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 用的认识。 2.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 法的运用。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 4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学习经验谈. 引言 “ 学习方法 ” 是学习的 “ 内功心法 ” ,掌握好 “ 内功 心法 ” ,能够事半功倍,学习不累。
《短文两篇》 培根(英). 名著导读( P ) 本文的中心话题 “ 谈读书 ” ,围绕这一 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范小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你认识它们? 请把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分一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要求: ①小组内互相说说,都有些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②然后讨论一下,你们可以怎样给这些人民币分类 ③你们怎样分类,就怎样摆出来.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第五章 主张超尘绝俗的 佛家.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主讲人:汪贵平.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交友之道 箴言22:24-27, 27:5-6.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Welcome Module 2 Hobbies.
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我的“长生果”.
古代文化常识 科 举.
议论文阅读 龙安区马投涧乡第一中学 牛晓丽.
油田一中高语组.
解放軍論壇 中共信息戰發展 對我國軍事戰略之影響.
农村科技概论 报告人:朱朝枝 教授
经典英文作品欣赏与诵读 Appreciation and Oral Reading Of Classic English Works
Unit 5 by Francis Bacon.
范例欣赏 Of Studies.
不求甚解 马南邨.
第十章 现代秘书协调工作.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根根胡须入泥沙, 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 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课题:议论文阅读之论点的概括方法及运用 作者:黄嘉珲 单位: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谈 读 书 ——培根.
dà jiā hǎo. wǒ jiào jiǎng fāng zhōu. 大家好. 我叫蒋方舟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精彩记忆.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Conversation SuLaoShi 9/2014.
随手做环保 Intermediate-Low
Lesson #21 Future Plans 未来计划 未來計畫.
欢迎大家来到 科学课堂 广东省河源市 北大附属德爱国际学校 赖小毛.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Dì èr kè 第二课 Lesson 2 Introduce yourself.
程序设计语言 主讲:郑洪源 单位:南航四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Tel:
我叫“神舟号”.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正弦函数图象是怎样画的?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y=tanx,xR, 的图象 叫做正切曲线;
2017 多功能简洁实用PPT模板 木子尧 市场部.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水 龙 吟 章楶.
中国人民大学 简洁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答辩人:代用名 指导教师:代用名.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主讲:俞熹 By Dr. WhyX whYX MSN: 2007年3月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谈 读 书 ——培根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电脑书,也不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名人论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名人论读书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名人论读书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了解作家 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 《新工具》等。 《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yí chóu zǎo jué xiá jié jiè zhì liú cī huò jué 咀嚼( ) 好读书( ) hào 嚼 好 hǎo 味同嚼蜡( ) jiáo 读好书( )

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 文采藻饰: 使心情愉快。 诘难: 寻章摘句: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味同嚼蜡: 诘问,为难。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重要的诀窍。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正 反 对 比 读 书 目 的 足以怡情 足以傅彩 正面阐述其好处: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藻饰过多—则矫 反面指出其偏向: 凭条断事—学究 反面指出其偏向:

推敲细思 或浅尝 或吞食 或细思 主张 读 书 方 法 比 喻 论 证 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 提倡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举例论证 读 书 作 用 皆成性格 各种运动 各种不善及其应对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本文的结构思路 读书目的 正反对比 比喻论证 读书方法 举例论证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主张 提倡 正面阐述其好处 反面指出其偏向 主张 读书方法 比喻论证 提倡 举例论证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句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句段品味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明确: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作用:使人信服。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用比喻证明观点。 4、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 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积累运用: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 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的“随便翻翻” ——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讨论: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驳论的论证方式 讨论: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驳论与立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 二、批驳对方论据 不真实,难以置信 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

立论 驳论 谈读书 不求甚解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读书的方法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读书的作用 树靶子 事实论证 引出处 释新义 引用论证 举例子 引语录 对比论证 结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