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一、昆虫外部形态 1、昆虫隶属:节肢动物门(其特征:体躯分节,体躯有成对分节的附肢)、昆虫纲 (六足纲)。 2、昆虫近亲:
一、昆虫外部形态 马 陆 蜈 蚣 蜱 类 蜘 蛛
一、昆虫外部形态 3、昆虫家族繁荣原因:其一虫体小,少量食物就可完成其一生;其二有翅能飞;其三从吃固体进化成吸液体;其四惊人繁殖力;其五适应性强。 4、昆虫成虫共同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口器、一对触角和眼;一般有2对翅;3)腹部内含内部器官,末端有外生殖器;4)体壁称外骨骼、两侧有气门。
一、昆虫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图解
一、昆虫外部形态 昆虫体躯的构造图解
一、昆虫外部形态 5、昆虫的头部 1)组成:为一个高度骨化紧密愈合头壳 2)触角:a) 组成: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级成 b) 类型:有线状、刚毛状、串珠状、环毛状、锯齿状、栉齿状、羽毛状、球杆状、鳃叶状、具芒状、小锤状、膝状 c) 功能:是感觉主要器官,具有触觉器(锥状)和嗅觉器(膜状),帮助寻找产卵场所、食物和异性。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触角的构造图解
一、昆虫外部形态 蜻蜓的刚毛状触角 蟋蟀的丝状触角 蛾的羽毛状触角 红萤的锯齿状触角
一、昆虫外部形态 膝状触角 具芒状触角 鳃片状触角 环毛状触角
一、昆虫外部形态 3)眼:分单眼和复眼,单眼又分有背单眼和侧单眼。 a) 复眼:由小眼集合而成,能辨别物体形状和颜色。 b) 单眼:构造类似于小眼,是个激动性器官,能辨别光线强弱和方向。 c) 功能:是视觉器官,帮助寻找食物和产卵的地方,与某些昆虫趋黄,趋绿和趋紫光有关。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胡蜂的背单眼 苍蝇的复眼 蜻蜓的复眼
一、昆虫外部形态 4)口器: a)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取食固体食物、造成缺刻、孔洞、虫道和白斑。以及吐丝卷叶。 b) 刺吸式口器:由上唇、口针(4根)和喙管组成;能刺吸植物汁液,造成褪色斑点、畸形和生长不良。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上 唇 下 唇 左下颚 左上颚 咀嚼式口器
一、昆虫外部形态 蝉的刺吸式口器构造图解
一、昆虫外部形态 蝴蝶的虹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构造图解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c) 口器类型与害虫药剂防治关系 胃毒剂 咀嚼式口器害虫 触杀剂 内吸剂 刺吸式口器害虫 熏蒸剂
一、昆虫外部形态 6.昆虫胸部 1) 构造:由3节组成,依次称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由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组成;每个胸节着生一对足,依次称前足、中足和后足、中胸和后胸着生翅称前翅和后翅。 2) 胸足:a) 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爪和爪中垫) b) 类型:为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形成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和携粉足等。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3)翅: a) 构造:一般为三角形,膜质,其上有翅脉,翅脉的分布型式称脉序。分三角(基角、顶角、后角)和三缘(前缘、外缘、后缘)。 假想模式脉序图 昆虫的翅褶模式图
一、昆虫外部形态 b) 类型:鞘翅(角质坚硬,如甲虫);半鞘翅(基部为角质而端部为膜质,如蝽象) 覆翅(为革质狭长,如蝗虫);鳞翅(膜质翅上分布有鳞片,如蛾、蝶);缨翅(膜质翅上长有长毛,如蓟马);膜翅(全为膜质,如蜂);平衡棒(为细小棒状,如蝇蚊)。是分目重要依据。
一、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外部形态 蝉的膜翅 大蚊的平衡棒 叶甲的鞘翅 蛾子的鳞翅
一、昆虫外部形态 蝗虫的复翅 蝽的半鞘翅
一、昆虫外部形态 6、腹部 1) 构造:一般有9—11节,每节由背板、腹板和两个侧膜组成,节与节之间有节间膜相连。所以能够活动。 2) 外生殖器:雄性者称交尾器,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是鉴别近似物种的重要依据;雌性者称产卵器。由背、中、腹三对产卵瓣组成。卵产于土中、组织中和寄主体内者则特化发达;反之卵产于表面者则褪化。
一、昆虫外部形态 雌性外生殖器构造图解 雌性耳螽的外生殖器
一、昆虫外部形态 7、体壁 1) 构造及成分:分三层。 ~上表皮:蜡质、类脂、多元酚和 腈类。 a表皮层 ~外表皮:骨蛋白和几丁质。 ~ 内表皮:水溶性蛋白和几丁质。 b皮细胞层:活细胞层。 c底膜:活的。
一、昆虫外部形态 2) 特性:疏水性、坚硬性、延展曲折性 3) 外长物:有刚毛、刺和距(细胞性);脊、纹和突(非细胞性) 4) 体色:色素色、物理色和二者混合色。 5) 体壁和药剂防治的关系: a) 体壁坚硬,被有刚毛和盖有蜡层者药剂防治效果差 b) 感觉器和膜质部位是触杀剂渗透的重要途径。 c) 低龄幼虫比高龄幼虫体壁薄,药剂防治效果好。 d) 油乳剂易于渗透体壁,故是触杀剂的主要剂型。 e) 惰性粉可磨损体壁,掺入农药中可提高药效。 f) 几丁质抑制剂属于第四代农药。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Ⅰ、两性生殖:雌雄交配,卵受精,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如多数昆虫。 1、生殖方式 Ⅰ、两性生殖:雌雄交配,卵受精,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如多数昆虫。 Ⅱ、孤雌生殖:雌雄不交配,卵未受精,就可发育成新个体,如蚜虫。 Ⅲ、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已孵化,直接产出幼体,如蚜虫。 Ⅳ、多胚生殖:卵在发育中分割成许多个胚胎,而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如细蜂。 2、昆虫的发育 昆虫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阶段(卵内发育)和胚后发育(卵孵化后至性成熟为止)。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概念: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3、昆虫的变态 ≈概念: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主要类型:@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虫态。成虫与若虫除大小、翅和性器官不同外其余形态特征基本相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成虫与幼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不同。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成虫 成虫 蛹 若虫 卵 卵 幼虫 全变态 不全变态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4、昆虫的虫期 1)卵期 A、概念:卵从产下到孵化之前所经历时间称卵期;若虫或幼虫破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 B、卵的构造:由卵壳、卵黄膜、卵黄、核和原生质组成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C、卵期任务:卵内强烈的生命活动。 