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目 录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注意围绕价格这一核心知识展开,并最终落脚于消费。所以在复习中应该从宏观上立足于消费,引导学生认识消费的工具:货币是什么,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具体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价格: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又有何影响。更要从微观上把握基本概念: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纸币、外汇、信用工具、价值、价格、价值量、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 2.对本单元知识与其他知识的串联,要明确本单元是经济生活的起点,因为只有明确认识了货币、价格、消费,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再生产、认识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所以在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同时,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价格变动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社会公平的维护;价格与宏观调控;消费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一单元 │ 复习策略 3.对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时政热点,主要密切关注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如:①结合居民的日常经济交往活动,认识商品的属性、货币的职能、信用工具等。②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态势,认识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等。③结合群众十分关心的某些物价变动,特别是食品价格等的上涨,认识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④结合我国一系列惠民措施和政策导向,认识提高消费水平的具体措施、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要求等。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对本单元重点知识的把握,各课时注意以下问题:课时1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主要阐明了货币的产生、发展、本质以及职能。重点突出对外汇与汇率的认识,特别是结合汇率变动,认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课时2依托货币,主要分析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与价格变动的影响。重点落脚在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价值量的理解。课时3立足价格变动,分析了与消费相关的各个知识,重点放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水平的判断、科学消费的要求上。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本单元难点主要集中在对单位商品价值量的理解、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关系的把握上。此类试题在高考中设置灵活多变、思维含量大,考生出错最多,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注重归类总结,形成基本的解答思路。 2.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易错点知识、高考考查趋势等,本单元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点:通过设置系列探究点、结合典型例题和变式题,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通过设置“走出误区”栏目,进一步强化对易错点的掌握;通过设置“热点追踪”栏目,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信息分析和针对性训练。同时,在各种题目的选择上,在涵盖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通过选择题将知识分解训练,借助大题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提升。
第一单元 │ 使用建议 本单元采用总分总的编写模式,考点考向立足高考、整册内容、单元专题,阐明了大体的知识联系和复习思路。课时讲解在贯彻这一思路的前提下,实现各个突破。单元总结提升功能定位于知识整合、查缺补漏、能力提升。特别是借助“走出误区”栏目,实现对教材知识的零误差。借助“热点追踪”栏目实现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提醒:后面各单元的编写模式与本单元一致) 3.本单元根据内容和实际的需要设置为: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三课时,每课时中包括知识梳理和要点探究等板块。实际授课时使用方式,建议如下:知识梳理定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课堂上不再讲授,最多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简要点拨。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着要点探究进行,结合例题与变式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基础热身栏目进行限时训练。能力提升栏目是让学生在课后期间进行巩固训练,选做习题栏目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提醒:后面各课时的栏目设置与本课时一致,上述建议最好贯彻始终)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1 神奇的货币
课时1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劳动产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一般等价物 本质 考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 考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_______________。 (2)基本属性:______和__________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考点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____________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货币是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 考点3 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______的体现。__________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劳动产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一般等价物 商品交换 一般等价物 本质 价值尺度
课时1 │ 考点梳理 (3)其他职能: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之外,还有支付手段、__________、世界货币职能。 考点4 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 、成色和面额价值的______。 (2)纸币的产生:随着__________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 (3)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本质: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________。 (5)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________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________或通货紧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贮藏手段 重量 铸币 商品交换 价值符号 货币量 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课时1 │ 考点梳理 考点5 货币与财富 (1)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考点5 货币与财富 (1)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原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态度:对待金钱应该“________,用之有益,____________”。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反对________。 考点6 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 ①结算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②结算工具:________和支票等,是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 拜金主义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信用卡
课时1 │ 考点梳理 (2)信用卡。 ①含义:是具有消费、__________、存取现金、________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____________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作用: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______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__________,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 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__________,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______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转账结算 信用贷款 银行信用卡 现金 购物消费 支付凭证 转账
课时1 │ 考点梳理 考点7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______________。 考点7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______________。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_________。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______;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即对内保持____________稳定,对外保持__________稳定。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付手段 兑换比率 升高 物价总水平 人民币汇率
