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分型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其他护理诊断 常用护理诊断、 措施 健康教育 掌握心绞痛的 临床表现 说出心绞痛的护理 诊断和护理措施 简述心绞痛的健 康教育 诊断、治疗要点 熟悉治疗要点.
第 21 章 抗心绞痛药 # 概 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由 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 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时,病人胸骨后出现 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 至左肩、心前区和左上肢, 疼痛一般持续几分钟,休 息或服用抗心绞痛药可缓 解。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症的临床诊断 深圳市人民医院 翟丽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 一 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 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具有共 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 栓形成,进而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定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阻塞 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病 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冠心病ICD治疗1例.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警惕无声的杀手 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蒲 金 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护理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七节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CHD).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现代诊断与治疗
冠动状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冠心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 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稳定型心绞痛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 丁振江.
急性心肌梗塞(AMI) 江苏省中医院 心内科.
抗心绞痛药 Antianginal Drugs
知识回顾 提问: 1.心绞痛最基本的病因是什么? 2.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哪里? 3.确诊心绞痛最有价值辅助检查是什么?
肺结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 伍贵富.
第二节 急性胸痛 第十四章 急性疼痛 科教部 谭珊 讲 师.
心肌死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 教 学 内 容 概述 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识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心绞痛(CHD,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进展 张小勇 清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的分型及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老年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病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病改变(痉挛)一起,通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博爱医院 郝才运.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冠状动脉AS及冠心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1. 病变分布特点: 左侧>右侧,大支>小支,近端>远端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流行病学】 WHO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 年龄:40岁以上,男>女,脑力劳动者多见; 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 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近年有上升的趋势,有明显的地方差异,北方>南方

【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它和冠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

【病因】 主要危险因素:6点 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risk factors) 1、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2、性别:男女比例约2∶1,女性绝经期后患病可增加

3、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载脂蛋白B (ApoB) 高密度脂蛋白 (HDLⅡ) 载脂蛋白A (ApoA)

4、高血压:冠脉硬化者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损伤动脉内皮引发硬化,SBP和DBP升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 5、吸 烟: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吸烟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

6、糖尿病:加快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栓塞。目前将冠心病和糖尿病称为“等位征”

【病因】 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risk factors) 次要危险因素: 1、肥胖:促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增加耗氧量 ;侧支循环不易建立 (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 >20%以上易患本病 2、西方的饮食方式: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糖和盐者

3、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 4、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而休息不抓紧,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人

5、遗传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其他: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存在胰岛素抵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衣原体感染;口服避孕药等 如果撤除损伤因子或者运用保护性措施阻断病变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是可以逆转的

【临床分型】 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五型: 1、隐匿型(无症状型):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2、心绞痛型:(最常见)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3、心梗型:症状严重,由冠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型: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以上5种可合并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由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约占所有冠心病的30% 共同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心源性猝死 冠脉不论有无病变,都可发生严重痉挛,引起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但有粥样病变的冠脉更易发生痉挛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定义】 是一种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最基本的原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和/或痉挛;(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减少或冠脉痉挛导致心肌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自主神经) 诱因 劳累、情激、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 发病机制 主要为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

疼痛产生机制(补充)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不引起疼痛,其直接因素与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聚积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入大脑而产生之 放射痛: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可向胸骨后、左臂的前内侧及小指放射

心绞痛的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 初发型 恶化型 自发型 卧位型 变异型 混合型心绞痛 梗塞后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 原有 稳定型心绞痛在1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减弱 1月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 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 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分级: 1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2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3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4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

【临床表现】(典型) 症状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下颌部(背、上腹部等) 2、性质:为压迫性不适或紧缩性、发闷、堵塞、烧灼感,无锐痛或刺痛,偶伴频死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常因体力劳动或情激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时发病。疼痛发生于劳累或情激的当时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15分钟; 5、缓解方式:停止原来活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分钟内缓解 6、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心绞痛的伴随体征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 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

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湿冷或出汗、BP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SM(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及超声检查 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 放射性核素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检查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心电图负荷实验 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心电图负荷实验 动态心电图监测 放射性核素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ECG: 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静息ECG:约半数在正常范围,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T改变 发作时ECG: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0.1mv)有时出现T波倒置,缓解后可恢复正常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段抬高

ECG负荷试验:最常用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 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踏板或蹬车 阳性标准:ECG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 动态ECG:连续记录24小时ECG变化,从中发现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

运动心电图 运动前 运动中 运动后 运动中 V3、 V4、V5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2min以上

动态心电图:纪录24小时,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的 心电图变化。3个“1”—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1min,间隔时间1min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显像所示灌注缺损 冠脉造影:可使左、右冠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 管腔面积缩小>70%会影响心肌血供,50~70%也有意义 本检有确诊价值,并对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极为重要 其他: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 冠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病变