D、卵的形状:卵形、球形、弹形、椭圆形、扁圆形、有柄形、香蕉形和鼓形。 E、产卵方式:单产,块产和堆产。 F、卵的保护:盖有体毛,形成卵鞘、产于土中和组织中。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2)幼虫期(若虫期) A、概念:从孵化后到化蛹前经历时间叫幼虫期;从孵化后到羽化前经历时间称若虫期;幼虫或若虫蜕去旧表皮,重新被上新皮叫蜕皮;相邻两次蜕皮之间经历的时间称龄期。龄数:龄数等蜕皮次数加1 B、幼虫任务:大量取食,以惊人速率生长为发育成虫创造条件。 C、幼虫类型: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 D幼虫期防治: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掌握在3龄之前。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3)蛹期 a概念:从化蛹后到羽化前经历时间称蛹期;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自找一个适当场所、身体变短、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称化蛹;化蛹前老熟幼虫叫前(预)蛹。 b蛹期任务:幼虫器官解体和成虫器官组建。 c蛹的类型:被蛹(蛾蝶类)、离蛹(蜂和甲虫类)、围蛹(蝇类)。 d蛹的保护:结茧、作土室、体壁加厚。 f蛹期防治:翻耕灭蛹;淹水灭蛹。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围蛹 离蛹 被蛹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4)成虫期 概念:从羽化后到死亡经历时间称成虫期;蛹或老熟若虫蜕去最后一次皮称羽化。 成虫任务:其一补充营养(*羽化后生殖腺已发育成熟,不需要补充营养;*若补充营养则产卵增多;*一定要补充营养) 成虫的防治:~采用各种诱杀法;~直接用药防治。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5、世代: a概念:指由母体内产下的虫态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一个世代。一年一代为一化性害虫、一年多代为多化性害虫。有三种情况: 成虫 成虫 成虫 蛹 卵 幼虫 若虫 卵 若虫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b代数计算:其一以从母体内产下虫态为起点;其二越冬虫态除卵外均为去年最后一代(越冬代)。 c世代重叠:指同一时期可见不同世代虫态现象。原因是成虫发生期过长而导致产卵前后不一。 d发育进度:始见期(最早见到该虫态);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末期(84%);终见期(最后出现个体)。 6、年生活史: a概念:指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下年越冬虫态结束止所经历的发育过程。b内容:包括越冬越夏虫态和场所;一年代数;各代和各虫态历期和生活习性。c越冬越夏方式:休眠和滞育。
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7、昆虫主要习性 ~食性:昆虫要取食的习性,据取食食物种类分:植食性(植物活体);肉食性(动物活体);腐食体(动植物死体);杂食体(动植物活体)。据取食范围分单食性(只食一种植物);寡食性(一个科和近缘科);多食性(多个科) ~趋性:某些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定向性反应。可分趋光性(光源);趋温性(热源);趋化性(化学物质)。具有正负之分。 ~假死性:某此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简单御敌反应。如甲虫。 迂飞性:某此昆虫化羽化幼期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现象。飞行动力利用每年季风性气候。如行军虫。 ~扩散性:某些昆虫危害虫态由点向田内四周或邻近地扩散现象。点——片——全田。 ~群集性:某种昆虫的某种虫态高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分永久性群集(东亚飞蝗)和临时性群集(初孵斑须蝽若虫)。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1、害虫防治原理 1)害虫防治观点:全局观点(烟田生态系统);安全观点(残留和中毒);协调观点(综合防治);经济观点(防治费用小于害虫造成经济损失)。 2)害虫防治途径:其一改善栽培条件不利害虫发生而有利天敌和作物;其二选用抗虫或耐虫作物品种提高抗性;其三利用天敌捕食或寄生;其四用药直接杀死。 3)害虫防治目标: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防治指标才防治。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4)防治指标:害虫造成经济损失等于防治费用时田间虫口密度。 每亩防治费用 防治指标=———————————————————— 防治效果×每亩产量×价格×一条害虫造成经济损失 5)综合防治可行理论依据:充分利用农田生态系中自然控制力,包括气象因素、作物本身补偿力和天敌因素。 6)害虫防治中心思想:容忍哲学、即容忍一定数量害虫存在(天敌的食物;生物多样性、有害与有益相对性,全部消灭的艰难性)。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2、害虫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规防治(立法)。 a内容:包括对内检疫(国内地区之间)和对外检疫(国与国之间)。 b检疫对象:国内无分布或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人为传播。例如拉美斑潜蝇。 c检疫程序:确定检疫对象——划分疫区和保护区——检疫部门严格检疫(分产地、调运和供试种子)——若无检疫对象发给证书,并随贷运寄,反之进行严格技术处理。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2)农业防治:农事操作防治。 a选用抗虫品种: b合理轮作: c合理施肥灌溉: d冬前深耕灌溉: e清洁田园: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3)物理防治:物理因素防治。 a人工防治:捕捉幼虫,抹斜蛾卵块。 b诱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黄板诱蚜、银灰色避蚜。 C利用物理因素杀虫:高低温、激光、微波、窒息(烟仓充N)、辐射不育(美成功控制烟夜蛾)。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4)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 a保护自然天敌: b繁殖释放天敌:人工放赤眼蜂。 c引进肋迁天敌:肋迁七星瓢虫。 d利性信息素:小地老虎性引诱剂。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5)化学防治:药剂防治。 a优缺点:优点——广谱性、高效性、通用性、方便性、迅速性;缺点——三R问题:抗性、残留和再猖獗。 b杀虫剂分类 *按毒理作用分:原生质毒剂、神经毒剂、呼吸杀虫剂、不育剂、忌避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按作用方式分: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 *按照化学成分: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植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几丁质抑制剂)。
