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藥新藥研發於化學製造管制方面之 法規科學考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我们的 12 班 我们的家 ” ——2014 级 12 班 班级文化建设缩影. “ 做好人,读好书。 ” (理念上) “ 惜时好学,动静分明。 ” (态度上)
Advertisements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想创办企业,开一家公司,公司和企业是一回事吗? 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 经济组织 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 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企业法人 创办的公司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吗?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 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 ” 这是英 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饮食法则! 这是因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钟 ” , 只有遵 从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条!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会怎么做呢?先吃鱼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后喝汤、
“ 你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盤子裝的是什麼食物,而 且更要關心每種食物的最佳進食時間! ” 這是英 國劍橋大學營養專家提出的最新健康飲食法則! 這是因為,食物也有自己的 “ 生物鐘 ” , 只有遵 從它,你才能吃得更健康和苗條! 如果去吃自助餐,你會怎麼做呢?先吃魚肉大 菜,吃到差不多再吃蔬菜、主食,然後喝湯、
第 4 章 存 貨 存貨之意義及內容 存貨數量之衡量制度 存貨成本之衡量方法 成本之續後衡量 存貨之估計方法 總目次 會計學 III
五年級上學期的自然課,當我們上到水溶液單元時,老師指導我們石蕊試紙可以測試水溶液的酸鹼性,藍色石蕊試紙遇鹼性 水溶液不變色,遇酸性水溶液時變紅色;而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性水溶液變藍色,遇酸性水溶液時不變色。 可是,滴入醋水溶液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的部分竟然消失不見了,紅色石蕊試紙應該不變色卻出現藍紫色,怎麼會這樣呢?
茶叶基本知识 徐南眉.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最早发现了茶、利用了茶,世界上其他国 家是从中国引入了茶树和制茶、饮茶的方 法,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世界人 民的健康饮料。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饮用, 从煎煮饮用到现代沏茶品茶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在世界的东方,茶不但是 饮料,还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
拉动内需,改善经济 工商 1 班 陆丹丹 16 陆晨莉 19. 国务院出台内需十措施 确定 4 万亿投资 一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同学们仔细看看双黄连口服液、甘草合剂等液体制剂说明 书中【成分】一项包括那些? 2 .大家想想芬达葡萄糖汽水配料中都有什么? 说明书中是不是经常会看到蔗糖、糖精钠、 苯甲酸钠、柠檬黄、羟苯乙酯等物质的出 现。这些东西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了?大 部分液体药剂的溶剂多用水,以水为溶剂.
張瑋倫 基礎醫學組審查員 植物新藥研發於藥毒理方面 之法規科學考量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 本次演講內容純為個人意見,所說明的 事項僅供與會人員參考,不必然與醫藥 品查驗中心或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政策, 及其案件的審查相關 說明.
吃飯的20個金標準.
化學期末報告–人體的酸鹼平衡 工作分配: 組別:第5組 班級:自控一甲 組長:4A012134羅振元
二代健保重點說明.
改名台南大學實地訪視簡報
现代中药学概论 Generality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蛋鸡疾病防治的新思路 吉林大学 教授 韦旭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系统培训中心 王书林
补血药 功效: 本类药物的药性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有的还兼能滋养肝肾。 适应范围:
商業服務學程 簡報者:雷天楠.
钟大放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药物缓控释新制剂 药代动力学研究 钟大放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醫電產品法規實務診斷方案 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 2014 年 3 月 4 日.
第三章 健康与疾病.
