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紊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小儿腹泻.  特点:  1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  2 、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 3 、 6 个月 ~2 岁多见  4 、四 季均有发病,夏秋为多。
小儿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内容提要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耳聋耳鸣. 概述 耳鸣 —— 自觉耳内鸣响(蝉鸣、海 潮声、气笛声)。 耳聋 —— 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 耳鸣、耳聋 —— 听觉异常的一种症 状。
Signs and Symptoms of Head & Neck Cancers 头部与頚部癌症的症状.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细菌性阴道病与微生态平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王世阆.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河南金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7/2/26.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 烯二炔类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感染性腹泻 北京诺亚同舟 马 风.
第六章 感染微生态.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组员:杨文鹏 杨怡春 李彦冲 岑礼燕 黄志成 赵继匡 赵善飞 曾丹凤 袁柏祥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肖延风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上课了 请安静.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腹 泻 病 Diarrhea.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八章 肠道杆菌.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动画分镜头技巧 梁思平.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二节 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头孢菌素.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及治疗进展 张定风.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健康营养方案的供应商.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甲状腺激素.
轮状病毒性肠炎 诊疗新进展.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温故知新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小儿腹泻 潍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刘长云.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细菌的感染 林旭瑷 副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紊乱

给予抗生素等化学试剂治疗感染性疾病,约有0 给予抗生素等化学试剂治疗感染性疾病,约有0.5%-4%的患者会发生腹泻,尤以口服抗生素病例多见。这种腹泻多属轻症,有时不为患者感知,一旦停止使用这类抗生素试剂,腹泻数日后自行中止。这类病人症状、体征轻,甚至经结肠内窥镜检查也无所发现。这类病人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60年代随着新抗菌素广泛用于临床,对厌氧菌的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发现约2%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和伪膜性肠炎,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达10%-30%。

其主要原因菌是难辨梭菌,而这些“原因菌”是肠道菌群成员之一,属于过路菌,在正常微生物系中被限制生长繁殖,因其数量少,加上产毒低,一般不足以致病,只有大量增殖并产毒后才致病。

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约2%-3%发生二重感染,一般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用药20天内发生。二重感染的原因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加上患者机体抵抗力低,病死率高达45%。

发病机理 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症的发生与宿主易感因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导致宿主菌群失调,以及优势种群更替,原因菌的大量增殖和毒素的产生等密切相关。

(一)易感因素 1、婴幼儿和老年体弱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2、患者有原发病如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又经放、化疗治疗,或者经手术治疗发病率几乎增加2~5倍; 3、此外,抗癌药物如口服氟脲嘧啶、氨甲蝶呤和阿糖胞苷等也能诱发。

(二)抗生素和菌群失调 抗生素相关的菌群失调与抗生素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均有密切相关。抗生素联合用药种类越多,相关的菌群紊乱症发病率也越高。

肠道正常菌群种类达400多种,每克粪标本活菌数达数千亿个,肠道正常菌群中原籍菌和过路菌(大多数为兼性的条件致病菌)之间,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生物环境),肠道菌群与环境之间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物平衡体系之中。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利作用: ①具有定植抵抗力,维护微生态平衡; ②其细胞成分和代射产物(内毒素)能激发机体防御机制的发育; ③正常菌群和致病菌有共同抗原性,可以增强宿主对致病菌的免疫水平; ④其在肠道合成Vit、抗生素、细菌素,可以排出多种细菌。

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在抑杀致病菌的同时也抑杀了大量 肠道生理性细菌尤其是原籍菌,使机体定植抗力下降,使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原处于劣势的过路菌大量增殖,以及外来细菌乘虚而入,这种菌群交替现象也是造成相关菌群紊乱症的主要原因。

(三)原因菌 在抗生素相关菌群失调症中被检及的优势种群都称为原因菌。如在伪膜性肠炎标本中检及的难辨梭菌,能同时产生A、B两种外毒素。

毒素A有强大肠毒性,能致动物死亡,称为肠毒素,它能促进炎症反应,活化肠上皮细胞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大量分泌而产生伪膜性肠炎的系列症状; B毒素主要使培养细胞变圆、发亮、纤维蛋白丢失,使细胞崩溃、细胞悬浮而死亡被称细胞毒素。

临床特征 (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临床特征 4~6周内有使用抗生素治疗史,出现过轻度腹泻、腹部不适,或有便秘出现。 1、临床特征 4~6周内有使用抗生素治疗史,出现过轻度腹泻、腹部不适,或有便秘出现。 2、病理改变 肠粘膜有轻度充血、 水肿或一过性炎症,结肠内窥镜 检查常无所发现。

3、处理建议 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停用抗生素后可自行恢复。 相对较重症状者,可使用丽珠肠乐、金双歧片、培菲康片或威特四联活菌片,每日3次,每次2~3片,7~15天1疗程,一般服药1~2次可见效。

(二)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1、抗生素治疗史 2~4周内有使用抗生素患者,病史中常合并癌症或经手术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的肿瘤患者。 2、临床特征 腹泻以水泻为主或软便不成形,每天3次以上,有两天以上的腹泻;一般使用灭滴灵或万古霉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3、病理改变 结肠内窥镜可见结肠或直肠有充血、水肿和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炎症区域。 4、处理建议 出现症状者应立即停用抗生素,注意补充水、电解质等一般支持疗法,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按中等菌群紊乱(失调)使用微生态制剂。中重度病人,除停药、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一般支持疗法外,可试用微生态制剂。

首先使用促菌生或整肠生,每日3~4次,每次2~4片。 尔后补充金双歧片、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对于重症,可选用灭滴灵、万古霉素、杆菌肽或消胆胺等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或出现复发者,如用微生态制剂,一般选威特四联活菌片每日3~4次,每次2~4片。

(三) 伪膜性肠炎 1、抗生素治疗史 2~4周内有使用。

2、流行病学 难辨梭菌作为肠道过路菌而普遍存在,一般无症状带菌者居多。一般认为最近服用抗生素者,约25%为无症状带菌者。难辨梭菌带有芽孢,抵抗力强,既可通过粪标本污染环境,也可通过医院用具(如听诊器、针筒、温度计、被、枕、衣、褥等)传播,因此难辨梭菌的流行环节较难控制,是较易发生的医源性疾病之一。极易引起较难控制的院内感染症。

3、临床特征 轻症患者,多在用药或停药(抗生素) 发生,稀软便或水样便,1日数次。

中重症患者腹泻蛋白样或膜样便,每日可达数十次,粪便量可达数千毫升,腹胀,剧烈的腹痛,甚至发生肠麻痹、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全身严重中毒症状,发热(38℃~39℃),白血球升高1万~2万/mm。有时无腹泻而表现为发热,右下腹疼痛,类似阑尾炎的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4、病理改变 由于病情轻重不一,所见有差异。有蛋白色、斑状或地图状伪膜覆盖,伪膜一般以直肠、结肠等多见,并可见大片水肿、出血、炎症,以及坏死、脱落、溃疡面,甚至可见穿孔而引起腹膜炎。由于肠壁溃疡和变薄,极易穿孔。

5、粪便检查和确诊 一般确诊可使用组织培养细胞毒性测定法(TCCA)测定B毒素。 6、处理建议 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注意补充水、盐、电解质及血浆白蛋白等支持疗法,以防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

医学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微生态医学

树立四大意识: ①抗生素是不能预防感染,它必须通过机体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 ②使用抗生素的过程是培养耐药菌株的过程; ③保护厌氧菌; ④抗生素外用极易产生耐药。

一个新抗菌素的产生需要12年, 而一个耐药菌株的产生仅需要2年。 万古霉素是21世纪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