(1`)

【诊断要点】 1、根据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点和体征,结合年龄和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诊断; 2、发作时ECG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 3、ECG无改变者可作ECG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 4、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脉造影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程度更严重 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心脏神经官能症 消化系统疾病 其他: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心绞痛

预后 心绞痛:长期存活 心肌梗死 存活 死亡 心率失常或 传导障碍 存活 心力衰竭 死亡 猝死

【治疗要点】 原则:改善冠脉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量 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二个目标:缓解(终止)急性发作和预防再发作 发作时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在停止活动后即可消除症状; 2、药物治疗:首选作用快,疗效高的硝酸酯制剂

作用机理 扩张冠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血供 扩张动、静脉:减低心脏前后 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常用药物 (1)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1~2分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副作用: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等,偶有BP降低(体位性) 注意事项:首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 (2)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化,2~3分钟见效,作用持续2~3小时

缓解期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各种诱因 积极治疗及预防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调节饮食,尤其不宜过饱;禁绝烟酒 劳逸适度 2、药物治疗 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 可单独、交替应用或联用

硝酸酯类 缺血性心脏病四类药 β-受体阻滞剂 Ca++通道阻滞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3、外科治疗:冠脉搭桥术 4、冠脉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 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 适应证:狭窄大于50%的局限性病变 不适应冠脉旁路手术者 禁忌症:狭窄小于50% 广泛弥散性病变 左主干及开口处病变

5、中医中药(补充) 治标: 活血化瘀法 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或丹参滴丸等 “芳香温通”法: 常用苏合香丸、宽胸丸、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等 治本: 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以调整阴阳、脏腑、 气血为主,有补阳、滋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等法

主要内科防治原则 ASP and Anticoagulation B-block and Bp Cigarette and cholesterol Diet and diabetes Education and exerci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定义】 AMI:是指因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冠脉硬化 管腔狭窄超过75% 不稳定粥样斑块 持续痉挛 斑块增大、破溃、出血 血栓形成 管腔闭塞

【病因与发病机制】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 1、晨起6~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脉张力增高,易使冠脉痉挛 2、在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而致血栓形成 3、重体力活动、情激、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

4、休克、脱水、出血、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脉血供锐减 心梗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者,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者中 心梗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均可使冠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病理生理】 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 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 (一)先兆 50%~81.2%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前驱症状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程度加重、持续较久 硝酸甘油疗效差 诱因不明显 ECG呈明显缺血性改变 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梗

【临床表现】 (二)症状 1、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常发生于清晨、安静时,多无明显诱因; 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 程度更剧烈,常伴烦燥不安、大汗、恐惧及濒死感 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颈部、背部放射而误诊 少数无疼痛,一开始即休克、急性心衰或猝死 持续时间长,数小时或数天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呈正比,如 发热:T38℃左右,很少>39℃,持续约一周 心动过速或过缓 WBC增高、ESR增快 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恶心、呕吐、上腹痛、肠胀气、呃逆 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1~2周内多见,而以24h内最多见; 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尤其是室早 室颤是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 室颤先兆: ①频发:>5bpm ②成对或联律:早搏成对或呈规律性出现 ③多源性:同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 ④R-on-T: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 ⑤短阵室速: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早

5、低血压和休克: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低血压 如疼痛缓解而SBP仍<80mmHg,并有休克表现可诊断为休克 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或1周内发生,约20%病人可见,原因 ①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②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属次要 ③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等

6、心衰:约32~48%在起病最初几天内或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 为梗死后心肌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出现右心衰表现 右心梗死可一开始即右心衰伴血压下降

警提无痛性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 (三)体征 1、心脏体征: ①心浊音界可正常或轻、中度增大 ②心率多增快,少数可减慢 ③心尖区S1减弱 ④心尖区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少数第三心音奔马律 ⑤10~20%在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

⑥心尖区粗糙的SM,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 ⑦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2、血压:除极早期BP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BP下降,不再恢复到起病前的水平 3、其他:可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相应体征

【临床表现】 (四)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 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可引起心衰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一周内出现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 3、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4、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梗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抗生素效果不佳而消炎痛或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对心梗的诊断、定位、定范围、演变及预后都有帮助 (1)特征性改变: STEMI: ②宽而深的Q波(坏死区波型) ③T波倒置(缺血区波型)

NSTEMI: ①先是ST段普遍压低≥0.1mV(除aVR,有时V1导联外) ②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ST-T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 ③始终不出现Q波 ④部分无病理性Q波,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持续1~6月

(2)动态性改变 数小时内: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ST弓背向上抬高 数小时~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此后大多永 久存在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

