的问题:你认为什么规则在你们班级中是很必要的? 较好的问题:从下面几种所描述的规则中,圈出适用于你们班的规则来。 必须按时交所有的作业 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不能打断其它同学的发言 不接受迟交的作业 如果学生上课时迟到5分钟以上,就应该记录下来 7.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不好的问题:你不会反对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辅导吗? 较好的问题:你愿意在课外对学生进行辅导吗?
(五)教育调查的步骤 评价调查研究中影响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 1、被试的流失 2、地点 3、研究手段 4、研究工具耗损。 在纵向的调查研究中,除非去除了所有有关“流失” 被试的数据,否则就会存在被试流失因素的影响,这会对样本数据是否适合推广造成影响。 如果数据收集的地点会影响到研究对象的回答,就会产生地点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警察局中调查人们对警察的态度)。 如果访谈者变得疲劳或者感到很匆忙,就可能会产生研究工具耗损的影响。 会导致系统性偏向。
三、教育实验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 是研究者一种试图直接影响特定变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探讨变量间因果联系的方法。
三、教育实验研究 (二)特点 1、使研究者能够超越对事物的描述和预测,以及对变量间相关的确定,可以至少部分地确定产生结果的原因。 2、组间的比较——通过比较至少两种(但常常是更多)条件或方法来评价特定条件或处理(自变量)的作用。 3、对于自变量的操纵——研究者直接操纵自变量。为了研究自变量在一个或多个实验结果(因变量)上的作用,常常要设计并有意识地使它产生一定变化。 4、随机化——随机分配被试到各个组,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每个参加实验的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被比较的任何一个实验组或控制组中去。随机选择(random selection):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择成为样本中的一个个体。
(三)无关变量的控制 随机化: 保持特定变量恒定:(如全部选取男性被试) 将变量纳入到研究设计中: 配对: 被试内设计: 协方差分析:
(四)实验研究中的分组设计 1、弱实验设计 2、真实验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因素设计
弱实验设计 一次性案例研究(The one-shot case study)。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处理或一个事件,为了评价这种处理的效果,对因变量进行观察(测量)。图示如下: 一次性案例研究设计 X O 实验处理 观察 (因变量) X O 新课本 使用态度量表测量学生兴趣 (因变量)
弱实验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单组被试不仅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后要被观察或测量,而且在接受处理前也要被观察或测量。图示如下: 单组前后测设计 O X 前测 实验处理 后测 O X 前测 学生完成20题的态度量表 (因变量) 实验处理 10周的咨询 后测
弱实验设计 固定组比较设计(The 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两个已经存在的或自然形成的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图示如下: 固定组比较设计 X1 X2 O X1 新课本 X2 旧课本 O 使用态度量表测量兴趣
弱实验设计 一次性案例研究(The one-shot case study)。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处理或一个事件,为了评价这种处理的效果,对因变量进行观察(测量)。图示如下: 一次性案例研究设计 X O 实验处理 观察 (因变量)
弱实验设计 固定组前后测设计(The static-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对两个组都要进行前测。图示如下: 固定组前后测设计 O X1 X2
真实验设计 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the randomized posttest-only control group design)。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两个被试组中。其中一个组接受实验处理,而另一个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这两个组都要对因变量进行后测。图示如下: 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R X1 O 控制组 X2
真实验设计 50个教师 员工士气问卷 随机选择 到实验组 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100个教师 随机分配 实验处理 后测 R X2 O 随机分配 实验处理 后测 50个教师 员工士气问卷 随机选择 到实验组 敏感性训练 (因变量) 100个教师 R X2 O 随机分配 无实验处理 后测 50个教师 员工士气问卷 到控制组 不接受训练 (因变量)
真实验设计 随机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R O X1 控制组 X2
真实验设计 随机化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组 R O X1 控制组 X2
真实验设计 随机化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组 R O X1 控制组 X2
真实验设计 实验组 Mr X1 O 控制组 X2 实验组 O Mr X1 控制组 X2 使用配对的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使用配对的随机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Mr X1 O 控制组 X2 使用配对的随机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O Mr X1 控制组 X2
准实验设计 不包括对于被试的随机分配。采用其它技术来控制(至少是减少)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组 O Mr X1 控制组 X2 使用配对的随机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实验组 O Mr X1 控制组 X2
(五)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被试特征 2、被试流失 3、地点 4、实验操作 :仪器损耗 、数据收集者特征 、数据收集者偏见 5、测验效应 6、历史 7、成熟 8、态度的作用 9、回归 10、实施
四、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用系统的方法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以解决现实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的,具有行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反思性特征的研究 用系统的方法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布莱克维尔认为: 所谓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教职员,其研究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项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配合,并且能够给实际工作者以深刻隽永的印象。
行动研究定义 所谓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1)研究主体是实际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专业化的研究者 2)研究是在本地的学校环境中开展的 3)研究试图解决学校所关心的问题
4)研究成果是为个别的情境服务的,并不打算推广到其他地区或组织 5)强调教师对自己实践的反思 6)重视及时反馈,反复修订,调整行动 7)行动研究总是能够发展出新的东西,但是非普适性的
(二)行动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用于指导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算是推测与假设 理论的终极价值是引导社会产生积极的变化,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人的成长与社会进步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1、与一般教育研究法的比较 范围 一般教育研究 行动研究 需要的训练 目的 课题的确定 假设 文献查阅 在测量、统计学和研究方法方面接受广泛训练 无需严格设计分析,所需训练不必很多 目的 获得可应用于总体内比较大范围的结论;发展于检验理论 获得能直接应用于当地小范围情景的知识;训练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课题的确定 以各种方法确定问题,但研究者不直接涉入 从学校情境中研究者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 假设 需要提供可操作化处理和检验的特定假设 常常将问题的特别说明当作假设 文献查阅 需广泛查阅资料,以对所研究的领域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阅读可用的间接资料,以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一般的了解