课时1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探究点一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从定义可以看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东西,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点。 ②商品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了消费品,不再是商品。所以,对一个物品是否是商品,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时1 │ 要点探究 (2)全面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首先,二者相互区别。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 其次,二者相互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思维拓展】 (1)物美价廉是人们购买商品的标准,物美是从使用价值角度讲的,价廉是从价值角度讲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商品当作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对待的,人们重视商品的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重视商品的价格就是重视商品的价值。 (2)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1 近年来,无论是流行歌曲唱响后,还是动画片和电视剧走红后,各大网站都会竞相推出以流行歌曲或电视主题曲为内容的下载铃音。歌迷和影视迷花上几元钱,就可获得一首喜爱的铃声。这里下载的铃声是( ) A.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C.商品,因为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提供给别人使用 D.非商品,因为它尽管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1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含义及基本属性的理解能力。首先,材料中下载的铃声,既凝结着人们的劳动,又需要用钱购买,符合商品的两个条件,属于商品,故排除B、D两项。其次,提供给别人使用并不等于交换,故C项对原因分析不正确,排除;A项判断和原因分析都正确,故答案为A项。
课时1 │ 要点探究 [点评] 判断一种产品是不是商品,需要我们根据商品的两个条件进行逐一分析,特别是第二个条件,要注意变通理解。如劳动产品提供给别人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偿提供,即进行交换,这时的劳动产品是商品;二是无偿提供,即进行赠送、捐赠等,不属于交换,这时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课时1 │ 要点探究 2010年上半年,我国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市场秩序。下面对假冒伪劣产品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劳动产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B.可以成为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D.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D [解析]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就是劳动产品,如空气、阳光等,故A项错误;假冒伪劣产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拿到市场上交换,也就不应该成为商品,故D项正确、B项错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就是想通过交换获取利润,故C项分析错误。
课时1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货币和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1 │ 要点探究
课时1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纸币发行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如果违反这一规律发行纸币,就会影响到纸币的购买力,甚至引起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对于纸币购买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关于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是由国家决定,而是由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的,换言之,纸币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甚至可以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课时1 │ 要点探究
课时1 │ 要点探究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2 [2011·潍坊模拟] 2010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该套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属于商品,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②不是商品,不能用于交换 ③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国家发行的价值符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2 C [解析] 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纪念币的性质,此套纪念币属于我国的法定货币,既然属于法定货币,那么它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故①③正确,②错误;纸币才是国家发行的价值符号,故④错误。 [点评] 对于组合性的选择题,最好的解答方法就是排除法,把题干材料、设问和选择结合起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题肢。一是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题肢,二是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题肢,三是排除随意拓宽或缩小设问或主体范围的题肢。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货币的产生、职能和作用。流通手段只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故A项错误。金银早于货币存在,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身上的时候,金银才成为了货币,排除B项。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有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和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两个过程中都没有货币,故C项错误。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所以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故答案为D项。
课时1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汇率(或币值)的变动及影响 ► 探究点三 汇率(或币值)的变动及影响 (1)汇率及变动: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又被称为汇价。在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能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课时1 │ 要点探究 (2)汇率(或币值)变动的影响。
课时1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以外,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外汇储备作为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外债有重大意义。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0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能力。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3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3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汇率变化的理解能力。从2007年8月24日到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也就是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汇率跌落,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课时1 │ 要点探究 [点评] 对于类似于本题这样对汇率或币值变化进行判断分析的题目,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先根据数据变化判断出币值的变化,从而根据币值变化分析汇率的变化;二是要明确,作为兑换双方的两种货币,同一种货币的汇率与币值变化始终一致,要升都升,要降都降;不同货币的汇率与币值变化始终相反,一升一降,一降一升。
课时1 │ 要点探究 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A 此题属于计算类选择题,主要考查了汇率和币值的逆向变动,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计算类试题,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要求较高。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需要8000元人民币。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跌落20%,也就意味着1美元=8×(1-20%)=6.4元人民币。此时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只能兑换:1000×6.4=6400元人民币。8000-6400=1600元人民币,也就意味着损失了1600元人民币。
课时1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1. 数码相机换手机、香水换化妆品、闲置的自行车换电风扇……“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最近在都市20~30岁的白领群落中开始流行。他们自称“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换客”交易的物品( )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等价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是通过交换供其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
课时1 │ 备用习题 [解析] D 首先,“换客”的行为是在进行交换;其次,“换客”交易的物品都是劳动产品。所以这符合一个物品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属于商品,故排除A、C两项;B项判断正确,但原因分析错误,故也排除。
课时1 │ 备用习题 2.下表中①②处空缺的数字应该为( ) A.①250亿元 ②300亿元 B.①250亿元 ②500亿元 2.下表中①②处空缺的数字应该为( ) A.①250亿元 ②300亿元 B.①250亿元 ②500亿元 C.①250亿元 ②600亿元 D.①125亿元 ②700亿元
课时1 │ 备用习题 [解析] C 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2011年该国纸币发行量应为1000÷4=250(亿元);2012年该国纸币发行量应为[1000×(1+20%)]÷[4×(1-50%)]=600(亿元)。
课时1 │ 备用习题 3.通过上题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通过上题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纸币发行量决定商品价格 ③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④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C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故③④正确。表格没涉及货币的本质问题,故①不符合题意;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②排除。
