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马克思主义 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主讲人:李宏.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自主创业.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科部.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基本理论的形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姓名XX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四 本质任务论.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永 永 远 的 丰 碑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专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导入: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元问题”,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性问题。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在不断地追问着。 请观看视频: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弄清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这一专题开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背景: “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毛泽东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影响 解放思想 揭了盖子 捅了娄子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启示

2、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1956年4月,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 关系》的重要讲话, 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任务。

(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5)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党与非党的关系 (7)民族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农、轻、重——产业结构;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 生产力布局;中央与地方—— 管理体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上五种关系是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某些矛盾。

第一、二、四条,实际上是试图提出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除此之外,还有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与非;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等。后五个关系,论述了关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等问题。

 (2)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明确宣布:“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这是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质的,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曲折的表现和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所产生的骄傲情绪,和1957年在“反右”斗争扩大化中滋生的“左”倾思想,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过于乐观、急于求成和脱离实际的估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历程。1957年4月,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写道:“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他在送出此文时给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信中还写道:“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到七年的余地,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仍不变。”

经济上:提出”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政治上: 整风→反右→反右倾→四清→文化大革命

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大跃进的发动是以“浮夸风”的兴起为标志 宣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鼓励人们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夸张。 “稻粒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共产风”+“浮夸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中国人都得了共产主义狂热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花生亩产13241斤 早稻亩产36900多斤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天津某公社水稻亩产12万斤

1958年广西红旗人民公社水稻亩产达13万斤! 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大跃进”民歌

坐着花生过黄河!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肥猪赛大象,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超英赶美!

15年超过英国!——毛泽东

两个月后,毛泽东改变主意! 两年超过英国是可能的!—毛泽东

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人人会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跳舞,人人能演戏,人人能创作。” “每县出一个郭沫若,两年超鲁迅,一个晚上写出60个剧本。” 郭沫若1892~1978 鲁 迅1881-1936

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毛泽东在1957年10月的讲话中说:“现在,全国究竟有多少人不赞成社会主义?我和许多地方同志摸了这个底。在全国总人口中间,大概有10%的人, 是不赞成或者反对社会主义的。” 6亿人口的10%,达6000万; 最后划了55万右派。

反右斗争扩大化造成的后果 大鸣 大放 大辩论 大字报 ⑴ 使一大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梁漱溟、马寅初)受到不应有的压制,长期蒙冤受屈。 ⑵使整风运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败坏了党风。 ⑶不适当地采用“四大”方法,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⑷导致党内思想开始偏向左倾。 大鸣 大放 大辩论 大字报

1957年7月5日,正当全国反右派运动迅猛开展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发表了他的《新人口论》,这无疑给当时的批判又树立了一个目标。     马寅初的文章共分十个部分,集中表达了他对我国人口状况的看法和建议。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指出,人口多、资金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果保护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有人指责马寅初提出的“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进攻。1958年4月,北京大学党委决定对马寅初进行批判。5月,陈伯达在北大点名批判马寅初,要他做检讨。以后,全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批判马寅初的声势。 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

“文化大革命”

思考和讨论: 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为什么我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遭受严重挫折?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过去为什么 没有搞清楚?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时,受到四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经典著作里的某些预见和设想 ——斯大林模式及其表达的诸多观念 ——革命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形成的观念 ——悠久深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 当然,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也受到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僵硬对峙……等现实因素的影响。

2.曲折中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第二,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第三,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第四,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从实际出发,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第五,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第六,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

(2)我们党许多领导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他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

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观点,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

陈云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以及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

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

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他还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基础。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

我们的教训就在于对“什么社是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会见捷克总理)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80年4月)

邓小平为什么反复强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 角色参与

提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会犯各种“左”的或“右”的错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过程 从1980年邓小平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的概念,到1992年做出明确的概括,中间历时12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5月) 从而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并提出压倒一切的两条标准,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提高农民收入。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谈到计划与市场问题时,全面、深刻、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2月)

提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照搬外国经验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没有法制也就没有社会主义 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 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的统一。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角色参与 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角色参与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与经典作家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关系?

3. 社会主义本质论组成部分关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根本途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其它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五句话体现了生产力目标和生产关系目标的统一,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理论意义)

思考: “姓资”还是“姓社”是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回答这一问题有何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教学内容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在八大时候提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观看“天下第一村”视频,思考: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把发展问题提到了能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否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高度。 1、发展是一个时代性命题——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2、发展是一个政治性命题——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 3、发展是一个战略性命题——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据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毛泽东1945年就强调“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党的十六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依据 1)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是党实现对所其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民富国强的体现; 4)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在我国这样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仅体现在理论上 更要体现在实践上。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 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观看视频“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辉煌”,感受“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可持续发展发展,既是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既是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展;既是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1、何谓先进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是相对于落后生产力而言的。 在当代条件下,先进生产力突出表现为它的构成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以及最后形成的结果产生了质的飞跃,突出表现为现代生产力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2、先进生产力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资料和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对象; 2)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先进科学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 3)环境破坏轻,资源消耗少,投入小,产出大的经济效益; 4)对社会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巨大的推动作用。

角色参与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提示: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的形态及其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3)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条件; 4)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5)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6)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的层次上、从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逻辑层次上,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的最深刻本质和永远保持先进性的目标取向。

阅读教材,思考: 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我们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和技术的力量。

  第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 。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 的革命,并最终 引发电力在生产 中的广泛应用。

3.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 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 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 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生产力发展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请同学们观看两个视频“科教兴国战略”和“你是人才吗?” 思考和交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我的大学应该这样度过……

专题小结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进行了艰苦探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断创新。

初步探索 认识深化 理论成果 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市场经济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社会主义本质把( )摆到了首要的地位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5、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年。 A.1978 B.1980 C.1992 D.1995

(二)多项选择题: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内容有( ) A.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市场经济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内容有( ) A.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市场经济 D.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BDE

2、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 ) A.同时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 D.平均发展 E.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ABCD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搞清楚( ),而着正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D.什么是解放思想 E.什么是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AB

4、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参考答案:ABCD

(三) 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分析提示:本命题正确。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构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稳定。 分析提示:本命题错误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四)简答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致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 材料来源:《人民网》(北京)2009年6月17日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材料来源:《新华网》2009年5月18日

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缩小贫富差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材料三: 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材料来源:《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缩小贫富差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