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城镇化战略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二、世界各国城镇化模式与发展规律 三、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对当代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四、中国城镇化战略演变 五、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及其实现途径 主要内容.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经济学概论.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城市经济学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 至今不过 30 多年的历史。因而至今它仍 是经济学之林中的 “ 少数民族 ” ,知名度并 不高。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意义和 理论意义却是重大的。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第五节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中国的工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七章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影响.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城郊棚户区 蔡思琼地理课件.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走势分析.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1、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城市的产生 1、人类经过两次劳动大分工,从而产生了城市。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不同的学科研究城市,各自侧重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给城市所下的定义,是有较大的不同。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江苏考纲】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沈翔 美国Qwest国际通信公司高级工程师
K1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2课 工业联系和转移、集聚.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下一代网络营销探讨 —网络营销移动化问题思考
政策环境与旅游投资 Policy environment & Tourism Investment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 一 章 概 论 1.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熟悉城市化的概念、衡量指标、动力和类型。  4、明确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特点和方针。

1.城市的定义P18—P19 (1)对城市的认识P18 ①城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最早研究城市现象的是城市地理学。 ②18世纪60年代的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革命,即城市经济学逐渐形成。 ③ 19世纪中叶,城市政治学形成。 ④20世纪初城市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分支。 (2)城市概念P19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或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2、城市的特点P19 (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人口的高度聚集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显著特征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城市政府或经济组织具有对乡村经济的控制,政治权力总是集中于城市而作用于乡村 (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在建设方式、使用方式和社会效益上有公共性 (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不仅吸纳外来文化,而且向对方扩散自身文化

3、城市的形成:P21 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 (1)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P21 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形成的根本性内在动力。

(1)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P21(续)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P22 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①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②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③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4、城市发展阶段(古代)P23 (1)古代城市阶段 时代背景:奴隶社会。指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时代。 特征:①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 ②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 ③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4、城市发展阶段(中世纪)P23 (2)中世纪城市阶段 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指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代。 特征:①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 ②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 ③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4、城市发展阶段(近代)P23 (3)近代城市阶段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社会。指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代。 特征:①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 ②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 ③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 ④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城市发展阶段(现代)P24 (4)现代城市阶段 时代背景:三个世界共存的时代。 现代城市发展主要特点:P24 ①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②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③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④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⑤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5、城市化的概念P25 (1)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6、城市化的特点P26 (1)增长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城市化的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总的趋势在图形上表示是象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

7、城市化的衡量指标P28 (1)城市化的水平指标P28 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采用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公式为:PU=U/P×100% [U——代表城市人口;P代表——总人口] (2)城市化速度指标P28 ①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 ②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 (3)城市化的质量指标P29 城市化质量衡量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8、城市化的动力P30 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现实前提。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P31 ①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财 ②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物 ③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人 ④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供、产 ⑤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销

8、城市化的动力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P32 ①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②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③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动态性

8、城市化的动力 (三)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P34 ①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得以实现,劳动力市场化为劳动力人口在空间迁移的同时实现社会职业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②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建设得以实现 ③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9、城市化的分类及其内涵P35 (1)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 ①积极型的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 ②消极型的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相脱节。消极型的城市化状态有两种类型: 一是过渡城市化,又称为过量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失控和城乡发展失调。 二是低度城市化,又称后滞型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主要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投资政策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人口法制政策。

9、城市化的分类及其内涵P36 (2)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 ①向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状态,城市发展初期的基本方式,又称为低级阶段。 ②离心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的状态,城市发展后期出现的方式,又称为中级阶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郊区城市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是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的转变,包括:人口外迁、工业外迁、零售业外迁。 二是逆城市化,又称为高级阶段,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首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10、中国城市化历史分期P37 鸦片战争后,在沿海、沿江、沿线相继出现了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城市,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开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真正起步,中国城市化水平包括: (1)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年—1957年 (2)过度发展阶段—1958年—1960年 (3)调整阶段—[1961-1965年],在这一阶段中逐步形成的户口管制、限制人口流动、知识青年回乡、以分散为特征的“三线”建设,以及取消城市规划等政策措施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4)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 (5)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1、中国城市化的特点P39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2、中国城市化的方针P43 中国城市化的方针是: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具体表现为: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控制100万人口以上的人口数量。)

12、中国城市化的方针P43 (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 (2)大城市发展能带来较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少数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域优势

12、中国城市化的方针P44 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众的中介优势 (我国中等城市的是指非农业人口数量在20万至50万的城市)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利于“发展中间促两头”,推动城市体系协调发展 (2)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 (3)有利于城市化内涵式、外延式这两种方式的协调

本章测试题 填空题 1、由( )演变而成的城市,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1、由( )演变而成的城市,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2、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是因为人类社会的( ),才使这一经济基础得以奠定。 3、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采用的就是()的城市化水平指标。 4、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 )所产生的动力。 5、(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6、( )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7、( )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8、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采用的就是( )的城市化水平指标。 9、中国城市化的方针是( )。

本章测试题 多选题 1、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包括()。 A、战争性质的变化;B、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 C、集市的出现;D、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 E、农业从畜牧业分离 2、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 B、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C、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D、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E、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本章测试题 3、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B、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C、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 D、工业化带来众多工业劳动力; E、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4、按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来考察,可以将城市化分为( ) A、积极型城市化;B、消极型城市化;C、向心型城市化; D、离心型城市化;E、逆城市化 5、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可以将城市化分为( ) D、离心型城市化;E、低度城市化

本章测试题 名词解释 1、城市 2、城市化

本章测试题 简答题 1、城市的特点 2、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本章测试题 论述题 具体分析中国城市化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