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 拓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模型与计算公式 二、基本的组合分析公式 三、概率直接计算的例子 第 1.3 节 古典概率 四、抽签与顺序无关 五、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六、概率的基本性质.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 分离定律 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1. 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植物, 自然 状态下是纯种 2. 豌豆花较大, 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3. 豌豆成熟后子粒留在豆荚中, 便于观察计 数 4. 豌豆具有多个稳定而易于区分的性状 自花授粉 : 同一朵花内完成传粉的过程. 闭花授粉 :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 周闽湘. 回顾 1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范围 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 : 1. 真核生物 ( 原核细胞和病毒不适 用 ) 2. 有性生殖 ( 无性生殖不适用 ) 3. 核遗传 ( 细胞质遗传不适用 )
第一章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高茎豌豆与短茎豌豆,F 1 都为高茎。 让 F 1 自交得 F 2, 则 F 2 表现型及其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茎∶矮茎 = 3 ∶ 1 DD ∶ Dd.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 P F 1 个体数: : 3 : 3 : 1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 2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 黄色圆粒.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 独进行分析 圆粒( =423 ) 皱粒( =133 ) 黄色( =416 ) 绿色( =140 ) 其中 圆粒 : 皱粒接近 3 : 1 黄色:绿色接近 3 : 1.
第 2 节 自由组合定律. P × 黄色圆形 绿色皱形 × F1F1 F2F2 黄色 圆形 黄色 皱形 绿色 圆形 黄色 圆形 绿色 皱形 个体数 比数 9 ∶ 3 ∶ 3 ∶ 1 F 2 出现不同对性状之间的 自由组合,出现与亲本性 状不同的新类型。 现象: 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
复 习 基 因 的 自 由 组 合 定 律 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 AA 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是由基因决定的。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第六章 動物的生殖與遺傳.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热烈欢迎 各位同行来临指教.
大綱 一、設立科別 二、課程規劃原則 三、科目與學分數表 四、新課綱課程架構 五、新課綱課程規劃 (1)一般科目 (2)專業科目
第1節動物的生殖 第2節人類的生殖和胚胎發育 第3節基因與遺傳 第4節人類的遺傳 第5節討 論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第一节 孟德尔第一定律及其分析 第二节 孟德尔第二定律及其分析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焦點8 孟德爾遺傳定律.
遗传.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随之分离。 GO 没有减数分裂就没有遗传规律。
一对血型都为A型的恩爱夫妻,生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夫妻俩很纳闷,为何孩子的血型和他们俩都不一样呢?他们甚至怀疑过在医院分娩时,医生将孩子换错了。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遗 传 学 Genetics 授课教师: 韩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Complexities in Relating Genotype to Phenotype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温州二中 高三生物 第一轮复习 孟德尔定律之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 Ⅱ.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病:是由单个(一对等位) 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影响表现 型,它是以简单形式传,与孟德尔以
经典遗传学 or 传递遗传学(transmission genetics) 经典遗传学的奠基人是Mendel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六章 遺傳 遺傳學:研究親代的性狀如何傳給後代的科學.
第三章 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第二课时) 罗店中学:晏牡丹.
巧用叠词,妙趣横生.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的,并且通常是 的。
婦產科醫師 我的爸爸是一位婦產科醫師,時常因為工作而無法陪我們,因此我藉著這次的網路暑假作業,來訪問他,希望能對他的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
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 F1 F2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比例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 (2)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 (3)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同 源染色体上。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 比例及概率计算 上杭二中 吴文丽.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高二会考复习之—— 遗传定律. 高二会考复习之—— 遗传定律 复习要点: 一、相关知识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四、遗传定律的常见题型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 几个重要的概念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Chapter3 孟德尔遗传规律 本章要求 基本名词概念 3.1 分离定律 3.2 自由组合定律 3.3 数理统计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考前重点突破—常见遗传题解题方法.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2002年4月.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重习要点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基 因 的 分 离 规 律.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试验
第一章 Mendel定律及其扩展(3) Modification of Mendelian Ratios.
第九课 人体什么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四课时 免疫.
专题13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王石华 博士/教授
第五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一)豌豆杂交试验
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表现型的影响因素;等位基因间 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 互作用。 难点: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题解 a:系谱中各成员基因型见下图 b:1/4X1/3X1/4=1/48 c:1/48 d:3/4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Mendel’s principles.
第二章 Mendel 定律 第一节分离规律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 分离规律的解释 三 分离规律的验证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二章 孟德尔规律.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塘下中学 谢思隆 2015届高考二轮小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 2—1 孟德尔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孟德尔遗传定律 拓展

1.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3:1分离比的出现必须具体以下条件: 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杂交亲本均为纯合体; 基因的显性作用完全; F1产生的两类配子数目相等,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以均等机会自由结合; 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成活率相同; 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1.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 3. 共显性 4.镶嵌显性 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的表现与一个亲本的性状完全相同。

2.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 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F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相对应 呈1:2:1的比例

P 卷羽FF × 正常羽ff   F1 轻度卷羽Ff F2 卷羽:轻度卷羽:正常羽 1 FF 2 Ff 1 ff

3.共显性 一个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来的现象

人的MN血型系统:L 、L 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的M、N抗原 P LM LM × LN LN (M血型) (N血型) F1 LM LN   (MN血型) F2 LM LM: LM LN : LN LN (M血型) (MN血型) (N血型) 1: 2: ︰1 ╳

4.嵌镶显性 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部分,另一个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黄底型 均色型

