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 Geography Soil.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专题复习 --- 走进名著 亲近经典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 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 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 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 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 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 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
中學土壤教學常見問題之探討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韋煙灶. 壹、土壤化育分層;運積土與原積土認定  一、土壤 — 礦質層的分層  1. 底岩層 (R 層 ) :只在原積 ( 定積 ) 土中討論才有意 義,其化育順序性: R→C→A 、 B(→E) 。野外的 操作定義為「岩層,無法以圓鍬或鏟子開挖者」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國中教育會考說明 年 5 月 14 日(六) 105 年 5 月 15 日(日)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20- 08:30 考試說明  08:30-  09:40 社 會  08:30-  09:40 自 然 09:40- 10:20 休息 09:40-
自然的本質與範疇.
1 土壤的形成與組成 2 土壤的特性與剖面 3 土壤退化與保育 4 土壤污染與整治
第一節 土壤化育與類型 第二節 動植物分布 第三節 土壤與生物間之交互作用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長話短說.
控制方长投下的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演示思路
地理戶外研習報告 大埔滘 自然保護區 組員名單: 林淑嫻 (12) 盧美捷 (14) 彭嘉英 (16)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水 与 生命.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我們的班「蔬」 ─紅蘿蔔 二年甲班 指導老師:吳美汶.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食物中毒及预防.
第五章 土壤与作物生产.
Rain forest 組員:高活妍、張鈺儀、雷凱淇.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AL GEOG Soil 土壤.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Soil Organic Matter – Nonliving, Nontissue; Soil humus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Protein蛋白質3-Polyacrylamide gel 製備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Wavelet transform 指導教授:鄭仁亮 學生:曹雅婷.
3-3酸鹼的濃度 安南國中 周信安老師整理.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控制空氣保存 Preservation by Controlled Atmosphere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土壤與土壤形成過程 何沛勝.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土壤物理性質.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體積.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5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97學年上學期高二物理 黃信健.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專題討論 The effect of aggregate size on water reten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two silt loam soils of different genesis 指導教授:林俐玲 教授 陳品岡.
囊叢枝菌根菌 製作人:鍾羽桐、黃柏榮.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聲音的產生.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F.6 Geography Soil

土壤的成份

礦物質 土壤中的礦物質通常是由形成土壤的母質岩石所供應,亦有部份可能是從沉積物中獲得。 主要是母質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後所形成的。 土壤中礦物顆粒大小影響土壤質地、疏水程度和透氣程度。 根據礦物質的體積大小,可以分為下列四種﹕ 黏粒 → 顆粒直徑少於0.002毫米 粉砂粒 → 顆粒直徑0.002毫米至0.05毫米 幼砂粒 → 顆粒直徑0.05毫米至0.25毫米 粗砂粒 → 顆粒直徑0.05毫米至2.0毫米

有機物質 : 土壤有機物質包括動植物死亡以後遺留在土壤中的殘體、施入的有機肥料和經過微生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 腐殖質佔土壤中有機物質的70-90%,對土壤的肥力影響很大。 土壤中有機物質的轉化過程主要由微生物負責。微生物將複雜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機物質可分為兩大類﹕ a.殘落物 (Litter)→植物的枯枝落葉或動物的屍 體,分解作用並未開始。            b.腐殖質(humus)→ 半分解的殘落物,呈黑色或褐色。

土壤空氣 土壤空氣對植物的生長和微生物的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任何植物在生長期對土壤空氣都有一定需求。 土壤空氣來自大氣,但由於生物活動的影響,土壤空氣與大氣的組成有差異。土壤空氣通常濕度較高、二氧化碳成份較高、氧氣成份較少。

土壤水分 土壤是一個多孔体,在孔隙裏主要貯存著水分和空氣。土壤中空氣和水分的數量是相對的。雨天時,土壤孔隙大部份為水分所佔據,空氣成份稀少。晴天時,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消耗,空氣成份便增加。 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為吸濕水, 毛管水和重力水。吸濕水是水分受土粒間的吸力所阻,不輕易在土壤中移動。吸濕水是被礦物吸收的水分,膜狀水是被吸引在土粒間呈薄膜狀的水分。正常情況下,水分是受重力作用影響向下移動,稱為重力水。如果在氣候乾旱地區,蒸蒸率大於下滲率,水分會在泥土中向上移動,稱為毛管水。 土壤中的水分移動影響泥土中的養分分佈和土壤的肥力,對植物的生長有很重要的影響

