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三节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了解乳癌的病因。 2、熟悉乳癌的治疗原则。 3、掌握乳癌的身心状况和病人的整体护理。
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由乳腺、皮下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 疾病分析——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由乳腺、皮下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
女性乳房 (woman breast) 正常乳房腺体最多的是外上象限,因此,此处患病的机会也最多。
乳房淋巴液输出途径 腋窝途径 内乳途径 深部途径 两乳之间 胸大肌途径
链接1——乳腺癌患者与“粉红丝带”
1992年10月,首创”粉 红丝带”,“粉红丝带” 成为全球乳腺癌防治运 动的标志,十月的第三 个星期五定为粉红丝带 关爱日。“早预防、早 发现、早治疗”是粉红 丝带乳癌防治运动的宗 旨。
疾病分析 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 的恶性肿瘤。 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 后的妇女。
乳房癌发生的高危女性群体有: 疾病分析——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乳房癌家族史(母亲或同胞姊妹患有乳房癌);②内分泌因素: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期迟于 52岁,40岁以上未孕或初次足月产迟于35岁; ③部分乳房良性疾病; ④高脂饮食; 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⑥一侧乳房曾患乳腺癌者。 ⑦患有卵巢或子宫原位癌病史者。 ⑧ 胸部多次、大剂量接受X线照射者。
1、非浸润性癌 即原位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仍属早期。 3.浸润性特殊癌 分化程度高,预后尚好 疾病分析——病理生理 (一)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即原位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仍属早期。 3.浸润性特殊癌 分化程度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预后较上述类型差。 5.其他罕见癌 (二)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
疾病分析——临床表现 1. 乳房肿块 常无自觉症状,多无意中发现、无痛性、 单发、质硬,表面不甚光滑,分界不清且 不易推动。 2.区域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同侧腋窝,散在、质硬、无痛、活 动的结节。
癌肿与淋巴结
3. 乳房外形变化 乳房局部隆起; 若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癌肿表面皮肤凹陷,呈“酒窝征”; 癌肿局部皮肤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毛囊处呈现点状凹陷“桔 皮样”改变: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偏向癌肿侧; 乳头深部癌块侵及乳管可使乳头内陷,
若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癌肿表面皮肤凹陷,呈“酒窝征”
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毛囊处呈现点状凹陷“桔皮样”改变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偏向癌肿侧
乳头深部癌块侵及乳管可使乳头内陷
疾病诊断——辅助检查 1.X线钼靶摄片:早期发现乳癌的最有效方法。 2.B超 3.病理学检查(1)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良性、恶性肿瘤可靠方法。 (2)细胞学检查:穿刺针抽吸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穿刺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疾病诊断——临床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局部淋巴结(N)分期 远处转移(M)分期 临床分期 TX-T0-Tis-T1-T2-T3-T4 NX-N0-N1-N2-N3 远处转移(M)分期 MX-M0-M1 临床分期 0期-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
疾病诊断——防治要点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 保留乳房乳癌切除术手术、乳房癌改良根治术、乳房癌标准根除术、乳房癌扩大根治术、乳房单纯切除术。 2. 化疗 3. 放疗 4. 内分泌治疗: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保留乳房手术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 一般资料:年龄、生育史、月经史。 (2) 过去史:有无对侧乳房癌及其它部位 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等。 疾病分析——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 一般资料:年龄、生育史、月经史。 (2) 过去史:有无对侧乳房癌及其它部位 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等。 (3)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乳房癌或其他肿 瘤患者。
