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宋明諸儒思想及儒家對 近世社會之影響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二 宋明諸儒思想及儒家對 近世社會之影響
一、宋朝理學家的思想 p.12 (一)北宋理學家 1.周敦頤(濂溪先生) A.地位:北宋理學創始人 B.著作:《太極圖說》 C.思想:提倡 a.無欲而靜,克制欲望 b.內聖外王(個人不僅要做修身 的工夫,亦須將仁政推廣於天下) D.意義:為宋朝理學奠定了新方向
太極圖 這張圖是朱熹根據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所繪的。《太極圖說》是周敦頤對於宇宙 、人類、萬物的起源、生成、演進、運動 所做的詮釋。朱熹將原文「自無極而生太 極」改為「無極而太極」,說明在無極之 上沒有更高的層 太極圖
2. 張載(橫渠先生) p. 13 A. 地位:北宋關學創始人 B. 思想: a. 提倡「窮理」 b. 主張「變化氣質」 C (為天地萬物立定正道品行,為天下百姓立定精神上的寄託,為過去的聖賢人士傳承他們的學問道理,為萬世後代的子孫們開啟安寧和平的時代。)
3. 二程:程顥、程頤 A. 洛學:在洛陽講學 B. 共同思想: a. 推崇《大學》 b. 強調格致誠正修齊等個人道德修養 c 3.二程:程顥、程頤 A.洛學:在洛陽講學 B.共同思想: a.推崇《大學》 b.強調格致誠正修齊等個人道德修養 c.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在培養聖人: 教育應以倫理道德為根本 C.不同看法: a.程顥──心即理(內在) b.程頤──性即理(外在) p.13
明朝編成之《二程先生全書》
(三)南宋理學家 p.14 1.朱熹(晦庵先生) A.地位:集理學之大成 B.學說淵源:周敦頤、程頤 C.貢獻: a.完成《四書集注》,四書地位 超越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b.宋元以後,《四書集注》成科 【影片連結:朱熹】 舉考試依據 c.提高孔子、孟子地位
D.學說: p.14~15 a.格物致知 b.居敬窮理 c. 存天理、去人欲 E.與書院關係: a.曾於長沙嶽麓書院講學 b.重建江西白鹿洞書院 (a)邀請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講學 (b)制訂〈白鹿洞書院揭示〉
金門朱子祠 此為國家第二級古蹟,祭祀朱熹,感念其教化金門 之功。傳說朱熹曾經視學金門,所以當地人對朱熹 懷有一份崇敬的情感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2. 陸九淵(象山先生) p. 15 A. 思想淵源:接近程顥 B. 思想特色:偏重心性的修養 a. 強調心的作用:稱「心學」 b 2.陸九淵(象山先生) p.15 A.思想淵源:接近程顥 B.思想特色:偏重心性的修養 a.強調心的作用:稱「心學」 b.理不用向外尋求,只需向內心探索 c.重視持敬的內省功夫
二、朱陸異同與陽明心學 p.14 (一)朱陸異同(支離、簡約) 1.異:方法 A.朱熹:a.道問學(p.8補給站) b.性即理 c.格物致知 B.陸九淵:a.尊德性 b.心即理 c.明心盡性
2.同:目標 A.都在書院講學 B.都樂與人論學 C.都重「存天理,去人欲」 D. 差別在方法而非目標 P.16
鵝湖書院舊址 1175年,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 於是邀請陸九淵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初,陸氏應約來到鵝湖寺,雙方就各 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二)陽明心學及其教育思想 1.心路歷程 A.早年:師承程朱理學 B.35歲後:被貶後有新體悟 2.地位:心學集大成者──稱「陽明學」 3.學說(陸王學派) A.心即理──自人的內心中去尋理 B.知行合一(反朱熹先知後行) C.致良知(能分辨是非善惡;天理) P.16~17
