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酸度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酸度的概念 1. 食品中的几种酸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玉田三中 化学组. 生活中的这些物质 …… 酸的 食醋、酸奶和某些水果都是 酸的,你是如何知道的?
認識奈米光觸媒及應用 黃文玉 南區奈米科技 K12 種子教師
根据卫生署国民健康局最新的癌症登记数据显示, 每 6 分 35 秒就有 1 人罹癌,每 4 人当中就有 1 人可能 罹癌。癌症,是不是一种全民注定躲不掉的疾病? 新光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新书《癌症, 当然可以预防》作者江守山认为,这是一个「防 癌」的时代,尤其身处在高癌症发生率、高癌症.
 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越范围及指示剂的 选择原理。  掌握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 掌握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原理。  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实验五 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 消毒与灭菌. 培养基配制实验原理 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 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 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药物溶媒 生理盐水还是葡萄糖?.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第十讲 生活化学实验的开发与改进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艾华林.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实验一 常用单体及引发剂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体的精制:常压或减压蒸馏 引发剂精制:重结晶.
环保卫士 ——植物与环保 ————洋泾中学环保课第一小组.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第七章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6、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6. 1 概述 6. 2 活性低聚糖及活性多糖的测定 6. 3 茶多酚、类黄酮物质的测定 6
知识点一 第五章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把握·命题热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课堂回扣练习 应用·落实体验 课下综合检测.
教室空气质量与健康 ——谈谈教室开窗透气的重要性.
气相色谱法(GC)在2010版 《中国药典》中的应用
第十章 酒.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十章 电势法及永停滴定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直接电势法 第三节 电势滴定法 第四节 永停滴定法 制作人:吴剑.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急救概述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救護大隊教練團.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第十四章 烧伤 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教研室 周晓辉.
高分子化学合成实验 化学学院 张育英 张敏.
專題研究方法與化學啟發實例 第一部份:專題研究方法 第二部份:化學實驗引導實例.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化 验 员基础知识 培 训 讲 义.
铜板带厂生产工艺简介    8.拉弯矫直 拉弯矫直是高品质铜带生产中重要工序,在张力作用下通过辊式矫直机使带材产生0—3%的延伸率,是校正轧制带材的板形缺陷、减少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有效生产工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第三章 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 3-1.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应用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应用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校本课程《走进化学实验》 课题5 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福州格致中学 陈敏琛.
环境空气监测(1) 环境监测总站 2016年04月.
第六节 管道仪表流程图的绘制 (一)图样的内容 (二)PID的图面布置 (三)PID的绘制要点 (四)读图举例 (五)绘制步骤
5.1.3工矿企业绿地的树种选择 制作:刘松涛.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1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
化学实验技术.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的定义:气象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第二节 HPLC仪器.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化学视角下的公共危机事件 及危机管理 (2) 环境与生态 化学化工学院 仇毅翔 化学A楼317,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目的与要求     了解土壤的组成、背景值等基本概念,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的原则及基本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     1)土壤污染样品和背景值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制备;     2)土壤试样含水量、锌、镉、铜、汞等金属,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实验四:气相色谱法测定海 洋微藻中的脂肪酸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仪器分析实验》 归一化法测定混合芳烃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气相色谱法.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蛋壳中Ca, Mg含量的测定 化学生物学专业 雷雨.
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     pH值的测定.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Northwest University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温晓玫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酸度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酸度的概念 1. 食品中的几种酸度 第七章 酸度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一、 酸度的概念 1. 食品中的几种酸度 ①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在测定前已离解成 H+ 的酸的浓度(游离态),也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结合态、酸式盐)。其大小可借助标准碱液滴定来求取,故又称可滴定酸度。

②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 的浓度。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其大小由pH计测定。 pH的大小与总酸中酸的性质与数量有关,还与食品中缓冲物的质量与缓冲能力有关。 活度——强电解质,因为总离子浓度高,离子间的力大,参加化学反应的有效浓度要比它的实际浓度低,所以,活度﹤浓度。

人的味觉只对H+有感觉,所以,总酸度高,口感不一定酸。 在一定的 pH下,人类对酸味的感受强度不同。 如: 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 《食品色香味化学》 黄梅丽等编 轻工出版社

③ 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醋酸)、丁酸等低碳链的直链脂肪酸,其大小可以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液来滴定。 挥发酸包含游离的和结合的两部分。 ④ 牛乳酸度 外表酸度(固有酸度) 真实酸度(发酵酸度) 牛乳总酸度由两部分组成