III. 辛亥革命及其影響 1. 辛亥革命的爆發及結果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吉林黄栀花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 xxx。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各位老师介绍我们的拳头产品黄栀花口服液防治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相关内容。我们的口号是——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更专业。 我们有三个关键信息: 1、多种国家权威性指南都推荐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等多种病毒性儿童疾病.
心靈雞湯III-青春紀事 64篇關於愛、生活與學習的故事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称为危害。 危害按其性质划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第一章 绪 论 药物分析学科.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中如何发现安全隐患与违法行为线索
柠檬汁 让你健康又美丽 四(3) 赵起震.
水 与 生命.
波谱分析 授课教师:彭梦侠.
1 1 1.
大孔树脂纯化茯苓多糖的研究 姓名:王燕燕 学号: 指导教师:吴松海
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知识竞赛 欢迎同学们参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指导教师:丹赵路中学 王同有.
公務員法 楊智傑.
勤奮品格簡介 蘇澳品格月會 2010年 3月.
主題 : 飲食安全 主講人:護士黃淑美 ..
第十一章 药品市场营销与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Chapter 11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the Control of Drugs Distribution.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复习提纲.
提升溝通好辦法III 「說」得其所 言語治療組 2011年7月6日.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第七章良好生产规范 (GMP).
预防龋齿 从我做起.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一、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争先创优,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骨科支部 董 健.
食物中毒及预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介绍 李开祥.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专题二十 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 核心考点精析 命题热点解读 专题质量检测.
大学体育基础理论 主讲:张伦厚 职称:副教授.
前言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酸雨。 右圖所見是亞洲地區的酸雨量, 可想而知全世界的酸雨量是多麼的嚴重,所以我們希望藉著這份報告,加強人們保護地球的意識,藉此減少酸雨的危害,令人們不會再被酸雨威脅。
第二节 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一、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 二、干制原料涨发的工艺流程 三、干制原料的涨发方法 四、干制原料涨发的基本要求.
如何提高研训教师职业素养 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晓秋
亚洲清洁空气行动中心青岛机动车排放管理研讨会 2009年8月4日 青岛
Thieme Chemistry Online
国泰人寿真情分享.
Validation of Water System
Medline, CINAHL, Pubmed 醫學護理資料庫介紹
质谱分析法 化学三班 周俊伟.
中草藥品質管制 鍾娟碧.
实验四 汉防己中汉防己甲素、乙素的提取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生药学 Pharmacognosy 高 建 平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
名以清修 利以义制 绩以勤勉 汇通天下   李安平.
ACS电子期刊平台 使用指南 iGroup 亚太资讯集团公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省级研训报告会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主讲人: 崔敏 陕西省教育厅.
进口药品注册.
欢迎使用Thieme化学药学期刊数据库 访问网址:
人際歷程取向心理治療(III) 治療架構 李正源.
立定心志、起來建造神的殿 第四季 (歷代志上研讀) 「現在你們應當立定心意, 尋求耶和華─你們的神; 也當起來建造耶和華神的聖所。」
兩岸食品安全管理的異同.
香港歷史系列III 法治的基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植物藥新藥研發於化學製造管制方面之 法規科學考量 張琳巧博士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 The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e presentation and on the following slides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speaker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CDE and/or TFDA.

