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郑步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临床心理科 郭田友 1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 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精神 障碍的总称 又称为症状性精神病 感染 内脏器官疾病 根据躯体疾病 营养不良 代谢疾病 可分以下几类: 内分泌 染色体异常 物理因素 其它:饥饿 疲劳 术后 定义定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抗精神失常药 © 抗精神病药 © ( antipsychotic drugs ) © 抗躁狂抑郁症药 © ( antimanic and antidepressive drugs ) © 抗焦虑药 © ( antianxiety drugs )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antipsychotic drugs 精神病病因 精神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焦虑症 1. 与脑内多巴胺功能 (D 2 ) 增强有关 2. 与脑内 5- 羟色胺( 5-HT )的 5-HT 2 功能增强有关 抗精神病药物 D 2 受体阻断药 吩噻嗪类 5-HT 2.
抗精神失常药 ( Antipsychotic Drugs)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艳美. Objective  掌握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 良反应;掌握氯氮平的主要作用特点;熟悉其它抗 精神病药的主要作用特点;了解经典及非经典抗精 神病药的主要区别;  熟悉各类抗抑郁药的药理机制,掌握丙咪嗪、氟西.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变迁 2 精神分裂症概念的起源 Tandon R. 上海精神医学 2011; 23(2): 克雷丕林学派的 “ 慢性化 ” – 克雷丕林( 1896 )主要是根据病程(逐步恶化)和结 局(痴呆或 “ 精神衰退 ” )识别出 “ 早发性痴呆 ” 布鲁勒学派的 “ 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精神发育迟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抗精神失常药 药学院 陈百泉.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 病的总称。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上海交大医学院 精神卫生学系.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肺结核.
精神分裂症的规范化治疗 1.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症状学 Signs and Symptoms 王海成 教授.
提 纲 一、心理异常的症状 二、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诱发因素及事件 三、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诊断技巧和方法.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兰州石化总医院 任东.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临床医学概论 主编 於 平.
心境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分裂症 李倦国 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分裂症 兰州大学 第二医院 精神医学教研室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 及其相关障碍 《精神病学》(高教版).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中山三院 程敏锋.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Drugs Used for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 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16章 主要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 病的总称。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常见精神病的社区诊治 曹玉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第十六章 躯体治疗 Bbs.k158bar.cn.
妄 想 真实性 怪诞 完整性 荒谬 使人信服 离奇.
第五章 认知心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知和识别能力缺失症(不识症)
甲状腺激素.
理论考试综合辅导.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临床三系 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吴 皓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郑步升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的重性精神病;占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 (2)病因未完全明了,多发生于青壮年; (3)常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损害; (4)病程多迁延,最终结局约有1/2左右的病人出现精神残疾;从而为社会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 (5)精神分裂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较低,且往往不及时。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2、精神分裂症的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 2.1精神分裂症的流行趋势 WHO: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3.8~8.4‰; 美国——————————————13‰; 年发病率0.22‰;尽管2/3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但只有一半病人得到治疗。 国内:1982(12地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 5.69‰ 1994———————————6.99‰ 城市的患病率为7.11‰; 农村的患病率为4.26‰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2、精神分裂症的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 1978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精神残疾率1.8%;精神分裂症的残疾率为1.67%;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精神残疾占各类疾病所形成的残疾的4.4%。 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自然好转及痊愈率为17.9%;大约2/3精神分裂症病人保留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社会功能严重损害,残疾率高。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3.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有关因素:尽管病因未完全明确,但个体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已经被大家所共识。 3.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有关因素:尽管病因未完全明确,但个体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已经被大家所共识。 3.1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患本病的危险率大约是一般人群的10倍; 二级亲属——————— 3倍 双亲均为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危险率可达40%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社会因素 病前的个性特征——病前有50-60%为分裂性人格:孤僻、内倾、怕羞、敏感、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分裂性人格与遗传素质上有关联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 被认为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复发的可能诱发原因; 不再认为父母的影响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家庭环境诱发的原因是家庭成员的不正常的角色关系; 家庭内部的交流障碍。 家庭外的环境因素: 产伤、病毒感染、出生的季节等。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社会文化因素 低贫>富高阶层人群;推测的发生困难与生活物质环境差、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负担重、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移民中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压力大,但后来证实移民多来自低社会阶层人群。 