外表酸度 ——指刚挤出 来的新鲜牛乳 本身所具有的 酸度。 主要来源于 酪蛋白、白蛋白、 柠檬酸盐、磷酸盐等。 约占牛乳的 0.15—0.18%(以乳酸计)

真实酸度——指牛乳在放置过程中,在乳酸菌作用下使乳糖发酵产生了乳酸而升高的那部分酸度。 不新鲜的牛乳总酸量﹥0.20%

牛乳酸度表示法 牛乳除按乳酸表示总酸外,还有一种表示法, 用°T表示,滴定酸度简称“酸度”。 牛乳°T—指滴定 100 ml 牛乳样品,消耗0.1 mol/L NaOH 溶液的 ml数,或滴定10 ml 样品,结果再乘10。新鲜牛乳的酸度常为16 ~ 18°T。

二、酸度测定的意义 ㈠ 有机酸影响食品的色、香、味及稳定性。 ㈡ 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判断其质量好 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㈠ 有机酸影响食品的色、香、味及稳定性。 ㈡ 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判断其质量好 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㈢ 利用食品中有机酸的含量和糖含量之比,可判断某些果蔬的成熟度。 ㈡

(一)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种类 见80页 表7-1、7-2 (二)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含量 见81页 表7-3~7-5

果蔬及其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 7

7

7

7

7

(三) 食品中酸的来源:p80 ① 原料带入 ② 加工过程中人为加入 ③ 生产中有意让原料产酸 ④ 各种添加剂带入 ⑤ 生产加工不当,贮藏、运输中污染

第二节 酸度的测定 一、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一)原理 第二节 酸度的测定 一、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一)原理 用标准碱液滴定食品中的酸,中和生成盐,用酚酞做指示剂。当滴定终点 (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耗用的标准碱液的体积,计算出总酸的含量。 反应式:RCOOH+NaOH→RCOONa+H2O

试剂 ⑴ 0.1 mol∕L NaOH标准溶液,(可按GB 601配制) 【补充:质量∕体积 浓度】 注意:正确配制、准确标定、妥善保存。 ⑵ 1%酚酞指示剂 称取酚酞1g溶解于100 ml 95%乙醇中。变色范围pH(8.2~10.0)。

为何以pH8.2为终点而不是pH7? 因为食品中有机酸均为弱酸,用强碱滴定生成强碱弱酸盐,显碱性。一般 pH8.2左右,故选酚酞为指示剂。此盐在水解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弱酸,OHˉ。故显碱性。例: CH3COONa+H2O→CH3COOH+Na++OHˉ

(二) 操作方法 ⑴ 样液的制备 ① 固体样品、干鲜果蔬、蜜饯及罐头样品用粉碎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粉碎,混合均匀。取适量样品(约 25 g,精确至 0.01 g)最后用碱量≮5 ml,最好在10 — 15 ml,用 150 ml 水将样品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在75 — 80 ℃水浴上加热半小时,冷却,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液,收集滤液备用。

② 含CO2 的饮料、酒类,要先除CO2。 ③ 调味品及不含CO2 的饮料、酒类,直接 取样。 ④ 咖啡样品,粉碎,加乙醇,放置过夜。 ⑤ 固体饮料,加水研磨,定容,过滤。

⑵ 测定 滴定用移液管吸取滤液 50 ml,注入三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 0.1 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至浅(微)红色且 30 秒不褪色。记录消耗的 NaOH 量。 注:用碱式滴定管,先用水洗净,检查是否漏液,排气泡,再使用。

因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要在结果中注明以哪种酸计。 (三)计算 P82 因食品中含有多种有机酸,总酸度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那种酸表示。要在结果中注明以哪种酸计。 K值的变化见公式下边说明。

1. 上述方法适用于各种浅色食品的总酸的测定。如果是深色样品可采取以下措施: (四)讨论 1. 上述方法适用于各种浅色食品的总酸的测定。如果是深色样品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滴定前把(50 ml 样液已放入三角瓶内的)再用无CO2 水稀释一倍。 ② 若还不行,在上述快到终点时,用小烧杯取出 2 ~ 3 ml 液体,再加入 20 ml 水稀释,观察。 ③ 如果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用电位滴定法,经测pH值来定终点,一边滴定,一边电磁搅拌,到规定 的pH值时为终点。

二、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 在食品酸度测定中,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往往比测定总酸度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表示食品介质的酸碱性。测H﹢的活度(近似认为是浓度)。 pH值的测定方法: ①电位法 ( pH计法 ) ②比色法 ③化学法—利用蔗糖的转化速度重氮基醋酸 乙酯或乙缩醛的分解速度来求pH值。

