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 听感范畴 The Perceptional Category of Tone 1 in Mandarin Chines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新东方多媒体库介绍 和 使用方法 申晓雨 江苏省区域经理 M: Q: E :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要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有声音一定有声源。  (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声音可以在.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课前提问 1、请说出音节的结构特点。 2、掌握并应用声韵拼合的规律。 3、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有哪些?
Boundary Tone and Focus Tone 边界调和焦点调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二十九讲 撰写研究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田 飞.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重要原则及实例体现 马越.
第二章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 音高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声调,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王萍 石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普通话声调训练.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揭秘 庄家 股市中的 为什么你的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为什么出了利好,股价反而下跌? 为什么有的股票一直涨停?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现代汉语语音的性质及记音符号 现代汉语声母、韵母的性质与特点 现代汉语声调及古今声调的变异 现代汉语音节的分析 现代汉语的音变现象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基地自考多媒体课件 Shi chang ying xiao xue 市场营销学.
第六节 音变 一、变调 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是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乳猪断奶后拉稀,掉膘与教槽料.
利用評估提升小學中文科學習效能行動研究」實驗計劃 從評估到教學:跨校中文科行動計劃 成果分享
课程与编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露茜(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文化学习 Mrs.Han.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Geophysical Laboratory
Shàng kè 上 课.
普通话 台语 广东话 白捷 CHIN301班.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音名与音组 许昌市十二中教育集团 执教人:冯胜华.
汉语变音现象初探.
使用矩阵表示 最小生成树算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程序设计工具实习 Software Program Tool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七章 类与对象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请在此位置添加你的论文名称 指导老师:PPT教授 报告人:清风素材.
學生事務處 學生諮詢及簡介會 年2月1日.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第19讲 动画的类型和采集 单 位: 北京师范大学 作 者: 毛荷&王翠霞.
清華大學 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營 迎生聚會 2006年7月7日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所.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实验七 安全FTP服务器实验 2019/4/28.
计算机网络与网页制作 Chapter 07:Dreamweaver CS5入门
6.4 你有信心吗?.
Seminar 【Speaker】 LEI Z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Academic Papers Powerpoint Template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第13讲 用GoldWave进行音频的截取、合并、淡入淡出操作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康河畔 最深情的溫柔      再別康橋.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第六课 ɑo ou iu 教学.
李智强 旧金山大学 STARTALK Workshop, Berkeley, Aug ‘09
臺灣聖約翰科技大學.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基因信息的传递.
藏语声调起源的多维视角 孔江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语音乐律实验室.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开题报告、论文答辩学术类通用PPT模版 Academic Papers Powerpoint Template LOGO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质量控制(QC)模式 BrookFIEL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 听感范畴 The Perceptional Category of Tone 1 in Mandarin Chinese 演化语言学会议 2012.11.9. The Perceptional Category of Tone 1 in Mandarin Chinese Shi Feng & Wang Ping 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 听感范畴 石 锋 王 萍 等 南开大学

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的听感范畴 一、概述 二、方法和设计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四、阴平调的听感范畴 五、阴平调的声学表现 六、听感范畴跟声学表现对应 七、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 八、结语

一、概述---单字声调听辨 王士元(1976) 研究汉语普通话的阳平和阴平之间的感知。人工合成11 个单音节音高变化连续体。起点等差3Hz,终点不变。分别请中国被试听辨“衣-姨”,法国被试听辨“升-平”。结果证明,在中国被试中间存在范畴感知。

一、概述—单字声调听辨 Abramson, A .S. (1979) 合成了16个不同的单音节音高连续体,对泰语高中低三个平调进行感知实验。实验结果的辨认数曲线体现出明显的范畴性,区分图上没有明显的区分高峰。因此认为泰语声调是非范畴的连续感知。 Hallé, P. A., , Y. Chang & C. T. Best (2004) 对台湾国语的阴平-阳平、阳平-去声、上声-去声进行了感知实验。认为被试在感知过程中呈现出准范畴化(quasi-categorical)的模式。 刘娟(2004) 研究阳平和上声的感知界限。实验中改变起点音高和拐点位置。结果认为属于连续感知。起点音高和拐点位置对于上声的感知具有互补作用。 曹文(2010)和王韫佳、李美京(2010) 对普通话上声进行感知实验。两项实验均采用合成 单音节语音刺激,形成以半音为单位的等差连续体。 要求被试写出听到的调类。认为“结果不支持上声 低平调的说法”;“上声的音系特征应包括低和降”。

