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 管理制度和人员职责 1 标本的运输和弃置程序 2 准入和安全保卫制度 3 应急处理程序 4 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5
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 医院在2006年已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检验科指定有生物安全员和防火安全员。 2. 实验室责任人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制度建设 建立有较为系统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在控文件共39个,其中科二级文件11个(见下表)、科三级文件5个、《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个、临床微生物组三级文件22个。
管理制度
人员职责 科主任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检验科实验室安全负全部责任。其职责包括监督、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等规程的落实,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处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等。 专业组长/指定人员具体负责本专业组的实验室安全。需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对实验室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实验室活动按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 实验室安全是检验科全体同仁的共同责任。 医院职能部门,包括院感染办公室、保卫处等指导、监督检验科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
标本的运输 一、 标本在医院内部运输时 二 、标本在两院间运输时 使用两层包装,即主容器和标本运输箱,主容器即为标本采集容器,如痰盒,真空采血管等,需防水防漏。标本运输箱应为金属或塑料制品,可耐受化学消毒剂作用且密封性良好,另外需配备常规消毒剂(如酒精或2000mg/L(0.2%)有效氯消毒液) 、黄色垃圾袋等常规防护工具。 二 、标本在两院间运输时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标本,其运输需要三层包装系统,分别为主容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主容器为标本盒,辅助容器为有盖可密封的硬塑料桶,外包装为标本运输箱。其他在东西院间转运的标本的三层包装系统分别为标本采集容器、印有生物危险标志的可密封塑料袋和标本运输箱。并由专人(如运输中心标本运输员)通过专用运输工具进行标本的运输,标本护送人员需经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需配备常规消毒剂(如酒精或2000mg/L(0.2%)有效氯消毒液) 、黄色垃圾袋等常规防护工具。能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得由病人或家属等个人自行运送标本,不得通过公共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标本。
标本的运输 标本运送过程中如果有遗洒、渗漏: (1)使用2000mg/L(0.2%)有效氯消毒液对管外壁和容器进行消毒。 (2)标本遗洒至公共区域,需用浸满2000mg/L(0.2%)有效氯消毒液纸巾覆盖30min,通知该区域卫生员放置提示标识。 (3)玻璃容器破碎,需用镊子夹取置于黄色塑料袋中,并迅速转移至锐器盒。 (4)结核标本若出现遗洒,应保持容器封闭,迅速转移至检验科微生物分枝杆菌室生物安全柜中处理。 (5)上述操作需在标本接收表上记录;如怀疑标本已交叉污染,则应按不合格标本处理并在《检验科不合格标本记录表》上记录。
标本的弃置 1) 超过储存期限的一般标本,应放入双层黄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口,放在医疗废物存放处,由医院转送中心集中焚烧处理;尿液标本倒入指定下水道,经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次统一处理,使用后的标本容器弃置于双层黄塑料袋。 2) 微生物废弃标本及使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如培养皿、吸管等)经121℃,15磅,20min高压灭菌后弃置于双层黄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口,放在医疗废物存放处,由医院转送中心集中焚烧处理。 3) 尖锐器具直接放入在防刺、扎的硬质塑料盒(桶)内。当有玻璃器皿破碎时,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应使用扫帚和簸箕清除碎渣,也置于上述防刺、扎的硬质塑料盒(桶)内。待硬质塑料盒(桶)3/4满后密封,送至套有黄色塑料袋的桶内。同其它医用垃圾一样进行处理。
准入制度 1. 实验室入口应有可锁闭的大门,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门锁应不妨碍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2. 实验室入口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示标志,包括通用的生物危险性标志、实验室名称、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负责人及电话、防火安全责任人及电话等。非实验室工作人员若进人实验室,如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 实验室应有效控制人员进入可能影响检验质量的区域。 4.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标本及资源的安全,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实验室钥匙应由该室工作人员掌握,非该室人员不得持有。必要时安装门禁,监视,报警系统并设置密码。 5.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6. 实验室负责人对每种情况的估计和决定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负有最终责任。
安全保卫制度 一、检验科需设立专人监督和管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和 防火安全,对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一、检验科需设立专人监督和管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化学品安全和 防火安全,对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二、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三、菌株及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 应急预案。 四、定期对临床微生物组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 况进行检查(可在实验室内审中进行),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六、 建立化学品专用贮藏室及贮藏铁柜,易燃,易爆品标签要完整清楚。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防火训练,内容包括发布火警,使用灭火器和熟悉撤离计划和路线;所有人员每年至少1次参加消防演习。易燃,易爆物品库房及工作场所内, 严禁使用电炉,酒精灯等明火。
