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何謂高血脂 血脂異常與健康 息息相關 體重的控制 飲食的控制 適度的運動 高血脂 的高危險群 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含膽 固醇、三酸甘油脂、脂肪酸、磷脂質等 等 … 當血脂的濃度過高、超過正常時,就 稱為高血脂。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一、无机元素 血液中电解质有 K+ Na+ Cl- Ca++ Mg++ HCO3- 生理作用: 维持酸碱平衡、细胞内 外渗透压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组织 的应激功能。
防治高血脂 Edited by Z.Ban 配樂 : 鴿子 手動播放 整理 :tung 高血脂就是 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 過高。 高血脂的人不痛不癢,沒有 異常感覺, 這才是最糟糕的。 所以說它是 “ 血液中的隱形殺手 ” !
12.7 脂肪食物與健康 我的膽固醇偏高, 不宜吃這些快餐食 物啊! 爺爺,我想集齊 這套玩具啊!不 如進去吃吧! 為甚麼膽固醇偏高的人 不宜吃過多快餐食物?
运动与生命 阳光、空气、水和体育 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 泉 有氧运动在美国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30 %以上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心梗死亡率下降 37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脑卒中死亡率下降 50 %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人均寿命延长了 6 年.
糖尿病血脂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苏 青. 血脂管理的重要性 2013 CDS 指南之血脂管理 2015 ADA 指南之血脂管理 内 容.
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严重 高医疗费用 高死亡率 高发病率  心脑血管疾病 的特点: 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 每 24 小时 就有 7000 人 、 每 12 秒 就有 1 人 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 心脑血管疾病 的危害:
疾病离我们有多远? 张晓林. 我们的健康出了什么问题? 高科技、高收入带来了什么? “ 五高现象 ” 长寿命、老龄化催生着什么? 健康维护 快节奏、快经济发达影响着什么? 心理健康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 生活指导、健康咨询、康复训练、有效防护 适应生活工作的节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恰当.
莊曜聰 醫師 高血壓與高血脂. 92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及每日死亡人數 NO.2 腦血管疾病 ( 每 42 分 22 秒有 1 人死亡 ) 34 人 / 日 NO.3 心臟疾病 ( 每 44 分 36 秒有 1 人死亡 ) 32 人 / 日 NO.4 糖尿病 ( 每 52 分 30 秒有 1 人死亡.
对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的 早期预防: 通过晚期预防来治疗还是评 估个人的风险? 第一部分 Professor John S Yudkin Professor of Medicin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Norwegian Postgraduate Course in.
40 多岁的王先生, 最近一年来, 开车 时偶尔会有一点点胸闷、背痛的 感觉,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工作太累 了, 且往往休息一下就没事, 所以并 不以为意。有一次从林口开车返 回台北, 在山路上, 突然觉得胸口疼 痛不已, 还好车内刚好有顺路搭他 便车的同事, 立刻将他送到医院, 照 心电图发现心脏缺氧,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解 读.
(第三讲) 赵晓晖 Tel: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建设分院
高血脂 一、了解高血脂 二、造成高血脂的原因 三、如何科学降血脂 四、配方.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警惕无声的杀手 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蒲 金 海
调脂指南与实践的热点讨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顼志敏 Xu Zhimin.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1) —盲目给药、主次不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识别、处理和预防.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6) — 用药速度、浓度及间隔不合理
4S:一个糖尿病患者亚群总死亡率降低 生存率 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非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非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实验 控制 Nathan Wong 翻译:郑威扬 校对人1:李丽莎 校对人2:王望.
脑卒中的预防 汉中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慢性病防制科
中 风 黄冈市三医院 孙卫军.
血脂异常及药物治疗现状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范洪亮 教授.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營養 講座 飲食紅綠燈 與疾病關係 永得有限公司 主講人: 許又文 營養師 日期 : 100 年 3 月 3日.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复旦大学校医院防保科 张一梅 健康院系行.
病例标题:糖尿病病例讨论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控制 诺和龙 提供人:袁妙兰医生| 来源:小榄人民医院| 时间:
2011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亮点与精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體重管理中心 營養師 宋侑璇
降血脂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及前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 徐运.
高血脂与心血管病的防控 宜兴市疾控中心 健 康 教 育 所 周 茜.
冠心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 武警吉林总队医院 杨春梅.
强化降糖与心血管受益之世纪之争 ——ACCORD/ADVANCE之困惑.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鄉村型社區中風衛生教育介入模式建置與評估 演講者:慈愛綜合醫院 蔡松彥 院長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血脂调控的药物经济学考量.
如何預防膽固醇 從 專 業 醫 療 到 無 限 關 懷 ! ●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的參考值 膽固醇可分二種,LDL(低密度脂蛋白膽
常见的病例分析 ----舒降之病例荟萃分享.
防治高血脂 鸽子.
4S:一个糖尿病患者亚群总死亡率降低 生存率 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非糖尿病患者,辛伐他汀 非糖尿病患者,安慰剂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心血管病常见用药误区 (3) —用药配伍不当,治疗效率低下
一例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治疗.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卡泊三醇增强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达力士联合PUV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E L Speight
神经内科—血脂篇 仅供内部使用.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 武警部队心血管病研究所 李玉明
防治高血脂 文化传播网 Edited by Z.Ban 配乐: 鸽子 手动播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017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自习室 李老师.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 研究科室:XXX 主要研究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试验名称: 申办方: CRO:.
王树水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副主任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项目名称 本中心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 合同研究组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稳定“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更多更强降低心血管事件.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血脂康调整血脂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 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CCSPS)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中药血脂康对冠心病的大规模干预研究。在6月20日课题组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令世人振奋的研究结果。课题历时8年,由几百位医学专家和近5000名患者为之付出了努力。下面就课题的设计、意义、以及临床结果向大家做一全面介绍。 课题的英文名字CCSPS,是“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英文头一字母的缩写。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编号:96-906-02-10

