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益生菌的臨床複方應用 代謝症候群 vs 糖尿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何謂高血脂 血脂異常與健康 息息相關 體重的控制 飲食的控制 適度的運動 高血脂 的高危險群 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含膽 固醇、三酸甘油脂、脂肪酸、磷脂質等 等 … 當血脂的濃度過高、超過正常時,就 稱為高血脂。
Advertisements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防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心臟科 中興院區心臟科 主治醫師 陳冠宇 主治醫師 陳冠宇.
12.7 脂肪食物與健康 我的膽固醇偏高, 不宜吃這些快餐食 物啊! 爺爺,我想集齊 這套玩具啊!不 如進去吃吧! 為甚麼膽固醇偏高的人 不宜吃過多快餐食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的 安全性评价. 目 录 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影响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  低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
疾病离我们有多远? 张晓林. 我们的健康出了什么问题? 高科技、高收入带来了什么? “ 五高现象 ” 长寿命、老龄化催生着什么? 健康维护 快节奏、快经济发达影响着什么? 心理健康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高尿酸 生活指导、健康咨询、康复训练、有效防护 适应生活工作的节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恰当.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莊曜聰 醫師 高血壓與高血脂. 92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及每日死亡人數 NO.2 腦血管疾病 ( 每 42 分 22 秒有 1 人死亡 ) 34 人 / 日 NO.3 心臟疾病 ( 每 44 分 36 秒有 1 人死亡 ) 32 人 / 日 NO.4 糖尿病 ( 每 52 分 30 秒有 1 人死亡.
健康 HAPPY GO 均衡飲食與代謝症候群 劉汶璋 營養師. 不均衡有多可怕 !!! 2.
講題 大 綱 認識代謝症候群 認識高血脂症 認識糖尿病 升糖效應與升糖指數 五色蔬果健康飲食 慢性疾病與健康.
急性心肌梗塞. 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 或冠狀動脈持續痙攣,導 致冠狀動脈或分枝閉塞, 導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 而發生壞死。
40 多岁的王先生, 最近一年来, 开车 时偶尔会有一点点胸闷、背痛的 感觉,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工作太累 了, 且往往休息一下就没事, 所以并 不以为意。有一次从林口开车返 回台北, 在山路上, 突然觉得胸口疼 痛不已, 还好车内刚好有顺路搭他 便车的同事, 立刻将他送到医院, 照 心电图发现心脏缺氧,
代谢综合征高血压 发病机制与治疗新策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振文. 代谢综合征 (MS) 代表了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 子的聚集状态, 包括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 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紊乱等多种代谢异常 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 MS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 CVD(ASCVD) 和 2 型 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 RAAS特点分析及其治疗对策
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主任医师 郭 瑄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出版物 健康生活方式 核心信息 第一册(试用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警惕无声的杀手 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蒲 金 海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深圳市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主任 汪栋材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糖尿病教育第14篇 早防早治 让肾安心 欢迎各位糖友来参加本次糖尿病教育大课堂,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糖尿病肾脏病的早防早治。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
婴幼儿食物过敏.
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保健 李建興 醫師 三軍總醫院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识别、处理和预防.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实验 控制 Nathan Wong 翻译:郑威扬 校对人1:李丽莎 校对人2:王望.
糖尿病与冠心病 ——新研究,新启示 运城同德医院 潘莉华.
代謝症候群 vs 糖尿病.
脑卒中的预防 汉中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慢性病防制科
本地PubMed检索平台 ································································································ 扩展功能简介 张士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内科科普教育 动脉粥样硬化 山东省交通医院心内科 张奇志.
糖尿病基础知识 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 致病因素: 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DM)是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所引起慢性新陳代謝失調的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徵為身體組織細胞利用醣類的能力減低,同時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也隨之異常。
代謝症候群 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副教授 王瑞蓮.
健康體位講座.
營養與健康體位 台中縣衛生局林幸宜營養師.
关注降压质量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高血壓.
基于PubMed开发的大数据 分析工具在科研中的应用 贾新志 济南泉方科技有限公司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复旦大学校医院防保科 张一梅 健康院系行.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 曾春雨、杨成明
一、體重與健康.
成人肥胖定義 BMI < ≦BMI<24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黄绍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過敏性體質 洪清中兒科診所 吳秉衡 醫師.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德州市中医院 刘政.
糖尿病肾病 怀柔区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杨正强.
冠心病优化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吴伟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營養科 歐于詳營養師
鄉村型社區中風衛生教育介入模式建置與評估 演講者:慈愛綜合醫院 蔡松彥 院長
你达标了吗? 您在医院看病时可能会听到医生说“血糖达标”这个词,什么是血糖达标?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糖尿病患者预混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高 宇
红曲的研究与发展.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相约健康 ——教师职业保健与健康讲座 乐成三中 尚晓珍
健 康 教 育 分 組 報 告 第五組 疾病與健康 組員   陳毅修 楊惠婷 張智堯.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糖尿病与肥胖 蛇口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黄蕾.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 药物治疗.
健康講座 遠離代謝症候群 啟新診所 運動保健師 尤怡凱.
認識糖尿病,生活更甜蜜 麻豆區衛生所 關心您.
脂质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流行病学 临床实验证据 饮食与药物调节 Nathan Wong 翻译:童俊翔 校对:王一鸣.
概 述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 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Diabete.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强化降糖与心血管受益之追本溯源 ——UKPDS/DCCT之遗憾.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南京基层骨质疏松骨干规范化培训 国际研究新进展之 精粹钙述.
細胞.
ACS的血糖管理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怀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功能性益生菌的臨床複方應用 代謝症候群 vs 糖尿病 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 免疫學博士 陳宏曙醫師

