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型 §2-4 烷烃的构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P132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丁基橡胶可用于制造汽车内胎,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单体A的分子式为C4H8,A氢化后得到2—甲基丙烷。完成下列填空:
化学081班 郑柏彰 36 巫小龙 42.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伍群艳 H O C H COOH R2 N NH2 C C 肽键 R1 H2O.
杂化轨道理论复习 C原子 — sp3杂化.
第六章 卤代烃 亲核取代反应(4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 2. 掌握卤代烃的性质和制备;
专题二 常见的烃 单元一 脂肪烃 脂肪烃的性质 (第一课时).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甲”为何义 “天干”顺序: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章 烯烃 §3-1 炔烃 §3-2 二烯烃.
1、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四章 烯烃.
第二节 原子.
专题辅导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exit.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及电子效应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异构 ( Nomenclature and Isomers )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三章 环烷烃 §3.1 分类与命名 §3.2 化学性质 §3.3 结构与构象 §3.4 制备与用途.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篇 脂肪族烃类化合物.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化学   人教版 第十二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2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五章 脂环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10月13日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乙烷、乙烯与乙炔结构的对比 分子式 乙烷 乙烯 乙炔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空间各原子 的位置 2C和6H不在同一平面上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4章 烃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第二章 烷烃(Alkanes) 【烷wan】取完全之意,碳被氢完全饱和;【烃t-ing】指碳tan氢qing化合物。烷烃通式CnH2n+2。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4.自由基加成机理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烷烃的命名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 二 章 链烷烃 环烷烃 构 象 exit.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二章 烷 烃.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章 质谱 §5.1 质谱基本原理 运用电磁学原理 对荷电分子、亚稳分子碎片进行分离、分析  正离子自由基 正离子.
第三章 烃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与甲烷 第二节 烷烃及其同系物 第三节 乙烯和烯烃 第四节 乙炔和炔烃 第五节 苯与芳香烃
§5.3 泡利原理和同科电子 一、确定电子状态的量子数 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有五个:n,l,s,ml,m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第三章 烃     第一节 烃的命名    第二节 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结构 §2.2 烷烃的命名 §2.3 烷烃的物理性质 §2.4 烷烃的化学性质 §2.5 自由基的反应历程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欢 迎 大 家 踊 跃 参 加 !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 时间 内容 8:50---9:00 致开幕词:陈接胜 院长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第二章 饱和脂肪烃 分子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统称为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简称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其余价键为氢原子饱和的烃分子,为饱和脂肪烃。烷烃分子中碳原子连成直链或带有支链的为开链烷烃,简称为烷烃(alkane);连成环的为环烷烃(cycloalkane)。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 乙烯 苯.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型 §2-4 烷烃的构象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构型 §2-4 烷烃的构象 §2-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7 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系列差 §2-1 烷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 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系列差 通 式:表示各类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相对数目的一般关系式。 例如:烷烃:CnH2n+2 ; 烯烃:CnH2n; 醇:CnH2n+1OH 同系列:具有同一通式,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物理性质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变化的一系列化合物 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系列差:相邻两个同系物在组成上的差别

引入同系列概念的原因: (1)同系列是有机化学中的普遍现象 (2)结构决定它性质,同系物结构相似,因而化学性质也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规律性的变化。掌握了同系列中某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化合物性质就可以推断其它同系物的一般性质,给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方便。

2.构造、构造异构体、构造式、构造简式、碳干、键线式 构 造:分子中原子间互相联结的方式和次序 构造异构体:分子式相同,构造不同的分子,互为构造异构体

3.简单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步骤 推导步骤以习题2-1(P .21)为例说明如下:

§2-2 烷烃的命名法 1.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适用于SP3杂化的C) 1 H(伯氢) 2 H(仲氢) 3 H(叔氢) §2-2 烷烃的命名法 1.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适用于SP3杂化的C) 1 H(伯氢) 2 H(仲氢) 3 H(叔氢) 1 C(伯碳,一级碳) 2 C (仲碳,二级碳) 3 C (叔碳,三级碳) 4 C (季碳,四级碳)

2.烷基的概念(介绍自由价的概念) 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烷烃分子中存在着几组等性氢就有几个烷基。例如:

a. 用甲、乙……壬、癸(天干)表示C1-C10; “十一、十二”等表示C11以上的烷烃。 3.命名法 (1)习惯命名法 a. 用甲、乙……壬、癸(天干)表示C1-C10; “十一、十二”等表示C11以上的烷烃。 b.用“正” “异” “新”等前缀表示异构体。“正”无支链; “异”端位的第2个C上有两具CH3; “新”一般指具有如下结构(限C5、C6):

(2)系统命名法 ①选主链(确定母体与取代基) 原则:a. 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例1-5); b. 满足a的前提下,选取代基最多的碳链(例3)。 ②编号 原则:a. 距支链最近的一端始(最低系列原则)(例4); b. 满足a的前提下,取代基位次编号总和最小(例5)。 ③写名称 原则:a. 相同的取代基用数字二、三、四等表示,但位次要标明; b. 按次序规则列出,较优基团后列出。

