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陆 蠡
(1)把握作品的抒情线索,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和散文的内涵美。 【学习目标】 (1)把握作品的抒情线索,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和散文的内涵美。 (2)学习、体会课文借物抒情、象征手法的特点。
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绿”的诗句或句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宋·苏东坡) 我已经过了绿叶成荫的时节,现在是走飘落的路了。 (巴金《谈秋》) 《绿》 艾青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笔名。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1942年4月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7月英勇就义,年仅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负责吴朗西、巴金创立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主编《少年科学》、《文学丛刊》。翻译的作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瞥(piē) 涸辙(hé zhé) 移徙(xǐ) 揠(yà)苗助长 婆娑(suō) 字音: 瞥(piē) 涸辙(hé zhé) 移徙(xǐ) 揠(yà)苗助长 婆娑(suō) 葱茏(cōng lóng) 猗(yī)郁 蕈(xùn)菌 淅沥(xī lì)
疑难词语解释: [高广] [可畏] [了截] [爽直] [至宝] [安顿] [婆娑] [缘引] [葱茏] [猗郁] [攀缘] [烽烟] [珍重] 房间的高度和广度,即空间大小。 明了简单。 指令人畏惧。 直爽。 最珍贵的宝物。 指居住、安置下来。 盘旋(多指舞蹈)。 攀缘,牵引。 (草木)青翠茂盛。 茂盛的样子。 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还可指依附、投靠。 烽火台报警之烟。也借指战争。 指充满爱惜、郑重的心情。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绿”是指什么?“囚绿”又是什么?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请填充出本文的抒情线索(“绿”的一个发展经过)。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绿”是指什么?“囚绿”又是什么? 明确:“绿”原本是一种色彩,而这里的“绿”则是指绿色的藤蔓,是真实的物件。“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请填充出本文的抒情线索(“绿”的一个发展经过)。 明确:文章线索 (识)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层次划分 (1-4)段—— (5-7)段 —— (8-12)段—— (13)段—— (14)段 作者感情 喜悦 —— 留恋 —— 爱怜—— 祝福—— 怀念
文本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出有关语言、短语、句子,并做批注。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观赏绿时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的变化?有哪些短语、句子写出绿的情状? 3.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联系作者所处背景)
明确:无论处境如何,依旧伸长、攀缘、舒放,尖端总朝着窗外,固执,永不屈服于黑暗等。 文本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出有关语言、短语、句子,并做批注。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无论处境如何,依旧伸长、攀缘、舒放,尖端总朝着窗外,固执,永不屈服于黑暗等。
明确:无论处境如何,依旧伸长、攀缘、舒放,尖端总朝着窗外,固执,永不屈服于黑暗等。 文本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出有关语言、短语、句子,并做批注。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无论处境如何,依旧伸长、攀缘、舒放,尖端总朝着窗外,固执,永不屈服于黑暗等。
明确:忘记困倦和不快、快活、留恋、欢喜等。绿叶和我对语、伸开柔软的卷须、渐渐变青、渐渐变老、婆娑的摆舞等。 文本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出有关语言、短语、句子,并做批注。 2.作者观赏绿时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的变化?有哪些短语、句子写出绿的情状? 明确:忘记困倦和不快、快活、留恋、欢喜等。绿叶和我对语、伸开柔软的卷须、渐渐变青、渐渐变老、婆娑的摆舞等。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等。 文本探究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出有关语言、短语、句子,并做批注。 3.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联系作者所处背景)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等。
赏析文章,品味课前预习中已经划出的句子的含义。(同学们自读、圈划、批注、联系上下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怀念、渴望绿色?绿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明确:作者处于动荡、危难的年代,而绿色给作者带来了希望,绿色代表了自由与希望。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作者用绿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及猗郁的年华,可为什么他还要把绿囚住呢? 明确:处于孤独,犹如被囚的作者,举得绿给他了希望与信心,看见绿,便会有希望。 3.“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为什么它会比在外边生长得还快呢?是什么促使它生长得如此快? 明确:渴望阳光与自由,只有长得更快,才可更早看见阳光。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窗外有什么?为什么它总朝着窗外呢?原来的方向指的是什么? 赏析文章,品味课前预习中已经划出的句子的含义。(同学们自读、圈划、批注、联系上下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窗外有什么?为什么它总朝着窗外呢?原来的方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阳光、自由。渴望阳光与自由,坚持不懈、永不屈服。自由生长的方向。 5.“植物是多固执啊!”“固执”在这里是贬义的吗?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固执? 明确:褒义。“固执”是指它永远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永不屈服,只朝着原来的方向。
赏析文章,品味课前预习中已经划出的句子的含义。(同学们自读、圈划、批注、联系上下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 6.“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为什么会病了呢?是什么造成了它失去了生命的色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病了的仅仅是常春藤吗? 明确:失去阳光与自由。拟人,更真实、形象。烽烟四逼的情况下,作者与整个中华民族被压迫,失去了自由,处于危难中。 7.“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单指常春藤吗?常春藤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象征坚贞的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赋予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小组交流,深化感悟 1.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明确: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抒发了自己对于象征着生命与和平的绿色的深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绿囚的精神:永不屈服于黑暗绿囚的象征意义: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小 结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人写绿给人一种愉悦与安宁,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一)《同步辅导与检测》P26比较阅读《绿》、《囚绿记》。 (二)拓展阅读《书房花木深》,完成文后题目。 课后练习案 (一)《同步辅导与检测》P26比较阅读《绿》、《囚绿记》。 (二)拓展阅读《书房花木深》,完成文后题目。 参考答案: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拓展阅读答案 1.“我”本来是想把这间木屋作为新辟的书房,但坐在那里却写不出东西,你帮作者解释一下原因。 明确:因为作者到了那里就觉得是一种享受,被大自然的美所陶醉,因此无心写作。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试举例进行具体说明。 明确:动词的运用,如“蹿”字写出了绿萝旺盛的生命力。拟人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 “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的含义。 明确:根据朋友的话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 4.作者对待花草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由此得到的收获是什么? 明确:收获是“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