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 长沙医学院临检教研室 陈丽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Advertisements

诊断学 症状篇 血 尿 ( Hematuria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内科 李晓宁. 学习目的 1. 掌握血尿的定义 2. 掌握判断血尿来源的基本方法 3. 了解血尿的分类 4. 熟悉血尿的常见病因.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第九章 酸碱平衡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酸碱物质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目的 : 掌握尿的生成 掌握运动对尿的影响.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 张明.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内科李晓东. 概 述 泌尿系统组成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血管、神经 功能 : 生成和排泄尿液 内分泌功能 —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素 维生素 D3.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要求 1. 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2. 熟悉机体的排泄途径 ;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 3. 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的 主 要 症 状 和 检 查 护理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课时目标  了解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 熟悉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  掌握泌尿. 男生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的护理.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肾炎 肾功能不全 泌尿系感染 其他.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 十 章 泌 尿 系 统.
第一章 尿液检查.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年4月20日.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第九章 第二节 尿 液 检 验 陆 敏 敏.
蛋 白 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钟 清.
宠物的尿液检查 主讲人:沈萍.
肾脏功能检查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 (一)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二)血肌酐(SCr)测定 (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 泄。 废物 粪便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卫生部“十一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高 血 压 肾 病 金哲淑.
尿 液 检 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实验十 尿液的一般检查、 尿液酸碱度和尿比重
肾 功 能 检 查.
肾功能实验室检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倪培华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Renal function tests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章 尿液检查.
水 肿.
尿液检测 南昌大学一附院检验教研室 万腊根 (330006).
肾功能检查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诸世居.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的环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泌尿功能
尿液的生理与病理 台州市博爱医院 徐涛明.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排泄的概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实验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尿稀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血尿 hematuria.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检查 曾红兵 学时数:1学时.
实验诊断学——肾脏功能 RENAL FUNCTION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检验系 刘湘帆
肾 功 能 检 查 第一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尿液检查 长沙医学院临检教研室 陈丽华

目的要求 掌握:1. 标本采集及处理。 2.尿液目视外观(尿量、颜色、透明度)检查、比密测定法原理、质量控制、方法学平价。 熟悉:1.尿液的生成,尿液检验目的。 2.理学检查临床意义。 了解:尿渗量

目的要求 重点:1.掌握尿标本收集、保存、处理。 2.掌握尿一般性状检查的内容和方。 难点: 1.尿防腐剂的选择目的要求: 2.混浊尿的鉴别。 3.折射仪法测尿比重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复习) 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的结构 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肾单位示意图

(二)尿液生成过程 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效滤过压图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图。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L,但每天排出的终尿仅1~2L图。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②囊内压。 ③血浆胶体渗透压。 ④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膜有筛孔屏障和电荷屏障。葡萄糖可完全滤过,白蛋白难于滤过。 肾小球滤过膜示意图

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有一定的限度。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入血。 Na G 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示意图

二、尿液分析的目的 1.泌尿系统疾病的筛查与鉴别 2.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与观察:如糖尿病 3.安全用药的监护 4.中毒与职业病的防护 5.健康体检

三、尿标本的收集 患者准备 容器准备 采集种类 注意:1、女性避免阴道分泌物或月经混入,男性避免精液混入。 2、收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夏季1h内、冬季2h内应完成检查,若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冰箱或加防腐剂.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2.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3.清洁标本采集部位,避免污染。 4.明确标识: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与时间、尿量、标本种类等。

(二)容器准备 (1)清洁、干燥、密封性好、一次性使用,惰性材料。 (2)具有较大容积与口径,便于留取尿液。 (3)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使用无菌容器。 (4)容器周围应有病人标识部位。

留尿容器

(二)尿液标本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收集中段尿,不少于30ml 1.首次晨尿:适合住院病人和微量物(如HCG)检查 。 2.随机尿:门诊或急诊化验病人。常规筛查、细胞学研究等。 3.餐后2h尿:适于蛋白,尿胆原,葡萄糖检测 。

4.计时尿 原则:去头留尾 (1)3h尿:上午6~9时尿液,用于1h尿排泄率检查,衣原体、支原体培养等。 (2)12h尿:晚8时到次晨8时,正常饮食外不再饮水。40%甲醛1ml防腐。用于微量清蛋白、球蛋白排泄率测定。 (3)24h尿:防腐。用于肌酐清除率试验、儿茶酚胺、17-羟、17-酮、总蛋白质、尿糖、电解质等化学物质定量或结核杆菌检查等。

