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急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急诊科 张 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护理要点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及抢救要点 教学要求.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静萱. 举 例 患者,女, 68 岁, 12 年前,发作 “ 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 ” , 8 年前,再发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 死 ” ,冠脉造影示 “ 三支病变 ” 。 8 年来,劳力性 呼吸困难。 2 个月来,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 能平卧。查体:双肺闻及水泡音,叩诊心界扩.
第 21 章 抗心绞痛药 # 概 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由 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 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时,病人胸骨后出现 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 至左肩、心前区和左上肢, 疼痛一般持续几分钟,休 息或服用抗心绞痛药可缓 解。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症的临床诊断 深圳市人民医院 翟丽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 一 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 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具有共 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 栓形成,进而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试题 1 请指出心尖区内 听诊有何异常 : A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B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不传导 ** C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D 、可闻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 E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心衰 基本知识 心血管内科 朱婉红. 主要内容 1 、概念 1 、概念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4 、心功能分级 4 、心功能分级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定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阻塞 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病 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CORONARY HEART DISEASE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阿布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心律失常.
急性左心衰竭.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七节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CHD).
冠心病常用药物.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ers)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急性心力衰竭诊治及转诊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卫生院 孙关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现代诊断与治疗
冠动状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心 力 衰竭.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急性心肌梗死 肖 伟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兵团农一师医院 石河子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 罗仁
第十六章 抗心绞痛药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第二节 急性胸痛 第十四章 急性疼痛 科教部 谭珊 讲 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水 肿.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理论知识竞赛 云南省急救中心 普丽芬.
心力衰竭合并 MODS 矛盾中的艺术 合并心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矛盾中的艺术 郑 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的分型及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2学时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博爱医院 郝才运.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李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莹莹 病理生理学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血管系统急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急诊科 张 波

急性心力衰竭

概 念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是指心脏在短期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室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体循环或肺循环急性淤血和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心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可分为急性左 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 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发生 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急性右心衰竭较少 见,主要由右室梗死或大块肺梗死所致。本节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任何突发的心脏解剖或功能损害,导致心排血量急骤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的因素,均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2.急性压力负荷过重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 4.急性心室舒张受限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由于 肺毛细血管压急骤升高,如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影响气体交换。病人突然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浅快,每分钟可达30~ 40次,端坐喘息,频繁咳嗽,咯出大量白色或粉红 色泡沫样痰,严重者泡沫痰可从口、鼻中大量涌出。 病人常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灰白,皮肤 湿冷,严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二、临床表现 2. 听诊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奔马律。部分早期病人,病程在肺间质水肿阶段,肺部可无湿罗音,亦不咳泡沫样痰。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血流动力学监测 5.动脉血气分析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动脉血气、X线胸片和既往心脏病史等,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有时需与支气管哮喘鉴别,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和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而长期的哮喘病史,有哮鸣音而湿罗音不明显则有助于诊断支气管哮喘。

非心源性肺水肿与急性左心衰竭虽都有呼吸困难、紫绀和心率增快等相同症状和体征,但治疗方法各异,两者需鉴别。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非心源性肺水肿与急性左心衰竭虽都有呼吸困难、紫绀和心率增快等相同症状和体征,但治疗方法各异,两者需鉴别。

非心源性肺水肿与急性左心衰竭鉴别 心源性 非心源性 病史 有基础心脏病 常无基础心脏病史 末梢血运 不良(四肢冷) 末梢灌注过多(四肢温暖) 颈静脉充盈 常怒张 无 周围动脉搏动 弱 有力,宏大 爆裂音 有(湿性) 常无(如有为干性) 心电图表现 缺血梗死或心律失常 正常或窦性心动过速 胸部X线 沿肺门分布 外周分布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 >18mmHg <18mmHg 水肿液蛋白/血清蛋白 <0.5 >0.5

五、治 疗 急性左心衰竭为危重急症,应迅速、积极针对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变化三方面综合治疗,其首要目标是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缓解肺淤血,改善和维持组织的充分供氧。