一、概述—连读声调听辨 Ladefoged & Broadbent(1957) 改变句子中各元音的共振峰来测听句后bit、bet、bat、but的结果。说明人类的语言感知受到前后语言环境的强烈影响。 王士元(1967) 北京话的上声变调问题的听辨实验。利用130对“上-上”与“阳-上”的同音词对“起码-骑马、粉厂-坟场”等,进行听辨实验,结果得分在49.2到54.2之间。证实二者在中性话语中是相同的。这是最先在连读组中测听声调的实验。 林焘、王士元(1984) 利用合成语音和自然语音改变两字组后字音高和时长,结果“掰的”会听为“摆的”,“青天”会听为“请天”,“鲜鸡”会听为“险机”。证明参照字的音高和时长变化会使目标字的声调感知范畴发生改变。在声调 感知实验中具有重大意义。 连读声调感知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人类的语言是 以连续的语音形式发出,并被听辨感知的。因此 连读声调的听辨更接近实际的言语交际。

二、方法和设计---语料选择 (一)词语选择 自然语言中的双音节真词组成的实验词对 分出目标字和参照字 找出词对: 鸡眼-急眼 大虾-大侠 分出目标字和参照字 找出词对: 鸡眼-急眼 大虾-大侠 阴平-阳平前字、 阴平-阳平后字、 阴平-去声前字、后字 (二)预处理 统计出现频率 熟悉度测评 (三)选出最佳词对 录音制作

参照字声调 前字对比组 后字对比组 阴平组 青天- 晴天 出身- 出神 阳平组 称为- 成为 流星- 流行 上声组 鸡眼- 急眼 小汪- 小王 去声组 天地- 田地 大虾- 大侠 阴平-阳平组实验选词 参照字声调 前字对比组 后字对比组 阴平组 中心-重心 发兵-发病 阳平组 单薄-淡薄 时间-实践 上声组 生产-盛产 厂家-厂价 去声组 兵变-病变 教师-教室 阴平-去声组实验选词

二、方法和设计---合成制作 在原始录音基础上,用praat 合成刺激字音。 参照字: 阴平设定为19st-19st,时长为160ms; 去声词首19st-14st,词末19st-9st,时长140ms。 目标字: 阴平-阳平:终点不变,起点降低,每次幅度为1st。 阴平-去声:起点不变,终点降低,每次幅度为1st。 各调时长同参照字。

二、方法和设计---合成制作 图例

二、方法和设计---实验程序 听感实验的被试共32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2岁, 母语均为北方官话,右利手,无视听障碍。 整个实验由辨认实验(identification test)和区分实验 (discrimination test)两部分组成,刺激音的播放和行为数据的采集由E-prime软件来完成。 程序的各个具体环节: 注视点—被试按空格键—播放提示音— 播放实验词—显示选项画面—被试按键 选择,同时选择界面消失,注视点再次出现。

二、方法和设计---实验程序 辨认实验 E-prime 注视点—被试按空格开始—播放提示音—播放实验词— 显示选项画面—被试按键选择,同时选择界面消失, 再出现注视点 显示选择次序 A组:按键选择页面中,目标字为阴平的词在前面出现 B组:按键选择页面中,目标字为非阴平词在前面出现

二、方法和设计---实验程序 区分实验 采用AX方式 两个刺激间相差2个半音 间隔500ms 1. 刺激次序:低-高/高-低;2. 页面次序:同-异/异-同 A:低阶-高阶 不同-相同 B:高阶-低阶 不同-相同 C:低阶-高阶 相同-不同 D:高阶-低阶 相同-不同

