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固定和DLIF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 Degenervative scoliosis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 张西峰
发病率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脊柱退行性侧弯等疾病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对老人家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影响都非常大。
退行性侧弯的概念 主要是由于非对称性的脊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年龄老化、骨质疏松及压缩性骨折造成的脊柱形态功能学方面的异常。冠状面上角度≧10 Herkowitz HN, Kurz LT: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ith spinal stenosis. 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decompression with decompression and intertransverse process arthrode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73:802–808, 2001.
DNS 与 AIS 不同之处 畸形?美观?疼痛?麻木?无力? 更为僵硬的畸形 患者合并多种疾病 代偿能力差 骨质疏松 更多的内植物相关并发症
治疗方法的不同 短节段? 长节段? 矫形? 减压? 固定? 融合?
治疗过程中的体会 冠状位的畸形? 前路松解的意义? 后路融合的意义? 矢状位的代偿?
代 偿 失代偿 3个生理弯不正常 力线仍然通过通过腰5骶1间盘 骨盆、髋关节出现屈髋、屈膝。 生理弯不正常,力线不能通过股骨头;但可不通过外固定站立 7
重要参数 PI=PT+SS High PI, spondylithesis 三值均大, Low PI, disc sury after,三值均小 PI 恒定,PT 增大,SS 减小 PI=53度
严重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 方法之一:长节段固定 Roy-Camille R.Current trends in surgery of the spine.Int Orthop. 1989;13(2):81-7. Review.
各种脊柱经皮内固定器械 各种长针,AO系统(实芯) 枢法模sextant (空芯)双节段 强生viper (空芯) 史塞克mentis (空芯) UPASS-II (空芯)
X/DLIF 2006年,Ozgur首先报道了XLIF/DLIF技术 这项技术来源于腔镜下经腹膜后下腰椎融合术 设计思想:直接进入椎间隙;间接椎管减压;扩大椎间孔。 Ozgur BM, Aryan HE, Pimenta L, Taylor WR.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a novel surgical technique for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pine J. 2006 Jul-Aug;6(4):435-43. Bergey DL,Villavicencio AT,Goldstein T,ea tl.Endoscopic lateral transpsoasapproach to the lumber spine Spine,2004,29(15):1681-8.
侧方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DLIF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mini-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xil-LIF axi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向国外的医生学习
间接减压的理念 大号CAGE提高间隙的高度达到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扩大椎管容积、神经根孔面积 完全不进入椎管避免了直接减压导致的并发症 适应症:没有严重骨性狭窄的椎管狭窄;动力性和退变性侧凸立线不佳导致的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侧弯 禁忌症:严重骨质疏松、发育性、骨性椎管狭窄
DLIF手术的价值 小切口手术下的传统手术 保留了前、后纵韧带和小关节 置入物跨越了整个椎体环,为椎体提供了最大的支撑,恢复了纤维环的高度,为椎管进行了间接减压 为椎间融合、固定、入路提供了解决方案 较短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安全、实时的神经监测 软组织、肌肉损伤小 失血少
? DLIF手术的指证 胸腰段到腰5骶1间隙和椎体 DDD合并不稳 椎间盘突出复发 退行性脊柱滑脱≤2度 退行性脊柱侧弯 脊柱假关节 脊椎炎(非活动期) 椎板解除术后不稳 TDR返修 临椎疾病 椎体切除术 ?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 定义:侧凸角度10度以上,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发生于骨骼成熟后的脊柱侧凸畸形。常发生于胸腰段和胸段。常见于50岁以上,很少在40岁之前。