课题牵头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课题协作单位: 全国19城市66家医疗中心 课题负责人:陆宗良 课题由全国著名的心血管专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6家医疗中心协作完成的。课题负责人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研究室陆宗良教授。

CCSPS协作单位分布图 课题协作单位遍布全国,包括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南等地区,不论从血脂水平、冠心病 发病率等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组织机构(一) 指 导 委 员 会 道德伦理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主任:方 圻 陶寿淇 主任:方 圻 陶寿淇 课题组为了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及严密性,组建了指导委员会、道德伦理委员会以及执行委员会等。 道德伦理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

组织机构(二) 执行委员会 随机双盲、资料 收集统计组 临床质控、事件 及终点评判组 血脂测定质控组 药物不良反应 监督评判组 实施监督组 执行委员会下设六个工作组,分别对资料收集、临床质控、血脂测定、药物不良反应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判,使牵头单位起到了监督实施的作用。 实施监督组 秘书组

研究背景(一) 近年来,WOS、TexCAPS、4S、CARE及LIPID等大型临床试验已经揭示:通过调整血脂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研究背景(二) 但是,以上试验都是使用国外研制的他汀类药物,在西方人群中进行的。

在东方人群中 尚未进行过类似研究 研究背景(三) 然而,在以中国人为观察对象的东方人群中尚未进行过类似冠心病防治研究。西方国家既然已经证实了调脂治疗对冠心病的益处,为什么在中国还要重复进行此项研究呢?