三 、害虫防治原理及方法 c杀虫剂的剂型:粉剂(原粉加惰性粉)、可湿性粉剂(原粉加填充粉再加湿润剂)、乳油(原油加溶剂加乳化剂)、水剂(水溶性原药加水)、颗粒剂(原药加载体)、烟剂(原药加燃料加氧化剂)。 d杀虫剂的毒性:衡量农药毒性大小标准是致死中量LD50,单位mg/s,其值越大则毒性越小。分剧毒、高毒、中毒、低毒。 e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喷雾法(注意剂型、浓度、天气、操作和防中毒);撒施法(防中毒);毒饵法和熏蒸法。 f杀虫剂合理使用:对虫下药(据口器);适时用药(3龄前幼虫期;温度较高时);合理混配(与碱性农药不能混);合理药量(量小作用大);合理方法(挑治法)。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一、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不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的影响超过了园林植物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在生理机能、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遭到干扰、破坏和改变,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致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二、病害与虫伤区别 前者有病理程序(生理、组织和形态上一系列的变化);后者则无。 三、病害的病原(病因 ) 1非生物性病原:不良的理化因素,有营养失调(铁素症)、水分不均(涝害)、温度不适(寒害)、光照不宜(日灼)、有毒物质。 2生物性病原物:具生活力和繁殖力的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类菌原体、类病毒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害与虫伤区别 前者有病理程序(生理、组织和形态上一系列的变化);后者则无。 病害的病原(病因 ) 1非生物性病原:不良的理化因素,有营养失调(铁素症)、水分不均(涝害)、温度不适(寒害)、光照不宜(日灼)、有毒物质(气候斑病)。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四、二类病害区别和联系 无传染性 有传染性 分布均匀 有发病中心 无 病 征 一般有病征 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无传染性 有传染性 分布均匀 有发病中心 无 病 征 一般有病征 创造条件 诱 发 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五、园林植物与病原的斗争 等同于园林植物抗逆能力和病原的侵染力的相互斗争,前者胜利抗病、反之为感病。例如病斑的表现(崩解部、坏死部、中毒部—褐色、木栓化、环死线)。 六、病害发生的四面体关系 人 烟 草 环境条件 病 原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七、园林植物的症状 1、概念:园林植物生病后表现的异常状态(病态)。 2、症状的内容: A、 病状——(烟草本身表现不正常状态)有变色(黄化、花叶、着色);坏死(斑点、坏死纹);腐烂(干腐、湿腐);萎蔫(生理性和侵染性萎蔫);畸形(癌肿、丛枝、皱缩、细叶)。 B、 病征——(病原物在病部表现特征)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菌核、溢脓。 3、症状对病害诊断意义: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病原物)。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八、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1、真菌 a营养方式:为异养生物。 b营养体:典型的为菌丝体,可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作用是分泌各种水解酶,利用物理渗透作用吸收营养,形成繁殖体。又分气生菌丝(寄主表面)和基生菌丝(细胞内和间)。 真菌 a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c变态体:菌核、子座、菌索和吸器。 d子实体:无性子实体(分生孢子束、座、盘和器)和有性子实体(子囊壳、闭囊壳、子囊盘、子囊腔和担子果) e繁殖体:无性孢子(粉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有性孢子(结合子、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f典型生活史: 无性阶段多发生在生长季节,多代,无性孢子是再侵染来源; 萌 发 无性孢子 无性阶段 菌丝体 形 成 有性孢子 配子或配子囊 有性阶段 减数分裂 质配 核配 无性阶段多发生在生长季节,多代,无性孢子是再侵染来源; 有性阶段多发生在休眠季节,1代,有性孢子多是初侵染来源。 非典型生活史只有无性阶段或仅有菌丝体阶段。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g 与园林植物病有关的主要类群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1、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多为无隔菌丝,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烟草猝倒病菌属于腐霉属(孢子囊不规则,藏卵器圆形仅有一个卵孢子,游动孢子有2根鞭毛);烟草黑胫病菌属于疫霉属(孢子囊着生在分化的孢囊梗上,孢子囊卵形,有瘤状突起。藏卵器圆形仅有一个卵孢子)。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2)、接合菌亚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老熟时可形成横隔,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贮藏期根霉病菌属于根霉属(营养体有菌丝、匍匐丝、假根,孢囊梗不分技,孢子囊球形,接合孢子有瘤状突起)。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3)、子囊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是产生在子囊果中子囊内的子囊 孢子。白粉病菌属于白粉属(子囊果为球形闭囊壳, 子囊簇生于闭囊壳中。附属丝为菌丝状);煤病菌属于煤炱菌属(多孢的子囊孢子着生于由子座膨大的子囊腔中);菌核病菌为核盘菌属(菌核上长出浅盘状,有长柄子囊盘)。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4)、担子菌亚门: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繁殖体主要是形成担孢子。白绢病菌属于薄膜革菌属(菌丝绕结成菌核、双核菌丝分化成粗而短无分隔的担子)。 担孢子 担子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5)、半知菌亚门: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孢子主要是分生孢子,有性孢子一般无。 白粉病菌属粉孢属(分生孢子梗棒形不分支);贮藏期曲霉病菌属于曲霉属(分生孢子梗顶头状,着生许多瓶状小梗);贮藏期青霉病菌属于青霉属(分生孢子梗帚把状分枝);贮藏期灰霉病菌属于葡萄孢属(梗单轴分枝、分枝顶端成球状,上生小梗);蛙眼病菌属于尾孢属(梗褐色曲膝状、短而不分技);赤星病菌属于交链孢属(梗褐色短而不分技、孢子具纵横分隔);镰刀菌枯萎病菌属镰刀菌属(梗短而分枝、分生孢子镰刀形和椭园形);立枯病菌属于丝核菌属(菌丝褐色、分枝处缢缩直角分枝,形成菌核,不产生孢子)。