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推估: 2003-2025 (millions)‏ World 2003 = 194 million 2025 = 333 million 增加 72%

我國糖尿病盛行率研究 前期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個案以AC 110-125mg/dl進行分析 若沒有執行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健康行為,一年後演變為糖尿病之演變率, 男性為16.4%, 女性為13.6%, 相當於7人中將有1人轉變為糖尿病。 40~49 歲糖尿病患不知自己罹病 男性為72.9%, 女性為74.1%, 國民健康局

死於心臟病 死於糖尿病 死於糖尿病及心臟病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健 康 危 害 AC 110-125mg/dl (糖尿病前期) AC≧126mg/dl 總死因 RR=1.6 增加 60% 死於心臟病 RR=2.0 增加 100% 死於糖尿病 RR=16.8 增加 16 倍 死於糖尿病及心臟病 RR=3.0 增加 200% 死於心臟病 RR=1.5 增加 50% 死於糖尿病 RR=4.3 增加 4 倍 死於糖尿病及心臟病 RR=1.7 增加 70% 資料來源: 我國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演變率、健康危害及其預防因子之研究(溫啟邦,2003年)

我國糖尿病盛行率研究 6-18歲的學童和青少年,第2型糖尿病盛行率為約第1型的6倍,尤以13-15歲風險最高 國民健康局

糖尿病併發症 大血管 小血管 腦 腦血管疾病 眼睛 暫時性缺血 視網膜病變 中風 白內障 認知障礙 青光眼 腎臟 心臟 腎病變 冠狀動脈疾病 心肌梗塞 鬱血性心衰竭 腎臟 腎病變 蛋白尿 腎衰竭 四肢 週邊血管疾病 潰瘍 壞死 截肢 神經 神經病變 週邊神經 自主神經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指的是視網膜血管因糖尿病的緣故受損。這些血管將氧氣以及營養供給視網膜。當血管受損時,它們變的脆弱,有時甚至破裂,因此管內的液體洩漏至視網膜,造成視網膜腫脹。當新的血管生成,可能會導致視覺模糊不清或是有暫時性失明的現象。舊血管連接視網膜之處形成結痂組織,並且造成失明。

糖 尿 病 腎 病 變 大約有1/5 ~ 1/4的尿毒症病患是因為 嚴重糖尿病腎病變引起 在新診斷的非胰島素依賴型的病人中 有13 ~ 41 %已有第三期腎病變 十年後這些人有15 ~ 40 % 會惡化至第四期腎病變

糖尿病腎病變

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

ACANTHOSIS NIGRICANS

糖尿病治療

TYPE II DIABETES Three Main Defects 胰島素抵抗和胰腺β細胞功能衰減是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兩個關鍵環節。 在病程早期,隨著胰島素抵抗現象的不斷加重,胰島素分泌會出現代償性增加,使血糖尚能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但隨著β細胞功能受損情況的逐漸惡化,胰島素分泌也日益衰竭,糖耐量受損、2型糖尿病則隨之發生 胰島素阻抗性不斷增加---飢餓易胖 β細胞功能持續惡化---藥物失效 α細胞功能異常分泌---未抑制肝葡萄糖的產生

糖尿病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功效 使用現況 注射胰島素 短效:快速降低血糖 口服降血糖藥物 降低血糖 副作用多 GI症狀、倦怠、過敏 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 疼痛、不方便 打針處纖維化 口服降血糖藥物 降低血糖 副作用多 GI症狀、倦怠、過敏 中草藥偏方 減少發炎反應 無法確實穩定血糖 其它 補充營養 --

血糖控制標準 A1C (糖化血色素比例 HbA1C)‏ Blood pressure (血壓)‏ Cholesterol (血脂)‏ 依照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標準,掌握ABC三原則 A1C (糖化血色素比例 HbA1C)‏ Blood pressure (血壓)‏ Cholesterol (血脂)‏ A1C ≦ 7 血壓 < 130/80 mmHg 餐前血糖 90-130 mg/dL; 餐後兩小時內 <180 mg/dL 膽固醇: LDL < 100 mg/dL; HDL > 40 mg/dL (men); HDL > 50 mg/dL (women); Triglycerides < 150 mg/dL 肥胖需減重標準: BMI ≧ 25; Men waistline ≧ 90 cm;       Women waistline ≧ 80 cm

