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左)俄罗斯国旗升起(右)。 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回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政治上高度专制,个人崇拜盛行。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工落后。 向农民索取太多,打击农民积极性。 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讨论:你认为上述弊端中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哪项?为什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21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感悟课标: 第21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感悟课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农民索取太多,导致 ①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②粮食短缺;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2、内容: 重点在农业: (1)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价格,增加农民收入。(2)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工 业: (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部分管理权下放加盟共和国。 (2)给企业部门权利。 (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积极: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不足: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从根本上突破。 3、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不足: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从根本上突破。 对比斯模弊端和赫改措施,看其涉及斯模哪些弊端? 政治上高度专制,个人崇拜盛行。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工落后。 向农民索取太多,打击农民积极性。 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部分管理权下放加盟共和国。 (2)给企业部门权利。 (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军备竞赛使得经济发展停滞。 1、内容: 2、结果: 问题探究:失败的根本原因? 重点在工业,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具体讲: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结果: 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军备竞赛使得经济发展停滞。 问题探究:失败的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没有改变
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400 潜射导弹 656 121 1015 战略轰炸机 545 155 432 135 核弹头 4300 1300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350 340 210 440 坦克 8500 32400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5100 4000 4600 水面战舰 360 320 172 240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比较 ①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都强调重工业;前者重于农业,后者重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④失败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 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内容 :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作用。 具体讲: ① 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②调整所有制结构: 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农庄、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失败原因 :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2)继续传统做法优先重工业,使经济和人民生活下降; (3)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急于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补充: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改革失误 (1)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2)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本 课 背 诵: 我国能从苏联改革失败中得到哪些启示?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对其改革的评价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性; 3、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5、一定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要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 本 课 背 诵: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对其改革的评价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3、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及失败原因 4、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A B 课后作业 1、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 C、比例失调 D、阶级斗争扩大 2、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实质而言,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能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不协调 D、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A B
3、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请回答: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 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l)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开始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