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基础落实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商鞅变法.
嬴政(前259—前210).
商鞅变法 (复习课).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十五章 法治及其在中国的生成.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目标导航 【认知目标】知道宪法是根本大法,了解国家宪法日的来历,十八大以来的法治进程。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违宪行为,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 【情感目标】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姜小川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二单元 第26讲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第七章 法 治.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本节我们结合AD5724驱动时序给大家介绍一下状态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人口增长,冲突加剧:各国人口增长,逐渐扩大开发面积,争夺土地的冲突日益激烈,兼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残酷,生存之道在于富国强兵。  一、法家思想的社会背景   人口增长,冲突加剧:各国人口增长,逐渐扩大开发面积,争夺土地的冲突日益激烈,兼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残酷,生存之道在于富国强兵。

战争要求集中动员国家力量:生死存亡的战争要求国家集中调动一切人力物力,传统的分封制度分散了国家力量,贵族特权压抑了平民的主动性,不能适应残酷竞争的时代,思想和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

二、学派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形成于战国中期。 (一)产生 封建主内部两大政治势力: 儒家:主张维护贵族政体和宗法分封制,将西周的旧礼改造过了为封建贵族服务,“以礼治国”。 法家:反对旧贵族,主张建立新的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度,用政治的强制手段和兼并战争来维持霸权,“以法治国”。

(二)发展过程 1.春秋时期 管仲、子产、邓析——法家的先驱 2.战国时期 初期:李悝《法经》 中期:商鞅,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慎到“势治” 申不害“术治” 末期:韩非,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

(三)法家思想的特点 1.唯法是从:重视法律的作用 2.尊主卑臣: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3.经济上富国强兵的政策 4.在历史观上持进化的观点

第一节 慎到 慎到:赵国人,曾游齐国稷下学宫,似乎没有什么事功,是单纯的学者,据说著有《慎子》四十二篇,流传下来的只有七篇,注重对“势”的阐发。 势:就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权势,君主决不能大权旁落,必须以权威震慑臣属和人民,才能令行禁止,否则不仅不能治理国家,甚至可能因发生篡弑而覆灭。

第二节 申不害 申不害:原来是郑国的小官,在韩国得到重用,为韩昭侯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著述大多亡佚,思想散见其他学者的引用,特别注重“术”的阐发。 术:是指君主的权术,主要用来对付大臣。申不害认为对君权的威胁主要来自重臣,所以君主要显得高深莫测,灵活运用手腕,让大臣畏惧,不敢有非分之想。  

第三节 商鞅

人物简介 商鞅卫国人,卫鞅或公孙鞅。受到秦孝公重用,后因功封于商,史称商鞅。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主持秦国变法,奠定强盛的基础。 现存《商君书》24篇,其中有商鞅自著,也有其他法家的作品。是商鞅学派的论文集,特别注重“法”的阐发。

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群雄争霸,秦国弱小受歧视。 2.具体措施:二次变法(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50年) (1)经济方面 废井田,授田于民改革土地制度,强制分家,奠定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一度量衡;焚烧诗书

(2)政治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推行郡县制,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控制地方 改“法”为“律” :发布法律,实行连坐;执法极为严格,不避亲贵,公平无私, “法,平之如水” 灋 “律,均布也” 在各国中改革最为彻底,奠定了并吞六国的基业。 “以法治国”与“耕战思想”是《商君书》政治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

一、历史观 历史进化观: 上世——人们亲爱亲人又贪图私利。“亲亲” 中世——出现抢夺和争执,人们尊重贤人,喜好仁慈。“仁义” 下世——有了私有制、君主、刑法,人们尊重贵人和官吏。 今世——“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 、“民巧诈”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1)批驳“法古论”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批驳“修今论”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为推行“法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人性论 人性好利论 经济方面认识人性

三、法治理论 (一)法的性质和作用 1.法的性质:客观准则(尺度、杆秤) 2.法的作用: (1)法能定分; (2)法能胜民; (3)法律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1.要刑无等级 2.明法利民 3.轻罪重罚

(三)评价 1.刑无等级不等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能胜民的原则中强调民众的义务而不保护民众的权利与尊严 3.法律的公开公正与刑于将过、刑于未然的矛盾。

四、耕战思想 1.耕战的关系 (1)耕可养战 (2)战争促进农业生产 2.统一耕战: 以人性论为基础推导——“利出一孔” 立法:驱以赏;劫以刑

第四节 韩非的政治思想

人物简介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曾师从荀子,但却走上了批判儒家的道路。 现存《韩非子》55篇,其中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但也掺入了一些其他人的作品。 韩非强调“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

