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 VS 還好、好加在 Q.想想看,日常生活中你常說「早知道」? 還是「還好」?請舉例。
請往好處想…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心情鬱悶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一蹶不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苦無出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離樂得苦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停損點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格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萬法唯心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往好處想」的遊戲… 例1.上學發現口袋裡的一百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A:還好不見的不是一千塊… B: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例2.周董:放學回家路上車輪爆胎,請往好處想… A:還好不是上學時爆胎 ,不然就遲到了… B:還好不是在荒郊野外,很快就找到機車行… C: 還好沒發生車禍,算不幸中的大幸
例3. 很用功的準備期中考,成績竟然非常 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A:還好不是期末考… B:
動動腦 1. 組員合作想一個例子,並先行作答。 2. 每一組釋出自己的例子,隨機抽選一個 他隊的例子,完成3個往好處想…。 3 動動腦 1.組員合作想一個例子,並先行作答。 2.每一組釋出自己的例子,隨機抽選一個 他隊的例子,完成3個往好處想…。 3.主客二組pk,全班票選優者。 4.最後票選最棒的3個往好處想 EX1. A: B: C:
常想一二 張忠謀 張忠謀1931年7月10日,台灣企業家,出生於浙江寧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碩士,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台積電公司創辦人,有「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後,在生活中大概都鍛鍊出寵辱不驚的本事,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阱下石了。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也經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這種觀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觀想。 Q1.為什麼可以寵辱不驚呢? Q2.有人常想一二,也有人常想八九,你呢?
Q.為什麼可以寵辱不驚呢? 誰是我的主人? 如果你是自己的主人, 對別人加諸的稱贊、毀謗、嘲諷, 不會有任何影響。 反之, 如果一個人的悲喜常受制於別人的言行, 他並不是自己的主人。 但是,你真的可以當自己的主人。
容易影響人的四要/四不要: 利/衰、譽/毀、稱/譏、苦/樂 希望興盛 , 不希望衰敗; 希望聲名遠播 ,不希望受到詆毀、批評; 希望受到讚美,不希望受到譏諷; 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 。
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你不能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看世界的方法。 你無法讓別人不說,卻可以選擇不受影響。 ※不聽、不看並不是究竟的辦法(只是逃避、未真正面對問題),要能聽他看他卻不受影響才是根本。
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後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所準備的。 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原來,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Q.如果多苦難、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態, 你可以怎樣面對它們? 例:想上中山,卻來到崑山,如何是好? 體弱多病,如何是好? 分數比別人少、名次比別人多,如何是好? 長相不討喜,如何是好? 表現平平,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