5.尿三杯试验 患者一次连续排尿,分别留取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诊断。 5.尿三杯试验 患者一次连续排尿,分别留取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诊断。 留尿 名称 病变部位 第1杯(10ml) 前端尿 尿道或膀胱颈 第3杯(10ml) 终末尿 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 第2杯 其余大部分尿 膀胱颈以上部位

3、尿液标本的保存与防腐 (1)保存:①4℃冷藏,可保存6h,但要避光加盖;②冷冻,需先将新鲜标本离心除去有形成分,冰冻保存上清液。 (2)化学防腐:尽量不使用防腐剂,必须加时尿液仍需冷藏保存。

防腐剂 用量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40%甲醛 5ml/L尿 管型、细胞检查 使班氏法糖定性检查呈假阳性 甲苯 尿糖、尿蛋白 浓盐酸或冰醋酸 5ml/L尿;25ml/L尿 17酮、17羟、儿茶酚胺、香草扁桃酸 麝香草酚 <1g/L尿 尿中化学成分、细胞 过量会使加热乙酸法蛋白定性假阳性 碳酸钠 10g/L尿 卟啉类化合物 贮于棕色瓶中

4.尿液标本检验后处理 注意生物安全,应符合卫生防疫法规定 尿液剩余标本:10g/L过氧乙酸或漂白粉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 实验器材:30~50g/L漂白粉或10g/L次氯酸钠中浸泡2h,也可用5g/L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一次性尿杯或其他耗材:集中焚烧

第二节 尿液的理学检查 一、尿量 二、尿颜色和透明度 三、气味 四、尿比重 五、尿渗透压 六、尿浓缩稀释试验

一、尿量 [标本] 留取24h尿:收集清晨6点至次晨6点的全部尿液, [操作] 用量杯量尿液, 结果如实报告 [参考值]成年人:1~2L/24h, 昼夜尿量比2~4:1.

[临床意义] (1)多尿:尿量>2.5L/24h,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 。 (2)少尿:尿量<17ml/h(儿童<0.7ml/kg体重)或24h尿量<0.4L。无尿:尿量<100ml/24h或12h内无尿液排出。 见于休克、脱水、水肿、急性肾炎。

二、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尿透明度一般以浑浊度表示,可分清晰透明、轻微浑浊(雾状)、浑浊(云雾状)、明显浑浊4个等级。 【参考值】淡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应用】1.常见浑浊尿种类及鉴别。图 2.常见异常尿色

加热 浑浊尿 加酸 加2.5mol/LNaOH数滴,变为胶状者为脓尿 浑浊消失:尿酸盐 浊度增加:菌尿、蛋白尿 变清无气泡:磷酸盐、草酸盐 浑浊增加 加酸 浊度增加:菌尿、蛋白尿 变清无气泡:磷酸盐、草酸盐 变清有气泡: 碳酸盐 加乙醇:乙醚:尿液=2:1:1, 振荡后变清为脂肪尿 加2.5mol/LNaOH数滴,变为胶状者为脓尿

常见异常尿色 (1)血尿:>1ml出血量/L尿液,肉眼血尿 >3RBC/HP,镜下血尿。 (2)血红蛋白尿:见于血管内溶血。与血尿鉴别: 项目 血尿 血红蛋白尿 镜下 可见大量RBC(完整) RBC碎片或无 离心后上清液 透明,隐血试验阴性 仍为红色,隐血试验阳性

(3)肌红蛋白尿 大量肌肉组织破坏,Mb溢出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外观也呈红色,OBT(+).与Hb尿鉴别:80%硫酸铵沉淀Hb而不沉淀Mb。 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急性心梗、大面积烧伤。 (4)胆红素尿 呈深黄色,尿中含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区别药物性黄色尿)。在空气中久置变棕绿色。 见于:阻塞性黄疸、药物性黄疸。

(5)乳糜尿 深部淋巴管阻塞或泌尿系淋巴管破裂后乳糜液溢入尿中。尿液乳白色混浊。 见于:丝虫病或非丝虫病(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 (6)脓尿&菌尿 ①脓尿:尿中含大量N、脓细胞等炎性渗出物,黄白色混浊,放置后絮状沉淀。 ②菌尿:尿中含大量细菌,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 见于:泌尿生殖系感染、肾结核等。

