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受体: (1) 受体( 1和 2)-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 自主神经 ) 1. 按解学分类 :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 11 章 抗肾上腺素药. 定义 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缺乏或仅有微弱内在活性  受体阻断药  受体阻断药   、  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利其丁)、  妥拉唑啉、酚苄明   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脉宁平) 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四、脑神经 (一)脑神经的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二 支配由肌节发生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第9章 神经生物学 生物探索
第九章 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课标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级 3、人脑的高级功能A级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反射与运动单位.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Functions of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主讲人:韩丽 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抗高血压药概述.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脑内有多个弥散性调制系统,每个都与脑的其他部位有广泛的联系. 其神经元通常不传输具体的感觉信息,而是行使调节功能,调制大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十 神经系统的功能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二、 小 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人体科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第九章 感觉与运动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感觉生理概述 第二节 位觉(前庭觉) 第三节 本体感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复习思考题.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第32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三)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为运动神经节,节细胞为多极运动神经元。
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武松打虎 脸色苍白  乏力瘫软   吓得尿裤子 副交感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怒目圆睁 心跳加快 血管扩张 肌肉收缩.
第九篇 神经系统的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拟胆碱药 有机磷酸酯中毒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抗胆碱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材:药理学 主编:扬世杰 讲授人:交大医学院 李增利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神经递质和内源性活性物质 一.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概况 二.鉴定递质的条件 三.递质的类型 四.递质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药学院 陈百泉.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Overview of Autonomic Pharmacolog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rom one neuron to next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疼痛机制.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受体( 1和 2)-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以兴奋为主-子宫、血管、瞳孔括约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抑制-舒张。 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1和 2; 派唑嗪特异阻断1;育亨宾阻断2; 2是突触前受体,可乐定兴奋2受体治疗高血压 (2)  受体 – G 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主要为抑制效应-子宫、小肠、支气管、部分血管 平滑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心肌为兴奋效应,收缩加强(有也有,作用明显)。

 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基肾上腺素     =    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基肾上腺素     =      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脏以 1受体为主,可用心得宁阻断; 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以 2 受体为主,被心得乐阻断。 3. 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 位于中枢三个部分: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漏斗部; 受体亚型:D1 样 (D1 D5), 受体激活后升高cAMP水平; D2 样 (D2, D3, D4),受体激活后降低cAMP水平;

4.5-羟色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能神经元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纤维投射到纹状体、 丘脑、大脑皮层等。 已知的5-羟色胺受体有7种:5HT1-5HT7。 5-HT3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余为G蛋白偶联受体; 5-TH1A受体是突触前受体; 5-羟色胺系统与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体温等有关。 5. 组胺及其受体 组胺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体,纤维投射广泛。 已知受体为:H1-H3; H1受体:激活PLC; H3受体:提高cAMP浓度; H2受体:突触前受体 组胺系统与觉醒、痛觉、内分泌、血压等有关。

6.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1)兴奋性氨基酸类: 谷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受体: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种亚型 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 NON- NMDA:AMPA 和海人藻酸受体

抑制性氨基酸类: 甘氨酸 (闰绍氏细胞等的抑制性递质) (部分大脑、小脑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受体: GABAA (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 GABAB (促代谢型受体):通过IP3、DG增加钾电导。 二者都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甘氨酸氨酸受体: Cl- 通道受体, 也可与NMDA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7. 肽类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激素肽: 加压素,催产素, 阿片样肽: -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 胃肠肽: 其他肽类: P-物质,血管紧张素II 8. 磦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咖啡和茶的 兴奋作用通过抑制腺苷而发生) 腺苷受体: A1, A2A, A2B, A3, (G蛋白偶联受体) ATP受体: P2Y, P2U, P2X, P2Z

9. 其他可能的递质: NO: NO合成酶 精氨酸 谷氨酸 + NO cGMP 酶 作用特点: 无小泡, 无受体, 扩散出胞

三、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反射活动传入信号在中枢进行整合。 整合既有初级水平,也有较高水平。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单线联系:

(四)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播 2.中枢延搁 3.兴奋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引起的。 (五) 中枢抑制 突触后抑制 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引起的。 突触后抑制的分类: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 屈肌运动神经元 伸肌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2) 回返性抑制 (recurrent inhibition) 屈肌运动神经元 伸肌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2. 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on)