(WOS 、TexCAPS、4S、CARE、LIPID) 研究目的与意义(一) 东方人群 (CCSPS) 西方人群 (WOS 、TexCAPS、4S、CARE、LIPID) 差 别 血脂水平 遗传基因 在中国用中药进行此项研究并不是国外试验的简单重复,因为东西方人群间存在着很多差异(比如东西方人群间在血脂水平、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生活方式、膳食、遗传基因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西方国家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照搬到东方人群中。 CHD发病率 死亡率 膳食 生活方式

研究目的与意义(二) 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低的东方人群中,通过应用血脂康调整血脂,以判定: 能否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冠心病死亡率 能否减少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 能否减少PCI/CABG需求 能否减少总死亡率 观察血脂康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目的与意义(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判定服用血脂康胶囊能否减少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不良事件,能否减轻社会负担,能否节省医疗开支。

研究设计(一) 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设计观察病例:4000例(正式入选4870例) 观察对象:18~75岁中国的男女心梗后存活者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40~6.47mmol/L(170-250mg/dl);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4.52mmol/L(400mg/dl) 随诊时间:预计平均4年 本研究设计与国际上二级预防试验相接轨,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18-75岁中国男女心梗后存活者,血清TC在170-250mg/dl,TG<400mg/dl范围内,设计观察4000例,平均随访4年。

研究设计(二) 血脂康+ 饮食控制 安慰剂+ 28天- 3个月内 3个月 -5年 18-75岁 AMI后 安慰剂 + 饮食控制1个月 TC>170-250mg/dl TC>170-250mg/dl 血脂康+ 饮食控制 安慰剂+ 28天- 3个月内 3个月 -5年 18-75岁 AMI后 安慰剂 + 饮食控制1个月 随机 本研究对18-75岁急性心梗后3个月-5年的患者,也就是急性心梗后5年内的血清TC>170-250mg/dl, TG<400mg/dl患者,经安慰剂和饮食控制1个月,血清仍保持原有水平,TC>170-250mg/dl,TG<400mg/dl,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血脂康,另一组服用安慰剂,并饮食控制,平均随访了4年。 TG<400mg/dl TG<400mg/dl AMI后5年内 4周 平均随访4年

研究用药 国际著名的三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4S、CARE、LIPID), 均是使用西方国家 研制的他汀类药物。 本课题选用中国研制的调脂药------ 血脂康胶囊。

主要终点 冠心病事件 包括: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 致死性心梗 冠心病猝死 其他冠心病死亡* *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次要目标 1、其它心脑血管病事件 2、非心血管病事件 (肿瘤、意外伤亡、自杀等) 3、PCI及CABG的需求 4、总死亡

治疗计划 1. 血脂康或安慰剂,0.6g,Bid ; 2. 服药后6-8周及每半年检测血脂及安全指标; 3. 随诊登记服药情况及发生的事件。 安全指标包括ALT、CK、Cr、BUN等。

经费来源 国家拨款 85万元RMB (3.2%) 资助单位: 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67.5万元RMB (96.8%)

入选病例基本情况

基本资料 NS 项 目 治疗组 n = 2429 对照组 n= 2441 P值 性别 (n) 男 女 1996(82.17%) 项 目 治疗组 n = 2429 对照组 n= 2441 P值 性别 (n) 男 女 1996(82.17%) 433(17.83%) 1990(81.52%) 451(18.48%)   NS 年龄(岁) 58.1  9.9 62.9  6.7 58.0  9.7 62.6  7.4 BMI 24.8  2.9 24.7  2.8 血压 (mmHg) 收缩压 舒张压 129.0  17.4 80.1  10.4 128.6  17.6 79.9  10.1 心率(次/分) 74.5  9.3 74. 3  9.0 入选病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和心率等方面互相匹配,组间没有差异,可比性好。

