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前259—前21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游历 讲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养士 制度 孟尝君……其食客三千人。 平原君赵胜者……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魏公子无忌者……致食客三千人。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 吕不韦……至食客三千人。 稷下 学宫 齐田桓公在临淄稷下设学宫,容纳士人,“高门大屋以尊宠.
Advertisements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基础落实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路 2015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李久柱.
燕 战国七雄 齐 赵 魏 秦 韩 楚.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商鞅变法.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复习课).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知彼知己 从容赴考 哈三中历史教研室 孙少萍.
中国古代文明(远古~1840年)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点。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 小组作业.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历史网络面授班课程 主讲教师:白幼蒂.
余角、补角.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Harvard ManageMentor®
化学品清单 类型.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嬴政(前259—前210)

商鞅变法 选修1第二单元 课标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走进历史 1、出生卫国 2、怀才不遇(魏国) 3、投奔秦国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

聆听历史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大王:治理国家, 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聆听历史 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 哈…啊…欠! 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 秦孝公 开始的两次会见 商鞅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时代背景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推广 1、经济: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经济基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阶级关系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 (新兴地主、自耕农) 改革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政治: 上层建筑 理论依据 3、军事: 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富国强兵 4、思想: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顺应时代需求

? 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概况 商鞅变法 秦 时期 国家 改革名称 内容 作用 春秋 齐 管仲改革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都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 鲁 初税亩 经济:按亩收税(“履亩而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战国 魏 李悝变法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平籴法”, 政治:制定《法经》 楚 吴起变法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②变相没收其旧贵族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秦 商鞅变法 ?

走进历史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处在春秋战国大环境下的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有什么有利条件和机遇?(P20-21) 材料二: 材料一: 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史记》 商鞅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旧贵族势力坚决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应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的驳斥,坚定了秦孝公的变法决心。

经济改革:以农求富 以下图片分别反映了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一: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 废井田, 开阡陌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为兼并战争提供保障。 -----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利于统一赋税; 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统一度量衡 商鞅铜方升

以下材料反映了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 为人们争取更高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 从这一的措施中你能看出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加强集权 以下材料反映了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废除分封制, 推行县制。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废除分封制, 推行县制。 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集权 以下材料反映了商鞅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焚烧诗书 制订秦律 材料四: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材料五:秦律(竹简) 加强了思想控制 焚烧诗书 摧残了文化, 钳制了思想 制订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社会风尚习俗 材料五: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史记·商君列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移风易俗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进步作用 措施 作用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经济实力;为兼并战争提供保障。 统一度量衡 利于统一赋税;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军事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奴隶主贵族 政治 废除分封制, 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思想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控制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增加财政收入,移风易俗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经济: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许多具体措施在后世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探究: 结合变法的措施分析其有哪些 历史局限性?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文化 焚烧诗书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 2、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5、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6、文化高压,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导致创新意识窒息。 3、改革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未与旧制度、文化与习俗划清界限。 4、加重剥削压迫。

探究: 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2、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影响最深远。

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商鞅:车裂身死 评价标准:“ 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改革者个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得到真正地贯彻和执行。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走商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1、商鞅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原因: (主要原因) (1)旧贵族的抵制、破坏。 (2)秦孝公去世。 (直接原因) 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启示? 感悟历史 1、出生卫国 2、怀才不遇 3、投奔秦国 4、主持变法 5、车裂身死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

商鞅变法 总体把握 宏观在胸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的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改革的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改革的作用

牛刀小试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提炼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提炼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以材料原话说明)

牛刀小试 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曾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4、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商鞅变法与秦朝灭亡有联系吗?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诸侯。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春秋战国 特征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秦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一、时代背景: (共同背景) 二、秦国自身: 1、改革必要性 “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 秦国落后于中原各国 2、改革可能性 ⑴有利条件 权力集中、崇尚法家、尚武精神; ⑵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士人追求 ⑶主观因素 秦孝公发愤图强、支持变法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 (3)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手段,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