白绢病菌属小菌核属(菌丝白色分枝锐角不缢缩,形成菌核不产生分生孢子);炭疽病菌属于刺盘孢属(分生孢子盘垫状,梗短棒状,盘中丛生黑色刚毛)。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3、病毒 a性状;无细胞结构(蛋白质衣壳和核酸轴心组成),微小(电镜可观察),形状有球形,杆形和线形,可形成内含体(结晶无定形)。 b特性:寄生性(专性寄生物);传染性(种子和繁殖材料,汁液磨擦,昆虫,嫁接);侵入性(微伤口);繁殖性(增殖,即复制);变异性(易变),运转性(维管束和胞间连丝);稳定性(排第一位)。 c病毒与传毒昆虫关系:传毒昆虫主要是刺吸式口器昆虫,也有咀嚼式,传毒昆虫与所传病毒具有专化性,口针型为非持久性(花叶型),循回型为半持久性,增殖型为持久性。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4、线虫 A致病机理:吻针穿刺,分泌唾液,可引起病理变化。 B形态:细小,无色,线条形,少数为洋梨形。 C与有关类群:根结线虫属(雌虫洋梨形,形成卵囊,雄虫为蛔虫形,根结线虫病) 雌虫 雄虫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九、病害诊断 1、程序 A田间观察:分布、程度、与外因关系。初步诊断,记载。 B室内鉴定:保湿培养镜检病原物作出诊断。 C病原物分离、培养和接种:分离病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无菌培养接种在相同寄主观察诊断。 2.主要病原物诊断 A真菌性病害:有明显的病征,病状主要是斑点,保湿可镜检出病原物。 B细菌性病害:病状为斑点,初期为水渍状,并有菌脓;为腐烂时组织崩塌粘滑有菌膜。为萎蔫时茎截面维管束褐色有白色溢浓。 C病毒性病害:全株性,病状主要是变色、畸形和坏死,无病征,多见传毒昆虫。 D线虫性病害:植株矮小,色泽失常,根部长瘤。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十、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1、病原物寄生性:病原物从寄主中获得营养的能力。根据其强弱分活体营养生物(病毒)和死体营养生物(细菌) 2、病原物生理小种(菌系、株系):形态相同但对不同品种致病力有差异的生物型(黑胫病菌0号小种) 3、病原物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破坏能力。破坏性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分泌酶、毒素和生长素,后果是同化减弱、营养失调和代谢纹乱。 4、抗病性:病原物抵抗病原物侵染能力。根据其强弱分: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抗病的形态、生化机制分:抗接触(避病),抗侵入和抗扩展。抗病遗传机制分: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a四个时期: 病原物繁殖单位接触期接触寄主侵入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潜育期寄主表现症状前症状表现期表现症状及其发展。 5、病原物侵染过程: b.侵入途:角质层、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蜜腺)和伤口(大、小伤口) c.影响侵入条件:繁殖单位数量、温度(适宜)、湿度(高湿)水分(水滴和水膜)。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6、侵染循环: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度发病过程。其包含内容: a.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病株、种子和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肥料、介体)和方式(休眠、腐生和寄生) b.传播途径:人为携带、风、昆虫、雨水、流水。 c.初侵染(由越冬越夏病原物引起)和再侵染(由初侵染形成繁殖体引起) 7、园林植物病的流行:普遍而严重发生。 流行的条件取决于三因素:a大面积连片种植感病品种且处于感病时期;b积累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c适宜的环境条件。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十二、园林植物病的预测和预报 a预测和预报:调查发生情况,并结合历史资料和天气情况而估计发生趋势称预测;把预测结果通过传媒通知有关单位作好防治准备称预报。 b预报种类:短期(小于10天);中期(11-30天);长期(大于30天)。 c 预测方法:a)病原物基数预测(根结线虫病发病率<3.7%则轻,>9.7%则重;b)病圃预测(种植感病品种观察);c)气象指标预测(温度和湿度。如黑胫病温度达25-30摄氏 度,RH达90%且连续10天则流行)。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1.防治园林植物病途径:①人为阻隔传播;②减少病原基数;③提高抗性。④用药杀死或抑制孢子萌发。 2.植物检疫:病中一类植检对象是烟草霜霉病。 3.农业防治法:a选用抗病品种(途径是引种和选育;种植要基因布局和基因轮换);b轮作(水旱轮作);c调整播期和移栽期(避病),d合理肥水管理(掌握施肥原则,雨后排水)e搞好田卫生(除草、适时采摘,拔病株、清残体,摘老叶)。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4.物理防治方法: a选种(风、筛和水选取)b 晒种(1-2个白天);c浸种(石灰水);d土块热处理(高热蒸汽) 5.生物防治法: a施菌肥(5406、菌渣) b接种弱毒病菌(株系、腐生交链孢 ) c喷抗生素(农用链霉素)。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6.化学防治法: a杀菌剂含义:用来防治病原真菌和细菌的药剂。 b杀菌剂作用方式:保护剂(波尔多液),治序剂(多 菌灵);内吸传导剂(乙磷铝)。 c杀菌剂分类:植物杀菌剂(大蒜素)、无机铜杀菌剂(硫酸铜);无机硫杀菌剂(硫磺);有机磷杀菌剂 (克瘟散);有机硫杀菌剂(敌克松);有机氯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有机氮杀菌剂(托布津);农用抗菌素(井冈霉素)。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d杀菌剂剂型:分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和烟剂。 e杀菌剂使用方法:喷雾法(常规喷雾,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浇灌法(土传病害,淋蔸);土壤消毒(斯美地);种子消毒法(福尔马林);烟熏法(百菌清)。 f杀菌剂使用量:苗期到成株期每公顷用750-1125Kg药液。
食叶害虫 刺蛾类 ①俗名及分类: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 ②食性:多食性(园林树木)。 ③主要种类及各自识别特点: 虫态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成虫前翅基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线在翅尖汇聚,有2个点。前翅青绿色,基角褐色。前翅有2条深褐弧形线。前翅从前边到后边有1条褐色线。幼虫体背有亚铃形红褐色大斑。体翠绿色,背面有2排黄色枝刺。腹未有4个黑色绒绒球。体黄绿色每节有4个黑点。体扁平,体侧各有红点1列。茧树干上,灰白色,有褐色纵宽纹。土中或枝上,黄褐色,坚硬。土中,灰白色。土层中,黑褐色。
