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液体浅层培养 固体平板培养 固-液体双层培养 琼脂糖珠培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Advertisement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第七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学习目的要求】 1. 掌握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区别 2. 了解花药最佳接种时期 3. 掌握花药培养的大致过程 4. 掌握花粉培养的大致过程 5. 掌握雄核发育的四种途径.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闽医堂 名流之家 三 伏 灸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闽医堂名流之家推拿中心.
<针刀微创技术>系列专题讲座—— 针刀微创技术在治疗脂肪瘤的临床应用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十三章 外科病证护理.
6.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盲杖与盲杖技巧.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安庆市 安庆一中 杨卫东.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 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克隆技术 植物的克隆.
绪论.
第九章 细 胞 培 养.
第九章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操作技能-2 长宁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主讲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办/应急办 庄建林 2015 年 8月 28 日.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体细胞变异的基础 体细胞突变体诱导与筛选的方法.
植物生物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植物科学系.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 五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2 节 染 色 体 变 异 滁州市 滁州中学 晋元生.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第五节 洗胃术.
细胞悬浮培养和突变体筛选 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和特点 突变的概念及突变体的用途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细胞突变体筛选.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第二章 愈伤组织的培养.
四、胚体的形成和胚层的分化 (二)胚体形成 扁形圆盘状胚盘形成圆柱形胚体。 头尾生长快于左右,头尾褶出现。 中部生长快于边缘,侧褶出现。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二、基因重组 1、定义: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旧知回顾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染色体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减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
第一節 液壓泵的種類、構造及應用 一、液壓泵的基本原理 先在吸入口形成一低於大氣壓力的真空部,由於液壓貯液箱為開放式與大氣相通,因此與液壓泵的吸入口造成壓力差,利用此一壓力差將液壓油送入液壓泵內,並藉液壓泵的機械作用而產生高壓的液壓油,從排出口送至液壓管路中。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 概念及研究进展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第二节 细胞融合(细胞杂交) 第三节 以原生质体做受体的遗传转化.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廣翅蠟蟬.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 八 章 植物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
专题2 细胞工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第二十四章 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
光 学 体 视 框 演 示 Demonstration of the optical disector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 液体浅层培养 固体平板培养 固-液体双层培养 琼脂糖珠培养

液体浅层培养:Liquid thin layer culture 将含有原生质体的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一薄层,封口后进行培养 优点:操作简单,对原生质体的损伤小,且易于添加新鲜培养基和转移培养物 缺点: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常发生原生质体粘连现象而影响其进一步生长和发育;难以跟踪观察某一个细胞的发育情况;一旦污染,全皿报废

固体平板培养:Solid culture 固体培养也就是琼脂糖包埋培养。低融点琼脂糖可在30C左右融化与原生质体混合而不影响原生质体的生命活动。混合后的含有原生质体的培养基铺于培养皿底部,封口后进行培养 优点:可以跟踪观察单个原生质体的发育情况,易于统计原生质体分裂频率 缺点:操作要求严格,尤其是混合时的温度掌握必须合适,温度偏高则影响原生质体的活力,温度偏低则琼脂糖凝固太快原生质体不易混合均匀

液体-固体双层培养:Liquid solid culture 即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层琼脂糖固体培养基,再将原生质体悬浮液滴于固体培养基表面 优点:固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缓慢释放到液体培养基,如果在下层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则还可以吸附培养物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促进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细胞团的形成 缺点:不易观察细胞的发育过程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n solid medium

Semi-permeable membrane enhances embryo regeneration in citrus protoplast culture

琼脂糖珠培养:Agarose bead culture 将含有原生质体的液态琼脂糖培养基用吸管以大约50l一滴的量滴于直径6 cm的培养皿,待其固化后向其中添加3ml液体培养基并于摇床上低速旋转培养(Thompson等,1986)。培养过程中,通过调整液体培养基的渗透压来调节培养物的渗透压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这种方法由于改善了培养物的通气和营养环境,从而促进了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细胞团的形成

