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国好人颂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精神动力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历史基础 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道德环境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主要内容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 “夙夜在公”——《诗经》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治安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义利之选 义以为上 先义后利 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重利轻义 见利忘义 半杯水
1276年正月,元军打到临安三十里外的皋亭山,在这危急的时候,文天祥为了挽救国家,不顾个人安危前去与元军谈判,被拘押起来,送往北方,伺机逃走,在由北方回南方的路上,经过九死一生的磨难,但抗元之志没有丝毫动摇,继续领兵抗元,直至海丰一战被俘。 元朝统治者想利用文天祥的声望和才干加强自己的统治,千方百计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坚定地回答道:“一死之外,无可求!”
案例:仗义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案例:仗义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恭敬之心,礼也” 。 — 《孟子·离娄下》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左传·昭公七年》 “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 —《尚书·毕命》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 “养心莫善于诚” — 《荀子·不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学而》
商鞅变法 立木南门 取信于民
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5.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君子型人格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内圣外王”的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芝兰生于深林, 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为困而改节。 春秋·孔子 苏武牧羊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 “威武不屈”的人格精神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 “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精神 “勤劳俭朴”的勤俭精神 “尚中贵和”的和合精神 “执法不阿”的清廉精神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返朴归真”的尚朴精神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 “尊老爱幼”的公德精神 “乐事劝功”的敬业精神 “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 “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 主张“非攻”的热爱和平精神 “任人为贤”的尚贤精神 “尊师重教”的传道精神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 寄希望于“返本开新”。 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四、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的主要内容 追求真理、热爱人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
五、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古希腊“四主德” 智慧 勇敢 节制 公正
美国流行的 “五条基本道德原则” 生命价值原则 善良原则 公正原则 诚实原则 个人自由原则
请看两个小故事 头戴帽子,身穿裙子,三 个女孩在海边玩耍,她们 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日 本。一阵海风吹来,中国 女孩两手去抓裙子;美国 女孩两手去抓帽子;日本 女孩一手去抓裙子,一手 去抓帽子。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 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 包的恩赐,二话不说, 两人对半分着吃。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 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 包的恩赐,二话不说, 两人对半分着吃。 两个饥饿的美国人从 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 包的恩赐,其中一个 对另一个说:“反正两 个 人分着吃都吃不饱,不如我们打个赌,谁 赢了谁就享用这个面包”。
分粥事宜 七个人分一锅有限的粥,你有什么办法实现最大的公平与和谐?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结果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每次的粥都一样多,就象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
在文化传统上,中国人似乎倾向于采用第3种方式,中国人相信德性的力量;西方人则倡导第5种分粥方法,西方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制度才可以体现公正。
中西方传统道德比较 中国 中国人重整体 中国人重义 中国人重协调 中国人重内省 西方 西方人重个体 西方人重利 西方人重进取 西方人重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