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 西洋美學 Western Aesthetics 鍾隆琛 編授
本週課程內容 「特殊理論」 之「藝術與人生」 (第九章)
Q.「藝術與人生」涉及的課題為何? (285) ~~指定教材提出兩大課題: 一、倫理的衝突 二、生死觀(面對死亡的態度)(318有概述) ※限於時間以及個人的興趣, 本課程將只討論第二個課題!
本週主題 貳、 壹、 從美學向度,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第九章第二節-二,p.312~319)
壹、美學向度
「美學」是什麼? 「它是對於美、藝術、審美經驗三者的性質進行哲學探究的學科」 (p.13) ※進一步說明,見 p.14~16;p.312
貳、從美學向度, 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一、從「美的存有學」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Q. 可以面對嗎?
一、從「美的存有學」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Q. 可以面對嗎? 1、「死亡」是虛無(不是有), 如何可能「面對」呢? (313) 生 → 死 2、若可能面對, 這樣的面對,有何存有學上的意義? (313) 小結(313)
※延伸思考: ~~「生」與「死」的關係(相互界定!)~ 1、重溫哲學小遊戲 ~ 檢視死前30天的自己~ 2、上帝既然要人必定會「死」, 為何又要造人(賦予人「生命」!)? 上帝是在開玩笑,還是虐待狂? 3、如果你是倉頡, 你會怎麼造「死」這個字?
‧從字面上言,「象生人跪拜 於朽骨之旁」
「未知生,焉知死」 ↓ 「未知死,焉知生」(318)
二、從「審美學」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Q. 這態度是如何? i.e.主體如何可能審美地 (愉悅、適然地)面對死亡?(審美態度!) 1、「無關乎利害」: ‧是擺脫個人特殊境遇下的情感因素(315)! ‧但不是對對象「漠不關心」! (314) 是施與對象「同情的注意」(見下)! 2、「同情的注意」 ‧把注意焦點從個人的特殊境遇轉化到 轉化到全人類的共同情感趨向! (315) 小結—不即不離的「心理距離」(315)
※檢討: 上述說法, 只適用於:面對自己之死!(道) 但並不適用於:面對他人之死! ※詳見下圖
Q.如何面對死亡? 怕死 (╳) ‧捨生 + 取義 (╳) 將死 自己之死 不怕死 ‧自殺 (╳) 已死 死 可以救治時 安樂死 他人之死 怕死 (╳) ‧捨生 + 取義 (╳) 將死 自己之死 修正 (檢視死前30天的自己) 不怕死 求生 + 取義 (必要時再「捨生」!) ‧自殺 (╳) 已死 死 (檢視自己死後的葬禮) 可以救治時 安樂死 (自己以外的人) 他人之死 將死 不可以救治時 安寧養護 外在條件—合風俗? 要舉行葬禮 合情感? 已死 內在條件 不要舉行葬禮 (╳) 合理智?
三、從「藝術存有學」談面對死亡的態度 Q.審美所面對的,可以製造出來嗎? (316;319) 1、個人如何選擇死亡的方式 (ex.殺身成仁/自殺等方式), 是倫理上的行為!(317) 而且,道德的位階仍優先於藝術創作(317)。 因此,不能將某些「人為的死亡」 視同藝術創作! 2、即使可以,這樣的作品 也沒有什麼審美趣味可言!(318)
※檢討: 上述說法, 1、只否排除非人為方式的藝術品? 2、道德的位階總是優先於藝術?
結論 (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