成土因素︰ 母質(parent materials) 氣候(climate) 生物(living organisms) 地形(relief) 時間(time)

母質因素 土壤可以從岩石原地風化(in-situ weathering)或任何堆積物(deposits)演變而成。 岩石或堆積物的性質、構造、顏色和成分,對土壤的有直接的影響。 母質的差異,影響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層的厚薄。 隨著土壤逐漸成熟,這因素的影響力便逐步下降,其影響最終會被其他因素完全遮蔽。

地形因素 地形對氣候產生影響,使土壤的水分和溫度狀況發生變化。高度 上升、溫度下降、水分數量下降。 地形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佈,影響土壤中的物質轉移。 地形影響土壤侵蝕作用。坡度大,沖刷作用嚴重,水分和養分流 失,上層輻薄。 山坡座向影響熱量和濕度。背陽坡,溫度低,濕度高,日照數量 大。 土鏈(soil catena)︰在不同地形上,泥土剖面的變化。在陡坡上,土層厚度減少。在平坦土地上,土層厚。在沼澤地區,形成泥炭層。 山勢的起伏影響排水情況(drainage)。在山坡上,排水迅速,土壤含水量較低。在平坦地面上,如果泥土或岩石下屬排水不良,出現地下水位上升至地面情況,令有機物質累積。 在和緩起伏的地形,排水狀況理想,令土壤剖面保持穩定。在陡峭山坡,水分流失過多,土壤剖面發育遲緩。

時間因素 土壤的特性需要時間來發展。 年幼的土壤,各土層層次的特徵並不明顯。 土壤在穩定的氣候環境下,經過長時的發育,造成成熟的土壤剖面。 時間影響其他成土因素的重要性。在土壤形成初期,母質因素日最重要。但土壤形成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日漸提高。

氣候因素 無論土壤的母質如何,在同一氣候狀況下,經過相當的時間,土壤的特性將會十分相似。

降水/水分狀況: 水分影響土壤中的化學作用和生物活動。 潮濕多雨地區,鹽分淋失,泥土呈酸性。土壤養分下移,肥力下降。 乾燥地區,蒸發大於降水,土壤中水分上升,令鹽分在地表積聚,形成硬磐 (hard pan)。 降水多的地區(降雨量>600毫米),形成淋餘土或鐵鋁土。(pedalfer soil) 雨量少的地區(降雨量<500毫米),形成鈣層土。(pedacal soil) 脫硅作用(desilication)﹕硅隨水分下移被沖至泥土下層,多在熱帶雨林發生。

溫度 直接影響風化作用速度,決定土層厚薄。 影響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化學作用。 溫度每上升10 C,化學作用增加一倍。 寒帶地區,溫度低,風化作用、生物化學作用微弱,土壤發育緩慢,處於原始階段。土壤多受物理崩解形成碎屑物質,顆粒粗大。 熱帶地區,高溫多雨,礦物除石英外多被分解,顆粒較小。植物生長迅速,有機物質積聚快,但分解亦快,形成O層薄,腐殖質少。 溫度影響土壤中水分移動方向。在溫度高,蒸發率高地區,水分在泥土中向上移動,令鹽分積聚。

Laterization

Laterite speciments from India; laterite profile from Suriname Cutting of a laterite brick, India

Aridic soil

風速 增加蒸發作用,加速土壤中水分流失。 在乾燥地區,強風會將表面土壤帶走,令養分流失。

生物因素 植物 土壤與植物間的物質交換。 植物腐爛分解供給有機物質給土壤。 植物根部鞏固土壤。 植物產生截流作用,令土壤侵蝕減少。 森林減低風速,遮蔽陽光,減少水分蒸發,使分解作用不停進行。 植物吸收鹽基養分,養分被吸收後,經分解作用再釋放回土壤中。 植物根部有助風化,令空氣及水分流通。

微生物 : 細菌、真菌及分解者影響土壤的養分循環,令土壤保持養分流動。 土壤動物 : 鑽土動物影響土壤結構和性質,令土壤的物理及化學作用活躍。 人類活動 : 耕作、施肥、伐林、灌溉、保護植被等,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位置和成分。