课时1 │ 备用习题 4.2010年8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创一年半以来新高。有专家发出了通货膨胀预警,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恐慌。居民之所以恐慌,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会增值 ③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A 通货膨胀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会降低纸币购买力,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故①③正确;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存款贬值,②错误;④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2 多变的价格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1 价值与价格 基础 货币表现 人类劳动 货币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2 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的变动虽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________决定的。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________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____________;商品的价值量越小,__________。 (2)商品的价值量。 ①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__________生产条件下,在__________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价值 价值量 价格越高 价格越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正常 社会平均
课时2 │ 考点梳理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意义: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________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________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____________。 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________,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________。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______。 价值量 高于 劳动生产率 缩短 降低 反比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3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 考点3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________为基础实行__________,是价值规律的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__________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量 等价交换 供求关系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4 供给与需求 (1)认识价格的变动。 考点4 供给与需求 (1)认识价格的变动。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 (2)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当供不应求时,价格______,对卖方有利,称之为________市场;当供过于求时,价格_________,对买方有利,称之为______市场。 供求关系 上升 卖方 降低 买方
课时2 │ 考点梳理 (3)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5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考点5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________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________价值。但是,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________上下波动。 (2)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________。 高于 低于 价值 相符合
课时2 │ 考点梳理 考点6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考点6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对商品的购买。一般说来,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________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________对它的购买。 考点7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______,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______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______,生产者获利增加,会______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减少 增加 下降 压缩 上涨 扩大
课时2 │ 考点梳理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____________,获得降价空间,确立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优势。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________。 考点8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跌,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____________的影响较小,对__________的影响较大。 个别劳动时间 利润 生活必需品 高档耐用品
课时2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 ► 探究点一 商品的价值量、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课时2 │ 要点探究
课时2 │ 要点探究 (2)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在引起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变化的同时,带来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反向变化,从而导致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但是如果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那么个别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增多,但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又不变,所以对个别生产者来说,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会增加,获利会增多。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那么获利会减少。
课时2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商品生产者既要关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要关注个别劳动时间。关注前者,是因为自己的商品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关注后者,是因为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利润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1 [2010·全国新课标卷]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1 C [解析] 计算分两步完成:①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②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64。正确答案为C项。
课时2 │ 要点探究 [点评] 解答此类计算型题目时,第一步是要把握好题干中所涉及概念的外延或计算范围,明确其中的已知条件和计算方向;第二步是要搞清楚题干中所涉及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或者是恒等关系;第三步是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数值计算。
变式题 课时2 │ 要点探究 马克思说:“假如用不多的劳动把煤变成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砖块的价值。”这是因为( ) 马克思说:“假如用不多的劳动把煤变成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砖块的价值。”这是因为( ) 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金刚石供过于求使其价值量降低 C.金刚石供过于求使其价格降低 D.生产煤的劳动时间减少 变式题
课时2 │ 要点探究 A [解析] 不多的劳动时间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较高,价值低于砖块意味着商品价值量较小,故题干强调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A项分析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供求关系,故B、C两项排除;材料指向的是金刚石,而不是煤,故D项不合题意。
课时2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对比理解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异同点
课时2 │ 要点探究
课时2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认识需求曲线。 【思维拓展】 认识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一般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用曲线图(如上图)表示,习惯上用横坐标(Q)表示需求量,纵坐标(P)表示价格。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 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 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 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 右下方倾斜”。特别注意在需 求曲线中横坐标表示因变量, 纵坐标表示自变量。
