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2.特点:苦寒清热,咸能入血,多为苦咸寒之品;兼养阴生津者,多有甘味;兼活血化瘀者,多有辛味。主归心肝二经。 3.功效: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清热凉血)。 4.主治:营血分热证。 5.配伍:随证配伍。
地黄 甘苦 寒 心肝肾 块根 2 2
生地黄 甘苦寒 心肝胃肾 一、清热凉血,止血—温热病热入营血证,血热出血证。 为清热凉血要药。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既善清热凉血,又有良好的止血之效。 二、养阴生津—阴虚证(内热消渴、骨蒸潮热),津伤证(口渴、肠燥便秘)。 甘寒质润,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尤长于养胃阴, 如益胃汤,如增液汤。
玄参 甘苦咸寒 肺胃肾根 3 3
玄参 甘苦咸寒 心肺胃肾 一、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二、泻火解毒,软坚散结——咽痛,疮痈,瘰疬。 用于咽喉肿痛,无论热毒壅盛,还是虚火上炎所 致,均可使用,为治咽痛要药。 三、滋阴——劳嗽咳血,阴虚发热,消渴便秘。 如百合固金汤,如增液汤。 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反藜芦。
生地黄 止血,滋阴凉血力强。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玄 参 泻火解毒,软坚散结。 5 5
牡丹皮 辛苦微寒 心肝肾 根皮 6 6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心肝肾 一、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 二、活血散瘀——瘀血证。 三、清虚热——虚热证。 性寒,对血瘀有热者最为适宜。如丹栀逍遥散,桂枝茯苓丸。 三、清虚热——虚热证。 为治阴虚有热之无汗骨蒸的要药。如青蒿鳖甲汤。 【四】清热凉血,散瘀消痈——疮疡。如治肠痈之大黄牡丹皮汤。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赤芍 苦微寒 肝 根 7 7
赤芍 苦微寒 肝 一、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血分证。 二、祛瘀止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三、清泻肝火——目赤肿痛。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似牡丹皮,常相须为用。 二、祛瘀止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与牡丹皮相似,长于散瘀止痛。 三、清泻肝火——目赤肿痛。 反藜芦
牡丹皮 退虚热。凉血力强。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赤 芍 清肝火。活血止痛力强。 9 9
紫草 甘咸寒 心肝 根 10 10
紫草 甘咸寒 心肝 一、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温热病血热毒盛,麻疹不透。 二、凉血,活血,解毒——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为治热毒血滞之斑疹、麻疹的要药。 二、凉血,活血,解毒——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为治水火烫伤的要药(能止痛、抗感染、不留疤痕)。
水牛角 苦寒 心肝 12 12
水牛角 苦咸寒 心肝胃 一、清热凉血,定惊——温热病热入营血证,血热吐衄证。 二、泻火解毒——疮痈,咽喉肿痛。 如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 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