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 第三节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自动化学院应用电子教学中心 1 第七章 数 / 模和模 / 数转换器 数字电路与 系统设计. 自动化学院应用电子教学中心 2 第七章 模 / 数和数 / 模转换器 7.1 概述 7.2 D/A 转换器 7.3 A/D 转换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现代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补课、答疑、考场安排以及复习要点)
通信原理教学组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二零零四年
实验四 利用中规模芯片设计时序电路(二).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第二章 信源编码 2.1 DMS编码 2.2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2.4 自适应差分PCM编码(ADPCM)
第4章 增量调制 4.1 简单增量调制 4.2 增量总和调制.
第7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 7.1 模/数转换电路 7.2 数/模转换电路.
第12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2.1 D/A转换器 12.2 A/D转换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第 7 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7.1 抽样定理 7.2 脉冲幅度调制(PAM) 7.3 脉冲编码调制(PCM)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DM8148与DM8127 ISS框架讲解 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 2.学会对组合逻辑电路的测 试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第十章 方差分析.
DPCM编码的原理 DPCM采用预测编码的方式传输信号,所谓预测编码就是根据过去的信号样值来预测下一个信号样值,并仅把预测值与现实样值的差值加以量化,编码后进行数字信号传输。在接收端经过和发送端相同的预测操作,低通滤波器便可恢复出与原始信号相近的波形。 DPCM是采用固定预测器与固定量化器的差值脉冲调制,它是分析ADPCM工作原理的基础。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CPU结构和功能.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PCM编码方案 1.抽样.
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采用直接数字综合器DDS发生器的设计 原理:图1是此电路模型图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6章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计算机学院 陈加忠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张奇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10年3月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 第3讲 话音编码 张奇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10年3月.
第四章 MCS-51定时器/计数器 一、定时器结构 1.定时器结构框图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集成运算放大器 CF101 CF702 CF709 CF741 CF748 CF324 CF358 OP07 CF3130 CF347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语音信号的短时分析技术 对语音信号采用分段(或称分帧处理),称为短时分析。 短时平均能量 短时能量分析 窗口形状的选择 窗口的长度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组合逻辑电路 ——中规模组合逻辑集成电路.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陈 虎 多媒体技术基础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陈 虎
音频处理及数字化.
实验五 MSI组合逻辑功 能部件的应用与测试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 1. 了解集成与非门在脉冲电路中 的某些应用及其原理。 2. 学习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参数与
现代通信原理 第 六 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声音信号数字化 信息工程学院 宋 荣 杰.
§7.3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 模型—差分方程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由微分方程导出差分方程 由系统框图写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for Voice Assistants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2.1 控制系统中信号分类 2.2 理想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及特性分析 2.3 信号的恢复与重构 2.4 信号的整量化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7.1 引言 第1章我们讲过通信系统按传送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都是模拟信号(模拟信息),而信道传输的却是数字信号。可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发信端必须要有一个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同时在收信端也要有一个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B12 竺越
第12章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一. 555定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分压器:由三个等值电阻构成
第二章 基带数字通信 2.1 随机过程 2.2 数字基带信号 2.3 脉冲编码调制PCM 2.4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及其误码率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 第三节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 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 第三节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 第四节 子带编码——SBC 第五节 参量编码 第六节 GSM及IP电话系统语声编码技术的应用及标准

一、 语声信号编码的概念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语声信号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 语声信号编码的概念 现以一个简单的语声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PCM)的编码,解码过程说明语声信号编码的概念,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PCM编解码框图

(1) 抽样 (2) 量化 图中的A/D变换包含三个部分:抽样、量化和编码。 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 量化是将模拟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的过程。

二、 语声信号编码的分类 (3) 编码 · 波形编码,是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前述PCM方式即为波形编码的一种。 编码是指将每个量化后的样值用一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二、 语声信号编码的分类 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划分为三大类型。 · 波形编码,是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前述PCM方式即为波形编码的一种。

