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1、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 2、掌握制剂分析结果的计算 3、掌握附加成份对活性成分含量测 定的干扰及排除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1、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 2、掌握制剂分析结果的计算 3、掌握附加成份对活性成分含量测 定的干扰及排除 4、了解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掌握 其基本分析示例
药物制成制剂的目的 一、 1.为了防治和诊断疾病的需要; 2.为了保证药物用法和用量的准确; 3.为了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4.为了药物使用、贮存和运输的方便; 5.为了延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为了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18种) 片剂 胶囊剂 滴眼剂 露剂 膜剂 注射剂 软膏剂 茶剂 酊剂 眼膏剂 气雾剂 乳剂 栓剂 滴丸剂 糖浆剂 混悬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剂) 颗粒剂
制剂分析: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药 不同制剂 赋形剂、稀释剂 附加剂 (稳定剂、防腐剂、着色剂)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ChP附录“制剂通则”中已收载有药物制剂21种,如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等。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ChP附录“制剂通则”中已收载有药物制剂21种,如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等。 片剂:药物、辅料(如稀释剂糊精、淀粉;吸 收剂;崩解剂;粘合剂;如润滑剂)。 注射剂:增溶剂;助溶剂;缓冲剂;抗氧剂; 抑菌剂;止痛剂;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
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原料药的区别) 1. 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同
VitC 例 原料 制剂(片) [性状]熔点,比旋度 外观颜色 [鉴别]化学法,IR 化学法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溶液的颜色 原料 制剂(片) [性状]熔点,比旋度 外观颜色 [鉴别]化学法,IR 化学法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溶液的颜色 炽灼残渣 重量差异 铁,铜,重金属 崩解时限 [含量测定] 碘量法 碘量法
杂质检查的项目不同 一般原料药项下的检查项目不需重复检查,只检查在制备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制剂相应的检查项目。 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对氨基苯甲酸” 阿司匹林片“水杨酸”
杂质限量的要求不同 阿司匹林 “水杨酸”≤0.1% 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3%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原料 片剂 原料% 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99.0 95.0~105.0 原料 片剂 原料% 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99.0 95.0~105.0 VitB1 ≥99.0(干燥品) 90.0~110.0 VitC ≥99.0 93.0~107.0 肌苷 98.0~102.0(干) 93.0~107.0 红霉素 ≥920单位/g 90.0~110.0
2.如何设法消除或防止它的干扰 附加成份 赋形剂、稳定剂、稀释剂、抗氧 剂、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 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恶唑 碘胺甲恶唑(SMZ) 甲氧苄氨嘧啶(TMP)
盐酸氯丙嗪(含量测定) 原料:非水滴定法 片剂:UV法(λ测 254nm) 注射剂:UV法(λ测 306nm)
3. 主要成分含量低 (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硫酸阿托品(含量测定) 原料:非水滴定法 片剂 注射剂 3. 主要成分含量低 (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敏度) 硫酸阿托品(含量测定) 原料:非水滴定法 片剂 注射剂 酸性染料比色法 制剂含量测定:强调选择性、要求灵敏度高 原料含量测定:强调准确度、精密度
4. 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不同 原料药: m测得量 百分含量= ×100% m取样量
片剂: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每片含量 ×100% = 标示量 m测得量 ×平均片重 m取样量 ×100% = 标示量
5.取样要有代表性; 6.各种剂型有特定的质量标准。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1,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百分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即得。若样品称样量为m(g),测得的吸收度为A,则含量百分率的计算式为
例取司可巴比妥钠胶囊(标示量为0. 1g)20粒,除去胶囊后测得内容物总重为3. 0780g,称取0 例取司可巴比妥钠胶囊(标示量为0.1g)20粒,除去胶囊后测得内容物总重为3.0780g,称取0.1536g,按药典规定用溴量法测定。加入溴液(0.1 mol/L) 25ml,剩余的溴液用硫代硫酸钠液(0.1025mol/L)滴定到终点时,用去17.94ml。空白试验用去硫代硫酸钠液25.00ml。按每1ml 溴液(0.1mol/L)
