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冷战的原因 ( 目的) 开始信号 ( 丘吉尔) 开始标志(政治表 现),结束标志 冷战的经济表现 冷战的军事表现 苏联军事应对措施 冷战的实质 冷战的影响 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 铁幕演说 1947 年杜鲁门主义 推行马歇尔计划 建立北约组织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争夺世界霸权 1991 年 苏联解体 1.
Advertisements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的格局 1 、何谓 “ 世界格局 ” 。 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 、当今世界格局 暂时形成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 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美苏冷战,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世界经济全球化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古巴导弹危机.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苏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①二月革命;②《四月提纲》;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第18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版权人: 广西桂平市大洋一中 龚为国
四、赫鲁晓夫的工业和政治改革 1、工业: 2、政治: 3、评价:.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猜猜我是谁?.
苏联冷笑话.
改革成就“中国梦” 改革铺就“强国路” 专题设置背景之热点篇
有这样一个国家…… 她就是——苏联 她曾经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给过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亲切的称之为:老大哥!
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左)俄罗斯国旗升起(右)。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科学社会主义》 (第四讲) 授课人:张生泉 2007年3月—6月.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章程》 填空学习之一 (总纲部分)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0讲 第21讲 单元整合. 第20讲 第21讲 单元整合 第20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第20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民族解放运动 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十一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单元 第23讲 第2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 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
开放教育必修课程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主讲:胡支农.
America Russia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讲授者:吕准能.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06/04.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涪陵第十八中学校 张真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要国别史 三、中俄(苏)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3课 美苏争霸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貌合神离.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课标内容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斯大林的逝世。(1953年)

2、内容 扩大自主权 农业: 削减农业税 垦荒和种植玉米 经济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3、结果: 失败 收效甚微 4、评价: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 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的框架。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改革重点:工业 1、内容 “新经济体制” 2、结果 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改革重点:工业 1、内容 “新经济体制” 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另一方面,到70年代后期,经济发 展停滞,苏联陷入困境。 2、结果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 1982)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经济: 民族关系: 发展速度下降 对华关系: 民族矛盾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1985-1991)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华关系: 政治生活僵化 发展速度下降 民族矛盾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2、内容 经济: 政治: “加速战略” 1)改变指导思想 2)、改变党的地位 ——实行多党制 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1)改变指导思想 B、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政治: 2)、改变党的地位 ——实行多党制

3、改革后期面临的困境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关系: 政局不稳 连年滑坡 极度混乱 民族分裂运动

4、结果:失败,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 (2)、明斯克协定 ——独联体的成立 (3)、《阿拉木图宣言》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分崩离析,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 影响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2)、明斯克协定 ——独联体的成立 (3)、《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1991.12) 5、苏联解体的原因

5、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探讨: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苏联的改革? 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 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 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 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 完善。

启示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叶利钦

苏联解体,原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

5、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空想社会主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