定義 本基準 (植物藥新藥臨床試驗基準) 所稱之植物藥品,包括植物材料、藻類、大型真菌或前述的複方製成的藥品,但不包括以下各款情形: (一) 由基因轉殖植物而來的材料 (亦即以重組去氧核糖核酸技術或基因選殖的植物)。 (二) 植物性來源的高純度物質 (例如紫杉醇),或化學修飾物 (例如以山藥萃取物合成的雌激素)。 Lin-Chau Chang, Ph. D.

植物藥新藥之特色 衍生自植物物質,且通常製備成複雜的混合物 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可能尚未確認 應以一系列的測試與管制,來確保其基原、純度、品質、力價、效價與一致性 Lin-Chau Chang, Ph. D.

在品質(安全/療效)與一致性上有更高度的保證 階段性之法規科學考量 第一期與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案 (I&II) 已合法上市且無安全性疑慮之植物性產品 未上市植物性產品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產品 第三期臨床試驗申請案 (III) 確保臨床試驗批次之品質及安全 在品質(安全/療效)與一致性上有更高度的保證 Lin-Chau Chang, Ph. D.

法規科學考量重點 源頭管控 製程管控 規格 指紋圖譜 安定性 Lin-Chau Chang, Ph. D.

源頭管控 基原鑑定 -誤用/不當代用事件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比利時 減重藥* (~1992) 以Aristolochia fangchi (廣防己)** 代替Stephania tetrandra (漢防己) ** *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8) 74, 158–169 Lin-Chau Chang, Ph. D.

源頭管控 基原鑑定 Phase I/II Phase III 未上市的植物藥藥材 (植物與植物部位) (簽名於證明書) 如可行時,對於已在國內上市的植物藥藥材,也應提供 Phase III 應提供 Lin-Chau Chang, Ph. D.

源頭管控 種植採集相關管控 (GACP) 生長條件對Rehmannia glutinosa生長之影響 (新鮮根重量(gram)) Planta Medica (2006) 72, 458–467 Lin-Chau Chang, Ph. D.

源頭管控 種植採集相關管控 (GACP) 不同生長條件下Rehmannia glutinosa根萃取物methanol/water fraction之GC-MS圖譜 (局部) 比較 Planta Medica (2006) 72, 458–467 Lin-Chau Chang, Ph. D.

源頭管控 種植採集相關管控 (GACP) Phase I/II Phase III 未上市的植物藥藥材: 所有種植者與供應商的清單 (包括其姓名與地址)。如可行,並應提供採集地點;栽植條件;採集時的植物生長階段;採集時間;收集、沖洗、乾燥與防腐程序;處理、運送與儲存條件之資料。 Phase III 有關種植者、供應商、栽植條件 (包括使用的農藥)、採集地點、採集時間 (包括植物於採集時的生長階段)、處理與運送的資料皆應提供。 <建議參考WHO Guidelines on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s (GACP) for Medicinal Plants (2003)> Lin-Chau Chang, Ph. D.

製程管控 不同製程條件下Rehmannia glutinosa市售樣品methanol/water fraction之GC-MS圖譜比較 Planta Medica (2006) 72, 458–467 Lin-Chau Chang, Ph. D.

製程管控 不同製程條件下Rehmannia glutinosa根methanol/water fraction之GC-MS圖譜比較 Planta Medica (2006) 72, 458–467 Lin-Chau Chang, Ph. D.

製程管控 Phase I/II 已上市且無安全性疑慮 未上市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 原料藥: 一般製備的方法 (例如:研磨、煎煮、壓榨、水萃或酒萃);詳實發酵條件與其製程方法 (如有) 成品: 定性定量描述,製造步驟說明 未上市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 原料藥: 定性定量詳細描述,植物原料藥製程的描述,應包括植物藥藥材量、使用的溶劑、萃取方法及/或乾燥方式和產率。其中,以植物藥藥材的原始量對應於萃取量的製程產率也應該表示之。對於利用多種植物藥藥材產出的多種藥草原料藥,每種藥材的量及加入、混合、研磨、及/或萃取的順序皆應提供。若多種藥草原料藥是以組合兩種或多種處理後的植物原料藥而獲得,則製造任一植物原料藥的製程應分別描述之,若此製備中包括發酵過程時,則需提供較詳實之發酵條件與其製程方法。 成品: 定性定量及製程描述 Lin-Chau Chang, Ph. D.