(1)4-甲基-3乙基庚烷 (2)2,3-二甲基丁烷 (3)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 (4)2,7,8-三甲基癸烷(不叫3,4,9-三甲基癸烷) (5)2,3,5-三甲基己烷 对于支链本身又含支链时,可从与主链相近的碳原子开始编号,用带“ ’”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支链中主链的编号, 实例见教科书P.25-26(同时简单介绍次序规则、半字线的概念)

§2-3 烷烃的构型 1.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和分子模型 甲烷凯库勒模型 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 甲烷斯陶特模型

2.杂化轨道理论对烷烃构型的解释 3.构型的书面表示——楔形式 (1)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采取SP3杂化的。 (2)烷烃分子中所有的键均为共价单键(σ键) σ键的特征:成键的电子沿着键轴(两原子核的连线)近似园柱形对称 (3)成键的两个原子可以围绕着键轴自由旋转 3.构型的书面表示——楔形式

§2-4 烷烃的构象 1. 构象 构象: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由于σ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

2. 表示方式 a.透视式(锯架式) 特点:直观、不需要解释 b.Newman投影式 3. 极限构象

构造、构型和构象的区别和联系: 构造是指分子内各原子间成键的次序。构象和构型则是指在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一般说来,在有同一构造而原子有不同空间排布的同分异构体中,凡能通过单键旋转而相互转化者,都属于不同构象,凡不能通过单键的旋转而转化者,都属于不同构型。 (1)(4)为构象异构体;(2)为构造异构体;(3)为构型异构体;(4)(1)为相同的化合物。

§2-5 物理性质 1. 状态(分析表2-3 2. 沸点 ①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 沸点升高。每增加一个CH2所引起的bp升高值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变得缓和(原因:增加的相对量减少) ②碳链的分支及分子对称性对bp有显著影响 结 论:支链多,沸点降低; 对称性好,沸点升高 分 析:bp ∝分子间作用力,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 a.色散力∝分子中原子的数目(电子数目),分子量越大,bp越高;     b.色散力只在近距离发挥作用,距离增大,色散力减少; 对称性高, 距离缩小,沸点升高。

3. mp (1) 大于C4烷烃,碳原子数增加,mp升高, 偶数烷烃升高更迅速; (2)同数C原子烷烃的异构体,mp主要取决于对称性。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性质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化学惰性(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在常温下均不作用),常作为其它的反应的溶剂。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性质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化学惰性(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在常温下均不作用),常作为其它的反应的溶剂。 1.氧化和燃烧

2.裂化、裂解和重整 裂化:烷烃在没有O2存在下进行的热分解反应叫做裂化。 裂化反应的实质是C-C键和C-H键的断裂分解反应(C-C键比C-H键更易断) 裂化分为催化裂化(反应温度450-500℃,常压)和热裂化(比催化裂化高50-100℃,加压) 裂化之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裂解:深度裂化(裂化温度700-900℃),是为了得到低级烯烃(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炔,简称三烯一炔)等化工原料。 重整:把直链烷烃的结构重新调整,转变成多支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而分子中C原子数不变。

3.氯代反应 (1)甲烷的氯代反应

(2)烷烃的反应活性 碳链较长的烷烃卤代时,反应可在不同的C原子上进行,取代不同类型的氢,得到各种不同的卤代产物,各种取代产物的比例与如下因素有关: a. 氢原子的类型; b. 氢原子的数目; c. 特定的卤代反应(F2>Cl2>Br2>I2) d. 反应温度 反应产物之比 = 活性之比 × 几率之比

b.均裂、异裂、游离基、游离基型反应、中间体 (3)反应机理(历程) a.反应机理的含义及研究反应机理的意义 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或历程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机制等。 反应历程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所作的理论解释(推导),研究反应历程是有机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我们认清反应本质,从而达到控制和利用反应的目的。 b.均裂、异裂、游离基、游离基型反应、中间体 化学反应涉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游离基和正负离子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非常活泼、寿命极短的反应实体,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称活性中间体。

c.烷烃氯代反应的历程 包括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d.反应进程—能量曲线图

e.游离基的稳定性 对于卤代反应,活性:三级氢 >二级氢 > 一级氢 这主要是游离基的稳定性不同所 R·愈稳定,愈容易形成 生成各种自由基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参看P41正中的图。 游离基的稳定性可归纳为: 三级>二级>一级>甲基自由基

§2-7 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主要来源是石油,但要从中得到纯正的烷烃分离十分困难。为了研究之需要,必须使用已知结构的原料,通过合适的反应制备具有指定结构的烷烃,此工作称为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Wurtz 合成法

2.Kolbe法 用电解羧酸的方法制备烷烃,一般使用高浓度的羧酸钠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电解。 副产物:不饱和烃、酯、醇等。 用途: C6以上脂肪酸合成对称烷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