课时2 │ 要点探究 上图说明的经济学观点是: (1)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2)市场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供求平衡的价格。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2 [2010·山东模拟] 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受甲商品价格 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 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 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 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2 B [解析] 本题以坐标形式考查学生对商品与其替代品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本题中,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由此可以判断甲商品与乙商品互为替代品,故①④符合题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作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升导致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而乙商品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其价格的上升,故②错误;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甲商品价格要下降,而甲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乙商品需求减少,故③错误。 [点评] 这种曲线类的选择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机率比较大。对其解答,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明确图例中曲线指向的核心,如本题主要指向相关商品间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二要仔细分析图示的内容,明确曲线反映的变化趋势或比例关系,如本题反映出相关商品间的价格与需求成正比例关系;三根据前两个方面的分析,联系相关知识,对选项中的观点进行逐一判断,即变通理解或迁移运用相关知识。
课时2 │ 要点探究 数据、图形、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变式题
课时2 │ 要点探究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需求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此题主要考查了价格降低对生活的影响,所以首先可确定图例的箭头应该是向下的,故首先排除B、C两项。D项表示价格降低,乘车人数减少,故排除D项。A项图例表示价格降低,乘车人数增加,故答案为A项。
课时2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商品价格变动的因果分析 (1)全面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 ► 探究点三 商品价格变动的因果分析 (1)全面理解价格变动的原因。 ①供求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都能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这些因素的作用是间接的,其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供求影响价格的图示:
课时2 │ 要点探究 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价值大小成正比,即价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③纸币发行量影响价格。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物价会上涨;反之,价格下跌。 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某些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如国家用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对某些商品进行价格补贴等。
课时2 │ 要点探究 (2)全面理解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变动和它的需求量成反比关系。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第二,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第三,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可以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课时2 │ 要点探究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调节生产规模。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第三,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生产者提供质量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课时2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供求关系和价值共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一个合理的价格应该是符合价值规律要求的,即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实质上就是价格变动对消费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影响,所以国家非常重视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商品价格波动。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3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电脑生产的成本越来越低,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型号走进市场。为了抢夺新入学大学生这块“蛋糕”,各电脑商家在暑期纷纷推出降价促销手段,不少笔记本电脑开始大幅降价,降价幅度甚至超过千元。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期望凭借价格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份额。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笔记本电脑价格下降的原因。
课时2 │ 要点探究 例3 [答案]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成本越来越低,造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是笔记本电脑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②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降。越来越多的新型号电脑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笔记本电脑市场供大于求,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生产厂家采取降价措施。
课时2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价格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设问对解答方向的要求,即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这主要从价值和供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新产品进入市场、竞争激烈等。
课时2 │ 要点探究 2010年前10个月,我国很多中等城市商品房滞销现象严重,不仅使商家受到损失,也使国有土地资源遭到浪费和破坏。商品房滞销的主要原因,一是房价仍然有些过高,居民购买力较弱;二是不少商品房质量上存在问题;三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不守信誉,房屋的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都很不健全。以上因素,让众多有购房需求的居民继续观望、继续等待。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假如你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你将如何解决商品房滞销问题? 变式题
课时2 │ 要点探究 [答案] ①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应适当地降低价格,以适应大多数购房者的承受能力,扩大购房范围。②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故房地产开发商应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商品房,即开发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房。③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由于商品房滞销,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考虑缩小生产规模,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④开发商应提高信誉,讲诚信,不做虚假宣传。
课时2 │ 要点探究 [解析] 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解决商品房滞销,不是简单地指把手头上的房卖出去,而是指如何把自己的房地产事业搞好。其次,房地产开发商解决商品房滞销的过程,就是价格影响生产的过程,这需要从价格、质量、生产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再次,解答时不要只表述理论,还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课时2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1.假定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价值为80元。如果生产者甲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2小时,那么甲在8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B.2 40 C.4 40 D.4 80 [解析] D 由于甲的个别劳动时间为2小时,在8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为4。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在同一劳动、同一时间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会变化。故选D项。
课时2 │ 备用习题 2.金融风暴袭向全球铝业,铝业巨头纷纷停工减产,精打细算的饮料行业尝试用更廉价的钢铁罐替代铝罐,铝制易拉罐或变身“钢铁匣”。这一现象体现了( ) 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④价格影响需求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B 材料并没有体现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的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决定价格的是价值而不是供求关系,故②错误;用钢铁罐代替铝罐,体现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影响,故③正确;铝制品价格的上涨导致饮料行业在材料运用上的变动,体现了价格影响需求,故④正确。
课时2 │ 备用习题 [解析] C 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2011年该国纸币发行量应为1000÷4=250(亿元);2012年该国纸币发行量应为[1000×(1+20%)]÷[4×(1-50%)]=600(亿元)。
课时2 │ 备用习题 3.根据价格影响需求的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在下列曲线图中(横轴Q为需求量,纵轴P为价格),我们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能够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的是( ) [解析] A C、D两项为供给曲线,与题意无关。由于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A、B两项符合这一原理,但只有A项中曲线变化能够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幅度不大。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课时3 多彩的消费