病史与用药 基本情况 对照组% n= 2441 治疗组% n= 2429 P值 病 史 吸烟 824(33.92%) 865(35.44%)   史 吸烟 824(33.92%) 865(35.44%) NS 饮酒 344(14.16%) 356(14.58%) (2型)糖尿病 285(11.68%) 306(12.60%) 高血压 1341(54.94%) 1363(56.11%) 基 本 用 药 阿司匹林 2307(94.51%) 2301(94.73%) β-阻滞剂 1348(55.22%) 1377(56.69%) ACEI 1211(49.61%) 1182(48.66%) 硝酸酯 2241(91.81%) 2211(91.03%) 钙拮抗剂 905(37.07%) 886(36.48%) 入选病例两组在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以及服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ACEI、硝酸酯、钙拮抗剂等药物方面非常接近,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血脂资料 对照组 n=2441 治疗组 n=2429 P 值 TC TG LDL-C HDL-C 207.6 25.4 164.2 73.9 129.1 28.6 46.0 14.9 207.2  26.2 164.2 76.6 128.9 28.4 45.9 14.5 NS 入选时血脂情况, 两组血清TC为207mg/dl,TG为164mg/dl,LDL-C为129mg/dl,非常接近,均为《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订的边缘升高水平,HDL-C为46mg/dl,属于正常范围。 单位:mg/dl

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病史与用药、血脂资料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本研究入选的患者TC, LDL-C水平更低,而HDL-C水平较高。因而本研究在调整血脂及预防临床事件方面取得良好结果的难度更大。

与国外他汀类二级预防试验 血脂基线水平比较 259 209 218 207 188 血脂水平(mg/dl) 155 164 150 142 139 132 129 与国外同类二级预防试验血脂基线水平比较,CCSPS入选时的TC及LDL-C水平最低,而HDL-C水平最高。这样的血脂水平恰恰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具有普遍代表意义。 45.8 46 39 36

研究结果

病例随访及血脂变化结果

本研究入选病例从1996年11月开始,至2003年12月31日结束病例随访,共计入选病例4870例,平均随访4年,最长随访达7年。

病例随访情况 随访时间(年) 组别 <0.5 0.5 1 1.5 2 2.5 3 3.5 对照组(n) 137 2304 2153 2020 1919 1812 1720 1463 治疗组(n) 134 2295 2151 2026 1931 1852 1753 1526 共计 (n) 271 4599 4304 4046 3850 3664 3473 2989 组别 4 4.5 5 5.5 6 6.5 7 对照组(n) 1287 1085 804 594 397 236 46 治疗组(n) 1333 1135 862 661 420 266 54 共计 (n) 2620 2220 1666 1255 817 502 100

失访情况 47 1.93 46 1.89 0.9357 对照组(n=2441) 治疗组(n=2429) P值 例数 % 在长达7年的随访过程中,两组失访病例仅有93例(1.9%),在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6例,非常接近,都不到2%,这在中国目前科研情况下非常不简单,是与课题组专家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47 1.93 46 1.89 0.9357

课题随访工作质量高,失访率在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小于2%,远低于国际大型临床研究可接受的失访率。

血脂变化 指标名称 对照组 治疗组 P值 差值 % TC -6 -2.9 -27.3 -13.2 <0.0001 TG -8.8 -5.3 -24.7 -15.0 LDL-C -4.5 -3.5 -26 -20.2 HDL-C +0.3 +0.7 +2.2 +4.9 0.006 随访3.5年时血脂康治疗组在较低基线胆固醇水平下,仍有良好的综合调脂疗效。使TC降低13%,TG降低15%,LDL-C降低20%,HDL-C升高5%。 随访3.5年时测定

血清TC水平变化 mg/dl 对照组 血脂康组 随访时间(年) 这是血清TC在随访6.5年期间的血脂变化水平,即6-8周时血脂康组TC明显降低,随后几年时间内基本保持一定水平,疗效稳定。 入选值 6-8W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随访时间(年)

血清LDL-C水平变化 mg/dl 对照组 血脂康组 随访时间(年) 血清LDL-C及TG变化与TC相似,6-8周时即有明显降低,随后保持一定水平。 入选值 6-8W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随访时间(年)

血清TG水平变化 mg/dl 对照组 血脂康组 随访时间(年) 入选值 6-8W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随访时间(年)

