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孔子肖像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准字音 说 愠 罔 殆 识 诲 哉 焉 yuè yùn wǎng dài huì yān zhì zāi
《论语》六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也 同“悦”,愉快。 时常、经常 怨恨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理解、领会 可以 凭、凭借 做 危险 迷惑不解
《论语》六则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什么 认为可耻 这、这样 因为 他 记住 满足 教导 厌倦 好 采纳,听从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敏而好学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巩固练习 一.作家作品: 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2. 《论语》属_______散文,____家经典之一. 3.四书是《 》《 》 《 》《 》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语录体 儒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二、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1.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2.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 知新, 可 以 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也 同“悦”,愉快。 时常、经常 怨恨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理解、领会 可以 凭、凭借 做 危险 迷惑不解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什么 6.不耻下问, 是 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 倦。 8.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什么 认为可耻 这、这样 因为 他 记住 满足 教导 厌倦 好 采纳,听从
三、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敏而好学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
四、选择题 1.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厌倦) B.不耻下问(耻辱) 可以为师矣(凭) 1.画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厌倦) B.不耻下问(耻辱) 可以为师矣(凭) C.择善而从(采纳) 诲人不倦(教导)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懒惰) C
2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A.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都出自于《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辨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选择题 A.温故而知新 B.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D.必有我师焉 3.画线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B 4.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3.画线词语活用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D.必有我师焉 B 4.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人不倦 C.不亦乐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 A
《论语》的众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