课时3 │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1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考点1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______,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少,消费量就______。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__________。 ②未来收入预期: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______,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______。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________,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_________。 越多 越小 居民收入 过大 提高 普遍降低 消费量
课时3 │ 考点梳理 考点2 消费类型 (1)按消费的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_______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 考点2 消费类型 (1)按消费的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_______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________。 (3)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___________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3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________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变化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________的发展,______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________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______;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______。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量在降低。 贷款消费 劳务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各类消费 经济 收入 食品支出 越低 越高
课时3 │ 考点梳理 考点4 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 心理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考点4 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 心理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 标新立异 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 夸耀性、盲目性 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利:理智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态度: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课时3 │ 考点梳理 考点5 消费行为 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考点5 消费行为 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1)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原则要求人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原则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指以____________ 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可持续性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课时3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全面认识影响消费的因素
课时3 │ 要点探究
课时3 │ 要点探究 例1 [2010·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例1 [2010·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1 [答案]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设问对知识的限定,即收入影响消费,这需要从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次,要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解答,既要站在城乡之间的共性角度进行分析,又要站在城乡之间的区别角度进行分析。
课时1 │ 要点探究 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千克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影响消费的因素,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材料主旨所反映的是哪类因素。攀比和求异心理一般体现在高档耐用品上,在生活必需品上体现较少,大米是生活必需品,没有体现消费心理,故排除B、D两项。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是价格越高消费水平越低,而此题恰恰相反,虽然价格高,但是购买者却较多,可见C项应该排除。此题关键要把握一个信息点:上海、北京都是发达城市,意味着消费者收入高,所以高价大米照样好卖,故答案为A项。
课时3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正确理解消费原则
课时3 │ 要点探究
课时3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合理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贷款消费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角度讲,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更为明显。在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中,贷款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费者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消费者在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按时还贷是贷款消费的基本要求,也是贷款消费能够存在的基础。在贷款消费时,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够一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消费形式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还清贷款却硬要崇洋消费、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课时1 │ 要点探究 例2 路易威登、古奇、香奈儿、范思哲等世界著名的奢侈品,没有一个中国制造,但在中国却有比较好的销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排名全球100多位,但奢侈产品销售额却居世界前列。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太一致,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是( ) ①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②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③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④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时1 │ 要点探究 A [解析] 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这违背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也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故①②③正确;题干中的消费现象没有指向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问题,故④不符合题意。 [点评] 公民的消费,既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收入等情况,做到量入为出,又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
课时1 │ 要点探究 2010年,我国确定了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发展策略。而“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求中部地区的公民进行“绿色消费”。这一消费的主旨是( )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可持续性消费 C.量入为出和适度消费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变式题
课时1 │ 要点探究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单靠绿色消费不可能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故A项错误;可持续性消费是绿色消费的核心,故B项也错误;C项观点偏离题干所指,故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是对绿色消费主旨的准确表述。
课时1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1.“神州行,我看行”的广告语道出了神州行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听我的”这一广告语表明了动感地带的特点。上述广告语分别抓住了消费者的________消费心理。( ) A.从众和攀比 B.攀比和求异 C.求实和求异 D.求异和从众 [解析] C 前一个广告以神州行品牌话费实惠的魅力,吸引消费者,这反映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后一个广告则体现了动感地带品牌的个性特征,反映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故选C。
课时1 │ 备用习题 2.材料一 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算了。 材料二 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 (2)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如何做。
课时1 │ 备用习题 [答案] (1)①盲目从众心理: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②过分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解析] 回答第(1)问,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材料中所述的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对应哪种消费心理。不法商人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不健康心理,如盲目从众心理、过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回答第(2)问,要注意审题,设问要求回答企业应如何做,学生可从企业的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