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随之分离。 GO 没有减数分裂就没有遗传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分离规律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和B或b,a和B或b)自由组合。 三大遗传规律 GO 减数分裂 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自由组合规律 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GO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连锁互换规律 BACK
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定律 a A A a a A A a 基因分离 A b a B A b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非同源染色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自由组合 B B B B B B b b A B a b A B a b
五。形成的生殖细胞的类型的问题 I.精子的类型 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A B a b A B a b 次级精母细胞 A b A b a B 次级精母细胞 A a B b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A a B b 精原细胞 a B 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2种,AB、ab或Ab、aB,4个精子两两相同(2+2) 2.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种AaBb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4种,因为有n个精原细胞,数量很大。所以形成的精子类型为22 。
一种精原细胞或一个个体可能产生生殖细胞类型均为2n种 总结:一个精(卵)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生殖细胞为两两相同(基因型)的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类型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类型 整个生物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类型 体细胞基因型 Aa A、a A或a A、a AaBb Ab、aB或ab、AB Ab或aB或ab或AB Ab、aB、ab、AB ABC、abc或Abc、aBC或ABc、abC或AbC 、 aBc ABC或abc或Abc、aBC或Abc或abC或AbC或aBc ABC、abc、Abc、aBC、ABc、abC 、 AbC 、 aBc AaBbCc 一种精原细胞或一个个体可能产生生殖细胞类型均为2n种
基因的分离定律 —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同源染色体 成对的_________是位于1对___________上的.当细胞进行_________时,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______的分开而_____,分别进入到___个配子中,_____地随_____遗传给后代. 等位基因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分离 2 独立 配子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 DD F1高茎豌豆: Dd 纯种矮茎豌豆: dd 纯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遗传图解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 豌豆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每个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 受精时,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 !遗传图解
遗传基本定律的适用范围 (1)遗传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言的,属于细胞核遗传。原核生物、病毒、细胞质遗传都不属于该定律的研究范围。 (2)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测交 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 隐性纯合子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 隐性纯合子
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1)交配类 ①杂交;②自交;③测交;④正交和反交。 (2)性状类 ①性状;②相对性状;③显性性状;④隐性性状;⑤性状分离;⑥显性的相对性。 (3)基因类 ①等位基因;②相同基因;③显性基因;④隐性基因;⑤非等位基因; ⑥复等位基因。 (4)个体类 ①表现型; ②基因型;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③纯合体;④杂合体;⑤杂种。
D D B b 等位基因: 1 2 3 4 相同基因: 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A和a;B和b; D和D 1和2;3和4 1 2 3 4 等位基因: A和a;B和b; 相同基因: D和D 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1和2;3和4 非同源染色体:
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性状(character):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特征。 相对性状 (relative character):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是指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F1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例如:豌豆的高茎。 性状的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比:杂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数量比。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豆科植物,花冠属于蝶形花冠。图片 2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3 豌豆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 4 豌豆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又容易区分的性状。 5 豌豆的花冠较大,便于进行人工杂交工作。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人工授粉 父本♂ 亲本(P) 母本♀ 1、去雄 2、套袋 3、授粉 4、套袋 高茎 矮茎 正交或反交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F1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 高茎 矮茎 (亲本) (杂交) (亲本)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F1 高茎 (子一代)
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 F1 高茎 × (自交) F2 (子二代)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P F1 F2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787 277 3 : 1 × × 矮 高 高 高 矮 787 277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4页表1-1,这可见绝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3 :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2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都是偶然的吗? 其余6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P4表格 F2代中性状分离有关数据分析: 实验现象:在F1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性状分离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接近3:1 ?F2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都是偶然的吗?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杂交方法: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过程: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再让F1自交得F2。 (3)实验结果: ①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 ②F2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F2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都是偶然的吗? 其余6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P4表格 F2代中性状分离有关数据分析: 实验现象:在F1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性状分离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接近3:1 ?F2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都是偶然的吗?
①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成单存在。 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1)图解 (2)要点: ①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成单存在。 ②亲本为纯合体的高茎(DD)和矮茎(dd),则F1为Dd。 ③F1存在等位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 ④等位基因的行为:D、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所以F1产生D和d两种等量的配子。 ⑤F1中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随机受精产生F2;F2中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3: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科学研究常用方法:假说- 演绎法 测交实验 测交:用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常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思考:为什么这里的比例不是严格的1:1呢? 测交实验 表现型 高茎 矮茎 数量(总数64) 30 34 比例 约为 1 :1 思考:为什么这里的比例不是严格的1:1呢? 如果能得到更多的杂交后代,那么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是否能够更接近1:1?
如何判断显性\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隐性性状 实验现象: 对现象的解释 对解释的验证 P: 高DD × 矮dd ↓ ↓ D d 32 如何判断显性\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现象: 对现象的解释 对解释的验证 P: 高DD × 矮dd ↓ ↓ D d ↓ F1 高Dd F2 基因型 DD Dd dd 1 ∶ 2 ∶ 1 表现型 高 矮 3 ∶ 1 测交: 高Dd × 矮dd ↓ D d d 测交 高 矮 后代 Dd dd 1 ∶ 1 30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应用 有一株高茎豌豆,想知道它的基因型,请简要叙述程序设计思路? 方法1:测交 方法2:自交(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此方法更简单)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规律的应用: 1 杂交育种 2 遗传疾病发生概率的预测
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 ①显性性状作为选育对象: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方可作为推广种。 ②隐性性状作为选育对象:一旦出现即可作为种子推广使用。 (2)医学实践:利用分离定律科学推断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人类禁止近亲结婚和优生提供理论依据。
分离定律的应用 1 杂交育种 原则: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性状的遗传表现选择符合人们需要的杂种后代,再经过有目的的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 事例: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假设抗性基因为:R 无抗性植株的基因为:r F2中:RR、Rr(有抗性)、rr(无抗性)可直接淘汰。 获得稳定遗传的品种的方法:是将有抗性的进行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实际中一般自交5或6代即可。(杂合子自交N代的比例?)
!婚配图解 遗传系谱图 ?并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父母都是杂合子,后代的发病概率是多少? 分离定律的应用 2 遗传疾病发生概率的预测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进行科学的推断。 事例: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疾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问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和正常孩子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婚配图解 遗传系谱图 ?并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疾病,如果父母都是杂合子,后代的发病概率是多少?
1.解答基因分离定律问题的一些基本思维 (1)判断显、隐性性状。方法有二种: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其基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 (2)基因型的确定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其基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 ②性状分离比突破法:根据特殊交配组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确定基因型。 交配类型 亲本基因型 F1性状分离 杂合体自交 Bb×Bb 3∶1 测交 Bb×bb 1∶1 纯合亲本杂交 BB×bb 1∶0 (3) 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见下一个专题。 2.学会作规范的遗传图解,并在实际应用中能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