1.急救措施 (1)体位: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增加肺容量和肺活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1)体位: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增加肺容量和肺活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2)吸氧和消除气道泡沫: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对病情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2)吸氧和消除气道泡沫: 为消除气道内泡沫,改善肺通气功能,可将氧气先通过50%~70%酒精湿化瓶后吸人,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而使之破裂,有利于肺顺应性和肺泡通气的改善。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3)吗啡(Morphine):其镇静作用可减轻病人的 躁动和焦虑状态,降低心肌耗氧量,并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其中枢性交感抑制作用可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肺水肿。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3)吗啡(Morphine):注射后应注意血压和呼吸,若发生呼吸抑制,可用吗啡拮抗剂如纳络酮解救。急性肺水肿如伴有颅内出血、神志障碍、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气管哮喘时禁用吗啡。老年体弱者应减量慎用。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4)快速利尿:呋塞米(Furosemide)通过扩张静脉和快速利尿作用减少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缓解。常用20~40mg静脉注射,如30min内未见利尿效果,则可增大剂量重复一次。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5)血管扩张剂:扩张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前负荷减轻,肺毛细血管楔嵌压下降,肺淤血减轻;扩张外周小动脉,则后负荷下降,心排血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脏器灌注增加。急性肺水肿时,外周小动脉收缩,心排血量严重降低,因此对无低血压者,宜给予血管扩张剂。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若以肺充血、肺水肿为主,而无明显周围灌注不足,宜选用静脉扩张剂;如心排血量降低,有明显周围灌注不足,而肺充血不严重者,宜用动脉扩张剂;若两者兼有,宜选用动、静脉扩张剂。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等。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剂量较大时还有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作用。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作用强、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6)血管扩张剂选择原则: 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a受体阻滞剂,主要扩张小动脉,也扩张静脉,适用于肺水肿伴外周阻力增高的病人。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7)洋地黄制剂 :急性左心衰竭时宜选用快作用洋地黄制剂,特别是由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诱发,或已知心脏增大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者。常用毛花甙C(LanatosideC)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必要时2~4h后可重复一次。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血压时,也可选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可与多巴胺合用,也可单独应用。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8)氨茶碱 :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其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以及温和的外周血管扩张、利尿和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呼吸困难。常用量250mg以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10~15min)静脉注射,必要4~6h后可重复一次。由于其治疗安全窗较窄,并可引起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故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不宜使用。

五、治 疗- 1.急救措施 (9)糖皮质激素:由于能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稳定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促进利尿等作用,对急性肺水肿有一定治疗价值。常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考的松100~200mg或甲基强的松龙80~160mg静脉注射或加入 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五、治 疗 2.消除诱因 大多数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找出诱发因素,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输液过快、感染、体力过劳、情绪激动、血压急剧升高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应尽快找出,并作相应处理,以阻断病理生理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3.病因治疗 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同时,或经初步急诊处理后,应积极确定基础心脏病,并作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等治疗。 五、治 疗 3.病因治疗 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同时,或经初步急诊处理后,应积极确定基础心脏病,并作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等治疗。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

概 述 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过程中的一个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发病原因是心肌急性缺氧,是心肌氧的供需不平衡,大多是由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情演变或恶化而来。

ACS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根据心肌急性缺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个体氧供需失衡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论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何种原因,持续心肌缺血的结果将是心肌梗死。正因为ACS发病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变,如能早期识别,快速有效治疗,将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缩小心梗面积,甚至避免心肌梗死发生。这就是ACS作为一个临床类型,为大家所接受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一、临 床 分 类 1.ACS划分两大类 (1)第一类: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前者发病率为75%,后者发病率为2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又称白色血栓,血管腔未完全闭塞。

1.ACS划分两大类 (2)第二类: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为主,又称红色血栓,血管腔完全闭塞。 一、临 床 分 类 1.ACS划分两大类 (2)第二类: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血栓是以纤维蛋白为主,又称红色血栓,血管腔完全闭塞。

一、临 床 分 类 2.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是鉴别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目前测定的肌钙蛋白有两种,即肌钙蛋白T(TnT)与肌钙蛋白I(TnI)。不稳定心绞痛,肌钙蛋白不升高。急性心梗时升高。TnI的特异性较TnT更高。一般认为,TnI及TnT每6小时测一次,连续两次正常,可除外心肌梗死。

