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Advertisements

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康复预防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康复三大支柱 作业治疗 语言治疗 心理治疗 康复工程 文体活动 社会工作 中国传统康复.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亲子沟通技巧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大豫网、郑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幸福课.
万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中医康复教研室 言语康复治疗学. 内容介绍 所申报新开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 开课学时分配、本人的教学能力.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情绪管理 第二讲 发生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运 动 疗 法 exercise therapy  . 运 动 疗 法 exercise therapy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 王彤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 王彤
移动与搬运病人 主讲:仝春兰.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乳 腺 癌.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十章 肌肉力量 视频 欣赏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康复理疗知识.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九讲 活 动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概念: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肌肉的等长练习 肌肉的等张练习 2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门跳跃能力训练 一、不同段落的单足跳、跨步跳和组合跳跃练习发展和保持专门跳跃能力(米跳) (一)主要训练手段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16章 體適能 身體的柔軟性.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运动控制部技术经理 李幼涵 高级工程师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张 赐 Mail: CSDN博客地址: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何謂柔軟適能? 台中市立清水國中 體育教師:王雅韻.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逆向工程-汇编语言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实数与向量的积.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工业机器人知识要点解析 (ABB机器人) 主讲人:王老师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分词(二).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分词(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郑 昀 应用开发事业部 神州泰岳 SIP多方会话消息 之实例讲解 郑 昀 应用开发事业部 神州泰岳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蔡世民 合作者:禚钊,傅忠谦,张捷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4/29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Susan S. Adler Dominiek Beckers Math Buck 长沙民政学院 阳庆军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本世纪的40年代,西方的一些国家的康复治疗人员纷纷开展了对脑损伤后运动控制障碍治疗的技术与方法的临床研究。在此期间,基础医学特别是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大大加快了这一研究的进程,并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客观依据。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从4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先后出现了不少治疗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技术与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技术),Johnstone技术以及Carr-shepherd技术等等。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这些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广为流行,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虽然不尽完善,但已逐渐形成一个治疗技术体系——神经发育促进技术(neurodevelopment facilitation)简称为促进技术,也有称为促通技术。尽管各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或差异,但共同之处如下: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1)把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 (2)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作为治疗的主要对象,按照个体发育的正常顺序,通过对躯干和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3) 强调多种感觉刺激对运动反应的重要性,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的控制及协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主张把治疗与功能性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 (5) 强调早期治疗,综合治疗以及各项相关的全力配合;重视病人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PNF概述 PNF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在40年代创立,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脊髓灰质炎和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瘫痪。50年代,物理治疗师Magaret Knott和Dorothy Voss先后参与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工作并共同出版了专著,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应用范围扩大到多种神经疾病。

(一)理论基础 1、基本理论

(1) 神经生理学原理 Charles Sherrington爵士的著作对PNF程序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从他的著作中摘录的有用的定义(Sherrington 1947)

神经生理学原理 后续效应(Afterdischarge): 刺激的作用持续到该刺激停止之后。如果刺激的强度和时程增加,延续作用也增加。在维持静力收缩之后,力量增加的感觉就是延续作用的结果。 时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发生在一段(短时)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组合(总和)引起兴奋。

神经生理学原理 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同时作用于身体不同区域的弱刺激互相加强(总和)以引起兴奋。时间和空间总和可以组合以获得更大的活动。 扩散(Irradiation):这是一种反应的传播和强度的增加。产生于刺激的数量或强度增加时。该反应既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

神经生理学原理 连续诱导( Successive induction):主动肌兴奋性的增加发生于拮抗刺激(收缩)之后。涉及拮抗肌反转的技术使用这种特性(诱导:刺激,增加兴奋性)。 交互支配(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nervation (reciprocal inhibition)): 肌肉收缩的同时伴随着对拮抗肌的抑制。交互支配是协调运动必要的成分。放松技术使用这种特性。

(2)解剖原理 大多数肌肉纤维的附着和排列表现为螺旋形和对角形,符合神经生理和生物力学原理,大脑支配的运动并非单一肌肉的收缩,而是由运动模式组成,通常呈螺旋形对角线运动。

