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8.3 神經內分泌 神經內分泌 特化的神經細胞能分泌激素 → 影響個體 的生長和發育 化學物質分泌來源是神經細胞 運輸方式、作用機制:皆與內分泌激素 相同 神經分泌細胞在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之間具有顯著差異.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初步学会辩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和各种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关注鉴别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第三章 结缔组织 ( connective tissue) 组成 结缔组织 细胞 大量的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组织液.
第 二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一 节 减 数 分 裂 和 受 精 作 用 主讲:广州市玉岩中学 杨美玲.
内分泌 Endocrine 李锦新 No 广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第二节 女性生殖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男性生殖系统.
生 殖 Reproduc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一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自学) 第四节 性生理与避孕(自学)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生 理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第一章 生殖细胞(germ cells)的发生
器官组织学 第十五章 雌性生殖系统 基本内容:各级卵泡的发育及结构特点、黄体的形成、子 宫的一般组织结构。 内容包括:卵巢 输卵管 子宫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十四章 雄性生殖系统 基本内容:曲精小管的组织结构和精子的生成过程、生殖管道和副性腺的一般结构 。 一、睾丸的一般结构
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官 系统 第14讲 滕树成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普通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立项教材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
生殖器位置. 生殖器位置 生殖器组成 男性生殖器概况 男性生殖器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 附睾:暂时贮存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附属腺:包括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分泌物参与形成精液。 阴茎:性器官,兼具有排尿功能。 阴囊:容纳睾丸和附睾,调节阴囊内的温度,保证精子生成。
动物生殖器官及其机能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Reproductive System)
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二章 配子发生及调控.
第十二章 生殖生理 生殖:成熟的生物体产生与自己相似子代个体的能力和过程。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第十二章 生殖 韩丽 生理教研室.
泌尿生殖系统发生 人体胚胎学.
第一节 男性生殖 Male reproduction
男性生殖系统.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自身、延续种族的重要生命活动,它包括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形成、交配、受精、着床、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等环节。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机能 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机能.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马瑞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男 性生殖 第二节 女 性 生 殖.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 Chaper 18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生殖细胞.
男性生殖系统 GHL.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复习课.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Welcome 制作:初二备课组.
模块五 激素及内分泌系统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技术.
第十二章 生殖生理 第一节 雄性的生殖机能 第二节 雌性的生殖机能.
泌尿生殖系统发生 人体胚胎学.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五、肾 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 肾的生理特性  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内分泌系统 学习目标 1.脑垂体的位置。 2.腺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3.神经垂体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4.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的功能。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滕州市羊庄镇羊庄中学 甘信用.
第14章 消化管 刘 虹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川北医学院 /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组织学 第19章 男性生殖系统 李金茹 刘皓 天津医科大学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男性性腺 睾丸 生殖管道 附睾、输精管、尿道 附属腺 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 阴囊、阴茎

一、睾丸(testis) 附睾头 输精管 输出小管 生精小管 附睾体 小隔 睾丸纵隔 白膜 睾丸 鞘膜腔 直精小管 附睾

一、睾丸(testis) 浆膜(鞘膜脏层) 白膜(tunica albuginea)由 致密结缔组织 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

一、睾丸(testis) 纵隔结缔组织伸入睾丸实质,将实质分为小叶。每个睾丸小叶内有1-4条弯曲细长的生精小管。 生精小管在睾丸纵隔处变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称睾丸间质。

(一)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 生精上皮(spermatogenic epithelium) 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s) 支持细胞 基膜明显 基膜外侧有胶原纤维和梭形的肌样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子 精原细胞 毛细血管 支持细胞 精子细胞 生精小管与睾丸间质

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 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 精子细胞(spermatid) 精子(spermatozoon)

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关系模式图 胞质桥 精子细胞 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 支持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基膜 肌样细胞 毛细血管 睾丸间质细胞 毛细血管 基膜 减数分裂 精子 精原细胞 支持细胞 精子细胞 胞质桥 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关系模式图

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紧贴生精上皮的基膜。 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12µm 可分为A 型和 B 型

