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 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孔子 ( 前 551 — 前 479) , 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作者生平馆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 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注重 “ 学 ”“ 思.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复习专题 文言文 (09 年)一、童趣 二、字词解释 余余  明察秋毫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物外之趣  夏蚊成雷 私拟作私拟作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以虫蚁为兽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一、相关文学常识,文中注释,全文翻译.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1 主題三 網路常見衝突事件 的防範 3-1 認識網路兩性交往常見的衝突事件 3-2 瞭解處理兩性網路交往衝突之注意事項 3-3 認識處理兩性網路交往常見的衝突事件的 有效方法 有效方法.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 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 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
孔庙俯瞰. 孔庙俯瞰 相传孔子出生地—尼山全貌 孔府历史面貌 山东曲阜——孔府鸟瞰图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未成年少女墮胎的法律問題.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主讲人:辛勇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孔 子 游 春.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第三框自我新形象 育英中学政史教师 许雷玉.
油田一中高语组.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论语》六则 教 学 说 课.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孔子拜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论语》八则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典籍。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疏通文义。 2、理解语录的意思并背诵。

自学反馈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学而不思则罔( ) 5、思而不学则殆( )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学而不思则罔( ) 5、思而不学则殆( ) 6、诲( )女( )知之乎 7、是知( )也 8、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 lún yuè yùn wăng dài huì rǔ zhì fěi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知道,了解 志同道合的人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一则译文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旧的(知识) 2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 做 了

第二则译文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而无所得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wǎng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而无所得 dài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第三则译文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无所得。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huì rǔ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代词,这 就是 通“智” 明智,聪明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通“汝”、你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 教导教诲 代词,这 就是 通“智” 明智,聪明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第四则译文 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 称他为 =以何,凭什么 以……为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凭什么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以……为耻 把……作为耻辱 聪明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是,因此

第五则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shì)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热爱学习,不耻下问。

huì zh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6 满足 教诲 记 疲倦 =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第六则译文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哪一样我有呢?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7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走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数,几个人 兼词=于之 在里面 他们的 跟从,遵循 优点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之 在里面 走 他们的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遵循 优点 好的方面

第七则译文 几个人一同走路,在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要注意改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想弄明白却不能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 想说而不能表达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类推 就 再教 提出 方角

第八则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我就不教他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要学会举一反三。

教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

小结

一、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 敏而好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三、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你觉得《<论语>八则》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合作交流 你觉得《<论语>八则》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扩展延伸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希望大家把本课的道理 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子 曰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