血清HDL-C水平变化 mg/dl 血脂康组 对照组 随访时间(年) 入选值 6-8W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随访时间(年)

各类临床事件统计结果

危险性↓45.1% p<0.0001 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事件 主要终点事件包括: 非致死性AMI 致死性AMI 冠心病猝死 其他CHD死亡 主要终点事件也就是冠心病事件,较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危险性降低了45%,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 。 危险性↓45.1% p<0.0001

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事件)在两组发生的例数 事件名称 对照 组n=2441 n % 治疗 组 n=2429 n % 组间 差值% P 值 非致死性AMI 致死性AMI 冠心病猝死 其他CHD死亡* 总计 120 4.92 28 1.15 67 2.74 39 1.60 254 10.41 47 1.93 19 0.78 51 2.10 22 0.91 139 5.72 -60.8 -32.2 -23.4 -43.1 -45.1 <0.0001 0.1928 0.1432 0.0299 冠心病事件中血脂康组使非致死性AMI危险降低了61%,其他冠心病死亡降低了4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在治疗组也有下降趋势。 * 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事件)生存函数 危险性 降低45% 无冠心病事件发作的生存病人 P<0.0001 治疗组 对照组 随访时间(年) 冠心病事件包括: 非致死性AMI 致死性AMI 猝死 其他CHD死亡 无冠心病事件发作的生存病人 治疗组 对照组 危险性 降低45% P<0.0001 冠心病事件生存函数即无冠心病事件发作的生存病人,治疗组在半年时已经表现出比对照组良好的效果,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疗效更显著。 随访时间(年)

危险性↓ 31.0% p=0.0048 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死亡 P=0.0048 。 冠心病死亡包括: 致死性AMI 冠心病猝死 其它CHD死亡 主要终点事件中冠心病死亡较对照组相比,危险性降低了31%,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48 。 危险性↓ 31.0% p=0.0048

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死亡生存函数 危险性 降低31% 累 积 生 存 率 P=0.0048 治疗组 对照组 随访时间(年) 冠心病死亡包括: 致死性AMI 猝死 其它CHD死亡 累 积 生 存 率 治疗组 危险性 降低31% P=0.0048 对照组 冠心病死亡生存函数累积生存率,治疗组在近一年时表现出比对照组良好的效果,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疗效更显著。 随访时间(年)

危险性↓ 56% p<0.0001 主要终点事件-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包括: 致死性AMI 非致死性AMI

主要终点事件--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函数 危险性 降低56.0% 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生存病人 P<0.0001 治疗组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包括: 致死性AMI 非致死性AMI 治疗组 对照组 危险性 降低56.0% P<0.0001 急性心肌梗死生存函数即无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生存病人,治疗组在半年时已经表现出比对照组良好的效果,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疗效更显著。 随访时间(年)

危险性↓ 33.0% p=0.0003 临床事件 — 总死亡 总死亡包括: 冠心病死亡 其他心血管病死亡 脑血管病死亡 肿瘤死亡 自杀死亡 意外暴力死亡 其 它 令人振奋的是血脂康对所有原因的死亡危险降低了33%,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3 。说明血脂康可以延长冠心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危险性↓ 33.0% p=0.0003

死亡事件在两组发生的例数 死因 对照 组n=2441 n % 治疗 组 n=2429 n % 组间 差值% P 值 冠心病死亡总计 致死性AMI 猝 死 其他CHD死亡 其他心血管病死亡 脑血管病死亡 肿瘤死亡 自杀死亡 意外暴力死亡 其 它 总 计 134 28 67 39 2 13 29 1 8 189 5.49 1.15 2.74 1.60 0.08 0.53 1.19 0.04 0.33 7.74 92 19 51 22 12 7 126 3.79 0.78 2.10 0.91 0.49 0.54 0.00 0.29 5.19 -31 -32 -23 -43 -50 -8 -55 -100 ---- -12 -33 0.0048 0.1928 0.1432 0. 0299 1.0000 0.8507 0.0138 0.4999 0.8033 0.0003 总死亡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其他心血管病死亡、脑血管病死亡、肿瘤死亡及自杀暴力等死亡, 其中冠心病死亡及其他冠心病死亡、肿瘤死亡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致死性急性心梗、猝死及脑血管病死亡在血脂康组有良好的下降趋势。