二、致死基因 有一种家鼠,皮毛黄色对灰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互相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2︰1。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隐(或显)性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如小鼠的AY基因,植物中的隐性白化基因等。 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致死基因的作用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在配子时致死的,称配子致死 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

三、复等位基因 ABO血型: 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IA、IB、i 血型表型 基因型 O ii A IAIA 或IAi B IBIB 或IBi 一个基因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形式。 ABO血型: 由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IA、IB、i 血型表型 基因型 O ii A IAIA 或IAi B IBIB 或IBi AB IAIB

输血原则 1)同血型者可以输血; 2)O型血者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个体; 3)AB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4)AB型的血液只能输给AB型的人;

(03年全国联赛)在ABO血型遗传中,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血型的双亲之一血型一定为 A、O B、A C、B D、AB

Rh血型与新生儿溶血 Rh血型系统由R和r基因决定 RR和Rr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 Rh+ 2、Rh阴性母亲怀了Rh阳性的胎儿,分娩时阳性胎儿的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使母体产生对Rh 阳性的抗体。

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 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在以下4种情况中,哪种最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 A.Rh阳性母亲所生第一胎Rh阳性婴儿 B.Rh阴性母亲所生第一胎Rh阴性婴儿 C.Rh阳性母亲所生第二胎Rh阳性婴儿 D.Rh阴性母亲所生第二胎Rh阳性婴儿

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互作 ⊙互补作用 ⊙积加作用 ⊙重叠作用 ⊙抑制作用 ⊙显性上位 ⊙隐性上位 25

X RRpp 玫瑰冠 rrPP 豌豆冠 RrPp 胡桃冠 单冠 9R_P_ 3R_pp 3rrP_ 1rrpp  1.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X RRpp 玫瑰冠 rrPP 豌豆冠 RrPp 胡桃冠 单冠 9R_P_ 3R_pp 3rrP_ 1rrpp 26

2.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表现;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基因都是隐性纯合时,则表现另一种性状。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27

香豌豆花色由两对基因(C/c,R/r)控制: P 白花(CCrr) × 白花(ccRR) ↓ F1 紫花(CcRr) ↓ F2 9 紫花(C_R_): 7 白花 (3C_rr+ 3ccR_ + 1ccrr)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表现另一种相似的性状;而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3.积加作用 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表现另一种相似的性状;而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第三种性状。 29

南瓜果形受A/a、B/b两对基因共同控制: P 圆球形 (AAbb) × 圆球形 (aaBB) ↓ F1 扁盘形 (AaBb) ↓ F2 9 扁盘形(A_B_) : 6圆球形(3A_bb + 3aaB_) : 1 长圆形 (aabb) 30

4.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现为一种性状;只有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比例。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重叠基因。 31

荠菜蒴果受T1/t1、T2/t2两对基因控制: P 三角形 (T1T1T2T2) × 卵形 (t1t1t2t2) ↓ F1 三角形(T1t1T2t2) ↓ F2 15 三角形 (9T1_T2 _ + 3T1_t2t2 + 3t1t1T2 _) : 1 卵形 (t1t1t2t2) 32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一对基因本身不能控制性状表现,但其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却具有抑制作用。对其它基因表现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抑制基因 5.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一对基因本身不能控制性状表现,但其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却具有抑制作用。对其它基因表现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抑制基因 33

鸡的羽毛颜色遗传 基因C控制有色羽毛,I基因为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C不能起作用;I_C_基因型是白羽毛。I_cc和iicc也都是白羽毛,只有I基因不存在时C基因才决定有色羽毛。F2代白羽毛与有色羽毛的比例为13:3。

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盖作用叫上位效应 6.上位效应 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盖作用叫上位效应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 称下位基因

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区别: 上位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显隐性都有抑制作用,抑制基因为抑制另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称为上位显性基因;其作用称为显性上位。 1.显性上位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称为上位显性基因;其作用称为显性上位。 褐色狗和白色狗杂交,F1为白色,F2出现12/16白色狗,3/16黑色狗和1/16褐色狗,表现为12:3:1的比率。怎样来说明这样的分离比呢?因为在F2中,白色狗与非白色狗之比是3:1,在非白色狗内部,黑色狗和褐色狗之比也是3:1,所以可以假定,这里包括两对基因之差:其中一对是I和i,分别控制白色和非白色;另一对是B和b,分别控制黑色和褐色。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I存在,就表现为白色,不管有没有显性基因B都一样。如果没有显性基因I的存在,就由是否有B基因的存在而表现为黑色还是褐色,有显性基因B存在时,表现为黑色,没有B存在时,表现为褐色 12 白 (9B_I_ + 3bbI_ ) : 3 黑 (B_ii) : 1 褐 (bbii) 37

在两对互作基因中,其中一对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如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遗传 2.隐性上位 在两对互作基因中,其中一对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如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遗传 有色(C)/无色(c);紫色(Pr)/红色(pr)。 P 红色 (CCprpr) × 白色 (ccPrPr) ↓ F1 紫色(C_Pr_) ↓ F2 9 紫色(C_Pr_) : 3 红色 (C_prpr) : 4 白色 ( 3ccPr_ + 1ccprpr) 38

家鼠毛色隐性上位遗传 基因C可能是决定黑色素的形成,而B和b控制黑色素在毛内的分布。 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隐性基因cc可遮盖另 一对非等位基因B和b的表现 家鼠毛色隐性上位遗传

40

五、被子植物果实遗传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