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护理 陈文君
学习目标 1 了解发病的相关因素、分类病理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 熟悉诊断手段、护理问题。 3 掌握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重点) 1 了解发病的相关因素、分类病理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 熟悉诊断手段、护理问题。 3 掌握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重点) 4 难点: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概 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居首位,好发于50—70岁,男:女 = 4:1,城市发病率高,以表浅的乳头状肿瘤多见。 概 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居首位,好发于50—70岁,男:女 = 4:1,城市发病率高,以表浅的乳头状肿瘤多见。 好发部位:大多发生在膀胱侧壁和后壁,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和输尿管开口处
发病相关因素 1 化学性致癌物:已肯定的有:染料、油漆、橡胶、塑料的中间产物B-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 2 色氨酸、烟酸的中间产物,故吸烟与此有关 3 局部慢性刺激:结石、炎症、血吸虫等
分 类 1 组织来源分(1) 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95%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腺癌占2—3%。 分 类 1 组织来源分(1) 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95%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腺癌占2—3%。 此类特点 恶性程度低、复发率高、多为乳头状 (2) 非上皮肿瘤:少见,好发于婴幼儿 生长方式分: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 分化程度分:一级: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 三级: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 二级:介于两者之间 浸润程度分:TNM分期 5 转移途径:淋巴转移,晚期血行转移
分 类 1 组织来源分(1) 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95%为移行细胞癌,2—3%鳞癌和腺癌 此类特点 恶性程度低、复发率高、多为乳头状 分 类 1 组织来源分(1) 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95%为移行细胞癌,2—3%鳞癌和腺癌 此类特点 恶性程度低、复发率高、多为乳头状 (2) 非上皮肿瘤:少见,好发于婴幼儿 2 生长方式分: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 3 分化程度分:一级: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 三级: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 二级:介于两者之间 4 浸润程度分:
表浅的乳头状癌(Ta、T1):浅红色,蒂细长,有绒毛状分支,似水草在水中漂浮。 原位癌(Tis):局部粘膜呈红色点状改变,与充血的粘膜相似。
浸润性癌(T3、T4):局部隆起呈褐色结节团块状,表面坏死形成溃疡,附有絮状物和钙盐沉着,广基,界限不清。
临床表现 血尿:最常见的症状, 特点:间歇性、无痛性 、肉眼全程血尿. 病人因血尿就诊,容易给病人“痊愈”的错觉 膀胱刺激征:合并感染或晚期时可见 转移症状:贫血、消瘦、浮肿等。
诊 断 1 尿液检查 2 B超、CT 3 膀胱镜检查:了解肿瘤大小、数目、部位 、形态等,同时作组织活检 ,可确诊断。
治 疗 原 则 手术:首选 化 疗 预防复发:术后每3月做膀胱镜1次,2年无复发,改为每半年1次.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 2 膀胱部分切除:病变广泛切除,保留膀胱功能 2 膀胱部分切除:病变广泛切除,保留膀胱功能 3 全膀胱切除:膀胱、前列腺、精囊。尿流改道或正位膀胱 4 根治性膀胱切除: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治疗方法 二 化学治疗:不单独使用, 配合手术化疗效果更佳. 膀胱局部灌药: 常用药物: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卡介苗 二 化学治疗:不单独使用, 配合手术化疗效果更佳. 膀胱局部灌药: 常用药物: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卡介苗 膀胱灌注——置尿管,通过尿管将药物注入膀胱,嘱每15分钟更换体位,每周一次,连续6周。
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1 协助完成术前检查 2 观察血尿程度 3 补充营养 4 饮食、肠道准备 5 心理准备
(二)术后护理 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 1 监测生命体征 2 保持持续膀胱冲洗通畅 3 观察冲出液(尿液)颜色 4 补液、止血、预防感染治疗
回肠代膀胱护理 1 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2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3 分别记录各种引流量 4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集尿袋 1 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2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3 分别记录各种引流量 4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集尿袋 5 心理护理,协助病人适应自我形象改变
健康宣教 1 按时化疗 2 定期复查:每3月作一次膀胱镜检, 3 尿流改道者:教会自我护理方法 4 心情愉快,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