总死亡事件生存函数 危险性 降低33.0% 累 积 生 存 率 P=0.0003 治疗组 对照组 随访时间(年) 总死亡事件生存函数累积生存率,血脂康组在1年时表现出比对照组良好的效果,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疗效更显著。 随访时间(年)

危险性↓ 31.1% p=0.0004 临床事件 — 次要事件 次要事件包括: 脑卒中 肿瘤 PCI/CABG

次要事件在两组发生的例数 事件名称 对照 组n=2441 n 次/1000 治疗 组 n=2429 n 次/1000 组间 差值% P 值 脑卒中存活 死亡 总计 肿 瘤 存活 PCI/CABG 总 计 72 13 85 21 29 50 110 245 29.5 5.3 34.8 8.6 11.9 20.5 45.1 100.4 51 12 63 19 32 73 168 21.0 4.9 25.9 7.8 5.4 13.2 30.1 69.2 -29 -8 -26 -9 -55 -36 -33 -31 0.0886 0.8508 0.1023 0.7628 0.0137 0.0501 0.0097 0.0004 次要事件中脑卒中危险降低26%,肿瘤危险降低36%,虽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有下降趋势,可以说明血脂康至少不增加这些事件的危险。治疗组降低肿瘤死亡危险55%(P=0.0137),对PCI /CABG需求降低3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危险性↓ 33.3% p=0.0097 次要事件 -- PCI/CABG需求 注: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ABG 冠状动脉架桥术

与国外他汀类二级预防试验 事件疗效比较 Simvastatin20-40mg/d, provastatin40mg/d,血脂康1200mg/d 降低事件危险% 与国外同类试验事件疗效相比,血脂康在降低总死亡及冠心病事件方面疗效优于4S、CARE、LIPID,降低冠心病死亡危险较4S略差,但优于CARE、LIPID。说明血脂康4粒/日的临床疗效优于普伐他汀40mg,可以与辛伐他汀20-40mg相媲美。

CCSPS与CARE试验比较 CARE CCSPS 患者 心肌梗死后 病人数 4159 4870 基线血脂水平 TC 209 207 LDL-C 139 129 服药 普伐他汀40mg/d 血脂康1.2g/d (含有洛伐他汀10mg/d) 随访 5年 4年 前面提到CARE试验与CCSPS研究基线血脂水平相似,209:207,139:129,非常接近,两个试验随访人数都在4000例以上,分别随访了5年和4年。

CCSPS与CARE试验比较 CARE CCSPS 结果 TC -20% -13% LDL-C -28% 第一终点 非致死性AMI及 冠心病死亡 -24% (P=0.003) -45% (P<0.0001) 所有冠心病死亡 -24%(P<0.001) -31%(P=0.0048) 总死亡 -9%(P>0.05) -33%(P=0.0003) CCSPS研究降低TC及LDL-C的幅度略差些,但血脂康的临床益处,远比CARE试验强得多,对第一终点---非致死性AMI及冠心病死亡、所有冠心病死亡、总死亡都比CARE试验疗效好。因此不能单纯从降低TC或LDL-C的幅度去推断对临床事件的疗效。