2.身体状况 肿瘤部位、生长状况、淋巴转移等,胸部皮 肤、肩关节的活动状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认知程度、心理承受程度、经济状况: (二)术后评估 了解术式、术中情况,观察伤口引流、包扎 固定、上肢血液循环情况、上肢功能锻炼和 康复状况等。
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减轻 皮肤完整性受损 伤口愈合良好 有感染的危险 病人未出现感染 自我形象紊乱 病人主动应对自我 形象的变化 疾病分析——[护理诊断] 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减轻 皮肤完整性受损 伤口愈合良好 有感染的危险 病人未出现感染 自我形象紊乱 病人主动应对自我 形象的变化 知识缺乏 具有相关知识
疾病分析——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妊娠与哺乳: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 2、控制感染:术前注意保持病灶局部清 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皮肤准备:术前1日备皮 4、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 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2)饮食 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者,可 正常饮食,并保证足够热量和维生素,以利 康复。
体位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BP、P、R、气胸。 (2)观察术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皮肤青紫、皮 温降低、脉搏不能扪及,提示腋部血管受压 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3)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手术 部位用胸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创面,松 紧度适宜,以维持正常血运为宜;若胸带或 绷带松脱,应及时加压包扎。
3、伤口护理 术后用沙袋压迫,注意保持有效压迫和合适的 体位。 定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和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松弛则易出现皮瓣积液,导致皮瓣或植皮片与胸壁分离不利于愈合 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低于上管口高度; 创面愈合后,可清洗局部,避免粗暴的擦洗。
4.功能锻炼 手术后24h鼓励病人作腕部、肘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免外展上臂。 术后1-3天上肢的等长锻炼 术后4-7天,用术侧上肢进行自我照顾,刷牙、梳头、洗脸等。患侧手触摸健侧肩及耳。 术后1-2周,待皮瓣基本愈合后可进行肩部活动。 并进行上臂各关节的活动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杠运动、滑绳运动等。
功能锻炼
5.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皮下积液: 术后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胸带包扎的松紧度适宜,避免过早外展术侧上肢。 要早发现,及时穿刺或引流排出。 (2)皮瓣坏死: 主要原因是皮瓣缝合张力大。 术后注意观察胸带勿加压包扎过紧,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36
(3) 上肢水肿: 原因: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等所致。 故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平卧时用两垫枕抬高术侧上肢; 及时处理皮下积液; 可按摩术侧上肢、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腋区和上肢热敷等措施。
6、乳房外观矫正和护理:义乳、乳房重建术 7、综合治疗和护理: 放疗者加强局部皮肤护理,用温和的肥皂和 清水清洗照射部位,保持局部干燥;局部避 免冷热刺激,穿柔软内衣。
健康教育 1、普及妇女乳房自查技能。 每月自查1次 (月经结束后4~7天)。 自查方法: A、观察:镜前、姿势(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 头有无内陷及皮肤颜色) B、触诊:体位(直立/仰卧),将手指平放于乳 房,以圆圈状触诊方式,从外向乳头逐圈检 查有无肿块;再检查两侧腋窝有无肿大淋巴 结;最后用拇指及示指轻轻挤压乳头查有无 溢液;疑有异常及时就医。
2、术后病人每月定期进行另一侧乳房及手术区 域的自我检查,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 及时治疗。定期复诊。 3、指导用药:坚持用药。 4、出院后术侧上肢不宜搬动、提拉重物,避免 测血压、静脉穿刺,坚持康复训练。 5、坚持放疗或化疗,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随堂测试 1.急性乳房炎多发于: ( ) A、青年产妇 B、任何哺乳期妇女 C、哺乳期经产妇 D、哺乳期初产妇 1.急性乳房炎多发于: ( ) A、青年产妇 B、任何哺乳期妇女 C、哺乳期经产妇 D、哺乳期初产妇 2.乳腺癌的好发部位是 (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 3.下列哪项提示早期乳癌: A、乳房肿痛 B、乳房呈周期性胀痛 C、乳房内多个肿块 D、乳房单个无痛性肿块 4.乳癌细胞阻塞淋巴管时可出现: ( ) A、乳房缩小 B、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C、皮肤的卫星结节 D、局部皮肤凹陷
5.乳癌根治术后病人清醒后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卧位 D、中凹位 答案:1D 2A 3D 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