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n 《论语》十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关于《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yùn yuè chuán yān xĭnɡ wănɡ zhì diāo dài huì r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愠 三省 传不习乎 焉 朗读训练 1、听课文范读,注意以下加红色字的读音 yùn yuè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愠 三省 传不习乎 焉 学而不思则罔 是知也 思而不学则殆 凋 诲女 chuán yān xĭnɡ wănɡ zhì diāo dài huì rŭ
请同学们来听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感受文章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疏通文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 时:时常 之:指学过的知识 说:同“悦”,愉快 不亦……乎: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也……吗?” 朋:古代同师日朋,同志日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知:知道,了解 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愠:怨恨,恼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则谈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每天 反省 wèi 忠心,尽心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真诚,诚实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旧的知识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迷惑而无所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就 《论语•为政》 却,表示转折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语气助词“吧” 同“汝”,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导 是 代词,指教诲的,内容 通“智”,聪明,智慧 这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文意理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我反省 贤人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相同 内心 想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走 学 一定 那 好的 在其中 6、7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那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实现“仁“而奋斗。 意志坚定 路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胸怀宽广 使命 重大 读书人 使命 把 当作 停止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实现“仁“而奋斗。
这样 无义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年 凋谢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
这一则谈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代词,代这句话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大概,也许 想要 施加 给 文意理解 这一则谈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深入研讨 1、本文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1、2、3、4、5章 第1、4、5、6、7、8、9、10章 第8、10章 三个方面: 一、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三、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第1、2、3、4、5章 第1、4、5、6、7、8、9、10章 第8、10章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深入研讨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理读课文 请同学们在摘记本上整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按分类的方法来整理,比如可分成作家作品类、成语类、名言警句类、难句翻译类等。
1、作家作品类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 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运用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孔子是: 曾子是每天三省: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11、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 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