製程管控 Phase III 藥材: 描述植物藥藥材的製備,包括收集、清洗、乾燥、保存及/或去毒與防腐程序,並應敘明使用的設備與藥材量、處理的溫度與時間、製程中管制與產率。 原料藥: 此描述應包括植物藥藥材量、設備、溶劑;混合、研磨、萃取及/或乾燥等的溫度與時間;產率及製程中管制。對於利用多種植物藥藥材生產的多種草藥原料藥,每種藥材的量及加入、混合、研磨、及/或萃取的順序皆應提供。若多種草藥原料藥是以組合兩種或多種處理後的植物原料藥而獲得,則製造任一植物原料藥的製程應分別描述之,若此製備包括發酵過程時,則需提供較詳實之發酵條件與其製程方法。 成品: 劑型的定性描述與配方組成。若未提供批次記錄時,需有詳細的製程描述。此描述應包括稱重、混合、調和、過篩、製程中管制及其他製程等。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未上市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 原料藥: 每批次原料藥執行的品質管制測試、使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測試結果,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1. 外觀。 2. 光譜及/或層析的指紋圖譜所進行的化學鑑定。 3. 活性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化學含量分析。 以數種植物藥藥材混合後製備而得的原料藥,當其活性或指標成分為已知 時,則應加以個別定性與定量。 4. 當活性化學成分未知或無法定量時,若可行,可使用生物活性分析。若植物原料 藥被視為強效 (亦即高度活性)、具毒性、具成癮性或濫用的可能 (如麻黃或大 麻),應對活性成分進行化學含量及/或生物活性的測試。 5. 相對於植物藥藥材的濃縮倍數。 6. 重金屬。 7. 微生物限量。 8. 動物安全性測試 (若適用)。 9. 必要時,與製程有關之其他檢驗。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已上市且無安全性疑慮 (如無臨床試驗產品的檢驗成績書時) 及未上市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 成品: 每批次成品所執行品質管制的測試項目、使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測試結果,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1. 外觀。 2. 光譜及/或層析的指紋圖譜所進行的化學鑑定。 3. 若有時,活性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含量分析。 4. 以數種植物藥藥材混合後製備而得的原料藥,當其活性或指標成分為已知 時,則應加以個別定性與定量。 5. 當活性化學成分未知或無法定量時,若可行,可使用生物活性分析。若植 物原料藥被視為強效 (亦即高度活性)、具毒性、具成癮性或濫用的可能 (如 麻黃或大麻),應對活性成分進行化學含量及/或生物活性的測試。 6. 原料藥的乾重含量。 7. 微生物限量。 8. 與劑型相關的檢驗 (例如:口服劑型的溶離試驗、注射劑型的無菌與無熱原性、適當時,注射劑型的動物安全性測試)。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藥材 原料藥 成品 藥材供應商 (規格制定; CoA) 原料藥製造商 (規格制定;至少需進行鑑定與含量測試) 成品製造商 (規格制定;至少需進行鑑定與含量測試) 成品製造商 (規格制定; CoA)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藥材: 若已成為植物原料藥的例行性分析,則可以適當地減免。 植物藥藥材供應商採用的品質管制測試與分析方法,及擬訂的接受基準,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1) 植物鑑定。 (2) 光譜及/或層析的指紋圖譜所進行的化學鑑定。 (3) 活性成分或當活性成分未知時其指標成分的化學鑑定。 (4) 活性成分或當活性成分未知時其指標成分的含量。 (5) 當活性化學成分未知或無法定量時,若可行,可使用生物活性分析。 (6) 重金屬。 (7) 微生物限量。 (8) 農藥殘留,包括農藥與其主要毒性代謝物。 (9) 外來毒素 (例如黃麴毒素)。 (10) 外來物質與摻雜物。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原料藥: 每批次原料藥所執行的品質管制測試、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擬訂的接受基準,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1) 外觀。 (2) 光譜及/或層析的指紋圖譜所進行的化學鑑定。 (3) 活性成分或當活性成分未知時其指標成分的化學鑑定。 (4) 活性成分或當活性成分未知時其指標成分的化學含量。 以數種植物藥藥材混合後製備而得的原料藥,其活性或指標成分為已知 時,則應加以個別定性與定量。 (5) 當活性化學成分未知或無法定量時,若可行,可使用生物活性分析。若植 物原料藥被視為強效 (亦即高度活性)、具毒性、具成癮性或濫用的可能 (如麻黃或大麻),應對活性成分進行化學含量及/或生物活性的測試。 (6) 濃縮倍數。 (7) 熾灼殘渣。 (8) 水含量。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原料藥: 每批次原料藥所執行的品質管制測試、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擬訂的接受基準,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9) 殘餘溶劑。 (10) 重金屬。 (11) 微生物限量。 (12) 動物安全性測試 (若適用)。 (13) 農藥殘留。 (14) 輻射污染物 (若適用)。 (15) 外來毒素 (例如黃麴毒素)。 (16) 內因性毒素 (例如pyrrolizidine alkaloids)。 (17) 與植物藥藥材或製程有關的其他檢驗項目。 Lin-Chau Chang, Ph. D.