原生质体发育与植株再生 细胞壁再生 细胞分裂与生长 愈伤组织形成 植株再生

1. 细胞壁再生 原生质体培养数小时后开始再生新的细胞壁,一至数天内便可形成完整细胞壁 新合成的细胞壁可用0.1%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绿色荧光围绕细胞表面,证明细胞壁已形成。也可用高渗溶液产生质壁分离的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技术和冰冻蚀刻法等进行再生细胞壁的研究 原生质体培养数小时后新壁开始形成,先是质膜合成形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微纤维,然后转移到质膜表面进行聚合作用产生多片层的结构,之后在质膜与片层结构之间或在膜上产生小纤维丝,逐渐形成不定向的纤维团,最后形成完整的细胞壁 只有能形成完好细胞壁的再生细胞才能进入细胞分裂阶段

2. 细胞分裂和生长 原生质体培养数天后,胞质增加,细胞器增殖,RNA、蛋白质及多聚糖合成增加,不久即可发生核的有丝分裂及胞质分裂 原生质体一般培养2~7 d开始第1次分裂,但第1次分裂的时间随植物种类、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原生质体质量、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而异 用幼苗下胚轴和子叶、幼根、悬浮培养的细胞、未成熟种子的子叶等分离原生质体,一般比用叶肉分离原生质体容易诱导分裂,第一次分裂出现的时间较快

3. 愈伤组织形成 1)多数情况下,原生质体培养2周后,可形成多细胞团,3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细胞团,5-6周后形成直径1 mm的小愈伤组织

4.植株再生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的愈伤组织可直接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一步成苗(器官发生)。愈伤组织也可通过体细胞胚发生,先形成胚状体,再诱导生芽、生根。不同植物种属,其再生方式不同

仙客来原生质体的再生

香蕉原生质体再生—Assani等2006 看护培养

Sugarbeet (糖甜菜)callus and protoplast regeneration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   基因型 番茄与秘鲁番茄有性杂交后性状分离的遗传分析表明,其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受2个显性基因决定(Koornneef等1987)。Cheng和Veilleux(1991)对芙薯(S. phureja)原生质体培养能力进行遗传分析,证明从原生质体培养到形成愈伤组织受2个独立位点的显性基因控制(Cheng等1991) Dudits等(1991)以苜蓿不同基因型深入研究,表明某个基因型在离体培养时难以形成体细胞胚。若将对激素调节有作用的发根农杆菌rolB和rolC基因引入并表达,可能促使其体细胞胚形成

原生质体来源 供体材料类型:向日葵幼叶、子叶和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只有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得到了细胞团和体细胞胚,而幼叶和子叶原生质体均未获得成功 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同一个基因型的植株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生理状态会有改变。供试植株最好生长在控制条件下,以提高原生质体的细胞分裂频率和再生能力,并且可提高实验重复性 柑橘:叶肉原生质体无论单独培养还是共培养均不能再生,只有胚性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才能再生

起始培养密度与培养基 起始培养密度:适宜密度为1-5×105/ml 培养基激素水平:柑橘不添加外源激素,也可再生   起始培养密度与培养基 起始培养密度:适宜密度为1-5×105/ml 培养基激素水平:柑橘不添加外源激素,也可再生 培养基营养成分完全性:越丰富越好

Protoplast density counting 25格 × 16格(0.1 mm3)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原生质体细胞数 / ml = 80小格(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5个中格)内原生质体细胞个数/80 × 400 × 104 × 稀释倍数 1 ml = 1 cm3 = 1000 mm3

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及变异 染色体变异 植株性状变异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倍性变异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常见变异类型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倍性与分离原生质体的起始材料有关 由茎尖、叶肉和胚性组织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较好保持原来的倍性 用悬浮培养细胞,特别是长期继代培养的细胞系分离的原生质体,较易出现染色体倍性及数目的变化 Grosser等(1984)报道,由三叶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为二倍体(2n=16),而由培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为四倍体(2n=32)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还与植物种类有关:马铃薯易变,柑橘不易变

植株表型变异与育种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表型变异:包括植物学性状、抗性变异、育性/果实无核、成熟期等 变异程度的大小与起始材料及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关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可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有益的材料 从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已选育一些新品种(体细胞突变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