二、方法和设计---参数测算 1. 辨认实验的参数 边界位置(boundary position) 即辨认实验的分界点,两条曲线相交于50%处所在的位置。 边界宽度(boundary width) 即在边界位置两侧25%~75%听辨率所在两点之间的半音值范围。 目标字声调的感知范围(占调域的百分比) 2. 区分实验的参数 区分峰值(discrimination peak) 峰值位置:峰界对应 区分曲线:波动---平滑 区分率

阴平-阳平(一)前字对比组:青天-晴天 17.4

阴平-阳平(一)前字对比组:称为-成为

阴平-阳平(一)前字对比组:鸡眼-急眼 16.8

阴平-阳平(一)前字对比组:天地-田地 14.8

阴平-阳平(二)后字对比组:出身-出神 16.1

阴平-阳平(二)后字对比组:流星-流行 16.5

阴平-阳平(二)后字对比组:小汪-小王 10.6

阴平-阳平(二)后字对比组:大虾-大侠 16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阴平和阳平 边界位置 区分位置 区分峰值 前字对比组 青天-晴天 17.4 17*19 81 称为-成为 17.5 16*18 59 鸡眼-急眼 16.8 72 天地-田地 14.8 14*16 54 后字对比组 出身-出神 16.1 15*17 91 流星-流行 16.5 88 小汪-小王 10.6 10*12 34 大虾-大侠 15.4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阳平的听感边界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阳平的听感边界 1.在前字对比组中,非去声分界点在17st左右(去声14.8),平均值为16.6st,按参照字的声调排列分界点的位置顺序: 阳平(17.5)> 阴平(17.4)> 上声(16.8)> 去声(14.8) 2. 在后字对比组中,非上声分界点在16st左右(上声10.6),平均值为16.2st,按参照字的声调排列分界点的位置顺序: 阳平(16.5)> 阴平(16.1)> 去声(16) > 上声(10.6) 调阈范围:平均值:阴平26%,阳平74%。 在前字对比组中,阴平占据24%(17-19st),阳平76%(9-17st); 在在后字对比组中,阴平占28%(16-19st),阳平72%(9-16st)。 阴平声调起点较稳定;阳平声调起点具可变性。 区分峰值:区分率在50%以上,区分效果良好。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阳平的听感边界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阳平的听感边界 (后字未计小汪/小王组)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阴平和去声 边界位置 区分峰值 峰界对应 峰值% 中心-重心 17.5 17*19 后移1 79 单薄-淡薄 16.6 16*18 后移0.4 50 生产-盛产 16.3 15*17 前移-0.3 74 兵变-病变 16.4 后移0.6 68 发兵-发病 16.2 后移0.8 62 时间-实践 15 14*16 正好0 厂家-厂价 教师-教室 15.8 后移0.2 76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去声的听感边界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去声的听感边界 辨认实验 前字对比组的分界点平均值为16.6,由高到低依次为 阴平17.5>阳平16.6>去声16.4>上声16.3; 后字对比组的分界点平均值为15.9,由高到低依次是 上声16.6>阴平16.2>去声15.8>阳平15。 前字对比组比后字对比组分界偏大后移。(除上声外) 阴平17.5>16.2,阳平16.6>15,去声16.3>15 调阈范围 阴平声调终点范围为27%,去声终点范围为73%。 区分曲线的峰值都在50%以上。区分效果较好。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去声的听感边界 三、阴平调的听辨实验 ---阴平和去声的听感边界

四、阴平调的听感范畴 阴平声调的听感范畴具稳态性。阴平与阳平的听辨实验是解决二者起点处的分界;阴平与去声听辨是解决二者终点处的分界。

四、阴平调的听感范畴

六、听感范畴跟声学表现对应 普通话阴平调统计图 普通话阴平调对应图 (石锋、王萍 2006)

六、听感范畴跟声学表现对应 (石锋、王萍 2007)

听感边界:阴平- 阳平 阴平- 去声

听感边界:去声- 上声 阳平- 上声

阴平和上声的动态分界

七、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 成音位的语音应该都是范畴性的。实验目的不是为证实范畴性,而是关注范畴边界的实际表现。 目标: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觉格局。 阴平跟阳平对照得到的是起点边界值, 阴平跟去声对照得到的是终点边界值。 上声跟去声对照得到的是起点边界值, 上声跟阳平对照得到的是终点边界值。 正好每个声调的起点和终点都得出来了。 阴平跟上声对照得到的是两个平调之间边界值。