規格 Phase III 成品: 每批次成品所執行的品質管制測試、使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擬訂的接受基準,至少應包括下列項目: (1) 外觀。 (2) 光譜及/或層析的指紋圖譜所進行的化學鑑定。 (3) 若有時,活性成分或指標成分的含量分析。 以數種植物藥藥材混合後製備而得的原料藥,其多種活性或指標成分為已知時,則應 加以定性與定量。 (4) 當活性化學成分未知或無法定量時,若可行,可使用生物活性分析。若植物原料藥被 視為強效 (亦即高度活性)、具毒性、具成癮性或濫用的可能 (如麻黃或大麻),應對活 性成分進行化學含量及/或生物活性的測試。 (5) 植物原料藥的乾重含量。 (6) 殘餘溶劑。 (7) 微生物限量。 (8) 外來毒素。 (9) 與劑型相關的檢驗。 Lin-Chau Chang, Ph. D.

指紋圖譜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Polygonum multiflorum Polygonum cuspidatum Planta Medica (2011) 77, 81–86 Lin-Chau Chang, Ph. D.

安定性 Phase I/II-未上市與已知有安全性疑慮及Phase III 建立安定性指標分析方法 安定性試驗的研究 Pharmacognosy Review (2011) 5, 48–54 Lin-Chau Chang, Ph. D.

安定性 Rapid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RRLC) analysis of Shuang-Huan-Lian preparations Raw medicinal herbs Flos Lonicerae Fructus Forsythiae Radix Scutellaria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1) 54, 265–272 Lin-Chau Chang, Ph. D.

安定性 Raw medicinal herbs Commercial SHL oral solutio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1) 54, 265–272 Lin-Chau Chang, Ph. D.

安定性 After 48 h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Isomerization 2 pH 3.5 1 3 Flos Lonicerae herbal liquid extract After 48 h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Isomerization 2 pH 3.5 1 3 pH 7.0 pH 11.0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1) 54, 265–272 1 2 3 4 5 6 Lin-Chau Chang, Ph. D.

安定性 After 48 h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Isomerization 5 pH 3.5 Flos Lonicerae herbal liquid extract After 48 h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Isomerization 5 pH 3.5 pH 7.0 4 6 pH 11.0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1) 54, 265–272 1 2 3 4 5 6 Lin-Chau Chang, Ph. D.

查驗登記前之準備 建立對植物藥藥材充分的管制。 製程確效、建立製程中管制、並有批次紀錄。 批次間一致性<可利用不同分析原理與測試方法所得的多重指紋圖譜比較>、批次間之定性與定量比較。 活性成分與生物活性應具臨床相關性。<建議利用活性成分之確認,達成管控及確保一致性的目標。 > 建立各植物藥藥材的留樣藥材及原料藥與成品的對照標準品。(於臨床試驗期間亦已須逐步提供) <建議另參考植物藥新藥查驗登記審查基準(草案)> Lin-Chau Chang, Ph. D.

參考文獻 1. 植物藥新藥臨床試驗基準 (2009) 2. EMA: Points to Consider on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 for Starting Materials of Herbal Origin (2002) 3. EMA: Guideline on Specifications: Test Procedure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Herbal Substances, Herbal Preparations and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2006) 4. EMA: Guideline on Quality of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2006) 5. EMA: Guideline on Quality of Combinatio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2008) 6.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 (2004) 7. WHO Guidelines on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s (GACP) for Medicinal Plants (2003) 8. WHO Monograph on 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s (GACP) for Artemisia annua L. (2006) 9. WHO 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Quality of Herbal Medicines with Reference to Contaminants and Residues (2007) Lin-Chau Chang, Ph. D.

感謝 謝謝您的聆聽 敬請指教 張瑋倫博士 徐立峰審查員 戴天慈醫師 葉嘉新組長 孫懿真小組長 化學製造管制小組 Lin-Chau Chang, Ph.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