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维生素B12注射液规格为0. 1mg/m1,含量测定如下:精密量取本品7 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维生素B12注射液规格为0.1mg/m1,含量测定如下:精密量取本品7.5m1,置25ml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置lcm石英池中,以蒸馏水为空白,在361±1nm波长处吸收度为0.593,按 为207计算维生素B12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为
第二节 片剂和注射剂的分析 (一) 片剂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1. 1.性状 要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并具有适度的硬度。 光亮度 包衣片 色泽均匀度 包衣完整性 色泽 光洁度 片形完整性 硬度 素片
例 素片 取一定量片剂,铺在白色板(或纸)上,在规定光源、光线与片剂的距离下用眼睛观察,检查色泽,黑点,色斑,麻点(坑),缺角,裂缝,花斑,油污等,进行程度和数量的登记。
2. 重量差异 药典附录 定义 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之差异 ≤0.3g/片 ±7.5% (1)规定 >0.3g/片 ±5.0% 定义 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之差异 ≤0.3g/片 ±7.5% >0.3g/片 ±5.0% (1)规定 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包衣前检查
(2)方法 (3)规定 超出限度片≤2片 超出限度1倍片≤1片
3. 用崩解仪测定 定义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 解溶散至≤2mm的碎粒(或 溶化、软化)所需时间的限 度 崩解时限(disintegration):是指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 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 所需时间的限度。 用崩解仪测定 定义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 解溶散至≤2mm的碎粒(或 溶化、软化)所需时间的限 度
(2)方法 (1)规定 37℃ (15~25℃) 泡腾片 ≤5′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糖衣片 ≤60′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糖衣片 ≤60′ 肠溶衣片 =120′完整(盐酸液) ≤60′ 崩解(缓冲液) 37℃ (15~25℃) 泡腾片 ≤5′ (2)方法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4. 微生物限度 药典附录 微生物检定法 规定 细菌 ≤1000个/g 霉菌 ≤100个/g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糖衣片、薄膜衣片或浸膏片按上述装置和方法检查,可改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 肠溶衣片按上述装置与方法,先在盐酸(9→1000)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继将吊蓝取出,用少量水洗涤后,每管各加入挡板一块,再按上述方法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h内应全部崩解。 检查泡腾片时,取供试品1片,置250ml烧杯中,烧杯中盛有200ml水,水温为15℃-25℃,应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者碎片周围气体停止逸出时,片剂应崩解、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
(二)注射剂的检查项目与方法 1.注射剂的装量:ChP规定标示装量为2ml或2ml以下者取供试品5支,2ml以上至10ml者取供试品3支,10ml以上者取供试品2支。测定油溶液和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用干燥注射器抽尽,同前法操作,放冷至室温,检视。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2.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方法: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ChP对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的规定见表12-2。
3.澄明度:是检查注射液中是否有不溶性的异物。若有不溶性微粒,使用后可能引起静脉炎,过敏反应,较大引起毛细管堵塞。检查按照“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进行。 检查装置:装有日光灯的伞棚式的装置,背景用不反光的黑色绒布。无色溶液注射剂用照度为1000lx-2000lx的装置,有色溶液注射液用照度为2000lx-3000lx的装置。 检查类别分:自检和抽检两种。见表12-3
4.无菌:是检查注射剂以及其他要求无菌的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无菌检查应在洁净度100级单向流的空气区域内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感染。 检查应取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中国药典的“无菌检查法”有: (1)直接接种法; (2)薄膜过滤法。
(1)直接接种法:适用于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 检查方法:按最低检验量取样后,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6管,其中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用菌液1ml,作为阳性对照,另接种于真菌培养基5管。轻轻振摇,使供试品与培养基混合。需氧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真菌培养基置20℃-25℃,培养7日。阳性对照管在24h内应有菌生长,需氧菌、厌气菌和真菌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则判断为供试品合格。
(2)薄膜过滤法:如供试品有抗菌作用,用薄膜过滤法检查。采用0. 45μm的薄膜过滤器,再用0 (2)薄膜过滤法:如供试品有抗菌作用,用薄膜过滤法检查。采用0.45μm的薄膜过滤器,再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溶剂冲洗薄膜至阳性对照菌正常生长,将需氧菌、厌气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以及阳性对照分别加至薄膜过滤器内,或取出滤膜至阳性对照菌正常生长。按规定时间培养,判断方法同直接接种法。即阳性对照管在24h~48h内应有菌生长,需气菌、厌气菌和真菌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则判断为供试品合格。
