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李世骐教授主讲 泌尿系统疾病. 2 肾脏的一般结构: 肾单位: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血管球) 肾球囊 (脏层囊腔,壁层) 近端小管 曲部 (近曲小管) 直部 (降支粗部) 细管 降起细部 升支细部 远端小管 直部(升支粗部) 致密斑 曲部 (远曲小管) 髓拌降支.
Advertisements

肾病综合征 附属二院内科. 诊断标准 ①尿蛋白 >3.5g/d ②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其中①②为必备条件.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 张明.
实习十 泌尿系统疾病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重点要求 1. 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快速进行性、慢性 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 3. 熟悉肾癌、膀胱癌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1-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学习要求 1. 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2. 熟悉机体的排泄途径 ;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 3. 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第十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2学时) 基本内容:肾和排尿管道的一般结构、肾单位的组织结构与尿液生成的关系。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第 十 章 泌 尿 系 统.
第二十七單元.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课件 组织胚胎学 (第二十七讲) 学 时:48 主讲人 姜文华.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六章 泌尿系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肾功能不全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第17章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Chapter 8. Excretion of kidney
泌 尿 系 统 疾 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 鲁华.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 泄。 废物 粪便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5章 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s.
第三章 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第十章 消化管(2学时) 基本内容: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黏膜的特点及区分各段要点;胃腺、肠腺结构  
第14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水 肿.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男性生殖系统 GHL.
上次课程核心内容 1. 列表比较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2. 胰外分泌部的结构与功能。 3. 胰岛的细胞组成及所分泌的激素。
第七章 肾脏机能 学习目标: 1、掌握代谢产物的排泄途径 2、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3、熟悉肾脏在调节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诸世居.
高三生物复习课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的环节。 肾脏的主要功能: (1)泌尿功能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排泄的概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低渗尿=尿稀释
丁启龙 副教授 药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G楼557室
第七章 體液的恆定.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五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是由一系列产生尿液,贮存和排出尿液的器官构成,尿液是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方式。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四个器官。
第14章 消化管 刘 虹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六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一節 腎臟 第二節 輸尿管 第三節 膀胱 第四節 尿道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Formation and Excretion of Urine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十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7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组成: 肾 -- 泌尿 输尿管 膀胱 贮尿、排尿 尿道 功能: 排泄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调节酸碱平衡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皮质迷路(cortical labyrinth) 髓放线(medullary ray) 髓质:肾锥体(renal pyramid)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图1 被膜: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 实质 皮质(包括肾柱) 图2 皮质迷路(cortical labyrinth) 髓放线(medullary ray) 髓质:肾锥体(renal pyramid) 底:与皮质相接 尖:肾乳头,突入肾盏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肾叶: 每个肾锥体及与其相连的皮质 肾小叶: 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肾 排尿管道 肾 肾小体 血管球 图3 单 肾小囊 皮质迷路 位 近端小管 肾柱 肾小管 近曲 小管 泌 细段 髓袢 髓放线 近直 一 般 结 构 肾 肾小体 血管球 图3 单 肾小囊 皮质迷路 位 近端小管 肾柱 肾小管 泌 细段 髓袢 髓放线 尿 远端小管 髓质 小 皮质迷路.肾柱 管 弓形集合管 皮质迷路 集合管 直集合管 髓放线.髓质 乳头管 髓质 组成及 分布 近曲 小管 近直 肾单位 集合管 远直 小管 远曲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中层,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1.分类 浅表肾单位:85%,肾小体于皮质浅、中层,较小,肾小管短,在生成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 髓旁肾单位:15%,肾小体于皮质深层,较大,肾小管长,在浓缩尿液中发挥主要作用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2.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结构 图4-6 血管球(glomerulus) 入球微A (粗短) 毛细血管袢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2.肾小体(renal corpuscle,肾小球) 结构 图4-6 血管球(glomerulus) 入球微A (粗短) 毛细血管袢    出球微A(细长) 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前者合成基膜和基质,并有吞噬功能,维持基膜的通透性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肾小囊(renal capsule):双层上皮囊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 起、裂孔、裂孔膜) 图7-9 肾小囊腔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肾小囊(renal capsule):双层上皮囊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足细胞(初级突起、次级突 起、裂孔、裂孔膜) 图7-9 肾小囊腔 血管球基膜:中层厚、致密,内、外层薄、稀疏;在滤血中起分子筛作用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功能 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滤过屏障, filtration barrier):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选择性通透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分子量7万以下、直径4nm以下的物质可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形成原尿 ,180升/日 图10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3.肾小管(renal tubule) 图11 单层上皮性小管,近端接肾小囊,远端接集合管,有重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和排泄的作用,分: 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 细 段(thin segment) 远端小管(distal tubule)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brush border) 图5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①近端小管:最长、粗 近曲小管 LM: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界限不清,核大而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刷状缘(brush border) 图5 EM:游离面密集的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侧面有侧突;基部有质膜内褶、线粒体(质膜含钠泵) 图12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结构似曲部,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发达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近直小管: 图13 结构似曲部,细胞较矮,微绒毛、侧突、质膜内褶不发达 功能:重吸收原尿的主要部位,重吸收几乎所有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分泌氢离子、氨、肌酐和马尿酸等;转运和排出酚红、青霉素等药物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②细段 图14、15 管腔小,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水和离子通过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较小、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③远端小管 图14-16 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结构相似: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较小、分界清楚、色浅,腔大、规则,无刷状缘,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丰富的钠泵 功能: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保水、Na+,排K+、H+、NH3 ;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节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弓形集合管(皮质迷路)→ 直集合管(髓放线与肾锥体)→ 乳头管(肾乳头) 图14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弓形集合管(皮质迷路)→ 直集合管(髓放线与肾锥体)→ 乳头管(肾乳头) 图14 形态:管径细→粗,上皮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分界清楚,染色较浅 功能:重吸收水,进一步浓缩尿液,形成终尿(1~2升/日);受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和心房钠尿肽的调节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 ):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 图18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的三角形区域 图17 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 ):为入球微动脉中膜内的上皮样细胞,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分泌肾素 图18 肾素:为蛋白水解酶,使血浆的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肺血管转换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进血管收缩和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升高血压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可能传递信息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致密班(macula densa): 图19 远端小管紧贴入球微动脉一侧的上皮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为离子感受器,感受滤液中Na+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改变肾素分泌水平,调节对Na+的重吸收 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可能传递信息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具有分支的突起,含脂滴,合成髓质内的纤维和基质,分泌前列腺素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肾内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等 图20 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具有分支的突起,含脂滴,合成髓质内的纤维和基质,分泌前列腺素 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管周围): 产生红细胞生成素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 图21-22 肾A 肾V 叶间A 直小V 叶间V 弓形A 毛细血管网 弓形V 小叶间A 直小A 小叶间V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血液循环的主要通路 图21-22 肾A 肾V 叶间A 直小V 叶间V 弓形A 毛细血管网 弓形V 小叶间A 直小A 小叶间V 入球微A 球后毛细血管网 血管球 出球微A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压力大,利于滤过 肾 排尿管道 一 般 结 构 特点 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 1/4) 90% 血液被滤过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压力大,利于滤过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血管球和球后毛细血管网,后者渗透压高,利于重吸收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利于重吸收 组成及 分布 肾单位 集合管 球旁 复合体 肾间质 血 液循 环