药物安全性

临床不良反应轻微 名称 对照组n=2441 治疗组n=2429 P值 n 次/1000人 胃肠道反应 14 5.7 20 8.2 0.3469 精神神经症状 6 2.5 2 0.8 0.1586 过敏反应 8 3.3 11 4.5 0.4840 肌无力或肌痛 4 1.6 5 2.1 0.7332 性功能障碍 2.0 0.0 0.0253 关节痛 0.1573 排尿困难 1 0.4 0.3174 皮下血肿 其 它 0.9972 总 计 39 16.0 43 17.7 0.6842 因不良反应终止病例 28 1.15% 37 1.52% 0.2527 随访期间两组发生临床不良反应轻微,总计82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精神神经症状、肌无力或肌痛等,两组非常相似,组间没有差异。因不良反应终止的病例总计65例,其中治疗组37例(1.5%),对照组28例( 1.15% ),组间没有差异。

实验室指标异常者较少 指标 对照组(2441例) 治疗组 (2429例) 组间 差值% P值 n % ALT (>ULN ×3) 22 0.90 15 0.62 -31.1 0.2542 CK (>ULN ×5) 2 0.08 0.00 -100.0 0.4999 (>ULN ×10) 1 0.04 1.0000 Cr (>ULN) 89 3.65 104 4.28 17.3 0.2557 BUN (>ULN) 131 5.37 124 5.10 -5.03 0.6819 实验室指标异常包括ALT、CK、Cr、BUN。ALT超出正常上限3倍以上的两组间相似,治疗组无CK大于正常5倍及10倍以上病例,在肾功能方面两组非常接近,没有统计学差异。 以上临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指标检查表明,长期服用血脂康是非常安全的。

在本研究中,血脂康在临床不良反应、实验室安全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别,表明长期服用血脂康是安全的。

研究总结

总 结(一) 血脂康综合调脂疗效确切 HDL-C 4.9% TC -13.2% LDL-C -20.2% TG -15.0%

总 结(二) 本研究显示 在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冠心病人群中,服用血脂康能显著降低临床事件

长期服用血脂康 降低冠心病事件危险45.1% 降低次要事件危险31.1% 降低总死亡危险33.0% 降低冠心病死亡危险31.0%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危险56.0% 降低PCI/CABG需求33.3% 综合调脂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耐受性好

总 结(三) 1、本试验中,只要血脂降到一定程度,即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 总 结(三) 1、本试验中,只要血脂降到一定程度,即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 2、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群血脂水平相对较低,常规调脂即可明显获益,既可避免大剂量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又可降低医疗费用 3、血脂康获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同等剂量的化学他汀,这可能与其含有其他协同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关,血脂康在调整血脂外其他方面的效用对改善预后起了协同作用

卫生部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二十世纪在西方人群中用国外研制的调脂药物进行过一系列大规模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提示了调整血脂对冠心病防治有确切益处,但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血脂水平、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都有异于西方人群的中国人群中从未进行过类似的大规模研究。

卫生部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本专题设计是通过国内19个省、市、自治区65家医院的4870例心肌梗死患者,用国内研制的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卫生部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结果显示: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人口资料、血脂水平均无差异,经过长达7年(平均4年)的治疗随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使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60.8%,冠心病死亡危险降低31.0%,冠心病事件危险降低45.1%,总死亡危险降低33.0%,PCI和/或CABG的需求减少33.3%,均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脑卒中危险也有降低的趋势。

卫生部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未发现治疗组肿瘤或其他不良事件增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填补了国际上在东方人群中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空白,在患者胆固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用血脂康治疗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卫生部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本专题研究对中国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调脂治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将对我国的冠心病防治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为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该课题设计先进合理、方法科学、结果可信。 通过验收  评价:优秀

总 结(四) 本研究本着以科技成果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原则,精心在国产药物中遴选高效调脂药物。本研究结果将增强以血脂康为代表的国产药物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民族产业作出贡献。

我国冠心病病人数以百万计,且逐年增加,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本研究表明,调脂治疗能减少冠心病患者临床事件,延长寿命,并节约为无创和有创疗法救治冠心病患者所支付的庞大医疗费用。对于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水平,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