5.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1)热原(pryogen)是指药品中含有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杂质。广泛存在,如器皿、管道、水、灰尘等。注射入体内后能引起发冷、寒颤、发热,严重引起昏迷、休克死亡。 检查方法:ChP中采用“家兔法”检查热原: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min内,自耳缘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约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min测量其体温1次,共6次,以6次中最高的一次体温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家兔体温的升高。
(2)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s):是细菌细胞壁的组分,由脂多糖组成,热原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ChP中检查内毒素的方法:利用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凝聚反应来进行的。 分别取阳性细菌内毒素管、水为阴性管、鲎试剂稀释后作供试品管,37±1℃保温后观察凝胶变形情况。 注:热原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均为控制引起体温升高的杂质,检查时选其中一种即可。
6.不溶性微粒:ChP中规定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且装量在100ml以上者,需检查不溶性微粒。附录中收载“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有显微计数法和光阻法两种方法。 (1)显微计数法:在100倍显微镜下进行测量,分别检测有效过滤面积上最长直径大于10μm和大于25μm的微粒数。 (2)光阻法:仪器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当液体通过一个狭小的检测区时,由于液体中微粒的阻挡,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可减弱,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减弱,这种信号的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由此可以检测出微粒的大小和数量。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和溶出度的检查 (一)片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是指小剂量片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ChP规定:取供试品10片(个),分别测定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X和标准差S,A(A=100-|X|); 如A+1.80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 若A+S>15.0,且A+S≤15.0,则应另取20片(个)进行复试。根据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均值X、标准差S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如A+1.45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A+1.45S>15.0,则不符合规定。
(二)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片剂等固体口服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经过崩解、溶解、吸收等过程,才能产生药效,片剂崩解是药物溶出的前提,但由于辅料、工艺条件的影响,崩解以后药物溶出的速度仍然会有差别。 溶出度(dissolution)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都应作溶出度。
ChP中收载三种测定溶出度的方法: (1)转蓝法; (2)浆法; (3)小杯法。 溶出度测定的原理可采用Noyes-Whitney方程来表示
溶出度测定法适用于:普通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药物溶出程度的检查。 除“溶出度测定法”外,ChP还收载“释放度测定法”。 释放度是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以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注: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也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三)释放度的测定 ChP中有三法: 第一法用于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测定:;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的含量测定 药物在做成制剂时一般需加入一些附加剂,如片剂的稀释剂、润滑剂、崩解剂、注射剂的助溶剂、抗氧剂等。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的含量测定 药物在做成制剂时一般需加入一些附加剂,如片剂的稀释剂、润滑剂、崩解剂、注射剂的助溶剂、抗氧剂等。 (一)糖类: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等是片剂常用的稀释剂——干扰氧化还原滴定。 (二)硬脂酸镁:是片剂中常用的润滑剂,以硬脂酸镁(C36H70MgO4)和棕榈酸镁(C32H62MgO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干扰非水溶液滴定法 排除 (1)掩蔽法(酒石酸、草酸、硼酸等) Mg
(2)改变pH或指示剂 金属离子 适宜pH 指示剂 Al 3+ 5~6 二甲酚橙 Bi 3+ 2~3 儿茶酚紫 Mg2+ 9.7~12 络黑T pH<9 Mg2+不与EDTA反应 pH>12 Mg2+ Mg(OH)2
滑石粉等干扰 滑石粉、淀粉、磷酸氢钙、硫酸钙等 1 过滤法 水溶性药物 2 提取分离法