3.ACS危险程度分类 ACS低危——发作时ST段抬高<1mm, 胸痛<20分钟,TnI及TnT正常。

二、发病机理 ACS发病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其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二由于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血管腔阻塞。一般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血管腔狭窄,但不至于完全堵塞,一旦有血栓形成,则很容易使血管腔堵塞。

二、发 病 机 理 此外,内皮功能受损,使前列环素(PGl2)及内皮舒张因子(EDRF)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ACS是冠心病的一组特殊临床类型。 ACS诊断主要依据冠心病病史及临床表现。包括冠心病易患因素、心肌缺血临床表现(由稳定性心绞痛转为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改变等可以作出诊断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稳定性心绞痛 胸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大多在5~15min,多于劳累后过度紧张激动后发病,休息及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可以缓解。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不稳定性心绞痛 胸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都达到或超过15 min。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不稳定性心绞痛三种类型: (1)新近发生的劳累后心绞痛,病发时间在一个月之内。 (2)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增加,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静息性心绞痛,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等。不稳定性心绞痛肌钙蛋白TnT及TnI不升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心电图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临床有不稳定性心绞痛表现,肌钙蛋白TnI、TnT升高,应考虑有心肌梗死可能。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4.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根据超早期巨大T波及弓背型ST段抬高、ST-T波动态演变、肌钙蛋白阳性等,结合临床表现不难诊断。ST段抬高,须与心包炎、变异心绞痛等相鉴别。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痛是ACS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也有少数病人可以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或仅有颈、颌、耳、上腹等不适,应加注意。

四、治 疗 1.院前治疗 开放静脉通路,氧气吸人,舌下含硝酸甘油,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等。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建议采用MONA方针,M:(吗啡)能有效止痛,降低氧需及前负荷;O:(氧气)改善缺氧;N:(硝酸甘油)能对抗血管痉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及氧需;A:(阿司匹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四、治 疗 2.院内治疗 完成病史体检,维持静脉通路,供氧,血氧饱和度测定,描记12导联电图,连续心电监测,监测肌钙蛋白及心肌酶等。对治疗反应欠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瓣膜功能不全,休克,Lbbb等可请心脏专家会诊。

四、治 疗 (1)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无禁忌的病人立即给予急诊溶栓或直接作介入治疗。急诊溶栓不再受年龄限制。溶栓时间由6h延伸至12h。 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UK)2万U/kg, 30min IV,链激酶 (SK) 150万U/30 min IV,r-tPA 5O~100mg/90min IV,rSK(重组链激酶)150万U/30 min IV。

四、治 疗 介入治疗(PTCA)指征:AMI发生于老年,年龄>75岁,或有溶栓禁忌证,有心衰或心源性休克者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许多学者认为PTCA结合冠脉放支架优于溶栓治疗。

四、治 疗-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加强临床观察,监测EKG及TnI、TnT的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凝、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四、治 疗-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1)抗凝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 2)溶栓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主张溶栓,因为是白色血栓,溶栓不如抗凝有效,而且增加心梗的危险(溶栓药兼有促凝作用)。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四、治 疗-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3)介入治疗:一般不作直接PTCA,应给予综合治疗,观察,必要时择期作PTCA(间接PTCA)。

4)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甘油类含服、口服或静脉内注射; 四、治 疗-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4)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甘油类含服、口服或静脉内注射;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四、治 疗-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降低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氧供需不平衡,缩小心梗面积,改善近期及远期预后。如口服倍他乐克。应用时应对心率及血压进行监测,心率宜控制在60~90次/分钟为宜,有心衰、哮喘及传导阻滞忌用。

-钙拮抗剂:能扩冠,改善侧枝循环,有稳定斑块作用,药物甚多,适当选用。 四、治 疗- -钙拮抗剂:能扩冠,改善侧枝循环,有稳定斑块作用,药物甚多,适当选用。 (2)非ST段抬高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谢 谢! (Thanks a 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