(3)发育学基础 螺旋形对角线运动是运动发育的最后阶段,例如:洗脸、梳头、吃饭、行走。由于对角线运动都越过中线,所以有利于双侧运动的发展。

2、基本技术 PNF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本技术,强调整体而不是单一肌肉活动,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促进的基本技术 阻力(Resistance):帮助肌肉收缩和运动控制,增加肌力,帮助运动学习。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使用反应的扩散来刺激。

促进的基本技术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使用抓握和压力以增加肌力及引导运动。 体位和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通过治疗师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促进的基本技术 言语(指令)(Verbal(commands)):使用词语和适当的音量指导患者。 视觉(Vision):使用视觉引导运动和增加力量。

促进的基本技术 .牵引或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肢体和躯干的拉长或加压以促进运动和稳定。 .牵拉(Stretch):应用肌肉拉长和牵拉反射以促进收缩和降低肌肉疲劳。

促进的基本技术 顺序(Timing):促进正常运动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模式(Patterns):协同粗大运动,构成功能性正常运动。 组合应用这些基本技术以便从患者身上获得最大反应。

阻力 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作用发展而来。 活动中给予的阻力大小必须根据患者的状况和活动目标修正。我们称之为最佳阻力。

阻力 Gellhorn指出当肌肉收缩受到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由于阻力而产生的主动肌肉张力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促进。促进的程度直接与阻力大小有关(Gellhorn 1949;Loofbourrow和 Gellhorn 1949)。

阻力 肌肉收缩产生的本体感觉反射能增强同一关节及相邻关节协同肌的反应。这种促进能从近端传播到远端和从远端传播到近端。被促进肌肉的拮抗肌通常被抑制。如果原动肌的活动变得强烈,拮抗肌可能也存在活动(协同收缩)(Gellhorn 1947;Loofbourrow和Gellhorn 1948)。

阻力 如何给予阻力取决于接受阻力肌肉收缩的类型 a.等张向心 b.等张离心 c.稳定性等张 d.等长运动

扩散和强化 适当地应用阻力能引起扩散和强化。 扩散:我们定义扩散是刺激反应的传播。这种反应可能在增强的促进(收缩)或抑制(放松)时,可以在协同肌和运动模式上看到。该反应随刺激强度和时程增加而增加(Sherrington 1947)。增加阻力将增加肌肉反应的强度和范围。治疗师按给予肌肉阻力的大小来增加较弱肌肉的力量,这就是强化。

扩散和强化

手法接触 给予触压觉 给予正确运动方向引导(放在运动方向对侧) 蚓状抓握(良好的运动控制而不引起疼痛)

体位和身体力学 治疗师与运动方向在一直线能更有效控制患者的运动 阻力来自治疗师的身体而不是手臂

言语刺激(指令) 指令告诉患者做什么及何时做 指令应清晰明确 指令的音量能影响肌肉收缩的力量 有三种类型的指令 1、预备 2、活动 3、纠正

视觉 患者视觉跟随运动 患者与治疗师的目光接触

牵引和挤压 牵引应保持于运动的始终并与阻力结合应用。牵引能促进运动、预防疼痛及代偿。 挤压能促进稳定、直立反应和抗重力肌的收缩。治疗师所给予的挤压力应是持续性的并足以引起肌肉反应,应给予适当的指令,如“保持住”、“站直”等。

牵拉 牵拉刺激发生于肌肉被拉长时,作为促进肌肉收缩的准备活动,可促进更多的协同肌参与运动。

顺序 大部分协调的、充分的正常的运动顺序是首先是旋转运动,随后是从远端到近端,通过对一块强壮的协同肌进行抗阻收缩使能量转移到较弱肌肉上。

模式 每一肢体都有两种对角线运动模式,每种模式包括三个形式: 屈-伸 外展-内收 内旋-外旋

上肢基本模式

屈曲-内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内旋(D1) 进食,仰卧-俯卧 反手扣球 屈曲-外展-外旋和伸展-内收-内旋(D2) 同侧梳头 向后扔球 D1 D2

下肢基本模式

屈曲-内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内旋(D1) 踢球,仰卧-俯卧 俯卧-仰卧 屈曲-外展-内旋和伸展-内收-外旋(D2) 武术踢腿 足跟离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