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各种附加成份 pH值调节剂 酸,碱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 增溶剂 钙盐,苯甲酸苄酯 抗氧剂 亚硫酸钠等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 增溶剂 钙盐,苯甲酸苄酯 抗氧剂 亚硫酸钠等 止痛剂 苯甲醇(防腐剂) 抑菌剂 三氯叔丁醇,苯酚
(三)抗氧剂:常用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以及维生素C等,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采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含量测定时,干扰测定。 1.加入掩蔽剂:如加入掩蔽剂丙酮和甲醛,可消除干扰,均可掩蔽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的干扰。 2.加酸分解:被强酸分解成SO2气体,经加热全部逸出。 NaHSO3+HCl→NaCl+H2O+SO2↑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 3.加入弱氧化剂:常用弱氧化剂是H2O2和HNO3。 NaHSO3 +H2O2→Na2SO4 +H2O NaHSO3 +H2O2→NaHSO4 +H2O NaHSO3 + 2HNO3→Na2SO4 +H2O+ NO2↑ 2NaHSO3 + 4HNO3→Na2SO4+2H2O+ H2SO4+4NO2↑ 4.利用主药和抗氧剂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进行测定: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常添加维生素C作为抗氧剂,盐酸氯丙嗪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在254nm和306nm的波长处,而维生素C的紫外吸收光谱只在24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
例: 硫酸亚铁 高锰酸钾滴定法 硫酸亚铁片 硫酸铈滴定法 氧化剂 氧化电位 KMnO4 + 1.51 V Ce(SO4)2 + 1.44 V HNO3 + 0.94 V FeCl3 + 0.77 V I2 + 0.54 V
(四)溶剂油 注射用油如麻油、茶油或核桃油。对水为溶剂的分析方法可产生影响,如容量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处理办法: 1.有机溶剂稀释法:ChP中测定已酸羟孕酮注射液,采用甲醇稀释。 2.萃取法:可选择适当溶剂如甲醇、乙醇等,将药物提出后进行测定。
3.柱色谱法:如丙酸睾酮注射液含量测定采用柱分配色谱法。其柱分离系统如下: A柱(反相) B柱(正相) 担体(支持体) 硅烷化硅藻土(极性小) 硅藻土(极性大) 固定相 正庚烷 硝基甲烷 流动相 95%乙醇 正庚烷 柱滞留物质 滞留极性小物质 滞留极性小物质 洗脱下的物质 丙酸睾酮、甾醇及三萜类 丙酸睾酮 测定方法 UV法
二、含量测定应用示例 由于药物制剂的附加剂对药物的含量测定有时有干扰及药物的含量较低,因此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和原料药往往不同,测定结果表示方法为标示百分含量。 (一)盐酸苯海拉明片剂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盐酸苯海拉明的结构式为: 它是N,N-二甲基-2-(二苯基甲氧基)乙胺的盐酸盐。有叔胺氮原子,具有碱性。
1.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测定:pH=3.8,酸性染料:溴甲酚绿。有机溶剂:氯仿提取。 2.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滴定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 指示剂:二甲基黄-溶剂蓝19混合指示剂指示; 终点颜色:有机相颜色由绿色变为红灰色。
(二)盐酸吗啡片、注射液和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1.盐酸吗啡片(紫外分光光度法):原料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量,片剂由于含量较低,附加剂也可能对测定造成干扰,所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见图12-2 盐酸吗啡的紫外吸收光谱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式中AX和AR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μg/ml),W为片粉的称样量(g),W为平均片重(g/片)。1.317为换算系数,是盐酸吗啡(C17H19NO3·HCl·3H2O,M=375.85)与无水吗啡(C17H19NO3,M=285.34)分子量之比值,标示量的单位为mg/片。
2.盐酸吗啡注射液(紫外分光光度法): 3.盐酸吗啡缓释片(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4:1); 检测波长:280nm; 理论塔板数:按吗啡峰计算不低于1000。 采用外标法测定含量。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式中AX和AR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中吗啡的峰面积,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mg/ml),W为片粉的称样量(g),W为平均片重(g/片)。1.317为换算系数,意义同片剂,标示量的单位为mg/片。
(三)阿片中吗啡的含量测定 ChP(2000年版)规定已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要求本品含吗啡计算应不低于9.5%。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 填充剂:辛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乙腈(5:5:2); 检测波长:220nm; 理论塔板数“按吗啡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采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讨论:本法为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式中,AX和AR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中吗啡的峰面积,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mg/ml),W为称样量(g)。