电位法 (pH计法) 1.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样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与溶液pH值有直线关系。 E = E°- 0.0591 pH (25℃)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以及肉、蛋类等食品中pH值的测定。测定值可准确到0.01pH单位。 3. 仪器 ① 酸度计 pHS- 29A 型 (手提式) pHS-2型(实验中使用的) pHS-25型(老型号) pHS-3C型(数字显示) Ph—HJ90B型(盒式)

② 231型或221型玻璃电极 玻璃电极头部是由特殊的敏感玻璃薄膜制成,是电极的主要部分,仅对氢离子有作用,里边为Ag.AgCl泡在0.1 mol/L 盐酸溶液中。 a) 231 型玻+ 232 型甘汞电极,可测试 pH 0~14。 221 型玻+ 222型甘汞电极,可测试 pH 1~9。 b) 新电极或很久未用的干燥电极,必须先浸在蒸馏水 或 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24小时以上。 c) 每换一次样液,须将电极用蒸馏水清洗一次,擦干 再用。

③ 232型 或 222型甘汞电极 甘汞电极内装 Hg Hg2Cl2 KCl (饱) (a)甘汞电极的两个橡胶小帽,使用时应摘下,用完后还应戴上。 (b) 检查内部KCl是否能接近侧口,不能有气泡存在。 (c)安装时要让内部KCl液面高于外边被测样的液面。

自己配制要用优级纯试剂,也可购买配好的药品,溶解后使用。 ④ 现有复合电极 将两个电极装在一起,有保护措施, E-201-0型 试剂: 缓冲溶液(标准)注意使用温度是20℃, (见实验讲义 p22) 自己配制要用优级纯试剂,也可购买配好的药品,溶解后使用。 (色谱纯、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工业纯)

4. 操作方法 (1) 样品制备: ① 一般液体样品摇匀后可直接取样测定。 ② 含CO2的液体样品,除CO2后再测,方法同总酸。 4. 操作方法 (1) 样品制备: ① 一般液体样品摇匀后可直接取样测定。 ② 含CO2的液体样品,除CO2后再测,方法同总酸。 ③ 果蔬样品:榨汁后,取汁液直接测pH. 果蔬干制品:取适量样品加数倍的无 CO2水,于水浴上加热30分钟,捣碎,过滤,取滤液测定。

④ 肉类制品:称取 10 克已除去油脂并捣碎的样品,加入 100 ml 无CO2蒸馏水,浸泡 15 分钟,随时摇动,取滤液测定。 ⑤ 制备好的样品不宜久存,马上测定。 (2) pHs-2型酸度计、 pHS-3C型的使用(见实验讲义)

食品中的挥发酸主要是低碳链的脂肪酸,主要是醋酸和痕量的甲酸、丁酸等。不包括乳酸、琥珀酸、山梨酸及CO2、SO2等。 三、 挥发酸的测定 食品中的挥发酸主要是低碳链的脂肪酸,主要是醋酸和痕量的甲酸、丁酸等。不包括乳酸、琥珀酸、山梨酸及CO2、SO2等。 正常生产的食品中,其挥发酸的含量较稳定,若生产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或违反正常的工艺操作,则会由于糖的发酵,而使挥发酸含量增加,降低食品的品质。因此挥发酸的含量是某些食品的一项质量控制指标。

1.直接滴定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或溶剂萃取,把挥发酸分离出来,然后用标准碱液滴定。 特点:操作方便,较常用于挥发酸含量较高的样品。 2. 间接法测定—将挥发酸蒸发排除后,用标准碱滴定不挥发酸,最后从总酸中减去不挥发酸,即得挥发酸含量。 总酸 = 挥发酸 + 不挥发酸 特点:适用于样品中挥发酸含量较少,或在蒸馏操作的过程中蒸馏液有所损失或被污染。

水蒸汽蒸馏法测总挥发酸 (一)原理 样品经适当的处理后,加适量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游离出来,用水蒸气蒸馏分离出总挥发酸,经冷却、收集后,以酚酞做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 秒 不褪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碱的消耗量计算出样品总挥发酸含量。 反应式同“总酸度的测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发酵制品、酒等中间挥发酸含量的测定。 试剂 ① 0.1mol∕LNaOH标准溶液,配法同前。 ② 1%酚酞乙醇溶液,配法同前。 ③ 10%磷酸溶液,称取10.0g磷酸,用少许无CO2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二) 仪器 ① 水蒸气蒸馏装置 (P 86 图 7-1)见下页。