食叶害虫 茧树干上,灰白色,有褐色纵宽纹。土中或枝上,黄褐色,坚硬。土中,灰白色。土层中,黑褐色。④生活习性:长江以南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树干、树下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并产卵。有趋光性。每雌可产50-70粒卵。幼虫危害期为6-9月。1-2龄取食下表皮及叶肉,3龄后啃叶成孔洞。成熟后吐丝结茧。优势天敌是上海青蜂。 ⑤防治方法:a人工灭茧(土中挖茧、树枝剥茧);b灯光诱集(黑光灯);c生物防治(使用BT药剂、除茧时用寄生蜂保护器);d药剂防治(在幼虫2-3龄时期、选用菊酯类农药加有机磷农药)。
食叶害虫 3、袋蛾类 ①俗名:蓑蛾、避债虫。 ②分类:鳞翅目,袋蛾科。 ③食性:多食性(经济果木)。 ④主要种类及其护囊形态特征: 种名大袋蛾茶袋蛾小袋蛾白囊袋蛾护囊有1-2片枯叶。有平行排列的小枝梗。缀结枯碎叶。无枝叶,全为丝质。⑤生活习性:本省1年1-2代。以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化蛹,5月羽化成虫,卵产于护囊内蛹壳中,每雌可产2000-3000粒。6-7月为第1代幼虫为害期;8-9月为第2代幼虫为害期。初孵幼虫从囊口涌出吐丝随风飘散,丝线粘附各种碎屑营造护囊,1-2龄啃叶肉造成叶表呈星点状透明斑痕,3 龄后取食叶片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叶被吃光。天气高温干旱严重发生。多在清晨、傍晚、阴天、叶下取食。 ⑥防治方法:摘越冬虫囊;黑光灯诱杀(雄成虫);生物防治(乳剂、手捏碎护囊);化学防治(幼虫低龄高峰期、用敌百虫或敌杀死)。
食叶害虫 3、夜蛾类 ①俗名:夜盗虫 ②分类:鳞翅目,夜蛾科。 ③食性:典型的多食性害虫(花卉、菜)。 ④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 虫名成虫幼虫纹夜蛾体中型,体翅灰褐色,内外横线间有从前边伸向后边三条灰白色纹。体色多变化,中胸到第9腹节有2个半月形黑斑。银纹夜蛾中型,灰褐色,翅面有金色闪光,前翅中央有1个马蹄形银边褐斑。黄绿色,背线为2条白色细线,腹足2对,行走如步量虫。⑤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代以上。以蛹在土中越冬。具迁飞性。成虫昼伏夜出,要取食花密补充营养,有强烈趋光性和趋化性。卵产于叶背,前者为块产,每雌可产1000-1500粒。1-2龄啃下表皮和叶肉成窗斑叶;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仅留主脉;5-6龄进入暴食期。6-8月危害严重。 ⑥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冬耕灭蛹、夏摘卵块和初孵幼虫);诱杀成虫(黑光灯、糖醋酒液);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未分散时、杀灭菊酯和阿维菌素)。
食叶害虫 4、尺蛾类 别名:步曲、造桥虫。 分类:鳞翅目,尺蛾科。 食性:多食性(林果木)。 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丝棉木金星尺蛾 虫态识别要点成虫翅底银白色,布有不规则银灰色斑纹,中室端部有1黄褐色大斑,腹部金黄色,有9列黑点组成的条纹。幼虫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背面有7条黄或白色纵线。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寄主下松土层越冬。3月羽化成虫,5月份的第1代幼虫和7月份的第2代幼虫为害最重。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呈白点,3龄后取食成缺刻,常把四季青吃成秃枝,甚至全株死邙。 防治方法:a人工捕杀(早上、晚间捉蛾子,冬季松土灭蛹)。b灯光诱杀(黑光灯)。c生物防治(喷药时注意保护寄生蜂)。d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阶段,可用敌杀死、功夫、速灭杀丁)。
食叶害虫 5、毒蛾类 ①俗名:毛虫、千毛虫。 ②分类:鳞翅目,毒蛾科。 ③食性:多食性(果树、林木)。 ④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 虫名黄尾毒蛾杨、柳毒蛾成虫体翅白色,前翅近臀角处有浅色黑斑,腹末有综黄色毛丛。体翅纯白色,足上有黑环。卵块产,扁园形,覆盖物为综黄色。块产,覆盖物为银白色。幼虫黄色,有各线每节有毛瘤3对。背面有纵带,毛瘤黑色。生活习性:每年3-4代。以幼虫结茧在隐藏处越冬。4-5月破茧上树取食芽叶,6月化蛹并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每雌可产卵150-600粒。低龄幼虫群集,4龄分散,可把树叶吃光。 防治方法:a灭越冬幼虫(冬季修剪、树干束草诱集)。b人工捕虫(摘卵块、灭低龄幼虫)。c灯光诱杀。d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群集时、拟除虫菊酯类)。
食叶害虫 6、卷叶蛾类 俗名:棕子虫。 分类:鳞翅目,卷叶蛾科。 食性:多食性(果林)。 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 名称茶长卷叶蛾成虫体翅黄褐色,前翅有褐斑和带纹。卵黄绿色,球形幼虫暗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深褐色。生活习性:1年发生态环境3-4代。以幼虫在卷叶或枯叶内越冬。翌年4-5月成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表面。幼虫活泼,常吐丝缀叶或卷叶啃食表皮和叶肉,叶片呈窗斑状或网状。 防治技术:人工捉虫(摘虫包);灯光诱杀;药杀幼虫(严重时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
食叶害虫 7、枯叶蛾类 别名:松毛虫。 分类:鳞翅目,枯叶蛾科。 食性:多食性(松类林木、果树) 主要种类及共同识别特征: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天幕毛虫和杨枯叶蛾。*成虫(体翅被厚鳞毛,多黄褐色,翅面有几列横条纹,中室有1个小白斑);*幼虫(体被鳞毛)。 生活习性:1年发生2-4代。以幼虫越冬。每年5-10月危害。卵成块产于松针上。孵化取食卵壳及咬食松针,也可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成熟后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a灯光诱杀成虫;b人工防治(摘卵、捕幼虫、剪除虫茧);c生物防治(收集死虫摀碎稀释喷雾,喷青虫菌,招引益);d化学防治(喷杀灭菊酯、辛硫磷)。
食叶害虫 8、灯蛾类 ①俗名:毛毛虫。 ②分类:属于鳞翅目,灯蛾科。 ③食性:极杂,主要危害花卉。 ④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 虫名黄腹灯蛾红腹灯蛾蛾子翅面黄白色,散布黑色斑点,腹部背面黄色,每节有1黑斑。翅面黄白色,有2横列黑点,腹部背面鲜红色。幼虫体黄褐色,背面有褐色纵带,胴部密被长毛。体淡黄褐色,每节有毛瘤,簇生长毛。⑤生活习性:1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代成虫。成虫有强烈趋光性,卵成块产,每雌可产400粒左右。初孵幼虫群栖叶背食叶肉,3龄后分散,有假死性。 ⑥防治方法:a灯光诱杀;b人工防治(摘卵块和有虫叶、翻耕灭蛹);c生物防治(BT制剂);d药剂防治(喷敌百虫、辛硫磷、速灭杀丁)。
食叶害虫 9、蝶类 分类:鳞翅目,蝶亚目。 寄主:金桔类、羽衣苷兰。 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 种类柑橘凤蝶玉带凤蝶菜粉蝶成虫体黄绿色,背面有黑色条纹,翅面黄绿色,有黑色纵带体翅黑色,后翅有黄或红色组成的横带。体翅白色,前翅顶角黑色,之下有2个黑点。幼虫翻宿腺黄色翻宿腺紫红色体绿色,布满期横皱纹。生活习性:1年3-4代。以蛹在枝叶上越冬。世代重叠。卵产于嫩芽叶上。以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蛹为裸蛹。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捉幼虫、卵、蛹);药剂防治(严重时用药,敌敌畏)
