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 —《庄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秋 水 《庄子》.
秋 水 《庄子》.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In the midst of the crowd by chance I encounter You
星罗棋布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罗马广场 村庄 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着。形容数量多而密集。 村庄 村庄 村庄.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10.2 立方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秋 水 《庄子》.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余角、补角.
坐井观天.
识字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当代作家李怀宁看了庄子的书,就写了一篇文章
ΕΙΣΑΓΩΓΗ ΣΤΗΝ ΚΙΝΕΖΙΚΗ ΓΛΩΣΣΑ ΕΝΟΤΗΤΑ 4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When I’m all alone You’re by my side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Huo 火.
Landmarks & direction 你好,请问州立图书馆怎么走?.
小学语文总复习.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 的 老 师 初中语文第一册 魏 巍.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西藏 Tibet.
4.2 证明⑶.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用计算器开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10/19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Period 1 Unit 1 My school bag Luoyang Primary School Zhu Yiqian
8小鹰学飞.
2、5、3的倍数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diàn pǔ sù jué shì 宫殿 朴素 掘开 流逝 nǎo chǐ biàn 恼怒 羞耻 争辩.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东海之大乐 —《庄子》

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1、涘sì 9 、跗fū 2、闾lǚ 10、虷蟹hán 3、罍lěi 11、絷zhí 4、稊tí 12、適tì 5、汒máng 13、商蚷jù 6、喙huì 14、跐cǐ 7、甃 zhòu 15、奭shì 8、呿 qū 16、潦lào

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shào 吾常闻少仲尼之闻 yù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 tài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xìan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十年水潦,而水弗为加益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 shào yù tài xìan wèi

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百川灌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东面而视 今义:方位词,东面。 始旋其面目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词,东面。 古义,脸,面部。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百川灌河 东面而视 始旋其面目

至于北海见笑 大方之家 子之难穷也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且夫擅一壑只水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多:赞许,称赞,推崇 擅:占有,据有

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少”—“小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

虚词 之: 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野语有之曰 。 说法,代词 拘于虚也。 被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标志 今尔出于崖涘。 从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拘于虚也。 被 今尔出于崖涘。 从 莫大于海。比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在 之: 野语有之曰 。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说法,代词 宾语前置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助词

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莫吾能若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第一段作者写得很有层次,请将这一段划分层次,体会庄子行文清晰的思路。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黄河的壮阔。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不见水端”:大海的宽广。 第三层: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至段末:河伯的顿悟。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自知之明

讲解第二节

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第一、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理清第二部分的内容。 公孙龙因庄子的言论而困惑(自愧弗如)→魏牟用寓言讲道理(井蛙与海鳖论):井中之蛙自得其乐,海中大鳖言传身教,井蛙便自惭形秽→由物及人谈境界:自快口舌之利如井蛙,四面畅达之说类海鳖,公孙龙汗颜→又补一妙笔:邯郸学步→公孙龙逸而走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作者举了几个寓言故事要什么说明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谦受益,满招损 有比较才有鉴别 自大由于无知

《秋水》中的成语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思考:庄子的文辞有什么特色? 夸张手法 意境壮美 想象奇特 境界阔大 寓意深刻 发人深醒 巧用对话 形象生动

齐物论 顺应自然 “逍遥游” 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局限 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 相对主义思想 (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不囿于己见 不自以为是 齐物论 顺应自然 “逍遥游”

作者在提升自我方面渗透了怎样的思想? (1)制约因素: 地域,时间,受教育程度。 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寓言启示我们必须时时省察是否遭受了类似的蒙蔽,激励我们超越这些蒙蔽,向理想的境界靠近。 (2)注意问题方面: ①消除河伯以及坎井之蛙那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既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又没有清醒地认识世界。 ②即便我们已经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也不能够自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真实的高贵》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海明威

第一则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唉,难啊,难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评,还是被海神骂了个一无是处。

第二则译文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雨水多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

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非之究竟,就要观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掉固有的事业。”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