② 电磁搅拌器 除含CO2样品中的CO2。 (三) 样品处理方法 ① 一般果蔬及饮料可直接取样。 ② 含CO2的饮料、发酵酒类,须排除CO2 ③ 固体样品(如干鲜果蔬及其制品)及冷冻、 粘稠等制品,取可食部分,加定量水,捣碎机 粉碎。

(四) 测定 ① 样品蒸馏 取样品 2 — 3 g 或 25 ml 移到蒸馏瓶中,加 50 ml无 CO2的水和 1 ml 10% H3PO4溶液,连接水蒸汽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加热蒸馏至馏出液约 300 ml为止,于相同条件下作一空白试验(烧瓶内加 50 ml 水代替样品)。

② 滴定 将馏出液加热至 60 ~ 65 ℃,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 0.1 mol∕L 的NaOH滴定至微红30秒不褪色,记录数据。 (五) 结果计算 食品中总挥发酸通常以醋酸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计算如下:

X % = [ (V1-V2) ×C×0.06 ]×100∕m 式中:X—以醋酸计,g∕100 g (ml) 样品。 N—标准碱液的浓度 ,mol∕L。 V1—样品蒸馏液滴定时所消耗的 0.01 mol∕L NaOH溶液的ml数。 V2—对空白蒸馏液滴定时消耗的标准 碱的量。 m —样品质量或体积,g 或 ml。 0.06— 换算为醋酸的系数。

(六)说明 ① 样品中挥发酸如采用直接蒸馏法比较困难,因挥发酸与水构成有一定百分比的混溶体,并有固定的沸点。在一定沸点下,蒸汽中的酸与溶液中的酸之间有一个平衡关系,(即蒸发系数x),在整个平衡时间内x不变,故一般不采用直接蒸馏法。而水蒸气蒸馏中,挥发酸和水蒸气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加速挥发酸的蒸馏速度。

② 在蒸馏前应先将水蒸气发生器中的水煮沸10分钟,或在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并加NaOH至呈浅红色,以排除其中的CO2,并用蒸汽冲洗整个装置。 ③ 溶液中总挥发酸包括游离态与结合态2种。 而结合态挥发酸又不容易挥发出来,所以要加少许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挥发出来。

④ 在整个蒸馏装置中,蒸馏瓶内液面要保持恒定,不然会影响测定结果,另外,整个装置连接要好,防止挥发酸泄露。 ⑤滴定前,将蒸馏液加热至 60 ~ 65 ℃,为了使终点明显,加速滴定反应,缩短滴定时间,减少溶液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以提高测定精度。 ⑥若样品中含 SO2 还要排除它对测定的干扰。 测定食品中各种挥发酸的含量,还可使用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第三节 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 常用方法:气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 气相色谱法(GC法) 第三节 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 常用方法:气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 气相色谱法(GC法) Gas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气体(由载气带着物料气体) 一般用高压气瓶供给(N2、He ) 固定相 固体 ——固体吸附剂 液体——担体 + 固定液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 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 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 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 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 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 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 的谱带。

气相色谱流程示意图: 针形阀 载气 转子流量计 汽化室 进样器 层析柱 检测器 微电流放大器 记录仪 电脑

载气 净化器 流量计 色谱柱 柱箱 汽化室 检测器 记录器 进样 放空 可见261页

载气入口 接色谱柱 散热片 加热块 汽化室示意图

从记录仪得到的色谱图 t0 tR

保留时间——从进样到出现组分浓度极大点 (色谱峰最高点)的时间tR 在一定固定相,一定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 t 值不一样。同一组分有同样的 t 值,可用来作定性分析。此外,峰高(h)、峰面积(A)可用作定量分析。

② 以标准曲线来计算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 A = h ×半宽度(峰高一半处色谱峰宽度) A=(底×高)/2 A 值 = 积分仪求得总面积的 94%。 计算 ① (一组分峰面积/94%) ( 总峰面积/94%) ② 以标准曲线来计算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 某一组分比例 =

层析柱和检测器 1. 检测器有多种 ① 热导池检测器(TCD) 在气相色谱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检测器。灵敏度为100 ppm。 1. 检测器有多种 ① 热导池检测器(TCD) 在气相色谱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检测器。灵敏度为100 ppm。 原理:不同组分和载气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当通过热导池的气体组成及浓度发生变化时,可引起热敏元件上温度的变化,由此而产生阻值变化,可衡量组分的含量。