食叶害虫 10、叶甲类 ①别名:金花虫。 ②分类:鞘翅目,叶甲科。 ③食性:园林植物。 ④常见种类:红茹龟叶甲、冬青叶甲。共同特征(成虫:体椭圆形或龟甲形,触角线状,复眼园形,有黄、蓝色。幼虫头小,胴部大,或有刺。) ⑤生活习性:成虫和幼虫均可取食叶片,低龄期取食表皮和叶肉,形成白斑,后期造成孔洞。 ⑥防治方法:a捕杀成虫、幼虫(利用假死性);b田园清洁(清除杂草和枯枝);c药剂防治(成幼虫发生期,用辛硫磷)。
食叶害虫 11、软体动物(蜗牛、蛞蝓) ①分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 ②食性:属多食性(花卉和观叶植物) ③主要种类及识别点: 种类灰巴蜗牛野蛞蝓识别特征有贝壳,壳顶尖。无贝壳,体背有2条灰白色纵线。④生活习性:喜阴湿温和环境,畏光,晴天隐藏,阴天、雨天、晚上活动取食和繁殖,造成叶片缺刻、孔洞或幼苗倒伏。卵成团产于松土中,见光爆裂。 ⑤防治方法:a人工捕杀;b施石灰;c淋茶饼浸出液。
食叶害虫 12、叶蜂类 ①又名:黄腹虫 ②分类:膜翅目,叶蜂科。 ③食性:月季、玫瑰和樟。 ④主要种类及共同特征:月季叶蜂、樟叶蜂。成虫腰广阔,腹部多鲜黄色。幼虫毛虫型,足9对,体表多皱纹,多青绿色,气门黑色。 ⑤生活习性:1年1-2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4-5月羽化成虫,卵产于嫩枝的纵裂口中,新梢破裂倒折,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啃食叶片与嫩枝,以抽梢期为害最重。 ⑥防治方法:a冬耕灭越冬幼虫;b盛期捕杀幼虫;c喷施农药。
食叶害虫 13、螟蛾类(樟叶瘤丛螟) ①又名:樟从螟、樟巢螟。 ②分类:鳞翅目,螟蛾科。 ③食性:樟科植物。 ④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褐色,各横线波纹状,前翅前边有1淡黄色斑);幼虫(棕褐色,背中央有1条黄色宽带)。 ⑤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基浅土层越冬翌年4-5月化蛹,5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块产,每雌可产100粒,卵产于叶缘上。幼虫吐丝缀叶取食,最后形成鸟巢状大虫包。每包中有虫5-20头。 ⑥防治方法:a人工摘除虫巢;b幼虫下树期土中撒呋喃丹;c初孵幼虫期喷敌敌畏。
吸汁类害虫 1、蚜虫类 ①俗名:腻子。 ②分类:同翅目,蚜虫科。 ③主要种类及寄主:棉蚜---扶桑、蜀葵、石榴、一串红、茶花、菊花、紫叶李。绣线菊蚜---绣线菊、石楠、樱花。桃蚜---桃、李及各种花卉。月季长管蚜---月季、蔷薇。菊小长管蚜---菊花。 ④为害性:危害有三个方面;其一以成、若蚜群集于植株幼嫩部位吸取汁液,影响正常生长,叶片变薄而皱缩及翻卷。其二分泌蜜露,诱发煤病,影响品质。其三传播病毒病。 ⑤共同识别特征:体小柔软,颜色多变(黄、绿、红),分有翅型和无翅型,有腹管和尾片。 ⑥发生规律:a本省一年发生30——40 代。b终年以孤雌卵胎生方式繁殖,无越冬现象。c种群数量年变化(马鞍形,4月迁入,5/上为第一高峰,5/下为第一低谷,7/上为第二高峰,第一高峰的危害是直接取食和传播病毒病;第二高峰的危害是诱发煤病,低谷是由于雨水冲刷)。d扩散条件(21摄氏度、无风、无雨)。e翅型分化(温湿度、食料条件和拥挤度);f胎生蚜量(10 至40 多个)。天敌(食蚜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霉菌)。g习性(趋嫩性、趋绿性、趋黄性、负趋银灰色性)。 ⑦防治方法:a人工防治(刷除花卉上的蚜虫);b保护利用天敌(人工助迁天敌);c黄色板诱蚜(有翅蚜迁飞期);d药剂防治(大发生时,用蚜虱净、莫比朗、吡虫啉)。
吸汁类害虫 2、叶蝉类 ①又名:浮尘子。 ②分类:同翅目,叶蝉科。 ③危害性:以成、若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叶正面呈献白色小斑点,生长不好,叶片过早脱落。 ④主要种类及其寄主:大青叶蝉---杜鹃、李、樱花、扁柏、杨柳、禾本科草坪草;桃一点斑叶蝉---桃、月季、梅、山茶、樱花。小绿叶蝉---桃、红叶李、樱花。棉叶蝉---锦葵、大丽菊、菊花、美人蕉。 ⑤成虫识别要点: 虫名大青叶蝉桃一点斑叶蝉小绿叶蝉棉叶蝉特征大,头部黄色,有2黑点,前翅青蓝色。头冠顶有1个大黑斑点,复眼黑色,前翅淡白色。头略尖,前翅黄绿色。体色黄绿,前翅的翅端有1黑点。⑥生活习性:每年有几代,以成虫在常绿树上、树皮缝、杂草中越冬,翌春3-4月开始活动,卵散产于新梢和叶背叶脉中,7-8月气候干燥危害最重。 ⑦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冬春清洁田园,减少虫源);灯光诱杀(成虫大发生期);药剂防治(草坪和林木初变白时用药—莫比朗、速灭杀丁)。
吸汁类害虫 3、介壳虫类 ①又名:蜡壳虫,头屑。 ②分类:同翅目,蜡蚧科或盾蚧科。 ③危害性:以成、若虫群集在枝、叶、果实上吸取汁液,造成叶发黄,叶卷缩,枝条干枯,使树势减弱。 ④主要种类及其寄主:红蜡蚧---山茶、构骨冬青;日本龟蜡蚧---海桐;矢尖蚧---桂花、丁香、芍药、柑橘;月季白轮盾蚧---月季、苏铁、香樟、乌桕。。 ⑤成蚧的识别点: 名称红蜡蚧日本龟蜡蚧矢尖蚧月季白轮盾蚧成虫蜡壳紫红色,周边有4条眉状白色带。蜡壳白色,周边有脐状孔。介壳紫褐色有白边,前尖,中央有纵脊。介壳灰白色,园形,壳点黑色靠近前端。⑥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卵堆产于介壳之下。初孵若虫可行走,几个小时即可固定于寄主上,10几个小时就可分泌蜡质,常群集成片。一般在荫暗密的地方发生重。属第二性害虫。迁移主要靠风和人为传播。 ⑦防治方法:a严格检疫(不栽有虫苗木);b园林技术防治(清洁花园、合理密植、合理修剪、人工刷虫、煤油抹虫);c药剂防治(冬季可用松脂合剂、机油乳剂、石硫合剂;若虫期可用莫比朗、乐果、辛硫磷;成蚧期可用杀扑磷);d保护利用天敌(食蚧瓢虫、蚜小蜂、跳小蜂、缨小蜂)。
吸汁类害虫 4、叶螨类 ①俗名:红蜘蛛。 ②分类:蜱螨目,叶螨科。 ③为害状:以成、若螨群集于叶片刺吸汁液,被害叶初呈黄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全叶灰白而卷曲,后期脱落,叶上有丝网。 ④主要种类及其寄主:a棉红蜘蛛---香石竹、菊花、风仙花、茉莉花、月季、桂花、一串红、鸡冠花;b山楂红蜘蛛---樱花、碧桃、海棠、蜀癸、锦癸;c二点叶螨---月季、玫瑰、大丽花、一串红、锦癸;d柏小爪螨---侧柏、桧柏、龙柏。 ⑤叶螨类共同特征:体微小,椭园形,深红色,有背毛,多有黑斑,有足6对;卵为园球形,光滑有光泽。 ⑥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0几代。以雌成螨、若螨、卵在寄主植物和杂草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出蛰取食产卵,每雌可产100粒左右,产于叶背主脉两侧。为谦性孤雌生殖。高温干燥有利发生,降雨可冲刷致死。 ⑦防治方法:a冬季防治(树干扎草诱螨;刮无效树皮;合理修剪;及时除草;清除枯枝落叶);b生物防治(捕食螨类,多毛菌);c药剂防治(萌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在点片阶段喷螨虫清、螨立克、克螨特)。
吸汁类害虫 5、粉虱类 ①分类:同翅目,粉虱科。 ②为害状:主要以若虫、伪蛹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严重时叶褪色、凋萎,且诱发煤污病。 ③主要种类及其寄主、特征: 成虫伪蛹寄主桔黄粉虱体微小,黄色,翅纯白色,有蜡粉。椭园形,淡黄绿色。桂花、柑桔、女贞、栀子花。黑刺粉虱体特小,橙黄色,翅紫褐色间浅色斑白。椭园形,膝黑色,背面有刚刺,外围有白色蜡圈。樟、桂花、悬铃木、山茶。④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代,以伪蛹在叶背越冬,翌年平均月羽化成虫。成虫白天活动,卵产于叶背,每雌产卵130粒。 ⑤防治方法:a人工防治(修剪增强通风透光);b保护天敌(刺粉虱黑蜂、中华草蛉);c药剂防治(严重时可用敌杀死、蚜虱净、苦参碱)。
