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簡報 2009年4月3日經濟機遇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發展新經濟支柱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簡報 2009年4月3日經濟機遇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探討的產業 檢測和認證 醫療服務 創新科技 文化及創意產業 環保產業 教育服務
分析 優勢和機遇 現行政府政策/措施 局限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檢測和認證: 優勢和機遇 隨有關食物中有害物質含量的法定標準逐步制訂,以及營養標籤規定於2010年7月生效,食物業對檢測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香港的優勢和機遇: 具備完善的認可制度 – 香港認可處為香港的實驗所、認證機構及檢驗機構提供認可服務 香港驗證業的聲譽和獨立性可增加海外買家的信心 毗鄰不斷發展的內地市場
檢測和認證: 現行政策/措施 食物及生局鼓勵和支持食物商先委託私營實驗所為食物進行檢測,然後才把食物推出市場發售 創新科技署轄下之香港認可處為私營實驗所訂立標準和提供認可服務 政府化驗所把常規的食物監察化驗工作外判予私營機構,為私營實驗所提供更多商機 (例如2008-09年度把約 22,000項化驗工作外判;到2009-10年度,外判化驗工作最少增至77,000項) 香港認可處/創新科技署每年會獲增撥160萬元,以增聘員工,以及推廣和加強與食物測試有關的認可服務
檢測和認證: 局限 現有產業規模細小,限制了市場大小和群集效應 檢測費用高昂,中小型企業較難取得認證 對於技術、資本及人才有很高的要求 香港認可處需要新資源,就新的食物製造程序和產品安全(例如汽車零件)認證提供認可服務
檢測和認證: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藉以下措施發展食物檢測產業: 鼓勵業界把食物和產品推出市場前,進行安全測試 檢測和認證: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藉以下措施發展食物檢測產業: 協助私營實驗所提高水平 香港認可處推出新的食品測試認可服務,並為業界加強宣傳和培訓人才 政府把更多常規食物監察化驗工作外判給私營機構,並加強與私營實驗所交流專業技術及知識 鼓勵業界把食物和產品推出市場前,進行安全測試 加強規管制度,提高香港的中成藥認證標準 政府鼓勵內地企業使用香港私營實驗所的檢測、認證和顧問服務
醫療服務: 優勢和機遇 泰國、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國家近年積極發展醫療旅遊,把醫療護理或康復服務與旅遊結合 香港的優勢和機遇: 擁有先進科技和跨專科的高度專門知識的競爭優勢 匯聚高質素並具備專業操守的醫護人員 有潛力吸引海外醫護專才來港提供服務 有潛力吸引內地居民來港接受治療
醫療服務: 現行政策/措施 政府政策︰「鞏固和發展香港成為區內尖端醫療中心……鼓勵和便利私營醫院的發展… …吸引人才,提升醫護專業水平...…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設立多方合作的卓越醫療中心」(2008-09年《施政報告》) 已物色 4 幅合適土地,以發展私營醫院
醫療服務: 局限 現時的醫療服務主要依賴公營系統提供,私營機構提供的服務只佔小部分 (在香港佔 11% ,相對泰國之 28%或新加坡之27% (註) ) 就成本而言,難與區內其他經濟體系競爭 在人口老化的情況下,首要工作是提高醫療系統的整體服務量,照顧本港市民的需要 需要硬件 (例如提供土地興建私營醫院) 及軟件(例如培訓及專業發展)配合 (註) 按醫院床位數目估計
醫療服務: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重點發展風險低但回報高,而且具競爭優勢的專科醫療服務 加快提供用地,以供興建私營醫院 便利海外專才來港 醫療服務: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重點發展風險低但回報高,而且具競爭優勢的專科醫療服務 加快提供用地,以供興建私營醫院 便利海外專才來港 建設主題休閒度假中心,吸引高消費的醫療旅客
創新科技: 優勢和機遇 香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集中於應用研發、高科技產品的商品化和貿易 整體研發開支(特別是商界)與其他經濟體系仍有距離 創新科技: 優勢和機遇 香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集中於應用研發、高科技產品的商品化和貿易 整體研發開支(特別是商界)與其他經濟體系仍有距離 香港的優勢和機遇: 具有高水平的大學及研發人員 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開放而靈活的商業市場﹔具備有關貿易、融資和內地的專門知識 藉《CEPA》的優勢應付不斷發展的內地市場需求
創新科技: 現行政策/措施 歷年來,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發展,包括:提供基礎設施(例如香港科技園、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數碼港)和資助(例如創新及科技基金);成立研發中心,支援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推行實習計劃,培育本地人才等 香港與內地在各層面的合作: 與國家科學技術部共同成立「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 與廣東推行「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 深港創新圈
創新科技: 局限 本地高科技產品市場規模細小 私營界別的研發文化有待加強 創新技術商品化和技術轉移的進度 土地限制和缺乏特別優惠(例如免稅期/稅項減免),可能妨礙外來投資進入
創新科技: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為應用研發提供更有效的資助 透過科學園第二期(生物科技)及第三期,為生命科學、醫療儀器、資訊科技、物流及數碼娛樂等策略科技領域提供基建支援 靈活利用工業及其他可用的地點/建築物,作為培育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的基地 透過各項支援及培育計劃,推動中小企與大學合作 政府帶頭採購高科技/環保科技或服務,藉以促進本土科技的發展,並向海外市場推廣 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