②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灵敏度比热导池检测器高1000倍,可在室温至300℃范围内使用。 原理:以H2(燃烧气)和空气(助燃气)的火焰为能源,在氢火焰附近装置两个电极(收集极、发射极),两个电极之间外加100~350V电压,当样品组分从色谱柱馏出后,由载气携带,与H2汇合,从喷嘴流出,与空气相遇,经引燃就燃烧。在氢火焰高温能源作用下,样品组分、电离成正、负离子,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向电极移动产生电流,这微小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记录器,得出色谱峰信号。氢焰检测器(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火焰组分的质量成正比,是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对大多数有机物都很灵敏。但对在氢火焰中不电离的或电离很少的物质如N2、NO、CO、CO2、SO2、NH3、H2O、SiCl4、SiF4、HCN等,及无机物不能用这种检测器。

③ 电子捕获鉴定器(ECD) 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灵敏度很高的色谱检测器。 放射源—以同位素Ni63和3H为β射线放射源,将载气电离产生正离子和慢速低能量的电子,他们在恒定的电场作用下向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形成恒定的电流—基始电流。 当具有电负性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它捕获了电子,变成带负电离子,并与载气产生的正离子结合成中性化合物,被载气带出检测器,结果使基始电流降低产生信号,形成峰值。

这种检测器是对具有电负性的物质(如含有卤素、S、P、N的物质)产生信号,且电负性越强,产生的灵敏度越高,有机氯农药含有卤素 Cl,所以非常适合。也属浓度型检测器。 另外还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测含S、P化合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测其中发光情况。

2. 层析柱(色谱柱) 直径 2 ~ 3 mm,长 1 ~ 2 m,特殊的达十几米,玻璃、尼龙、金属—有机氯在高温下易挂壁,产生催化分解和吸附现象,干扰分析。 气液色谱固定相:担体 + 固定液。 要求:担体 — 化学惰性,与溶质之间不起任何化 学作用。买来后往往要自己处理, 经酸洗 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在硅烷化处理。 固定液 — 常用OV系列, 可在350℃下使用,热稳定性好等,都属硅酮类含甲基、氟等)。要让固定液很好的涂在但体上。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速液相色谱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 由经典的液相层析法发展来的,始于1906年,比气相色谱分析法早四十多年。但一度停滞,因其流动相靠自身的重力流过色谱柱,效率低,分析周期长,缺乏自动灵敏的检测装置。70年代后,又吸取气相经验迅速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 ㈠ 应用范围广 只要能制成 溶液的样品都能分析,不受试样挥发性的约束,对无法用气相分离的沸点高,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聚合物及离子形物质,具有很大的适用性,都可用他来进行分离,分析。 ㈡ 高压 供液压力和进样压力均很高,一般15~30 mpa 最高 500 mpa。

㈢ 高速 由于高压,流动相在色谱柱内流速一般为1~10ml/分,个别达100 ml/分以上。 ㈣ 高效 柱效达 5000 塔板/m,而分离效能很高 的GC柱效约 2000 塔板/m。 ㈤ 灵敏度高 采用了高灵敏度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 的最小检测量10-9g/ml, 荧光检测器的 最小检测量10-11g/ml。

二 、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流动相 ——液相 固定相 —— ①固体吸附剂 ②液相+支持剂 ③离子交换树脂 ④凝胶 按分离原理分: 1. 液—固吸附色谱 2. 液—液分配色谱 3. 离子交换色谱 4. 空间排阻色谱

三、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1. 输液系统——高压泵、贮液器、过滤器、梯度洗脱装置 2. 进样系统——进样器 3. 分离系统——色谱柱、恒温器 4. 检测系统——检测器 5.数据处理系统——记录仪等

检测器 高压输液泵 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可见264页

五、离子交换色谱法 (羧酸分析仪) (一)原理: 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利用羧基显色。 (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但是不能检测草酸。 (三)仪器: 羧酸分析仪 六、酮酸的薄层色谱法 (自学)

第七章重点 食品中的几种酸度? 活度? 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 挥发酸的测定?直接滴定法?间接法测定? 气相色谱法的两相? 保留时间? 检测器有几种?各自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2、进样系统 通常采用六通伐进样: 色谱柱 泵 1 2 进样

荧光分析法——与可见紫外及红外分光光度法同属于分子吸收光谱,用于测量微量及限量分析。 原理:当用紫外线照射样品时,样品能发射出反映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由此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荧光分析法。 极谱分析——光学分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