· 参量编码是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的编码。 · 混合编码,介于波形编码与参量编码之间的一种编码,即在参量编码的基础上,引入了一定的波形编码的特征,以达到改善自然度的目的。

第二节 脉冲编码调制——PCM 一、 概述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中的信号变换和处理过程如图2.2所示。 图2.2 PCM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过程

二、 抽样 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在时间上对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即将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处理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之为抽样。 1. 抽样定义及实现抽样的电路模型 连续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抽样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3 连续信号抽样示意图

图2.4 抽样器及抽样波形示意

图2.5 相乘器抽样模型

图2.6 开关函数

2. 抽样定理 (1) 低通型信号抽样 设时间连续信号f(t),其最高截止频率为fM。如果用时间间隔为TS≤1/2fM的开关信号对f(t)进行抽样,则f(t)就可被样值信号fS(t)=f(nTS) 来唯一地表示。或者说,要从样值序列无失真地恢复原时间连续信号,其抽样频率应选为fS≥2fM。这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抽样定理,简称抽样定理。

所谓理想抽样是指以式2.1中的开关函数ST(t)为单位高度的周期冲激脉冲序列,其波形图如图2.7所示。 图2. 7 单位冲激脉冲序列

图2.8 理想抽样样值序列频谱

图2.9 三种不同抽样频率时的样值序列频谱

至此,我们可以用下述两种被此等价的方式来表示有限能量频带受限信号的抽样定理。 ① 对于频谱分量低于fM的有限能量信号,可以用间隔小于或等于1/2fM的该信号瞬时样值来完全描述。 ② 对于频谱分量低于fM的有限能量信号,可以从抽样速率大于或等于2fM的该信号瞬时样值序列中完全地恢复,即抽样频率应为fS≥2fM。

(2) 带通型信号抽样 图2.10 带通型信号示意

图2.11 带通型信号样值序的频谱

(3) 与抽样有关的误差 前面所讨论的抽样定理是基于下列三个前提: · 对语声信号带宽的限制是充分的; · 实行抽样的开关函数是单位冲激脉冲序列,即理想抽样; · 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恢复原语声信号。

① 抽样的折叠噪声 ② 抽样展宽的孔径效应失真 抽样定理指出,抽样序列无失真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fS≥2fM。为了满足抽样定理,对语声信号抽样时先将语声信号的频谱限制在fM以内。为此,在抽样之前,先设置一个前置低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400Hz以下,然后再进行抽样。 ② 抽样展宽的孔径效应失真

图2.12抽样折叠噪声示意

图2.13 自然抽样与抽样展宽

图2.14 抽样展宽电路框图

图2.15 展宽孔径效应失真

三、 量化 1. 量化定义及描述 量化是把信号在幅度域上连续取值变换为幅度域上离散取值的过程。 量化过程是一个近似表示的过程,即无限个数取值的模拟信号用有限个数值的离散信号近似表示。

图2.16 量化示意图

2. 均匀量化及量化噪声计算 量化就是将幅度值为连续的信号变换为幅度值为有限个离散值的过程。 各量化分级间隔相等的量化方式即为均匀量化。 图2.17(a)所示的阶梯状特性中的一个台阶的高度称为一个量化级。如图所示,均匀量化时在整个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内量化级的大小都是相等的。量化误差所产生的量化噪声也应有两部分:非过载量化噪声和过载量化噪声。

图2.17 均匀量化特性与量化误差特性

设量化间隔为Δ,则 Δ=2U/N 在非过载区内的最大量化误差为 emax(u)=Δ/2

图2.18 语声信号的幅度概率分布

图2.19 语声信号的分级间隔及量化值

图2.20 量化信噪比随l、Xe关系曲线

(1) 非均匀量化及实现 3. 非均匀量化及压缩扩张技术 采用均匀分级量化时其量化信噪比随信号电平的减小而下降。 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图2.21非均匀量化特性及量化误差