(3)梗塞部位定位和定范围: V1~V3:前间壁 V3~V5:局限前壁 广泛前壁 V5~V7:前侧壁 Ⅱ、Ⅲ、aVF :下壁(即膈面) I、aVL:高侧壁

2、血清心肌酶: ①CK :6h内增高,24h达高峰,持续3~4日 CK-MB: 4h内增高,16~24h达高峰,持续3~4日 ② LDH:8~10h增高,2~3天达高峰,持续1~2周 ③ 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6~12h增高,1~2天达高峰,3~6天下降 CK-MB、 LDH1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其增高程度与梗死范围成正比,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3、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①心肌肌钙蛋白I: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正常情况下不能检出 急性心肌梗死后3~4h内开始升高,但持续时间长,对判断新的梗死不利 cTn-I:11~24小时达高峰,持续7~10天 cTn-T:24~48h达高峰,持续10~14天 ②肌红蛋白、肌凝蛋白等增高 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心梗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

4、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室壁运动,评估心梗面积,测量左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不全等,为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5、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判断梗死部位、程度、心室功能、并发症情况。鉴别新的梗死灶和陈旧性梗死 6、血常规:WBC增高,(10-20)×109/L , N↑ ,E ↓ ESR ↑ ,持续1~3周

【诊断要点】 三项中具备二项即可确诊:(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 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3、血清心肌酶谱改变 不典型者,凡40岁以上,发生原因不明的严 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重胸痛者或原高血压突然显著下降者,应考虑本病可能

心绞痛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要点 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梗 疼 痛 1、部位 胸骨上、中段之后 相同,可在较低位置或上腹部 2、性质 压榨性或窒息性 相似,但更剧烈 3、诱因 劳力、情激、受寒、饱餐等 不常有 4、时限 短,1-5min或15min以内 长,数小时或1-2天 5、频率 频繁发作 不频繁 6、硝酸甘油疗效 显著缓解 作用较差 气喘或肺水肿 极少 常有 血压 升高或无显著改变 常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心包摩擦音 无 可有 坏死 物质 吸收 表现 1、发热 2、WBC↑、N↑、E↓ 3、ESR增快 4、血清心肌酶增高 心电图变化 无变化或暂时性ST-T变化 有特征性和动态性变化

【治疗要点】 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 院前急救 治疗原则 里程碑:监护时代 缩小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主要依 靠药物) 溶栓时代 介入治疗(划时代的里程碑)

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 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 各种并发症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1周,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2、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以4~6L/min为宜) 3、心电监护:监测5~7天,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密切观察心律、心率、BP和心功能变化 4、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给药通畅

6、饮食:少量多餐,低盐、低脂、易消化、保证营养、热量,流质开始 7、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8、阿司匹林:无禁忌症患者常规服用 9、阿托品:主要用于下壁心梗伴窦缓、停搏、AVB等

(二)解除疼痛: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 1、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再注一次,以后每4~6h可重复应用。 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休克、昏迷禁用 2、痛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注或口服 3、或硝酸甘油微泵静注,注意心率增快和BP下降 4、中药含用或口服,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右旋糖酐静滴 5、重者可行亚冬眠治疗即杜冷丁与非那根合用 6、心肌再灌注疗法可极有效地解除疼痛

(三)再灌注心肌:起病3~6h最多在12h内,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心肌得到再灌注,濒死的心肌可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预后改善 1、溶栓疗法: 用药前检查:Blood RT、PC、CT、BT(血凝分析)和血型,配血备用

原理: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激活 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蛋白溶酶     ↓溶解 冠脉中血栓

(1)适应证: ①≥2个以上导联ST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 或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者 ②ST段显著抬高的心梗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③ST段抬高心梗,发病12~24h,有进行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者仍可考虑

(2)禁忌证: 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 ②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③颅内肿瘤;可疑为主动脉夹层 ④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⑤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 ⑥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 ⑦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⑧其他: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链激酶过敏 或近期使用者等

(3)常用药物 ①尿激酶(UK)为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药, 150-200万U/30min内静滴  ②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皮试阴性 150万U/60min内静滴 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100mg在90分内静脉给药,先静注15mg,继而 50mg/30分钟内静滴,其后60分内再滴注35mg

其冠脉通畅率明显高于UK(79.3%/53%) 脑出血发生率等与UK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药一般只给一次剂量,不再用药维持;但可继续行抗凝治疗3~5天 冠脉内给药效好,药量小,但须先行冠脉造影;用药期间要注意出血倾向 (4)再通判断:根据冠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以下间接判断血栓溶解 ①ECG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 ②胸痛2h内基本消失 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④CP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内)

