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 2015国培班 2015-0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NMR 基础理论及解谱. 本次培训的目的 1 ,简要了解核磁共振的原理 2 ,简要熟悉核磁仪的工作原理 3 ,掌握一维谱图的几个重要信息,以及利用 这些信息进行简单谱图解析 4 ,二维谱图的简介及实例解析.
Advertisements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第一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 析法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 条件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 动形式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室主任:林竹光 联 系 电 话: (O)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二节 仪器简介与实验技术 第三节 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 第四节 红外特征吸收与光谱解析 第五节 拉曼光谱法
十八章 四谱简介 第一节 电磁波 第二节 红外光谱(I R) 第三节 核磁共振(NMR) 第四节 紫外光谱(UR) 第五节 质谱(MS)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波谱分析 授课教师:彭梦侠.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和发展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优势
第4章 红外光谱实用技术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药科大学.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15章 质谱法 15.1 概述 Mass spectrometry 质量谱.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分析 高素君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第三讲 势箱模型.
光分析法初探 孙赫男.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2.6 红外谱图解析 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是解析谱图的基础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质谱分析法 化学三班 周俊伟.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4.1 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脉冲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 彭欢 指导老师 俞熹.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八章 红外与核磁共振 exit.
第四章 核磁共振氢谱 洛阳师院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前 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 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其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需要的样品量大。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147年。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match it》严肃游戏设计 胥博瑞 电子科学与技术.
仪器分析 分子光谱分析 主 讲:崔华 教授 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第六章 多谱综合解析 6.1 各种图谱解析的主要着眼点 1. 质谱(MS) (1)从M.+--分子量
12.1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um.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基本原理 运用电磁学原理 对荷电分子、亚稳分子碎片进行分离、分析  正离子自由基 正离子.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欢迎光临指导 执教者:吕承洲(马站高中).
第四章 磁共振 原子核 带正电荷的粒子 §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分子的磁性质 当它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有一个是奇数时,
§5.3 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 一、确定电子状态的量子数 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有五个:n,l,s,ml,ms。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第五章 核磁共振成像 外磁场中的原子核 —— 经典力学观点 生物医学图象处理 F 张琦.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十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第五节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法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中药检验技术 主讲.
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 红磷(P)测试评估报告 市场需求:测试套管中的红磷 推荐机型:Ux-220 高配机型
第七章 核磁共振谱 共振(resonance)是指具有相同频率的两个振子所发生的强的有效偶合条件.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红豆杉.
第三章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3.1 基本原理 电子跃迁: * ,n* , * , n* 能量大,波长短,远紫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 2015国培班 2015-06

讨论内容(四谱) 1、紫外-可见光谱 UV-Vi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2、红外光谱 IR Infrared Spectroscopy 3、核磁共振谱 NMR Nuclere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4、质谱 MS Mass spectrometry 2

“四谱”的应用 “四谱”主要借助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光谱、质量谱、核磁共振)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别、鉴定有机化合物 MS: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提供某些结构的信息 IR:提供官能团、化学键的信息,可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NMR:提供磁性核数目、种类、化学环境(及立体结构) UV:主要用于官能团、共轭体系的确定

测试特点 快速:测定时间快 (一般几到几十分钟内就可测定一个图谱 ) 灵敏:需要样品量小 (一般在几毫克以内,MS的检测限可达10-10g) 不破坏样品 UV、IR、NMR的测定样品可以回收 (MS测定样品不可以回收) 准确、重现性好 4

电磁波与结构测定的联系 波谱学是研究电磁波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电磁波会被有机物吸收或发射 吸收或发射情况与分子结构相关 电磁波引起原子和分子能量变化,即引起分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外部运动:平动,转动、振动 内部运动: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磁场中自旋核自旋方向的改变

电磁波 6

相关的电磁波 紫外光波:4~200 nm 200~400 nm 可见光波:400~800 nm 中红外光波:400~4000 cm-1 核磁共振吸收射频电磁波: 30~950MHz (波长:10米~0.3米) 7

紫外光谱 1、基本原理 价电子类型 电子的跃迁方式 引起电子跃迁的电磁波 波长:4-400nm 远紫外 4-200nm 紫外光波 波长:4-400nm 远紫外 4-200nm 近紫外 200-400nm