社会因素所致的巨大压力使一个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容易发病。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应激 易患性—应激模式:心理应激是诱发因素; 分裂症症状的变化:与生活事件刺激强度关系更密切 心理应激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是双相性的 慢性病人的症状:与严重程度和生活事件有关; 目前还不能证实精神分裂症病人比正常人遭遇更多的生活事件。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3.3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假说 多巴胺假说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5-羟色胺假说 其他 3.3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假说 多巴胺假说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5-羟色胺假说 其他 主要涉及内啡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以及神经肽 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4. 临床表现 特点: 大多数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 起病多较隐袭。 4. 临床表现 特点: 大多数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 起病多较隐袭。 临床表现除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不常见外,可出现各种精神症状。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 精神症状 临床类型和临床症状群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前驱期(1-5年)常见的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困难; 驱动力和动机减退,没有活力; 抑郁情绪; 睡眠紊乱; 焦虑; 社交退缩; 多疑; 角色功能损害; 激惹性高;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症状 思维障碍 感知觉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与行为障碍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2)思维内容障碍: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1)思维形式障碍:又称联想障碍 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思维散漫 :交谈内容难以理解或无法深入的感觉。阅读所写的材料也常不知所云。说话毫无意义地绕圈子,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抓不住要点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思维破裂 :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 。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用普通的词句、符号甚 至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只有 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意义 。 词语新作:自创新词或符号,并赋予特殊的 意义 。 逻辑倒错:逻辑推理荒谬离奇。 诡辩症 : 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 洞议论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内向性思维 :沉湎于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宏 伟计划或理论探讨,不与外界接 触 。 矛盾思维: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矛盾对立 的观念,无法判断对错,影响行 为取舍。 思维中断 :在无外界因素干扰下突然思路中 断思维出现停顿、空白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思维贫乏 :联想减少,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对问题缺乏进一步的反应。 思维插入:感到别人或外界强行塞入某种不 属于自己的思想。 思维贫乏 :联想减少,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对问题缺乏进一步的反应。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 1.妄想(delusion)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例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他吃的饭菜中有毒,家中的饮用水中也有毒,使他腹泻,邻居故意要害他。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为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复纠缠不休。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被动体验 :丧失了支配感,或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 都是受人或受外界控制的。如影响 妄想(被控 制感)、被洞悉感 。 非血统妄想 : 被动体验 :丧失了支配感,或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冲动 都是受人或受外界控制的。如影响 妄想(被控 制感)、被洞悉感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一、感知觉障碍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anesthesia)。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conversion symptoms),如失明、失聪等。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一、感知觉障碍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二)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1.错觉(illusion)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二)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2.幻觉(hallucination)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往往引起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如患者坚信他所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了迫害妄想,可表现为捏鼻动作或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癎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往往引起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如患者坚信他所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了迫害妄想,可表现为捏鼻动作或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癎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 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 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 :表情缺乏变化 ,自发动作少,不见 体态语言 ,呈茫然、凝视状。 情感不协调:有的患者在谈及白己不幸 遭遇或 情感不协调:有的患者在谈及白己不幸 遭遇或 妄想内容时,缺乏应有的情感体 验,或表现出不相称的情感。少 数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获悉亲 人病故却表现欣喜。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意志与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例如有嫉妒妄想的患者坚信配偶有外遇,而长期对配偶进行跟踪、监视、检查;有疑病妄想的患者到处求医;在夸大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日以继夜地从事无数的发明创造等 意向倒错 :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喝尿,吃粪便、昆虫、草木,或伤害自己的身体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意志减弱(hypobulia) 指意志活动的减少。患者表现出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即使开始做某事也不能坚持到底,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患者一般能意识到,但总感到做不了。