吸汁类害虫 6、网蝽类 ①别名:军配虫。 ②分类:半翅目,网蝽科。 ③为害性:以成虫、若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叶面有苍白色斑点,叶背有褐色虫粪,严重时叶脱落。 ④主要种类及其寄主、特征: 主要种类及其寄主:a梨网蝽---梅花、樱花、月季、杜鹃、梨、海棠;b樟脊网蝽---香樟;c杜鹃脊网蝽---杜鹃。 共同特征:成虫体小扁平,黑褐色,前胸背板外延,前翅呈网状,且有X形褐斑。卵椭圆形式,一端略弯。若虫的两侧有刺突。 ⑤生活习性:每年5-6代,以成虫在树皮缝、枯枝落叶、杂草、土缝中越冬,第二年4月份开始活动,卵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每雌产卵几十粒,产卵痕为黑色下陷小黑点,8-9月危害最重。 ⑥防治方法:清洁田园(除草,扫落叶);药剂防治(叶片变白初期可用敌敌畏、阿维菌素、莫比朗喷雾)。
钻蛀性害虫 1、天牛类 ①别名:铁牛。 ②分类:鞘翅目,天牛科。 ③为害性:以成虫啃食嫩枝皮,幼虫蛀食树干,严重时树木干枯死亡。 ④主要种类及识别要点、寄主: 种类光肩星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桑桑天牛成虫体翅膝黑色,触角基部灰蓝色,鞘翅基部光滑,有白色毛斑马20个。同前者,区别对是鞘翅基部有小颗粒。体翅黑褐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前胸背板有一对肾形黄白色斑,前翅有关10多个黄白色斑。体翅黑色,密被黄褐色绒毛,触角基部灰白色。翅基有黑亮瘤状颗粒。幼虫前胸背板有突字形褐斑。同前者,斑前方有飞鸟形纹。前胸背板有突字形褐斑。前方中央有2黄点。前胸背板后半部有棕色小点中央夹有3对尖叶状纹。寄主杨、刺瑰、柳。乌桕、悬铃木、樱花、柑桔杨、刺瑰、柳。、杨、乌桕柳、无花果樱花、桑、女贞。杨、柑橘、柳、无花果樱花。⑤生活习性:1年0。5-1代,以幼虫在虫道中越冬,来年3月可取食活动,4月化蛹,5月羽化成虫,并咬食树皮补充营养,卵产于树干由成虫咬的“T”形刻痕中,每处1-2粒,6—7月孵化,初孵幼虫从产卵处蛀入皮层,之后蛀入木质部,形成虫道。与外相通孔有通气孔(换气、排粪), 羽化孔。看洞外虫粪知幼虫大小:洞口只有白色泡沫状物 --为小型幼虫;虫粪粘在树皮,白色细微,落地散开——为中型幼虫;虫粪粗大,褐色,杂有木条---为大型幼虫。 ⑥防治方法:a人工捕杀(中午捉成虫、人工击卵、用刀刮泡沫、钩杀大幼虫);b树干涂白(主干刷白涂剂)c药剂防治(敌敌畏药棉、敌杀死毒签、磷化铝片剂)。
钻蛀性害虫 2、吉丁虫类 ①别名:爆皮虫。 ②分类:鞘翅目,吉丁虫科。 ③为害状:主要以幼虫在皮层中或之下木质部蛀食,虫道宽而扁,树皮爆裂。成虫可咬叶成缺刻。 ④形态特征和寄主植物:以六星吉丁虫为例。 ⑴成虫:体纺锤形,茶褐色,有金属光泽。每个鞘翅上有3个金绿色圆斑。 ⑵幼虫:体扁平,头小,胴体白色,前胸膨大,有黄褐“人”形纹, ⑶寄主:重阳木、悬铃木、枫阳、五角枫和樱花。 ⑤生活习性:1年1代,以幼虫越冬,6月羽化成虫,卵产于皮层逢隙中,小幼虫危害皮层,虫粪不外排,老熟后蛀入木质部,树皮爆裂,严重时全株死亡。幼虫化蛹前咬羽化孔。 ⑥防治方法:a加强养护管理(第二性害虫,翻耕、水、肥、修剪,促生长旺盛。);b人工防治(清除枯枝、死树,树干振落成虫,刮翘皮灭幼虫);c药剂防治(翘皮刮后涂50X乐果液,沟施呋喃丹颗粒剂)。
钻蛀性害虫 3、木囊蛾类 ①分类:鳞翅目,木囊蛾科。 ②为害状: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梢,造成树枝枯死。 ③形态特征和寄主植物:以芳香木囊蛾为例。 ⑴成虫:体翅灰褐色,粗壮,前后翅布横黑纹。 ⑵幼虫:扁圆筒形,头部黑色,胴部背面紫红色,前胸背面有突形黑斑。 ⑶寄主:丁香、杨、柳、小叶女贞。 ④生活习性:2年月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第二年离树入土越冬。3-5月羽化成虫,其寿命4-10天,卵产于粗枝皮逢中,集中产卵。初孵幼虫群集寻找蛀孔,食皮层和边材,大龄幼虫蛀木质部,中央木质部为光溜圆形蛀道,排粪孔在下近地面处。 ⑤防治方法:a加强检疫(不栽有虫树);b人工防治(发现蛀屑枝可剪除,还可钩、刺幼虫,冬秋修剪虫枝);c药剂防治(发现蛀屑可用---磷胺、敌杀死20倍涂毒环;三硫化碳棉球放入蛀道,黄泥粘孔)。
钻蛀性害虫 4、螟蛾类 ①分类:鳞翅目,螟蛾科。 ②为害性:以幼虫蛀食嫩枝,造成顶梢枯萎(小卷蛾科的桃折心虫蛀桃、李嫩梢)。 ③主要种类、形态特征和寄主植物: 大丽菊螟桃蛀螟成虫体黄褐色,前翅鲜黄,具2条明显波纹。后翅灰白色。体翅黄色,布满黑斑。幼虫体圆筒形,头深褐,胴部淡红色体淡灰褐色,背面有紫红色彩。寄主食性杂,大丽菊、菊花、美人蕉。板栗、马尾松、无花果、石榴、桃。④生活习性:1年几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白天静伏,有趋光性,卵单或块产,初孵幼虫可食卵壳,并蛀入嫩梢、幼茎和果实,蛀孔外有虫粪或透明胶。 ⑤防治方法:a人工防治(及时剪除被害枝、茎,捡落果,集中处理);b黑光灯诱杀;c药剂防治(幼虫初孵期喷雾;蛀入期注药液。可用氧乐果、敌敌畏)。
地下害虫 1、地老虎类 ①俗名:土蚕。 ②分类:鳞翅目,夜蛾科。 ③食性:及杂,以幼虫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行。 ④形态特征和寄主植物:以小地老虎为例。 ⑴成虫:体翅暗褪色,前翅斑纹如图示。有环形纹、肾形纹、剑形纹和3个楔形纹。 ⑵卵:半圆球形,布有纵横棱脊。 ⑶幼虫:灰褪色,体表粗糙,臀板上有2条深色纵带。 ⑤生活习性:1年4-5代,每年以第1代发生最重。越冬不清楚。成虫白天栖息,夜间活动(7-10时最盛),可补充营养,有趋光性、趋化性。卵产于幼苗、杂草或土块上,每雌可产800-3000粒。1-2龄群集昼夜在幼苗顶心嫩叶取食,3龄后分散,白天潜伏,夜间咬断苗茎(以黎明前露水未干时最列)。食料不足则迁移扩散。在土表层作土室化蛹。 ⑥防治方法:a清洁田园(清除杂草);b精细耕作;c人工捕捉;d诱杀成虫(黑光灯、糖醋洒液)和幼虫(新鲜杂草拌敌百虫、莴苣叶、枹桐叶)。e药剂防治(可敌杀死、日高喷苗和地)。
叶、花、果病害 白粉病类 ①主要种类:月季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紫薇白粉病和草坪草白粉病。 ②症状识别:在叶片、新梢、嫩茎、花蕾和花梗表面上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受害处畸形(肿、卷、弯),花少而小。有的后期可产主小黑点(闭囊壳)。 ③病原: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白粉属;或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粉孢属。 ④发病规律: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殘体中越冬,翌年温度适宜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分生孢子是再侵染来源。在干旱、郁闭处发生重,雨多不利发生,1年中5-6月至9-10月严重。 ⑤防治方法:a、结合修剪清除病枝落叶,减少初侵染来源;b、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当疏剪,不要偏氮,温室常通风;c、化学防治,休眠期用3-4度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粉1500-2000倍液,温室可用其烟雾剂熏蒸。