2、跃迁产生的吸收谱带 * 跃迁 饱和烃 λmax< 200nm n* 跃迁 饱和醇、醚、胺、卤化物等 一般λmax< 200nm 例外:如 CH3I n* 跃迁 醛、酮等 λmax 270~350nm, 弱峰--R带 * 跃迁 孤立双键 λmax<200nm 如乙烯 共轭双键 λmax:210~250nm,强峰--K带 如:1,3-丁二烯、α、β-不饱和醛酮等 芳环的* 跃迁 中等强度峰--B带

3、紫外光谱图 横坐标:吸收波长(nm) 纵坐标:吸收强度 常用 T、A 、、㏒ 表示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最大吸收强度:εmax 特点 峰数目少、峰型不尖锐 为什么?

4、紫外光谱仪 Lamda-9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5、在有机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判断有机结构中共轭体系情况 --有无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的类型 --共轭体系的大小 其他应用(如下午的实验)

实验: UV-Vis-NIR谱测试 取材显示屏前遮挡膜

某品牌前档风玻璃膜的UV-Vis-NIR谱

某品牌侧窗玻璃膜的UV-Vis-NIR谱

普通玻璃

红外光谱 1、 红外光谱的产生 分子吸收红外光波引起分子的振动和转动 转动能量低,一般吸收远红外波<400cm-1 振动一般吸收中红外光波

2、主要用途 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 确定有机化合物所含官能团 鉴别化合物:利用光谱的异同,鉴定鉴别化合物 如:   确定有机化合物所含官能团 鉴别化合物:利用光谱的异同,鉴定鉴别化合物 如: 利用固、液相光谱差异,区别构象异构体 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少数长链烷烃同系物不能区别鉴定) 定量分析: 测定样品的含量

3、优点 红外光谱的应用有以下优点: 1.任何气态、液态、固态物质都可以测红外光谱 2.大多数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反映化合物独特的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纹性” 3.常规的IR仪价格相对较低 4.用样品少,灵敏的IR仪用量可到微克级 5.测试手段多种.如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红外显微镜(IR microscope)、联用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4、红外光谱仪和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型(Fourier transform)。

IR光谱图 横坐标为吸收频率(波数)纵坐标常用透过率T% 关注: a、吸收峰的数目:与红外活性振动数等有关 b、吸收峰的位置:与原子折合质量及健力常数有关 c、吸收峰的强度 :与振动时偶极矩变化大小有关

乙醇(CH3CH2OH)的红外光谱图

丙酮的IR图

5、红外光谱的测定 制样 样品要求:干燥无水、浓度适当 固体样品:溴化钾固体压片(3300、1650可能产生杂质吸收) 糊状法 溶液法 薄膜法 (高分子化合物) 切片法 液体样品:液膜法(挥发性小的样品) 气体样品:气体样品槽

固体样品架

ATR附件

ATR(衰减全反射) 实验 ATR谱需要特殊的附件包括聚焦镜和晶体支架以及晶体,测试时将此附件装入样品仓

实验:PET(聚对苯甲酸酯类聚合物)测试 PET 膜IR-ATR谱(取材显示屏前遮挡膜)

某品牌前档风玻璃膜的IR谱 ATR谱(基材表面)

某品牌侧窗玻璃膜的IR谱 ATR谱(基材表面)

合图 峰型、相对峰强、峰数基本一致

天然翡翠与B货翡翠的红外光谱图 I --天然翡翠 II-- B货翡翠

核磁共振 1、基本原理 自旋量子数(I)不等于零的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原子核是带电体,当其自旋时,可产生磁场 自旋核很多,在有机化学中主要研究1H、13C、 19F、31P、15N等I=1/2的核 1H的核磁共振谱,叫氢谱,用1H NMR表示; 碳谱,用13C NMR表示。

能级 自旋核在外加磁场中(H0)将会取向,有2I+1种(1H、13C有2种)能量状态(能级)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低能态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高能态

核磁共振 磁性核吸收射频电磁波(射)的能量,低能态可跃迁到高能态—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条件 当射符合以下公式时,就可以发生核磁共振  称为磁旋比,为核的特征常量 相同的核,为常数 不同的核(如1H和13C),其值不同