图2.22 非均匀量化实现框图

图2.23 压缩扩张特性

(2) μ律和A律压缩特性 ① μ律压扩特性 ② A律压扩特性

图2.24

图2.25 A=87.6时(S/Nq)dB(A)曲线

③ A律13折线压扩特性 具体实现的方法是:对X轴在0~1(归一化)范围内以1/2递减规律分成8个不均匀段,其分段点是1/2、1/4、1/8、1/16、1/32、1/64和1/128。

图2.26 8段折线的分段示意

图2.27 A律13折线压缩特性

图2.28 A律13折线量化信噪比

四、 编码与解码 1. 二进制码组及编码的基本概念 目前使用的二进制码组的编码关系有3种: · 一般二进制码编码 · 循环码编码 · 折叠二进制码编码

图2.29 几种编码方案的误码信噪比

图2.30 天平称重示意图

2. 线性编码与解码 (1) 级联逐次比较型编码电路 级联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就是参照前述的天平称重的原理构成的。

图2.31 级联逐次比较编码器原理框图

(2) 反馈型线性编码器 反馈型线性编码器原理框图如图2.32所示。 反馈型编码器是采用样值与本地解码输出逐次比较的方法进行编码的,每一比特比较一次并编出一个码元,这种编码器的编码过程是逐次逼近的。

图2.32反馈型线性编码器原理框图

图2.33 编码过程波形

(3) 加权求和解码网络 解码网络的作用是把PCM数字码组转换成相应的电压或电流幅度。前述反馈型线性编码器中本地解码所用的解码网络是电流相加型解码网络,它是加权求和解码网络的变型。

图2.34 加权求和解码网络

图2.35 电流相加型解码网络

3. 非线性编码与解码 (1) A律13折线编码的码字安排 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叫做线性编码,与之对应的具有非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就叫做非线性编码。 (1) A律13折线编码的码字安排 前述已说明A律13折线的分段是对输入信号归一化范围(0~1)分为8个不均匀段,故要表示不同的段落号就需要有三位码。

采用A律13折线编码时所需的码位数是8,其具体安排是: a1 a2a3a4 a5a6a7a8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电平码 a1=1,表示正极性;a1=0,表示负极性; a2a3a4为000~111共有8种组合,分别表示对应的8个分段,即第1段至第8段; a5a6a7a8为0000~1111共有16种组合,表示每段的16个分级。

(2) A律13折线编码方法 ① 判定值的确定规律和提供方法 极性码的判决: 极性码的判定值为零,它根据输入信号IS(以电流表示)的极性来决定,即 IS≥0时,a1=“1”码; IS<0时,a1=“0”码。

段落码的判决: 对A律13折线编码是将编码电平范围(归一化0~1)以量化段或量化级为单位,逐次对分,对分点的电流(或电压)即为判定值IR。 段内电平码的判决: 当段落码确定之后,接着确定出该量化段的起始电平IBi和该量化段的量化间隔Δi,由此,就可以进行段内电平码的判决了。

图2.36 段落码码字的判决过程

② 编码方法 A律13折线编码采用逐次反馈编码。 ③ 逐次渐近型编码器 · 比较判决和码形成电路 · 判定值的提供电路——本地解码器

图2.37 逐次渐近型编码器原理框图

图2.38 D1~D8时序关系

④ 编码端量化误差的分析 ⑤ A律13折线解码 · 增加了极性控制部分 · 数字扩张部分由7/11变换变为7/12变换 · 增加了读出控制电路

图2.39 A律13折线解码器方框图

五、 单片集成PCM编解码器 · 发送部分 发送部分包括:输入运放、带通滤波器、抽样保持和DAC(数模转换)、比较器、逐次逼近寄存器、输出寄存器以及A/D控制逻辑、参考电源等。