常见于抑郁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意志缺乏(abulia) 指意志活动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时及痴呆。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类型 )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3.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6.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7.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8. 其他类型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最常见。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表现多疑,内容荒谬离奇,多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言语、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不突出。起病多在30岁以后。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可长期保留,预后多较好。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 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 或被动性顺从与违拗,即所谓紧张综合征。 紧张型目前在临床上有减少趋势,预后较好。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3.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主要是青春期发病,起病多较急。 以联想障碍为主,突出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全面紊乱。 思维松散、破裂,可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 情感肤浅、不协调,或喜怒无常; 动作行为怪异、不可预测、缺乏目的。 病情较易恶化,预后欠佳。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 退缩、懒散是其突出表现。 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懒散、丧失兴趣、生活毫无目的。 发现晚、就诊迟。 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临床上不符合上述四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或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又称混合型。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阳性、阴性症状分型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 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表4—1 精神分裂症的Ⅰ型和Ⅱ型分类 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症状为主 症状为主 对神经阻滞剂反应 良好 差 表4—1 精神分裂症的Ⅰ型和Ⅱ型分类 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 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 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 症状为主 症状为主 对神经阻滞剂反应 良好 差 认知功能 无明显改变 伴有改变 预后 良好 差 脑细胞丧失退化 (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 生物学基础 多巴胺功能亢进 没有特别变化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病程演变过程及预后 多数患者表现为间断发作或持续病程两类。 大约1/5的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 反复发作/不断恶化者-→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残疾状态。 长期住院或反复入院治疗。 有近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至少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首发者有75%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比率较高,是否进行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关键因素之一。 首发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 大约60%的患者是可以达到社会性缓解。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影响预后的一些相关的因素 起病年龄 晚 早 起病形式 急骤 隐袭 症状 阳性 阴性 诱发因素 有 无 家族史 有 无 婚姻史 已婚 未婚 起病年龄 晚 早 起病形式 急骤 隐袭 症状 阳性 阴性 诱发因素 有 无 家族史 有 无 婚姻史 已婚 未婚 性别 女 男 预后 好 差 影响因素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4.3.1 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4.3.1.1 症状标准 4.3.1.2 严重标准 4.3.1.3 病程标准 4.3.1.1 症状标准 4.3.1.2 严重标准 4.3.1.3 病程标准 4.3.1.4 排除标准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4.3.1.1 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驰、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齐贫乏: 4.3.1.1 症状标准 至少有以下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驰、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齐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3.1.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己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4.3.1.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3.1.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己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4.3.1.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2.1.1 急性期治疗 ①急性期,宜采取积极的强化性药物治疗,争取缓解症状,预防病情的不稳定性; ②争取基本痊愈 5.2.1.1 急性期治疗 ①急性期,宜采取积极的强化性药物治疗,争取缓解症状,预防病情的不稳定性; ②争取基本痊愈 ③按治疗程序进行,疗程至少4—6周; ④根据病情、家庭照料情况和医疗条件选择治疗场所; 有明显的危害社会安全、自杀、自伤行为时需住院治疗。 ⑤进行家庭教育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2.1.2 恢复期治疗(巩固期治疗) ①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原有效剂量坚持继续巩固治疗至少3—6个月。 5.2.1.2 恢复期治疗(巩固期治疗) ①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原有效剂量坚持继续巩固治疗至少3—6个月。 ②治疗场所可继续住院结合试出院以适应社区生活:或出院门诊定期随访治疗;或社区治疗。 ③同时配合家庭教育和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2.1.3 维持期治疗 ①根据个体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是否减少剂量,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 5.2.1.3 维持期治疗 ①根据个体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是否减少剂量,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 ②疗效稳定,无特殊不良反应,尽可能不换用药物; ③疗程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5年,治疗场所主要在门诊随访和社区随访治疗; ④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2.1.4 对慢性患者的治疗 ①进一步控制症状,提高疗效。可采用换药、加量、合并治疗方法。 ②加强随访,以便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5.2.1.4 对慢性患者的治疗 ①进一步控制症状,提高疗效。可采用换药、加量、合并治疗方法。 ②加强随访,以便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③治疗场所可以在门诊、社区或医院的康复病房,或精神病康复基地。 ④进行家庭教育。