产生过程: B 纤维末梢释放 GABA  A纤维末梢去极化, 膜电位减小  A 纤维本身兴奋时末梢动作电位变小  进入 A 末梢的Ca++减少  递质释放量减少 运动神经元产生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 也有通过激活GABAB受体 或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改变 钾通道功能,继发改变Ca++ 通道活动,介导突触前抑制。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一、躯干感觉的中枢分析传导通路 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接替。 (一)传入通路 (1) 浅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痛觉, 温度觉 和轻触觉 特点: 先交叉再上行 (2) 深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肌肉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和辨别觉 特点:先上行再交叉

脊髓半断离情况下, 对 侧浅感觉, 同 侧深感觉障碍

二. 丘脑的核团 大脑皮层发达动物的感觉换元的接替站。根据我国神经生理 学家张香桐的意见, 丘脑的各类细胞群分为三大类 1. 第一类:特异感觉接替核 接受第二级感觉纤维投射, 并传向大脑皮层 例如: 听觉 内侧膝状体 视觉外侧膝状体 后腹核:躯体感觉外侧腹核;头面部内侧腹核

2. 第二类:联络核 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来的纤维,换元后 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 听觉 内侧膝状体 丘脑枕 枕叶,颞叶 视觉外侧膝状体 小脑,苍白球腹外侧核皮层运动区

3。第三类:髓板内的核团 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通过突触的联系, 弥散投射到整个皮层,维持皮层的兴奋状态。 第一、第二细胞群,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 特异投射系统 第三类核团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三. 感觉投射系统 (一)特异投射系统 除嗅、视、听觉以外的经典的感觉的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完成: 脊髓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 脊髓后角或脑干的 有关神经核团 丘脑感觉接替核 皮层的特定区域 特点:1. 点对点的投射,引起特定感觉。 2. 纤维终止皮层第四区,再通过中间神经元到 大锥体细胞胞体,突触小体多。 3. 局部阈下兴奋易总和而产生扩布性兴奋。 4. 接受特异传导道的冲动,联系切断后动物仍 保持觉醒状态。

(二)非特异投射系统 经典传导感觉传到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通过脑干发出侧枝  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 反复换元上行 丘脑第三类核团  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特点:1。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 无点对点的联系不引起特 定的感觉。 2。终止于大脑皮层各层细胞, 与树突形成突触联系 3。局部兴奋不易总和,通过 电紧张扩布影响、改变细 胞兴奋性。

4. 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 激动系统冲动,使动物 保持觉醒状态。切断此 通路,引起动物昏睡。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网状 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分区:根据皮层成分、结构特征共分52个区(Brodmann分区)

1. 体表感觉区 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 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 投射规律 1. 躯体感觉为交叉投射, 头面部感觉为双侧投射。

2。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体表 部位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 有关。 3。躯体感觉倒置安排, 下肢顶部、上肢中间、 头面部在底部,头面部 代表区内部是正立的。

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痛觉的病理生理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是产生的复杂感觉.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临床意义重大. 痛觉的中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感受器可能为神经末梢,没有适宜刺激. (一) 痛觉分类 内脏痛 体腔壁痛 牵涉痛

(一) 内脏痛的特征 1. 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分辨率差 2.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使皮肤痛的切割、烧灼等不敏感. 3. 大部分由交感传入纤维传递 (食管、气管为迷走神经; 直肠、子宫为盆神经传入). (二) 体腔壁痛 体腔壁浆膜受到刺激是产生的疼痛. 特征与躯体痛相似. 由躯体神经传入.

(三) 牵涉痛 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和痛觉过敏的现象. 心肌缺血: 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痛; 胆囊病变:右肩区; 阑尾炎: 上腹部、脐区 可能的原因: 1.易化学说:患病内脏与牵涉痛发生部位皮肤都受同一脊髓节 段的后根神经支配. 两中枢很靠近,内脏传来的兴奋会提高相应皮肤中枢的兴奋性。

2.会聚学说:内脏与牵涉痛发生部位皮肤进入中枢的末梢投射同一神经元,在同一纤维上行.日常生活中,人习惯意识的是来自皮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