图2.40 2914功能框图

· 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包括:输入寄存器、D/A控制逻辑、抽样保持和DAC、低通滤波器和输出功放等。 · 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是一个控制逻辑单元,通过PDN(低功耗选择)、CLKO(主时钟选择)、LOOP(模拟信号环回)三个外接控制端控制芯片的工作状态。

图2.41 2914典型实用电路

第三节 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DPCM 一、 DPCM原理及实现 差值编码一般是以预测的方式来实现的。

图2.42 实现预测的横截滤波器

图2.43是DPCM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前面所述,DPCM方式的发送端就是将现有样值与预测值之差进行量化编码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在接收端为了恢复原信号也必须进行与发送端相同的预测。

图2.43DPCM系统原理框图

——ADPCM 二、 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是:让量化间隔Δ(t)的变化,与输入信号方差相匹配,即量化器阶距随输入信号的方差而变化,它正比于量化器输入信号的方差。

图2.44前馈自适应量化ADPCM

图2.45反馈自适应量化ADPCM

图2.46 固定和自适应DPCM系统性能

三、 32kbit/sADPCM系统 1984年ITU-T公布了G.721 32kbit/s ADPCM标准,并于1986年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图2.47G.721 32kbit/s ADPCM工作原理框图

(1) 技术特点 四、 单片集成ADPCM编解码器 1. MC145532 ADPCM代码转换器 · 满足ITU-T建议G.721—1988; · 全双工、单信道工作; · 选择引脚μ律或A律编码; · 同步或异步工作;

(3) 应用电路 (2) MC145532引脚符号与功能 · 容易与摩托罗拉的PCM编解码器、滤波器等接口; · 串行PCM和ADPCM数据传输速率为64kbit/s~5120kbit/s; · 省电能力用于低电流的消耗; · 简单时隙分配定时用于代码转换器; · 单5V电源。 (2) MC145532引脚符号与功能 (3) 应用电路

图2.48 MC145532引脚排列图

图2.49 MC145532ADPCM应用电路

(1) 技术特点 2. MC145540ADPCM编/解码器 · 单电源工作(2.7~5.25V); · 3V时典型功耗为60mW,省电时为15μW; · 最小噪音的差分模拟电路设计; · 完全μ律或A律压扩PCM编解码器滤波器;

(2) MC145540引脚符号与功能 (3) 应用电路 · 64,32,24和16kbit/s数据率ADPCM代码转换器; · 通用可编程双音频发生器; · 可编程发送增益、接收增益和侧音增益; · 用于与话筒接口的低噪声、高增益、三端输入运算放大器; (2) MC145540引脚符号与功能 (3) 应用电路

图2.50 MC145540引脚排列图

图2.51 MC14550手持机应用电路

第四节 子带编码——SBC 一、 子带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子带编码是首先将输入信号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频带分量,然后再分别进行编码,这类编码方式称为频域编码。 把语声信号分成若干子带进行编码主要有两个优点。

子带编码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图2.52所示。在子带编码中,用带通滤波器将语声频带分割为若干个子带,每个子带经过调制将各子带变成低通型信号(图中未画出)。这样就可使抽样速率降低到各子带频宽的两倍。

图2.52 子带编码原理方框图

二、 子带编码的比特分配及编码速率 ΔBk=ΔB=B/m 在子带编码中,各子带的带宽ΔBk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前者称为等带宽子带编码,后者称为变带宽子带编码。等带宽子带编码的优点是易于用硬件实现,也便于进行理论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带宽ΔBk等于 ΔBk=ΔB=B/m 式中,k=1,2,3,…m,m是子带总数,B是编码信号总的带宽。

三、 子带的划分 四、 16、24、32kbit/s电话语声子带编码 语声信号各子带的带宽应考虑到各频段对主观听觉贡献相等的原则做合理的分配。 四、 16、24、32kbit/s电话语声子带编码 该标准采用三种编码速率,即48、56及64kbit/s。输入语声信号带宽为50~7000Hz,分成两个等宽的子带。