手术指征 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背部疼痛 顽固性神经根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继发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肌肉劳损 进展性侧凸,进展>10度/年,顶椎旋转、椎体侧方移位>3mm;>50度的胸椎侧凸,>40的腰椎侧凸或短节段锐性侧凸 继发于其他脊柱侧凸的肺功能障碍及严重的脊柱畸形
手术指征 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背部疼痛 顽固性神经根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继发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肌肉劳损 进展性侧凸,进展>10度/年,顶椎旋转、椎体侧方移位>3mm;>50度的胸椎侧凸,>40的腰椎侧凸或短节段锐性侧凸 继发于其他脊柱侧凸的肺功能障碍及严重的脊柱畸形
手术方法 内窥镜手术 后路有限减压 后路广泛减压 短节段内固定融合 后路减压长节段减压+固定矫形融合 DLIF+/-后路经皮固定
Silva-Lenke DNS分级 症状 非手术治疗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Ⅵ级 根性症状 轻微 + 背痛 +/- 前方骨赘 - 滑脱 冠状位 腰椎后凸 矢状面失衡
Silva-Lenke成人脊柱侧弯分级 长节段的固定,有利于矫正脊柱的矢状位失衡、分散应力,防止固定失效,对治疗成人脊柱侧弯更为有利。但是,长节段固定治疗,势必增加手术的创伤、增长手术时间、更多的手术失血等。
前路手术过程
前路经皮融合-DLIF
后路手术过程
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例 术前 女,58岁,腰背部疼痛,直腿抬高阴性
术中失血量 150毫升血+50毫升生理盐水=200毫升引流液
经皮内固定手术透视时间 透视90次,合计60秒。使用2米铅屏风,医生避免了铅衣的沉重负担和X光线下的暴露
治疗结果 短期复查,1.5年电话随访生活自理
1年10月随访
患者资料 患者68岁,女性。主因:腰痛并左侧腿痛就诊。长期腰部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行走距离10米左右。 诊断:退行性脊柱侧弯、骨质疏松 骨密度测量:
影像学方面的问题 术前检查完备 34° 35°
Silva-Lenke DNS分级 症状 非手术治疗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Ⅵ级 根性症状 轻微 + 背痛 +/- 前方骨赘 - 滑脱 冠状位 腰椎后凸 矢状面失衡
治疗的方法 支具治疗? 短节段融合? 长节段融合? T10-L5? 开放手术-短节段TLIF、PLIF? 微创手术? 直接椎管减压?间接椎管减压? 多间隙:3?4?5?更多?
第一次侧卧手术的资料 目的:凹侧入路三个间隙的融合 体位 麻醉 神经监护 过程:开刀2小时左右融合了3个间隙出血50毫升 体会:导航下融合术挺快,一次扫描完成整个术式。 骨质疏松髂后上棘无法固定定位针,定位针太短,定位针需要限深。解决方法髂骨棘可以固定定位针
术前准备
入路
处理椎间隙
侧方手术的资料
导航方法
术中出血
侧方手术的资料
第二次俯卧位的资料 目的:经皮置入T10-L5椎弓根螺钉 过程:第一次扫描导航置入10个导丝,公司预备导丝不够 导航发生了漂移,CT扫描发现10个导丝6个位置需要调整 调整是在C臂X光机下完成的 第二次扫描导航变换固定针的位置到先前的长尾椎弓根钉上。导航引导置入9个导丝,4个位置不好。再次使用C臂X光机引导完成手术。 出血:500毫升手术时间8小时
后方经皮固定
手术后的资料 34° 48°
讨 论 骨质疏松的问题 是否需要进行后外侧植骨融合? 是否会发生断钉断棒? 是否会发生PJK的问题? 端椎-端椎内固定的方法? 长节段固定?
术前准备 病情评估-是否合适外科治疗、微创外科治疗 一般情况是否合适-全身情况、费用承担 设备-导航设备、神经监护、麻醉评估
如何保证成功 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能够随机应变 充沛的心理、体力能力 术后围手术观察、护理能力
经验 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微创治疗要从小做起,单间隙、双间隙、三间隙 熟练使用CT导航、C臂X关机 熟练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信心 退行性脊柱侧弯前方手术不太困难 困难的是后方的手术过程 C臂X光机是较好的解决方法或者机器人? 对于有症状患者可以做该手术 手术的费用比较高30-40万
讨 论 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 创伤小、康复快、容易被病人接受 微创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学习曲线长、设备投入高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内窥镜下技术 椎间盘镜技术(MED) 经皮内固定技术(导航技术) 小开窗技术(椎板间孔,半椎板技术) 小切口DLIF,TLIF,ALIF技术
微创手术的意义 对病人-疗效、康复、美容的集合 对术者-智慧、体力、耐力的集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