文化及創意產業: 優勢和機遇 創意產業為全球多個國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及大量就業機會。該等產業在香港的經濟潛力尚未完全發揮 (例如:估計該等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英國8%(2003年)、南韓8.7%(2008年)、新加坡5.7%(2008年),而香港只有3.9%(2007年)) 香港的優勢及機遇: 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港人多懂得兩文三語,敢於接受新事物和探索全球趨勢 擁有大量具創新及創意思維的人才 在數碼娛樂及電腦動畫等領域具備高科技能力 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 香港具有優勢的界別:電影、電視、設計、建築、動畫及漫畫、廣告宣傳及數碼娛樂等 西九文化區發展計劃帶來的機遇
文化及創意產業: 現行政策/措施 自1997年以來,持續對多類文化及創意產業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包括電影、設計、演藝、數碼娛樂 、電腦軟件等 於2009年年中,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成立「創意香港」專責辦公室,負責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初步的發展範疇和策略已確定 撥款3億元設立「創意智優計劃」,資助創意產業項目 建基於香港和內地相同的文化背景,透過粵港澳文化合作框架,以及其下的其他常設工作小組,為粵劇和其他形式的表演藝術進一步開拓內地市場
文化及創意產業: 局限 來自區內其他經濟體系的激烈競爭 本地文化創意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規模細小 缺乏專業的培訓和鼓勵創意的學習及生活環境 文化及創意產業類別眾多,可能會缺乏焦點 為從事創作的個人或中小企/新成立公司提供的支援有限
文化及創意產業: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集中發展香港具備優勢的範疇: 設計、廣告、軟件/電子設計、電影與錄像等;鑑於香港與內地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集中發展內地市場 為有意加入這個行業的個人/中小企提供更多資助,例如低息貸款及稅務優惠 加強推廣香港的創意產品到海外及內地,並協助中小企/個人拓展市場,例如建立和在海外市場推廣「香港設計、內地生產」品牌 加強學校課程的創意思維元素
環保產業: 優勢和機遇 香港的優勢和機遇: 本地企業在污染防控(特別是項目管理及廢物基礎設施運作)方面有豐富經驗 本地企業善於將環保技術商業化,以及為顧客提供度身設計的解決方案 香港設有關於提供環保管理及顧問服務的法律架構 鄰近及容易進入內地市場 內地為環保科技提供商機 - 內地在環保基建(特別是都市固體廢物及污水處理設施,以及發電廠的脫硫裝置)方面的投資將會十分龐大
環保產業: 現行政策/措施 過去數十年,香港設置了不少世界級的環保基礎設施,吸引很多有國際合伙人的顧問公司及承辦商來港開業,應用最新的環保科技及管理專業知識 與廣東省合作的安排,例如共同打造「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清潔生產伙伴計劃,以及《CEPA》之下有關環保產業的市場開放措施等
環保產業: 局限 政府及公營機構甚少提供直接資助,這有別於海外國家發展高科技環保產業的慣常做法 本港私營機構甚少投資進行環保科技研發工作 環保產業: 局限 政府及公營機構甚少提供直接資助,這有別於海外國家發展高科技環保產業的慣常做法 本港私營機構甚少投資進行環保科技研發工作 土地供應不足而且地價高 運輸及勞工成本高昂 本港的環保產品市場細小
環保產業: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與廣東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已載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項目): 在香港推廣電動車 鼓勵多使用、多研究可再生能源 推動雙方合作發展基礎設施和供應清潔能源,制訂共同增加使用清潔能源的較長遠計劃 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區內鼓勵清潔生產 在香港推廣電動車 提升政府和私人樓宇的能源效益和環保表現
教育服務: 優勢和商機 多個海外經濟體系爭相「輸出教育」,致力吸引更多非本地學生,從而獲得額外經濟收益和人才 香港對高等教育作出巨額投資,不但培養出優秀教學和研發人員,而且建立了優良設施,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學人員來港 香港的兩文三語環境能迎合非本地學生(尤其是內地學生)的需要
教育服務: 現有政策/措施 政府承諾對教育投放大量資源 政府在2008年實施多項措施,銳意將香港發展成區內的教育樞紐,例如增加非本地學生的限額,為優秀的本地和非本地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放寬非本地學生的就業限制,以及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的入境限制等 政府也採取多項措施,支持在香港設立自資而擁有學位頒授權的院校
教育服務: 局限 在提供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方面,土地短缺仍然是主要問題 香港的教育費用高昂,可能令部分較不富裕經濟地區的學生卻步 非本地學生會與本地學生爭逐教育資源之爭論 院校可能要求增撥資源,用來興建教學和住宿設施,到海外推廣,以及提供政府獎學金等 其他經濟地區與香港爭先錄取優秀的非本地學生
教育服務: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與院校合作,錄取來自更多不同地方的非本地學生 探討與其他機構(例如香港貿易發展局)協助,合辦海外推廣/展覽活動 教育服務: 可採取的發展方向 與院校合作,錄取來自更多不同地方的非本地學生 探討與其他機構(例如香港貿易發展局)協助,合辦海外推廣/展覽活動 探討與其他地區簽訂雙邊協議,以支援本地大學的海外推廣工作 提供土地和其他資源,以供發展擁有學位頒授權的本地自資院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