第五节 参量编码 参量编码的原理和设计思想与波形编码完全不同。波形编码的基本思路是忠实地再现话音的时域波形,为了降低比特率,可充分利用抽样点之间的信息冗余性对差分信号进行编码,在不影响话音质量的前提下,比特率可以降至32kbit/s。

一、 语声形成机理及语声信号分析 语声形成的大致过程可如图2.54所示。 从语声信号分析可知,音素分为两类:伴有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

图2.54 语声形成过程

1. 浊音与基音 浊音又称有声音,语声发声时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激励起准周期的声波,如图2.55所示。由图可见浊音声波具有明显的准周期特性,这一准周期音称为基音,其基音周期为4~18ms相当于基音频率在50~250Hz范围内。

图2.55 波音声波波形图

图2.56 浊音频谱示意

2. 清音 清音又称无声音。 图2.57 清音波形图

清音没有周期特性,典型的清音波形频谱如图2.58所示。从清音的频谱分析可知,清音中不含具有周期或准周期特性的基音及其谐波成分。 图2.58 清音频谱示意

3. 语声信号产生模型 图2.59 语声信号产生模型

二、 线性预测编码(LPC)的基本概念 在发送端,原始语声输入A/D变换器,以8kHz速率抽样并变换成数字化语声。然后以每180个样值为一帧(帧周期22.5ms),以帧为处理单元逐帧进行线性预测系数分析,并作相应的清/浊音判决和基音提取,最后把这些参量进行量化、编码并送入信道传送。

图2.60 线性预测LPC编译码方框图

在接收端,经参量解码分出参量{ai}、G、P和u/v等。G、P以及u/v用作语声信号的合成产生,{ai}用作形成合成滤波器的参数。最后将合成产生的数字化语声信号再经D/A变换即还原为接收端合成产生的语声信号。 图2.61所示是简化的LPC原理框图。

图2.61 简化LPC原理框图

三、 线性预测合成分析编码 1. 结构原理 激励生成器产生的激励信号经线性预测器后得到重构的话音信号(i),线性预测器模拟声道特性,加强了激励信号的某些频率域,减弱了另一些频率域,体现了语声信号的短时相关性。激励信号则体现了语声信号的长时相关性,输入线性预测器的激励信号是量化后的增益和基音信号。

图2.62 LPAS声码器原理结构

2. 激励信号生成及表示 激励信号的产生有如下几种: (1) 多脉冲激励(MPE) (2) 规则脉冲激励(RPE)

(3) 码本激励 激励信号最终要量化后以二进制的形式发送出去。量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标量量化,也就是对每个参数独立地进行量化,然后通过组合确定参数集。另一种是矢量量化,也就是将所有参数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量化,在数学上就用矢量来表示参数的组合。

第六节 GSM及IP电话系统语声编码技术的应用及标准 G.728是16kbit/s的LPAS声码器,采用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方式。 1. G.728编码器 G.728的LD-CELP编码器的简化结构如图2.63所示。

图2.63 G.728编码器结构

2. G.728解码器 图2.64G.728解码器结构

二、 G.729声码器 1. G.729声码器性能特点 2. G.729编码器 G.729是8kbit/s的LPAS声码器,线性预测采用前馈型前向自适应技术。 2. G.729编码器 G.729编码器如图2.65所示。模拟话音信号经话带滤波后,按8kHz频率抽样并变换成16bit线性PCM信号,这就是图中编码器的输入话音信号。

图2.65 G.729编码器结构

3. G.729解码器 图2.66 G.729解码器结构

三、 G.723.1声码器 G.723.1是双速率LPAS声码,低速率的编码比特率为5.3kbit/s,高速率为6.3kbit/s,线性预测也是采用前馈型前向自适应,并使用了预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