与一般教育研究法的比较(续) 范围 一般教育研究 行动研究 抽样 设计 测量 资料分析 结果应用 从研究总体中获取随机样本 通常以学校、班级中的教师或学生为研究对象 设计 需详细设计,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 开始研究前按一般形式设计,研究过程中,可变化,对控制要求不高 测量 选取最有效工具。研究前要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试验 无需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参与者不一定需要有测量方面的许多训练 资料分析 要求有复杂的分析,强调统计上的显著性 简单的分析即可,强调实际意义的显著性 结果应用 可普遍应用,但因研究者与教师的差异,妨碍了其应用 可立即应用于研究者的工作,导致持久性的改变,但范围有限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1、以问题为中心——对行动的研究 问题即课题。 2、以实践为中心——为行动而研究 教学即研究。 3、教师即研究者 学校教师既是研究成果的产出者,又是成果的使用者。 4、在行动中逐渐完善——研究的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运作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直至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为止。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5)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6)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
(四)行动研究法的类型模式 行动研究法有多种类型模式 (1)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 (2)埃伯特 (D.Ebbutt ,1985) 行动研究模式 (3)麦柯南 (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 (4)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 (5)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 所以在研究方案和课题申请书中必须标明采用的那一种行动研究模式,把模式图画上。
1、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 螺旋循环模式
(2)埃伯特 (D.Ebbutt ,1985) 行动研究模式
(3)麦柯南 (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
(4)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
(5)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
(五)行动研究的过程
Inspirations from Reading the paper 行中思 行后思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第一轮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第二轮 吸收实验法和行动法的长处,避其短处,对以上环节改造(议).
澳大利亚学者的11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确定问题:精确地 3。拟订计划: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 4。搜集资料 5。分析/反思 6。假设/推测:对下一步的预测 7。插入检验:改变行动方法或教学方法 8。观察 9。口头报告 10。撰写报告 11。提交
美国行动研究过程 1。明确问题或需要 2。收集信息与资源 3。准备项目 1)形成项目目标 2)选择项目所要采取的行动 3)收集与准备资料 4)计划实施程序 4。介绍并实施项目 5。监控过程与反应 6。了解项目的优势与不足 7。纠正失误、困难与疏忽 8。评价项目的进展及长期成效
新的行动研究法模式: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评价。重视评价 第四步观察用评价代替。 评价 直观 作业 问卷 检测
问题 计划 行动 评价 反思 直观 作业 问卷 检测
行动研究的问题范围 *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 学校管理评价; *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行动研究举例
实例一 传统英语精读课授课模式 不足之处 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教师串讲,间或提问, 就某些问题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 课堂气氛沉闷 参与课堂发言的人数有限 如小组讨论内容相同,汇报时,同学缺乏兴趣听;如讨论题不同,学生不能对所有问题进行思考 有学生不参与,教师无能为力
解决方案:教学原则 (1)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学习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 (2)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学习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 (3)让学生讨论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 (4)让学生互相之间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
每队同学的问题不同 解决方案:组织形式
解决方案:教学活动形式 全班讨论 (10分钟) 对子讨论 (40分钟) 小组讨论 (20分钟) 第一组抽签 (1分钟) 全班讨论 (10分钟) 对子讨论 (40分钟) 小组讨论 (20分钟) 第一组抽签 (1分钟) 中签小组汇报(10-15分钟) 教师总结 (5-10分钟) 第二组抽签 (1分钟)
解决方案:教师作用 认真备课,根据重点与难点准备两套难度相当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两队,每队内部又分成3小组,这种安排一学期换3次 每次对子人员都不相同,增加同学接触的机会 监控对子讨论与小组讨论情况 总结,特别要就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要组织讨论
方案实施 在三届学生中实施 不断调整 抽签 人员调整 教师反馈内容
教学评估 书面评价 个别访谈 总体评价 互相学习 得到充分练习的机会 有了到前台发言的经验
对前期教学方案的修定 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增加提问任务 增加活动的多样性
行动研究的局限与误区 行动研究的优点 1。解决了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2。产生了一个实在的成果或有用的程序 3。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其开展与实施也相对容易 4。让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经历更为愉快 缺点 1。精确度最小,最容易产生误差 2。信度与效度最小 3。只适用于其所开展的具体环境
行动研究的局限 因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制约行动研究的因素 行动研究者主体自身及其环境的制约因素: 1。工作能力如何? 2。就该课题实施行动的理论基础是否具备? 3。有多少时间? 4。所处的实际情境中有哪些人力、物力方面的限制? 5。可能受到社会环境中的哪些人的影响? 6。可以找什么人咨询或商讨?
误区 1。在课题选择方面,课题大而空,而且不是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问题界定方面,对所研究的问题缺少深入分析和科学界定,以感觉代替认知 3。在研究假设方面,缺少科学的、可操作的假设,随意行动 4。在实施行动方面,注重行动,忽视过程研究 5。在结果评价方面,评价指标与实验目标不一致,导致对结果的虚假解释 6。伦理问题:把学生仅仅当作研究的材料 7。教师追求专业研究工作者的模式
附录: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结构 (一)问题提出 1、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对过去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1)研究框架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4)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路线 (5)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四)研究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访谈提纲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