2、经皮穿刺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1)直接经皮穿刺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 (2)支架置入术:近年认为其效果优于直接PTCA (3)补救性PTCA (4)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

必须及时消除,以免引起猝死 VPBs/VT:利多卡因 100mg 立即 iv Vf: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缓慢性心律失常:Atropine/起搏 (四)消除心律失常 必须及时消除,以免引起猝死 VPBs/VT:利多卡因 100mg 立即 iv Vf: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缓慢性心律失常:Atropine/起搏

(五)控制休克:休克属心源性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 1、补充血容量 2、应用升压药 3、应用血管扩张剂 4、其他:包括纠酸、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洋地黄等

(六)治疗心衰:主要治疗急性左心衰,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为主 也可用血扩剂减轻左心室负荷 ACEI对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及死 亡率效好,目前已广泛应用 心梗发生后24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七)其他治疗 1、抗凝疗法:多用于溶栓疗法之后,单用者多 常用药物为肝素、肝素钙 或低分子量肝素,疗程至少4周 一旦出血,应即中止治疗,并给鱼精蛋白等静滴 抗血小板聚集物,部分替代了抗凝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抵克立得

2、β受体阻滞剂:起病早期即用β阻滞剂,尤其是前壁心梗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可防止梗死范围扩大,但应注意其对心脏抑制钙通道阻滞剂中的地尔硫卓亦有类似效果 3、极化液疗法:氯化钾1.5g,胰岛素8~12u加入10%GS500ml中静滴,7~14日为一疗程,减少心律失常,对ⅡAVB以上禁用 4、促进心肌代谢药物:VitC、辅酶A、肌苷酸钠、细胞色素C、VitB6、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FDP)

【预后】 病死率过去一般30%左右, 采用监护后降至15%左右 采用溶栓后再降至8%左右, 死亡多在第一周内,尤其在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者,病死率尤高 【预防】 主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二级预防应全面综合考虑,为便于记忆归 为A、B、C、D、E为符号的5个方面: A Aspirin 抗血小板聚集(或氯吡格雷) Anti-anginals 抗心绞痛硝酸类制剂 B Betaloe 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 Blood pressure 控制好血压 C Cholesterol 控制血脂水平 Cigarette 戒烟 D Diet 控制饮食 Diabetes 治疗糖尿病 E Education 普及有关冠心病的教育(患者和家属) Exercise 鼓励有计划、适当的运动锻炼

病例1: 患者男性,45岁,干部。近半月来劳累后于心前区发生数次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停止原来活动后疼痛可缓解;以往无类似发作史。有烟酒嗜好 体检:平时无异常体征,发作时常见面色苍白,表情焦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余无殊。 辅助检查:心电图于发作时可见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肌酶谱正常。

1、请对上述这个病例提出自己的临床诊断? 2、请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1、休息与活动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或卧床休息 缓解期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心梗者第一周严格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第二周可床边活动;第三周室内活动 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探视,外来刺激 活动时进行监测

2、饮食合理选择食谱,给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肥胖者控制体重(冠心病饮食) 心梗病人由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多餐 3、吸氧 以4~6L/min为宜 4、减少和避免诱因 如过劳、情激、用力排便、重体力劳动、竞争性运动和屏气用力动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或过长的工作时间等;不当饮食等

5、用药的护理 硝酸酯类药物 止痛药物 抗凝药物 其他药物 6、溶栓治疗 7、急性期严密心电监护,谨防并发症的发生 8、宣讲冠心病有关知识

【保健指导】 1、冠心病饮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 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劳逸适度 2、指导病人避免诱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 3、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副作用;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

4、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5、病人洗澡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 6、病人如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应到医院就诊,警惕心梗发生 预后:有发生心梗或猝死的危险,控制进展重点是防治冠脉粥样硬化

无症状型冠心病 亦称隐匿型冠心病 可能的原因: 有AS病变,但较轻或侧枝循环好或痛阈较高 虽无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有可能突然恶化为 AP/AMI 需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需鉴别: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其他影响ST-T改变的疾病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病理基础:心肌纤维化或称硬化 临床特点: 渐进性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诊断线索:EKG示心肌缺血 UCG示局部室壁运动失常 既往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 主要鉴别于:DCM、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

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WHO:6小时;多数:1小时 心脏性猝死一半以上因冠心病所致 年龄多不太大,生前可无症状 病理检查:有AS病变,多数并无血栓 解释:AS+冠脉痉挛/微循环血栓—— 急性心肌缺血—— 局部电生理紊乱—— 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

复习思考题 1、冠心病的定义? 2、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应如何鉴别诊断? 3、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4、冠脉介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5、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包括哪些? 6、心肌梗塞的概念?

EN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