(7)盐类结晶尿 尿液呈白色或淡粉红色颗粒状混浊,沉渣镜检见盐类结晶,大多数为尿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 见于:正常尿、结石、痛风和某些药物。 (8)其他:卟啉尿——红葡萄酒色 绿色尿——绿色假单胞菌败血症 黑色尿——酚中毒、黑色素瘤

(三)气味 正常尿液:略带酸味,新鲜排出的尿液有氨臭味。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大蒜臭味:有机磷农药中毒 腐臭味: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 老鼠屎样臭味:苯丙酮尿症 粪臭味:大肠杆菌引起尿路感染

二、尿比重测定(SG) 定义: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是尿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表示肾小球的浓缩稀释能力。 因素:水分、溶质(尿素、肌酐等)、尿量。 方法:浮标法、折射仪法、试带法 4℃时纯水的比密为1.000.

检测原理 1、比重计法(浮标法) : ①尿比重与所含溶质量成正比, ②溶质越多,尿比密越高,对浮标的浮力就越大,浸入尿中的比重计部分就越少,读数就越大;反之则读数越少。

检测原理 2、试带法: ①试带中含有多聚电解质和酸碱指示剂。 ②多聚电解质含有随尿标本中离子浓度而解离的酸性基团, ③离子浓度越多,酸性基团解离越多,而使模块中的pH改变, ④这种改变可由模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

3.折射仪法 :①折射率与密度/总固体量有比例关系。密度越大,折射率越高。 ②折射率与光的波长及温度也有关系。 ③经过大批量尿标本研究,建立了折射率、比密和总固体量的经验关系。可直接读数。

方法学评价 1、比重计法:方法简便,但标本用量大,影响因素多(温度、蛋白质、葡萄糖等),精密度很差,现已少用。 2、折射仪法:标本用量少,可重复测定, 易于标准化 ,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3、试带法:操作简便、快速,不受非离子成分影响,但干扰多(pH,蛋白等)。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过筛试验。

参考值 成人晨尿:1.015~1.025; 随机尿 1.003~1.035; 新生儿:1.002~1.004.

质量控制 1.方法选择:成人体检,用干化学试带法。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用折射仪法。 2.折射仪法:需先校准仪器,减少温度的影响。 3.比重计法:需校准,尿量要充足。温度一般为20℃,温度每↑3℃,结果加上0.001。

质量控制 4.试带法:①测试范围:1.005~ 1.030.尿比重>1.030时,将标本稀释一倍后重新测定,测定值末两位数×2. ②受pH值影响。 pH值超过6.5,结果应加0.005;超过8.0,应加0.010. 5.结晶:因低温产生结晶时,应加温使之溶解。

质量控制 6.蛋白尿、糖尿对比重的影响: 影响因素 比重计法 折射仪法 干化学试带法 每增加10g/L蛋白质 结果减去0.003 结果减去0.005 结果减去0.006 每增加10g/L葡萄糖 结果减去0.004 无影响

临床意义 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指标。 1.SG↑:①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少,SG增高)等②糖尿病(尿多,比密高)。 ③肾前性少尿疾病:高热、脱水等。 2.SG↓:尿崩症、慢性肾炎、大量饮水等。 3.SG比较固定:SG变化不大,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表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尿液渗透浓度测定 【概述】 1.概念:简称尿渗量,指尿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总数量。 渗透活性物质指能自由通过生物半透膜的物质。 2.尿渗量与微粒的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 3.与溶液中颗粒数量有关。

4.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的较好指标。浓缩功能下降,尿渗量下降。 【测定方法】半透膜式;非半透膜式(冰点降低法) 【参考值】600~1000mOsm/kgH2O; 晨尿尿渗量(Uosm)/血浆渗量(Posm) 即浓缩指数:3.0~4.5:1.

【临床意义】 (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①高渗尿:尿渗量及浓缩指数均正常,表明浓缩稀释功能正常。 ②等渗尿:浓缩指数≌1.表明肾脏浓缩功能接近完全丧失。

③低渗尿:尿渗量<200mOsm/kgH2O,浓缩指数<1,提示肾脏浓缩功能丧失,稀释功能仍存在。 等渗尿和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慢性间质性病变。 2.鉴别肾前性和肾性少尿:肾前性尿渗量>450 mOsm/kgH2O;肾性尿渗量<350 mOsm/kgH2O.

四、尿液浓缩稀释试验 通过测定尿比重的变化反映远端肾小管对水和溶质再吸收的能力,判断肾脏浓缩稀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