4. 教育理念 P. 17 A. 主張「人皆可以為堯舜」 a. 教育對象普遍至社會各階層 b. 具有平民教育精神 B
三、儒家與宋明理學對近世社會的影響 P.17~18 (一)儒家思想對中國律法的影響 1.唐以前的儒家與律法 A.儒家:主張「先禮後刑,重禮輕刑」 、 「德主刑輔」 a.孔子提倡禮教與德化 b.影響到中國古代法律的精神 B.漢朝:春秋決獄、納禮入律 a.由董仲舒開始:以儒家經義來斷案 b.影響:禮法合一,法律開始儒家化
2. 唐朝和禮法合一 P. 18 A. 儒家倫理思想的全面法律化:由 《唐律疏議》中可見(儒家經典為法律依據) a 2.唐朝和禮法合一 P.18 A.儒家倫理思想的全面法律化:由 《唐律疏議》中可見(儒家經典為法律依據) a.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b.一準乎禮(法律無法覆蓋所有違背道德規範行為) B.以儒家的三綱五常、宗法人倫觀念, 作為制裁的標準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 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唐律疏議》書影 此為唐朝高宗年間編 定的唐律,被認為是 中國法制史上之立法 典範,對後世之立法 有深遠影響,影響廣 及東亞和東南亞等地 區
(二)宋明學者對社會的貢獻 P.19 1. 改革時政 A.宋初:投入改革時政 a.宋仁宗:范仲淹慶曆新政(十事疏:澄清吏治、富民強兵、推行吏治) b.宋神宗:王安石熙寧變法(均輸法、青苗法、保甲法、保馬法) B.宋中:轉而走上講學之路 a.陶育人才:以改進政治 b.教化人民:建立儒家倫理道德社會
王安石 范仲淹
2. 社會事業 p. 19 A. 宋儒的淑世理想 a. 為官:發揮儒家思想,政績斐然 b. 返回鄉里:熱心社會公益 B. 代表人物 a 2.社會事業 p.19 A.宋儒的淑世理想 a.為官:發揮儒家思想,政績斐然 b.返回鄉里:熱心社會公益 B.代表人物 a.朱熹:推行社倉賑濟鄉民(補給站10) b.呂大鈞:倡立鄉約 (是為古代民間基層社會的自治組織,是地方鄉廳提倡的道德標準。) C.宋儒的社會事業
宋儒的社會事業 p.19~20 社會事業 A.收族:團結族人 a.方式:訂族規、編族譜 b.代表:范仲淹(義莊、義學)、朱熹(朱子家禮) B.要求婦女守貞 a.目的:為了延續家族,以家族名聲為重 b.延續:明清的貞節牌坊 影響:形成知識分子構成的基層鄉紳 A.成為村鎮百姓與官府的橋梁 B.投入社會事業
《朱子家禮》 圖為衣冠服飾的相關規範,附有詳細的說明。《朱子家禮》是朱 熹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著作,也代表士人對推廣禮儀教化的重視
邱良功母節孝坊 這座位於金門的石造牌坊,雕工精細,造型雄偉, 用來紀念清朝武將邱良功的母親,撫孤教子的事蹟
3. 倫理道德的社會化 p. 20 A. 透過教育匡正時弊 a. 投入書院講學 b. 重視禮教的實踐:尊師重道、人倫教育 B 3.倫理道德的社會化 p. 20 A.透過教育匡正時弊 a.投入書院講學 b.重視禮教的實踐:尊師重道、人倫教育 B.家訓:實踐齊家的理想 a.凝聚家庭的向心力 b.賦予家庭倫理、秩序
(三)儒家思想與現代社會 p.21 1.有助現代社會 A.強調家庭倫理、秩序 B.注重人的主體性與自主性
《了凡四訓》 p.21 此為明朝袁了凡(1533~ 1606)寫給兒子的家訓, 教他如何做人處事、明辨 善惡,修善積福。《了凡 四訓》不僅是一本優秀的 家訓,也是社會上廣泛流 傳的勸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