声调统计(石锋、王萍 2006)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听感空间– 听觉格局

听感空间– 听觉格局 特征段

九、结语 1、不同声调之间的边界具有两种状态:稳态和动态。同一声调跟不同邻接声调边界状态各不相同,即具有不同状态的边界。 2、造成动态和稳态边界的因素不仅是调型区分与调阶区分的差异,也有声调本身的标记性,且影响更大。如果二者同时出现,则边界动态程度增大。 3、目标字的位置前后和参照字的声调不同是影响范畴边界的语言学因素。声调间协同发音、时长、降阶等内部因素和播放次序、显示次序、被试性别等外部因素都会对听觉范畴的边界位置分布产生规律性的影响,程度不等。 4、声调的听觉空间跟声调的声学空间之间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对于声调的演化会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Abramson,A.S.(1979).The non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tone categories in Thai. In Lindblom, B.,&Öhman,S.(Eds.),Frontier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27-134).London:Academic Press. Alexander.L.Francis,Valter Ciocca,Lian Maa,c,Kimberly Fenn. Perceptual Learning of Cantonese Lexical Tones by tone and non-tone language speakers. Journal of Phonetics,36(2008)268-294. Finney, D. J. (1971). Probit analysis (3rd e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ng Peng, Hong-Ying Zheng, Tao Gong, Ruo-Xiao Yang, Jiang-Ping Kong, William S.-Y. Wang.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experience on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pitch contours . Journal of Phonetics,38(2010)616-624. Hallé,P.A.,Chang,Y.,&Best,C.T.(2004).Identific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by Mandarin Chinese vs.French listeners.Journal of Phonetics,32,395-421. Maddieson,I. (1978) Universals of tone. In J. H. Greeenberg (ed. ), 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Vol. 2:Phonology,335-36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ang,W.S-Y.(1976). Language change. Annals of N.Y. academy of science,280,61-72.

参考文献 林焘.(1989).汉语韵律特征和语音教学.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 刘娟.(2004).Perceiv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exical Rising Tone and the Falling-rising Tone. 石锋、沈钟伟(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222-233,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何江.(2006).汉族学生与维吾尔族学生对普通话声调的范畴感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6月. 曹文.(2010).声调感知对比研究——关于平调的报告.世界汉语教学,第24卷,2010年第2期. 曹文.(2010).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 中国语文, 第6期. 孔江平.(1995).藏语(拉萨话)声调感知研究. 民族语文. 1995年第3期. 石锋,冉启斌.(2011).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中国语文.2011年第6期. 王士元、林焘(1984)声调感知问题,《中国语言学报》第2期,59-69. 王韫佳 李美京. (2010).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 心理学报vol.42,2010. 吴宗济.(1981)普通话语调的实验研究——兼论现代汉语语调语调规则问题,中国 语言学会第1 届学术年会论文.改订为“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吴宗济语 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赵元任.(1922).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研究法.科学,第9 期. 张林军.(2010).母语经验对留学生汉语声调范畴化知觉的影响.华文教学与研究 38:15- 20.

谢谢各位 欢迎批评 shifeng@nankai.edu.cn 感谢: 梁磊、荣蓉、李幸河、陈曦丹、贝先明、王大佐、薛鑫、李舒、王秀秀等老师和同学的实验工作。

九、结语 本文的实验都是采用负载句中的两字组真词作为听辨材料,它是声调存在的最简单、自然状态,接近母语者对于声调感知的真实处理过程和机制。 本文从听感角度支持 “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 ,并且证明“对角测试法”(石锋等 2012)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据此可以得到普通话各个声调的听感空间,进而得到普通话声调的听觉空间格局。 对角测试具有极值特性,它得到的是边界的极值,而不是中间值。 “边缘界限” 是交点在极值上时有时无的状态,通过顶点的上下移动可以得到稳定的交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