良好的血糖控制 (低 HbA1c) 減少併發症發生率 DCCT 9  7% 63% 54% 60% 41%* Kumamoto 9  7% 69% 70% – UKPDS 8  7% 17-21% 24-33% – 16%* HbA1c Retinopathy Nephropathy Neuropathy Macrovascular disease *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ree independent studies: DCCT (type 1), Kumamoto (type 2-lean), UKPDS (type 2-typical) showed significant benefits of similar magnitude by decreasing HbA1c. In the DCCT, when all major cardiovascular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events were combined, intensive therapy reduce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41%, although this reduc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lative youth of the patient cohort made the detection of a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unlikely. The 16% reduced risk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UKPDS had a P value of 0.052, not qui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 Ohkubo Y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28:103-117.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 (UKPDS) 33: Lancet. 1998;352:837-853.

各國HbA1c 血糖控制情況 雖然目前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等全球各大糖尿病研究機構推薦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是HbA1c為6.0%~7.0%,但事實上各國的臨床達標率並不理想。 歐洲芬蘭第2型糖尿病患者自1993~2002 平均HbA1c 分別為 8.4 / 7.6 , 而1999-2000年的NHANES(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研究顯示,在美國平均HbA1c 7.9%, 。台灣自1998年至現今, HbA1c 則從8.1上升至8.9。 CODE-2研究顯示,歐洲僅31%的2型糖尿病患者達到了HbA1c<6.5%的控制目標,而1999-2000年的NHANES研究顯示,在美國HbA1c<7%的患者比例僅為37%左右。

調整免疫力 糖尿病 益生菌營養輔助療法 阻止β細胞 進一步衰退 減少胰島素阻抗性 + 修復、活化β細胞 調整體內胰島素機制恢復 平衡 減少胰島素阻抗性 + 修復、活化β細胞 調整體內胰島素機制恢復 平衡 穩定血糖作用 降低糖化血色素 (HbA1c) 阻止糖、澱粉的吸收 阻止β細胞 進一步衰退

成份 功能 媒體最ㄏㄤ的話題 糖尿病 全方位的保健食品 調節因子 (益生菌) 提升免疫力 降低發炎反應 植物胰島素 降低血糖 (巴拿巴葉) (英引苦瓜;苦瓜萃取精華) 降低血糖 (活化GLUT4 葡萄糖轉運通道) (巴拿巴葉) 活化葡萄糖受體的活性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阻止糖份、澱粉的吸收 耐糖因子 (砒啶甲酸鉻) 胰島素作用時的輔助因子 提高胰島素的作用效率 保護因子 (酵母鋅) 對心肌細胞與腎臟細胞具有保護作用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brevis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ctobacillus gasseri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

免疫調控療法--- 益生菌刺激調節型 T 細胞,抑制自體免疫反應 「The “microflora hypothesis of allergic diseases”, Clin Exp Allergy 2005-35-1511」

L. acidophilus 刺激人體產生抗發炎細胞激素IL-10 BRAD1, human intestine LGG

Treg Treg Treg Tinf Treg IL-10 TGF-β Treg Treg L. acidophilus M Cell IL-10 TGF-β Proinflammatory IL-1, IL-6 CRP, TNF Anti-inflammatory TGF-β IL-4, IL-10 Proinflammatory IL-1, IL-6 CRP, TNF Anti-inflammatory TGF-β IL-4, IL-10 Tinf Treg Tinf IL-10 TGF-β IL-10 TGF-β Inactivated APC

攝取益生菌LA 動物實驗 有效預防糖尿病的形成 降低空腹血糖 改善HbA1c (安慰組) (高果糖慰食組) (服用LA) Nutrition 2007

植物胰島素比動物胰島素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可有效執行胰島素功能,降低血糖。 Phyto-Insulin 植物胰島素比動物胰島素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可有效執行胰島素功能,降低血糖。 植物胰島素(phyto-insulin)與動物胰島素 有兩個共同點: 生物結構類似 具有相同的降血糖作用。 植物胰島素的優勢: (1)經口服直接被粘膜吸收,補給外源性胰島素。 (2)活化胰島B細胞(beta cell),刺激其分泌更多的內源性 胰島素。 (3)保護、增殖、修復胰島B細胞 (4)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阻抗性。 (5)增加紅血球細胞膜的受體,提高運輸胰島素的能力。

英引苦瓜刺激糖尿病鼠胰臟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 DiabeteResClinPrac-1998-40-145

英引苦瓜活化GLUT4葡萄糖轉運通道 J Nutr Sci Vitaminol (Tokyo). 2001 Oct;47(5):340-4.

人體實驗 巴拿巴葉萃取物 明顯降低血糖 PG: Plasma Glucose Diabtes Res. Clin Pract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