叶、花、果病害 2、锈病类 ①主要种类:玫瑰锈病、海棠锈病、菊花白色锈病、结缕草锈病和松针锈病。 ②症状识别: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危害芽、花、果和嫩枝。初期为黄绿色小点,之后病部表皮破裂出现铁锈色粉未(夏孢子堆),后期出现黑褐色粉状物(冬孢子堆),海棠上为黄色丝状物,叶片卷曲、干枯,严重时脱落 ③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 ④发病规律:以菌丝体、或冬孢子、或夏孢子在病残上越冬,生活史复杂,有的可转主寄生,初侵染是担孢子,传播是风和雨。温暖、多雨湿大、土质差、偏氮肥发生重。 ⑤防治方法:A、加强管理—避免梨、海棠、桧柏混栽,清除病枝叶烧毁;B、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可粉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粉4000倍,或者说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或则40%福星乳油9000倍。
叶、花、果病害 叶斑病类 常见病害: ①月季黑斑病| a症状:在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扩大为近圆形斑点,边周呈放放谢状,病斑周围变黄。严重时叶片黄叶、枯叶、脱落。 b病原: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浇水传播,侵入要求叶上有水膜,一年中5-6月和8-9月出现2次高峰期,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病残多、浅黄色品种有利于发病。 ②杜鹃角斑病| a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红褐色小斑点,之后扩大为黑褐色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潮湿时病部有褐色霉层,最后叶黄、早落。 b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c发病规律:病残体上菌丝体---翌年形成分生孢子---风雨传播---叶上有水萌发芽管侵入。高温多雨、雾多露重、土质粘重、通风透光差发生重。
叶、花、果病害 ③大叶黄杨褐斑病 a症状: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期为褪绿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灰褐色、周缘红褐色隆起、外围有黄色晕圈、密布小黑点的病斑。严重时叶片脱落。 b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残体组织冬,第二年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侵染引起发病。6、7、8、9月发病最盛。树势衰弱、雨水多发病重。 ④芍药褐斑病 a症状:发病初期,叶背出现褪绿色针尖突起小点,以后扩大为紫红色、有轮纹、不规则的大斑,潮湿时病部有霉层。严证明时全叶焦枯,似火烧。茎、花、果上病斑为红色斑。 b病原:半知菌亚门,枝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组织冬,第二年3月潮湿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展叶时侵染引起发病,另有一次再侵染。雨水多,土质差发病重。
叶、花、果病害 ⑤菊花褐斑病 a症状:近地老叶先发病,先出现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近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焦黑脱落。 b病原: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种植过密、品种抗性差则严重。 ⑥桂花枯斑病 a症状: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初为褐色小斑,后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有黑色小点,红灰褐色,叶卷曲易碎。 b病原: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越冬,,翌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多发生于戛秋季,高温多雨、长势弱,通风不良发生重,老叶比新叶重。
叶、花、果病害 ⑦兰花炭疽病 a症状: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病斑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深褐色轮纹,中央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病部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多集中中上部叶片,严重时病斑累累。 b病原: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兰花展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多从伤口、嫩叶直接侵入,高温多雨,栽培过密发生重。 ⑧山茶炭疽病 a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褪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中央灰白色,有小黑点,病健交界褐色隆起。枝梢上病斑为梭形、下陷和黑褐色。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扩展产生新病斑,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各器官均可多次侵入,高温、多雨、雨早、氮肥多、阳坡发生重。
叶、花、果病害 ⑨米兰炭疽病 a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灰白色,边缘有隆起的褐色线纹,病部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大量落叶、枝枯,生长势差。 b病原: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6-9月发生重,光照不足、长势差、通风不良发病重。 ⑩瓜叶菊叶斑病 a症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呈水渍状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中央灰白色、有轮纹、边缘褐色的大斑。病部有灰色霉层,病斑可破裂。 b病原: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传播发病。温高湿大、通风不良易发病。
叶、花、果病害 ⑴百日草白星病 a症状: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白色小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有黑色霉层。 b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气流传播,多次再侵染,开花期危害重,7-9月是发病高峰。夏季多雨,排水不畅有利发生。 ⑵荷花黑斑病 a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斑点,之后扩大为近圆形、红褐色、具同心轮纹、外围有黄色晕圈、上生黑色霉菌层的大斑。 b病原: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 c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形成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雨水多、温度高、偏施氮肥、长势弱发生重。 叶斑病类综合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