屏蔽效应与化学位移 屏蔽效应 核外电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产生诱导磁场,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核实际感受的磁场强度比外加磁场强度小 不同化学环境的核周围的电荷密度不同,要使核实际感受的磁场强度不变,外加磁场强度需要变化---使不同化学环境的核可用NMR区分

自旋偶合与裂分 自旋偶合(spin coupling)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扰) 自旋裂分 (spin splitting) e1 n1 n2 e2 自旋偶合(spin coupling)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扰) 自旋裂分 (spin splitting) --自旋偶合造成谱线增多的现象 偶合常数(coupling constant) --裂分信号中两裂分峰间的距离,表明偶合的程度。 用(J)表示,单位: Hz CH2 CH3 低分辨 高 分 辨 J

自旋偶合

偶合裂分的n+1规律 适用于偶合的邻近H原子相同时 相互偶合的核,其偶合常数相等 裂分面积比为二项式展开系数之比 例:下列化合物的裂分蜂数及峰面积比 CH3CH2Cl CH3CH2OH 裂分符合n+1规律

小结 研究对象 具有磁性的原子核 外加磁场 磁性核在外加磁场中取向,具有不同能级 核磁共振 接受射频能量发生能级跃迁,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化学位移 不同化学环境的同一种核受到不同的屏蔽作用,区别不同化学环境的磁性核 偶合作用 相邻磁性核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裂分,可确定磁性核间的相对位置

2、核磁共振谱图 提供三类重要结构信息: —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 偶合常数 (coupling constant) — 积分曲线 (integration line) 帮助了解分子中质子的类型、连接方式以及数目

乙醇的氢谱(P81)

实验:乙醇的氢谱

高纯乙醇 羟基氢由于质子交换很慢,对CH2质子要进行偶合

P34图3-2

乙苯的NMR图

3、核磁共振波谱仪

核磁共振仪器的发展 磁场强度 30M –950MHz 一维到多维 应用领域广 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等 如:二维谱可对生物体的自旋密度成像 NMR imaging (MRI)

质谱(MS)简介 1、基本原理 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 离子化: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 经电场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分离 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由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得到分子量,由碎片离子得到化合物结构信息 高分辨质谱可能得到分子式

2、质谱仪 例:磁质谱仪结构示意图

2、磁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1/2m2=zE m2/R=Hz m/z=H2R2/2E

联用检测技术 与色谱联用目前是广泛应用的手段 UV、MS是常用的检测器 如: HPLC的检测器 GC-MS,LC-MS,ICP-MS GC-IR,TG-IR 元素分析仪检测:GC(TCD)、IR …… 58

3、质谱图(例:P78) 横坐标:离子质荷比(m/z)的数值 纵坐标:各峰的相对强度 棒线代表质荷比的离子峰

例P35:乙醇的质谱图 (M:46)

P35

C60 美国史沫莱(Smalley,R.E.)等人和英国的克罗脱(Kroto,H.W.)于1985年用大功率激光束轰击石墨使其气化,用1MPa压强的氦气产生超声波,使被激光束气化的碳原子通过一个小喷嘴进入真空膨胀,并迅速冷却形成新的碳分子,从而得到了C60。 C60又称Fullerene,中译名为富勒烯 C60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酷似英国式足球(soccer),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Soccerene(同样带有词尾-ene),中译名为“足球烯”

60个碳原子构成像足球一样的32面体,包括20个六边形,12个五边形 。

1996年,罗伯特·科尔(美)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英)理查德·斯莫利(美)因富勒烯的发现获诺贝尔奖 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C60的质谱图

C60的13CNMR谱 化学位移~143

碳谱的特点 灵敏度低 12C 核无自旋,13C核有自旋,I=1/2, 磁旋比:γC=6726rad/(s·G)(γH=26753rad/(s·G)) (13C磁旋比约为H的1/4) 灵敏度与γ立方、核的丰度成正比 (13C丰度仅为12C的1.11%) 相对灵敏度约为 1H NMR 的1/6000 --13C NMR信号比1H弱得多

分辨率高 13C核的化学位移一般范围:0~250 ppm (1H核δ:0~15ppm )

实验: 苯甲酸的MS(ESI源、离子肼)

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