土壤的特性︰ 土壤顏色 土壤質地 土壤結構 土壤酸鹼度 土壤剖面

土壤顏色 土壤的顏色未必足以顯示泥土的特性。 其中黑色表示含有大量有機物質,紅色表示含有氧化鐵,白色顯示有鹽分沉積聚集或氧化鋁。 土壤的顏色亦可顯示泥土排水性。在潮濕地區,排水不良,氧氣不足,鐵的氧化過程不完整,泥土呈藍色、青灰色。在排水優良地區,鐵礦氧化完整,泥土變成紅色。

土壤質地(Soil Texture)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的顆粒大小分佈。 土壤顆粒可以分為礫石、砂粒、粉粒和黏粒。不同顆粒比例組合而成的土壤質地,影響土壤的疏水性和空氣循環。 美國農業部將土壤質地,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不同組成分量劃成三角表,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砂土類、壤土類、黏壤土類和黏土類。 不同質地的土壤決定了其持水能力、保肥能力、透氣程度和保溫能力。以土壤的持水能力而言,砂土保持水分最少,黏土最多,壤土中等。

砂土由於疏水程度高,保肥能力較差。黏土透水性差,土壤保肥性強。 土壤質地影響泥土中的陽離子交換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反映土壤化學活動程度,影響土壤的肥沃度。 土壤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故能吸收和保持大量的養分。一般土壤顆粒表面都帶負電荷,使帶靜電的陽離子(鹽基離子﹕鈣、鉀、鈉、錳等)被吸引到黏粒表面,令養分不易被帶走。

土壤結構(Soil Structure) 土壤顆粒很少呈單粒存在,通常會聚積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團聚體(aggregates),各團聚體的組合排列稱為土壤結構。 土壤結構可以分為四大類﹕粒狀結構(granular structure)、塊狀結構 (blocky structure)prismatic structure)platy structure);當然會有鬆散無結構的情況。 土壤結構影響土壤疏水和透氣程度。在各類結構中,柱狀結構疏水性最高,片狀結構則最低。對植物而言,粒狀結構較為理想。

土壤酸鹼度(pH Value) 土壤的酸鹼反應,主要以土壤溶液中的H+和OH-的濃度對比而決定。當H+濃度大於OH-時,土壤呈酸性(acidic),反之呈鹼性(alkaline),相等時為中性。 土壤的酸鹼度以pH值來顯示。pH值由1至14,pH等於7時,土壤呈中性,pH值大於7時,土壤呈鹼性,而pH值小於7時,土壤呈酸性。 土壤酸鹼度影響土壤的肥力,而不同的植物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性不同。如茶樹、水稻喜酸性,大麥喜中性泥土,苜蓿和棉花抗鹼能力較強。一般作物在弱酸至弱鹼都適宜。

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土壤在發育時,除非受到不斷的沖刷,否則必會逐漸積聚變厚,成為土層。 由地面向下直至成土母質的土壤垂直剖面,明顯由若干層次組成。 這些層次的顏色、質地、結構和物質組成均有差異,由這些連續層次所構成的剖面稱為土壤剖面。

發育良好的土壤剖面,大致可分為O、A、B、C四層 O層→有機質層,可以分為O1層(殘落物)和O2層(腐殖質)。

A層→淋溶層,可以分為A1、A2和A3層。 A1層又名腐殖質混合層,有機物質豐富,呈深色。 A2層是真正的淋溶層,礦物受雨水溶解,帶到泥土下層,所以顏色較淺,養分不多。 A3層是轉換層或過渡層,是由A層過渡至B層的區域,性質近似A層多於B層。

B層→澱積層,是承受由A層淋溶下來的物質沉澱所形成的土層,亦可以分為B1、B2和B3層。 B1層亦是轉換層或過渡層,但性質近似B層多於A層。 B2層又名富集層或洗入層,為一最大的沉積帶,是A層淋溶而下的礦物積聚處。 B3層是由B層過渡至C層的區域,性質近似B層多於C層,稱為轉換層或過渡層。

C層→母質層或底土層,由岩石風化碎屑殘積物組成。它是土壤發育的母體,很大程度上保留母岩的特徵。C層以下是未經風化的堅硬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