肾 排尿管道 黏膜 变移上皮 固有层:结缔组织 肌层 外膜: 膀胱顶部为浆膜,余为纤维膜 一般结构 特点

1.输尿管:上 2/3 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 图23 肾 排尿管道 1.输尿管:上 2/3 为内纵、外环两层平滑肌,下1/3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 图23 2.膀胱:除膀胱三角外,黏膜形成皱襞;肌层厚,中层环行肌在尿道口增厚形成括约肌 图24 一般结构 特点

本章重点 肾的一般结构(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等) 肾单位的组成,各部分的分布 肾小体的结构及其原尿形成的功能(滤过膜) 肾小管的结构及其重吸收功能(包括近曲小管的电镜结构) 致密斑和球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集合管的结构和功能 肾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特点

图1 肾剖面模式图

图2 肾皮质光镜图

图3 肾单位模式图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血管球 肾小囊壁层 近曲小管 图4 肾小体模式图 血管极 尿极

图5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1近曲小管 2远曲小管 ↑致密斑 3入球微动脉 4出球微动脉 图5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1近曲小管 2远曲小管 ↑致密斑 3入球微动脉 4出球微动脉

图6 肾小体扫描电镜图 (G 血管球 ↑尿极)

图7 肾血管球局部模式图

图8 血管球局部电镜图

图9 足细胞扫描电镜图

图10 滤过屏障模式图和电镜图

图11 肾小管各段结构模式图

图5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示近曲小管)

图12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13 髓放线(↑近直小管) →

图14 肾髓质横切面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图15 肾髓质(纵切面)光镜图

图14 肾髓质横切面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图15 肾髓质(纵切面)光镜图

图16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示远曲小管)

图14 肾髓质横切面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图17 肾单位与球旁复合体模式图 基膜 肾小囊腔 球内系膜细胞 内皮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平滑肌细胞 出球微动脉 远端小管 致密斑 入球微动脉 球旁细胞 裂孔 次级突起 初级突起 毛细血管腔 足细胞体 肾小囊壁层 近曲小管

图18 ↑球旁细胞 (Bowie染色)

图19 ↑致密班 ★微动脉 ★

→ 图20 肾髓质光镜图 (→肾间质细胞)

图21 肾血液循环模式图 弓形动脉 弓形静脉 球后毛细血管网 髓袢 入球微动脉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血管球 小叶间动脉— —直小静脉

图22 肾皮质的血管(卡红明胶注射) 血管球 球后毛细血管网 入球微动脉 出球微动脉 小叶间动脉

图23 输尿管光镜图

图24 左:膀胱壁模式图 右:变移上皮光镜图