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药物治疗治疗原则 5.3.1 抗精神病药物 5.3.2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5.3.3 药物治疗的收益和风险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5.3.2.1 第—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指主要作用于中枢D2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 主要有四类: ①吩噻嗪类: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氟奋乃静及其长效剂、三氟拉嗪等: ②硫杂蒽类:氯哌噻吨及其长效剂、三氟噻吨及其长效剂、泰尔登等; ③丁酰苯类:氟哌啶醇及其长效剂、五氟利多等;④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等。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药理作用特点: (1)药物具有较高的5-HT2受体阻断作用, 又称DA/5HT受体拮抗剂(SDAs)。 (2)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作用 更具有选择性。 (3)临床作用谱广,引发Eps比率较小或不明显。 (4)目前已在我国上市的药物包括氯氮平、 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3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谢、药理作用 及治疗适应症 5.3.2.3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谢、药理作用 及治疗适应症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脑内D2受体,为D2受体阻断剂。其他药理作用包括对αl、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毒蕈碱能M1受体、组胺Hl受体等的阻断作用。 临床上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兴奋、激越、紧张症候群具有明显疗效。对阴性症状及伴发抑郁症状疗效不确切。 主要治疗适应症有;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抑郁障碍、谵妄和痴呆患者的行为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广泛性发育障碍;Tourette综合征;Huntington病等。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4 常用的几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表6—1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途径、起始剂量及治疗剂量 5.3.2.4 常用的几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表6—1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途径、起始剂量及治疗剂量 药物 用药途径 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氯丙嗪 注射 25~50 150~200 氟哌啶醇 注射 5~10 20 氯丙嗪 口服 25~50 300~600 氟哌啶醇 口服 2~4 10~20 奋乃静 口服 4~6 20~60 舒必利 注射 100~200 800~1000 舒必利 口服 100~200 600~1400 硫利哒嗪 口服 25~50 200~600 氯氮平 口服 25~50 200~600 利培酮 口服 1~2 4~6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5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途径、起始剂量及治疗剂量 药物 用药途径 起始剂量(mg/d) 常用治疗剂量(mg/d) 奥氮平 口服 5~10 10~20 奎硫平 口服 50~100 400~750 丙戊酸钠 口服 200~400 800~1200 卡马西平 口服 100~200 400~1000 锂盐(碳酸锂) 口服 750~1000 氯硝西泮 注射 6~10 地西泮 注射 10~20 五氟利多 口服 20mg/w 哌普噻嗪棕榈酸酯 注射 50~200mg/m 氟奋乃静癸酸酯 注射 12.5~50mg/2~3w 氯噻吨癸酸酯 注射 200mg/2~3w 三氟噻吨癸酸酯 注射 20~40mg/2~3w 氟哌啶醇癸酸酯 注射 50~100mg/2w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5.3.2.6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系统 第一代药物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奎硫平 —CNS[1] 5.3.2.6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系统 第一代药物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奎硫平 —CNS[1] EPS[2] 0- ++ 0 + 0- + 0 TD[3] +++ 0 + ? ? 癫痫发作 0- + +++ 0 + + 镇静、嗜睡 +- +++ +++ + + + 其他 恶性综合征 + + + + ? 直立性低血压 +- +++ 0- +++(?) + + 0 QTc延长 0- ++ 0 0- + 0 0- + 肝酶升高 0- ++ 0-+ 0- + 抗胆碱能样反应 0- +++ +++ 0 + 0 粒细胞缺乏症 + +++ 0 0 0 催乳素升高 ++- +++ 0 +- ++ 0- + 0 射精量减少 0- + 0- + 0 0 0 体重增加 0- ++ +++ ++ ++ ++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恶性综合征 主要表现: 一旦发生,极其危险,死亡率为12%~20%。 氟哌啶醇等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发生。 高热,可达42℃; 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肌肉呈齿轮样感觉、流唾液、吞咽困难、斜颈或角弓反张等;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意识不清,如谵妄或昏迷; 其它精神症状,如木僵、缄默、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肌球蛋白尿、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一旦发生,极其危险,死亡率为12%~20%。 氟哌啶醇等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发生。 发生机理不明,推论认为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阻滞DA受体 DA的激动剂溴隐亭(bromocrytine)治疗有效。 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dantrolene) 治疗也有效,但机理不清。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恶性综合征的治疗 迅速判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 停药或更换甲硫哒嗪等低效价药物 骨骼肌松弛剂硝苯呋海因钠(dantrolene sodium)治疗,迅速静脉推注或口服4~8mg/d,肝功能不良者不宜用 溴隐亭有较好疗效,7. 5~60mg/d 如不见好转,可用赛庚啶(cyproheptadine)拮抗5-羟色胺和兴奋中枢组织胺 改良ECT 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会影响出汗,可致体温更高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病人恢复后,换一种 粒细胞缺乏症危险性小的药物治疗 5.3.2.7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 抗胆碱能药 对症支持治疗 溴隐亭 治疗选择适宜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升高白细胞的药物 EPS[1] 萘心安[4] 缓慢停药 静坐不能 粒细胞缺乏症 停药、严防感染,隔离 NMS[2] 严重TD[3] 减药、停药监测血象 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 选择适宜抗精神病药物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ECT 输血 病人恢复后,换一种 粒细胞缺乏症危险性小的药物治疗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 包括: 心理卫生及精神病知识的宣传 早期精神病的诊治 出院患者的康复治疗指导 药物治疗与维持治疗及其技巧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 对家庭成员情感表达的指导 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的咨询。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Marder认为复发前有某些 “警告症状” : 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 性格改变 自知力丧失 自主神经症状出现或加剧 复发的早期症状 Marder认为复发前有某些 “警告症状” : 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 性格改变 自知力丧失 自主神经症状出现或加剧 原有精神病性症状再现或明显加剧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影响复发的因素 环境因素 人际关系 性格 症状——系统而持久的妄想、荒谬离奇的思维逻辑障碍以及某些阴性症状等 家庭情感表达 药物维持不当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