一、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 1.历史进化观 历史: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

2.“欲利自为”的人性论 “性恶论”:“欲利”“急功”“好利恶害”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利害关系。

二、君主至上论 1.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君主的私有,因此,君主的利益也就体现着国家的利益。 2.在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上:一切以君主的利益为转移,臣下的利益应该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 3.在君主与民的关系上:民众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君主所利用。 总之,臣下和民众,一切要以君主为中心,只有对君主有用、有利,才有存在的价值。这些思想比民贵说是一种极大的反动,这种君利高于一切的主张,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核心。

三、法势术相结合的极端君主专制论 商鞅重“法” “法”指法令 慎到重“势治” “势”指权势、权力 申不害重“术治” “术”指统治策略和手段。

1.首先,以法为本; 2.其次,法与势相结合; “势治”是“法治”的前提和依靠。 “势”要靠“法”来加强。 “势”由君主独制,“法”由君臣共操 3.最后,法与术也要结合。 “无为”之术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潜御群臣”之术

韩非的法势术结合思想 1.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商鞅、慎到和申不害关于法、势、术的理论,提出“以法为本”,三者并重,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作为治国工具。 2.第一,法与势结合。势即权力和地位,君主应该“擅势”,集大权于一身;并“抱法处势”,通过君主的权势来推行法治,将“势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第二,法与术结合。术是君主统治的方法、手段,君主树立自己的权势要依靠法,也要靠术;术包括对臣下公开的考察和暗中的操纵。 3.评价:韩非的思想是对法家这一理论的系统化;说明法家的“法治”实质上是要用严刑峻法和阴谋权术来维持专制君主的统治,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尖锐所造成的。

法家的历史地位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战国变法的核心是君主的统治系统,因此有很大的力量和独立性。建立君主专制摧毁了封建制度中的贵族阶级,使君主直接掌握一切权力和资源,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力量。

郡县制:打碎了贵族封地的独立王国地位,中央派遣官吏直接统治地方,国家直接管理农民,土地由农民私人耕种,并直接向国家纳税。郡县与封地完全不同,没有独立性,受君主直接控制。

官僚体系:国家以俸禄雇佣庞大的官吏队伍治理人民,官吏与贵族完全不同,只是君主的仆从和雇员。官职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根据个人才能选拔,大量平民出身士人进入管理阶层。

法家的历史地位:法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完成的制度变革,确立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直到近代以前再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官僚制和郡县制从此以后成为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1.思想继承上: 儒家注重吸收——对周礼的改良 法家注重批判——对儒家礼的批判 2.对当时社会现实: 儒家:消极。 法家:积极。

3.两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不同 人性论 儒家:性善论; 法家:性恶论。 4.二者所维护的制度不同 儒家:维护贵族利益的制度,即分封世袭制。 法家: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制度,即中央集权制。

5.二者在统治方法上对立 儒家:礼治、德治,人治 法家:法治,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6.儒家重视治民,法家重视治吏

先秦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对立表现 先秦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对立表现在“法治”和“礼治”的对立上。 “法治”是法家的旗帜和主要思想,是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儒家学派的“礼治”相对立,也是两派进行争论的焦点。 (1)虽然“法治”“礼治”在维护等级制制度上是一致的,但“法治”是针对维护贵族宗法制的“礼治”而提出来的,“法治”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制度,“礼治”是代表贵族利益的制度。 “法治”主张中央集权制,“礼治”主张分封世袭制。“法治”的提出旨在用地主阶级的新法代替贵族的旧礼,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2)二者对立体现了“务德”与“务法”两种统治方法上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的重视“德治”、教化而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法家主张“以力服人”,“法治”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3)二者的分歧在于对“君主”作用的看法不同,是重视“君智”还是重视“君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而提出的。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圣贤”及个人道德才能上;法家则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法”有了好的法令,能力一般的“中主”和能力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先秦儒法两家的对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礼法之争,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在政治思想上的激烈冲突,是两种不同政治制度和统治方法的对立。

相同之处 1.都是统治方略,御用性强,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安邦之术。 2.具体观点上也有一致性。 二者在维护等级制方面是一致。 3.儒家也不完全排斥法治。 具有互补性

儒、道、墨、法 1.儒家关注文化 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人文导向 重视道德教化 2.道家关注人生 人生追求:自由、真实、宽容 1.儒家关注文化 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人文导向 重视道德教化 2.道家关注人生 人生追求:自由、真实、宽容 自然导向 肯定自然本性 3.墨家关注社会 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社会导向 强调人性关怀 4.法家关注国家 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政治导向 讲求法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