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 核卵圆形,染色质深染 生精细胞的干细胞 B 型 核圆,周边有较粗的染色质颗粒 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 圆形,直径约18µm 核大而圆,内含染色质丝 核型为46, XY 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 位于初级生精细胞的近腔侧 圆形,直径约12µm 核圆形,染色较深 核型为23, X 或23, Y 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两个精子细胞。 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因此在生精小管的切片中不易观察到。

精子细胞(spermatid) 位于近腔侧 圆形,直径约8µm 核大而圆,染色质细密 细胞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逐渐转变为精子。

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 核染色质高度浓缩,核变长并移向细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相互融合增大,形成帽状覆盖核的头端,形成顶体(acrosome)。 中心体迁移到顶体对侧,其中一个中心粒的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精子尾部主要结构。 线粒体聚集,缠绕在轴丝近段周围,形成线粒体鞘。 多余的胞质汇聚于尾侧,形成残余胞质,最后脱落。

顶体泡 高尔基复合体 中心粒 顶体 纤维鞘 线粒体鞘 鞭毛 精子形成模式图

精子(sprematozoon) 形似蝌蚪,长约60µm 分头、尾两部 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 头内有一个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有顶体覆盖。

精子(sprematozoon) 尾部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 颈段短, 内含中心粒 中段的外侧包有线粒体鞘,是精子的能量供应中心。 主段最长,外周为纤维鞘 末段短,其内仅有轴丝

顶体 主段 末段 核膜 纤维鞘 核 颈 线粒体 头 线粒体鞘 中段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从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和精子形成三个阶段,在人需64±4.5天。

A型 B型 精原细胞 细线期 偶线期 粗线期 减数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残余体 初级精母细胞

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 LM : 细胞呈不规则的长锥形,从生精小管基底一直伸达腔面。 细胞轮廓不清 核近似卵圆形或三角形,染色浅,核仁明显。

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 EM: 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线粒体 溶酶体 紧密连接 微丝、微管

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 功能 : 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吞噬和消化精子成熟后脱落的残余胞质 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 微丝和微管的收缩可使不断成熟的生精细胞向腔面移动,促使精子释入管腔。 参与构成血—睾屏障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其组成包括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及支持细胞紧密连接。 血睾屏障可阻止某些物质进入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二)睾丸间质 位于生精小管之间,是富含血管、淋巴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含睾丸间质细胞 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 , 又称Leydig 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 LM: 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 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EM: 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功能 分泌雄激素(androgen)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直精小管(tubulus rectus) 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 无生精细胞 睾丸网(rete testis) 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管腔大而不规则

(四)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和年龄性变化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腺垂体远侧部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LH可刺激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FSH可促进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素和间质细胞合成的雄激素又可反馈抑制GnRH、 FSH和 LH的分泌。

(四)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和年龄性变化 幼年期的睾丸生精小管发育不完善 10岁后出现管腔,管壁主要有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 青春期后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开始分化,出现各级生精细胞,并有成熟精子发生。 25岁左右,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发育最旺盛。 30岁以后,生精小管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 40岁以后间质细胞开始减少,睾丸的生精活动逐渐减退。

二、生殖管道 附睾 输精管 尿道

(一)附睾(epididymis) 位于睾丸的后上方 分头、体、尾三部 头部主要由输出小管组成 体部和尾部由附睾管组成

输出小管 管腔不规则 上皮由高柱状纤毛细胞和低柱 状细胞相间排列构成 基膜周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

附睾管 管腔规则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主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基膜周围有环形平滑肌 腔内充满精子和分泌物

(二)输精管 壁厚腔小的肌性管道 管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三、附属腺 前列腺(prostate) 形如板栗 环于尿道起始部 精囊腺 尿道球腺

前列腺 被膜 实质 分泌部由单立、单柱状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 构成。腔内可见嗜酸性板层小体 — 前列腺凝固体,钙化成前列腺结石。 导管部开口于尿道精阜两侧

前列腺 功 能 前列腺分泌物为乳白色液体,是构成精液的主要成分。

四、阴 茎 两条阴茎海绵体 一条尿道海绵体 阴茎海绵体 白膜 阴茎深动脉 尿道 尿道海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