第四节 复方制剂的分析 一、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 考虑因素: 1、附加剂的影响; 2、主药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方法: 第四节 复方制剂的分析 一、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 考虑因素: 1、附加剂的影响; 2、主药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方法: 1、各有效成分之间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2、如果各有效成分之间相互有干扰,则可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采取适当的分离处理后,再分别进行测定。
二、复方制剂分析示例 (一)复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1.组成: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三种药物。 乙酰氨基酚测定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滴定度:每1ml的亚硝酸钠液(0.1mol/L)相当于15.12mg的C8H9NO2。 阿司匹林具有羧基,采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滴定度: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咖啡因为生物碱类药物,采用碘量法测定其含量,滴定度: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5mg的C8H10N4O2•H2O。
2.HPLC法:色谱条件: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水-甲醇-冰醋酸(69:28:3),275nm检测,柱温45℃,流速:约2 2.HPLC法:色谱条件: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流动相:水-甲醇-冰醋酸(69:28:3),275nm检测,柱温45℃,流速:约2.0ml/min。 内标溶液的制备: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标准贮备液: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和咖啡因对照品制备而成。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贮备液稀释而成。 供试品品液的制备:取不少于20片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精密称定,充分研细,精密称取适量,加混合溶剂,振摇,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和内标溶液,加混合溶液至刻度后进样。 测定方法:内标法。见图谱12-3
(二)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由磺胺甲噁唑(SMZ)及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组成。ChP中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其含量。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在两个不同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两波长处吸收度的差值(ΔA)作为定量依据来测定含量的方法。 波长选择原则: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λ2),此处干扰组分有吸收,为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需另选择一参比波长(λ1),使干扰组分在 此二波长处的吸收度相等。分别测定样品在此二波长处的吸收度,以此二波长吸收度的差(ΔA)作为定量依据,可消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见图谱12-4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λ1=304nm,λ2=257nm。 SMZ的含量= 式中:ΔAX为供试品溶液稀释液的吸收度差值 ΔAR为SMZ对照品溶液吸收液的 吸收度差值; MR为SMZ对照品的称量;W为样品的称量(g);W为平均片重(g/片) 测定注意事项:仪器的狭缝应小于1nm,以保证单色光的纯度。
2.HPLC法:USP(24)收载有含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的片剂、口服混悬剂和注射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色谱系统:使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 流动相:水、乙醇、乙腈、三乙胺,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稀醋酸调节pH值至5.9±0.1,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流速为2ml/min,254nm检测; TMP和SMZ分离度应大于5; 重复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TMP的相对保留值为1.0,SMZ的相对保留值为1.8。见图12-5
测定方法:分别取供试品品和对照品溶液各进样,测定峰面积,按下式计算供试品中TMP和SMZ的量。 测定组分的量(mg)=1000C(ru/rs) 式中:C为对照品溶液中TMP或SMZ的浓度(mg/ml),ru和rs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中TMP或SMZ的响应值(峰面积),1000为稀释倍数。 USP采用RP-HPLC法测定复方SMZ制剂的含量,将TMP和SMZ分离后测定,组分间不会产生干扰。用峰面积按外标法进行计算。 适用范围:含SMZ和TMP的口服混悬剂、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与片剂相同。
(三)复方炔诺酮片的含量测定 复方炔诺酮片为口服避孕药,每片含炔诺孕酮300mg,炔雌醇30mg,两种药物均为甾体激素类药物,结构相近,但含量差异大,炔诺孕酮为炔雌醇的10倍。HPLC法分离效能高、灵敏,适用于此类制剂的分析。 ChP中测定方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醋酸甲地孕酮适量,加乙腈制成1mg/ml的溶液。 含量计算:按内标法计算峰面积,即得。两者的计算相同。见图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