实验室消毒措施 (1) 每日采用1000mg/L(0.1%)有效氯(每500ml水加入2片健之素药片(250mg有效氯/每片))消毒液对桌面、地面进行清洁擦拭,作用10-15min。 (2) 每周采用2000mg/L(0.2%)有效氯消毒剂对实验室进行全面彻 底消毒并记录。 (3) 每天采用试纸监测含氯消毒液有效性,并记录。 (4) 生物安全柜等金属台面消毒可用75%酒精擦拭,并定期使用紫外灯照射。 (5) 实验室采血管若需开盖进行操作,管盖置于2000mg/L(0.2%)有效氯(每500ml水加入4片健之素药片)浸泡。若管盖重复使用,消毒液浸泡时间不少于24小时;使用前清水洗净、晾干。 (6) 凡被微生物污染的表面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消毒区域距紫外线距离为60-90cm,且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分枝杆菌室及真菌室需每天采用紫外线消毒1h。其他实验室区域标本接受区及操作区每周照射一次。紫外灯使用后应记录累计照射时间,一般累积照射时间达到1000h后需更换紫外灯管以保证照射强度。紫外灯管需每周用75%乙醇擦拭其上的灰尘。
工作人员着装要求
应急处理程序 应急准备的内容 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 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和对动物的处理; 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置
火 灾 1) 发现小的火情时,发现者或值班人员应立即用放在实验室或附近的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事后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保卫科(白天6118,夜间呼叫122),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 发现较大的火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打电话至医院监控中心5119报警,详细报告发生火灾的地点、位置、时间,然后再通知检验科主任。 3) 医院保卫处、检验科领导在接到突发火灾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实施医院灭火预案,在准确判断、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后,指挥疏散、灭火。 4) 火情就是命令,对于能够自行扑灭的火灾,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在保卫处和科主任的指挥下进行灭火,其他人员应沿逃生路线紧急疏散。
衣物污染 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更换新的防护服和手套; 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皮肤粘膜被污染 感染性液体(血液、尿液标本或培养物)外溢到皮肤 立即停止工作,脱掉手套 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再用大量水冲洗 感染性液体溅入眼睛 迅速到缓冲区用洗眼器冲洗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注意动作轻柔,勿损伤眼睛) 两种情况都应做适当的预防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报告实验室安全员进行事故记录
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应急处理 保持镇静,立即停止实验,脱掉手套。 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 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 取出急救箱,用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口,适当的包扎。 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医学处理。 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感染性材料溢洒处理 1. 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时,立即通知房间内的无关人员迅速离开,在撤离房间的过程中注意防护气溶胶。在溢洒物旁放置 “溢洒处理中”等警告标识。 2. 洒溢处理前需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准备清理工具和物品。 3. 用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4. 往纸巾上倾倒适当消毒剂(0.2%次氯酸钠溶液),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感染性材料溢洒处理 6. 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5. 作用适当时间后(30min),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吸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大镊子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锐器盒以待处理。 6. 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 7. 将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括收集锐器的镊子等)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封好等待消毒处理。脱去手套等接触溢洒物的个体防护装备,置于专用的收集袋中封好,洗手。 8. 在成功消毒后,通知实验室负责人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完成,对本次溢洒的处理过程作记录。
结核相关标本溢洒的处理 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5%的酒精,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米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75%酒精中2小时以上,实验完成后再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空间)。
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一) 离心机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电源,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降。离心机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密闭30min。 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及口罩(避免吸入气溶胶)。 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清理。 破碎的离心管及离心桶、转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内浸泡60min以上。
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带有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二)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适当浸泡,或用消毒剂彻底擦拭后回收。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 使用含氯消毒剂后,应再用清水擦拭,并干燥。 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如果怀疑封闭的离心桶内有管子破裂,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桶盖子察看。 确有破裂时,松开离心桶(安全杯)盖子,但不要打开,放入黄色垃圾袋,直接高压灭菌。 或者采用化学消毒法:将离心桶及内容物放到对该种微生物有效的无腐蚀性消毒剂里浸泡60min以上。 离心杯在使用消毒剂浸泡后, 应再用清水洗净后干燥。 向实验室安全员报告, 进行事故记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人员、临时工、废物处置人员等)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 生物安全考核:生物安全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